婁佳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婁佳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現代學徒制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改革機遇與全新挑戰(zhàn)。本文分析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提出創(chuàng)新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即構建“三全”、文化、實踐、新媒體、咨詢輔導等五種有別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模式。
現代學徒制;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高職學生
在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yǎng)成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1]。這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與定位指出了方向。現代學徒制是由學校和企業(yè)共同培養(yǎng)、學校教育與學徒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隨著高職院校實踐與探索,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的同時,也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為立足點,開展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實現教育部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度,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人才培養(yǎng)目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目的性和針對性,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能力和水平,具有極其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學徒制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教育模式,是“以師傅帶徒弟為主要形式,以某行業(yè)或職業(yè)的知識技能學習為內容,徒弟可以獲得某種形式回報的職業(yè)教育形態(tài)”[2]?,F代學徒制是相對于傳統(tǒng)學徒制而言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學校和企業(yè)的雙元培養(yǎng)以及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是由政府主導,內容涵蓋學生、學校、行業(yè)、企業(yè)眾多參與者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2014年開始,教育部先后下發(fā)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和《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2號)兩份文件,全國100所高職試點院校開始實踐與探索。我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改革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即是以學生為主體、就業(yè)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外環(huán)境與資源(一般為企業(yè)、行業(yè))實現工作與學習的有機結合,以期獲取工作經驗,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在內的各方面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一模式一直是學術界、高職院校理論研究的重點和實踐操作的熱點。但就目前來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很難繼續(xù)深入推行。而擁有著更強大的操作性和實用性的現代學徒制,已成為發(fā)展完善職業(yè)教育體系,解除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困境的關鍵。
(一)相關研究成果匱乏
李克強總理在參加第十屆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開幕式時指出:“職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大批技術技能人才,要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造就高素質產業(yè)大軍”[3]。但目前,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高職試點院校,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沒有引起專家和學者們的普遍關注。在中國知網檢索1979年1月至目前的研究成果,發(fā)現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詞檢索相關的論文共 8939篇;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詞檢索相關的論文共 756篇,僅占所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論文的8%,最早一篇文章出現在2000年,此后相關論文的年均數量不足50篇;以“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檢索,找到與其相關的論文僅 5篇。以上數據顯示,社會對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相對匱乏,這與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建設及職業(yè)教育的戰(zhàn)略定位嚴重不符。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不僅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的品德,努力造就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二)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的高職學生主要以??茖哟螢橹?。在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中發(fā)現,他們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總體上積極要求進步,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愛祖國心懷感恩;思想上樂觀向上,有責任感和進取精神,認同正確的價值觀;生活上興趣愛好廣泛,在學習、消費、娛樂、交友等方面呈現出多元趨勢;在關注自身發(fā)展上,絕大多數高職學生清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努力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滿足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高要求[4]5。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理念信念方面。一個人有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就會向著既定目標進取,就會以不懈的努力創(chuàng)造奇跡[5]。大部分高職學生有著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但少數還存在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現象。調查顯示,學生在生活中信奉“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等享樂主義思想人數占75%;對“金錢雖然不是可以買到一切的,但沒有金錢就很糟糕的”持“贊同”和“基本贊同”態(tài)度人數占90%[4]8。35%的高職學生認為誠信普遍缺失。部分高職學生在學習、工作、思想上要求進步的積極性略顯不足,在企業(yè)學徒過程中,容易產生種種思想上的問題和偏差,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出現到崗后不久便離職的現象[6]??梢?,高職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覺悟有待提高,知行不一現象較為嚴重。
2.價值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使用新媒體已經作為一種習慣融入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手機和電腦成為大學生接觸新媒體的主要途徑。調查發(fā)現,僅有不到1%的學生沒有使用手機或電腦;他們接受和發(fā)送的信息大多和學習無關,通過手機和電腦上網主要包括休閑活動(看電影、聽音樂)、互動活動(玩游戲、聊天交友)和購物活動三大目的,而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查找專業(yè)資料、看時事新聞的僅有 7%,通過新媒體求職占 9.08%[7]。在網絡信息數量碎片化和爆炸式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信息質量難辨真假、良莠不齊等因素,逐漸影響著高職學生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穩(wěn)定性和系統(tǒng)性,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開展。
3.職業(yè)道德方面。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是職業(yè)道德的主要內容。在對“職業(yè)道德重要性”的調查中,認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對個人就業(yè)與事業(yè)發(fā)展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的學生占89%[8];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職業(yè)道德教育不以為然。通過學生實習期間的調查發(fā)現,在愛崗敬業(yè)精神方面,26%的學生剛到企業(yè)沒幾天就尋求各種借口離開;在吃苦耐勞方面,29%的學生表現出挑肥揀痩,怕干臟活累活,有嚴重的抵觸心理等?,F實情況表明,企業(yè)在考察和選拔應聘者時,對學生專業(yè)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分伯仲,但目前高職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狀況不容樂觀。
4.心理健康方面。高職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心理沖突、心理困惑最為明顯和激烈的關鍵期。調查發(fā)現,在人際交往方面,21%的同學感覺存在障礙,46%的同學感覺壓力經常存在,近40%的同學認為自己不能從容應對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9];對于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情況”,選擇“很大,難以承受,給我造成困擾”和“較大,需要調節(jié)”的人數占 47.7%。而對于應對壓力方式的選擇,51.2%的學生選擇“轉移”,32.6%的學生表示“順其自然”[10]。從目前的相關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相當數量的高職學生面對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壓力時,會選擇順其自然、克制壓抑等心理調節(jié)方式,缺乏科學性和實效性,心理問題不合理應對,最終會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從上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可以看出,與本科生相比,他們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雖然動手能力較強,但在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上略顯不足,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背景,以現代學徒制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為切入點,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為研究依據,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一步完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主動性和針對性,對增強新時期、新形勢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機與活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具有極其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學中做、做中學”是高職教育的顯著特征和基本要求?,F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主要體現在五個雙,即雙主體(學校和企業(yè)),雙導師(教師和師傅),雙基地(學校和企業(yè)),雙身份(學生和工人)和雙評價(學校和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要從學校課堂走向企業(yè)實習,引導和教育學生在實踐學習中主動運用思想政治知識和常識來指導自己言行,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
(一)構建“三全”育人模式,轉變教育環(huán)境從封閉走向開放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F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從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模式向相對開放的環(huán)境模式轉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教師和思政課,完全不能適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整合學校和企業(yè)、教師和師傅等多方面力量,全員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教育局面。另一方面,校企雙方要共同創(chuàng)造條件和途徑,在課堂上、課堂外及實習場所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全程育人的教育氛圍。最后,校企雙方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打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環(huán)境育人的教育模式。
(二)構建文化育人模式,賦予校園文化建設新內容
校園文化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具有很大的塑造作用,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發(fā)形成的一個體系?,F代學徒制背景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需要實現企業(yè)文化與校園文化良性互動,突出職業(yè)特色。事實表明,高職學生從校園進入企業(yè)之初,對企業(yè)文化知之甚少,對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了解不多,具體表現在對工作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人際關系、工作節(jié)奏等企業(yè)文化的不適應。因此,構建全新文化育人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建設中,既是利用校園文化這一渠道教育大學生,又是把企業(yè)先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以更加貼近學生的重要舉措。具體來說,就是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校園文化與企業(yè)文化相互融合。在物質層面上,將特色企業(yè)文化融進校園環(huán)境建設,提前感受企業(yè)氛圍。在精神層面上,組織富有職業(yè)特性的精神文化的系列主題活動。在制度層面上,借鑒企業(yè)的管理理念指導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引導學生掌握和理解企業(yè)文化和管理的真諦和內涵。在行為層面上,教育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統(tǒng)一著裝、規(guī)范行為等形式,體驗職業(yè)特點,規(guī)范職業(yè)行為,最終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11]。
(三)構建實踐育人模式,貫穿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與教育的全過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在高校開展實踐育人活動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模式,構建社會、學校、學生三方互聯、互需、互惠的育人共同體,不僅是高職院校提高大學生職業(yè)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在社會調查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大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文化培訓、時事政策宣傳、科技咨詢服務、醫(yī)務保健服務、技術攻關、科學普及等[12]社會調查活動,不僅能夠客觀準確認識社會,還能深入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還能在調查中發(fā)現問題,從而達到自我教育和提高思想覺悟的目的。其次在志愿服務中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志愿服務活動不僅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自主選擇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還能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志愿服務中能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群眾路線。最后在公益活動中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社會公益活動是高校課堂教育的必要補充,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社會不良因素的負面影響。在公益活動中通過真實的切身體驗和感受,潛移默化地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適應社會道德要求。
(四)構建新媒體教育模式,加強信息網絡陣地建設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31億。其中,大專(大學本科及以上)學生網民占20.6%,規(guī)模不容小覷。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95.1%,比2015年提升5個百分點。顯而易見,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手機,在大學校園的普及率逐年提升。學生能借助手機以微信、QQ等社交APP的應用形式快速便捷地接受和發(fā)送信息。新媒體所具備的交互性和即時性不僅增加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為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一是學習場景向多元化發(fā)展。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生大部分在企業(yè)學習,他們的流動性和分散性相對增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場景要向多元化發(fā)展,充分發(fā)揮網絡時代覆蓋面大,即時通訊等特點,通過“易班”、電子郵件、微博、微信等多樣形式,在校企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一個網上交流平臺。二是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線上層面,還要拓展在學校、企業(yè)等線下層面,借助校園廣播、校報、宣傳欄等傳統(tǒng)媒介資源和校、企官網、官微等新媒體,宣傳企業(yè)文化以及優(yōu)秀學徒的榜樣力量,在線上線下共同營造具有企業(yè)特色的宣傳輿論氛圍,讓學生在校企任何學習和工作場所都能感受行業(yè)文化。
(五)構建咨詢輔導模式,做好心理素質教育
現代學徒制背景所帶來的教育環(huán)境的轉變,給高職學生在適應企業(yè)新環(huán)境、嚴格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造成諸多適應障礙。大部分高職學生離開校園生活環(huán)境到企業(yè)實習之初都會出現心理不適應,與此同時,企業(yè)生產管理措施往往是以追求利潤為根本目,工作嚴格、壓迫感強,使學生感覺到很多習慣被打破,從而產生不適應。學徒期間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為薄弱的階段,構建心理咨詢輔導模式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工作者應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盡量避免學徒期間面對心理不適應而采取不合理的應對方式和情緒體驗。一方面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要分析不合理信念產生的原因以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時要積極應對,通過傾訴、放松訓練、音樂等途徑進行舒緩與調適。另一方面在企業(yè)學徒期間,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工作者要積極借助互聯網平臺,通過QQ群、飛信群、微信群等互動平臺與學生加強聯系,同時還應定期地去企業(yè)中和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與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徒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和實地觀察,對有心理不適應或強烈情緒的學生,積極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心理干預,防止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學會自我悅納和自我肯定,確保高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2017-2-28.
[2]關晶.西方學徒制研究——兼論對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借鑒[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第十屆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開幕:李克強對大賽做出重要批示[N].中國教育報,2017-5-9.
[4]秦愛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長江大學,2014.
[5]胡昌恩.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價值及關系[J].探索,2006(3):106-109.
[6]劉辰,王翊鷗.基于現代學徒制度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以昆山學院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6(4):249.
[7]秦穎,鄭非.新傳媒語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公共平臺構建[J].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3):79-82.
[8]婁佳.學校教育傳承旅游職業(yè)道德的路徑研究—基于桂林高校旅游職業(yè)道德教育情況的實證與調查[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2):89-100.
[9]韓莉紅.“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鄭州大學,2013.
[10]申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協作用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11]丘潔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泉州黎明職業(yè)大學為例[D].華僑大學,2014.
[12]李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育人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6.
Research on 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Lou Jia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Guangxi)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a new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which has also brought the reform chance and new challenge for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o innovate the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at are, building three aspects, culture, practice,new media, counseling and mentoring, etc.
Modern apprentice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stud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473
A
1672-1047(2017)05-0057-05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17
2017-09-20
桂林旅游學院科研基金項目“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YB04);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現狀與教育對策研究”(2016SZ002)。
婁佳,女,遼寧阜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侯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