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新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高職電路分析課程教學改革
何建新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電路分析課程是高職電子類專業(yè)重要的基礎課程,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制約,其教學內容比較落后,課程教學的實踐性不強,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容,適當降低理論難度,引入技能型、應用型實驗,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教材建設等措施,提高了教學效果。
電路分析;教學內容;實踐能力;教材建設;教學改革
電路分析課程主要是學習電路分析模型和基本定律、線性網絡分析、三相電路分析、互感電路分析、非線性電路分析、磁路等內容,在高職電子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工科學生而言,電路分析是一門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并且與很多科目相關。學好電路分析,就能夠為很多科目打好基礎,有利于提升職業(yè)能力,有利于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和發(fā)展。
電路分析課程理論非常嚴密,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強的邏輯性和空間想象能力,課程中還有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和比較難的推導,學生也需要牢記很多定理和定律,熟悉各種分析方法,熟記各種公式。面對這樣一門綜合性強且學習難度比較大的科目,學生往往會覺得學習比較艱難,經常會遇到問題,很多學生會跟不上課堂節(jié)奏。有一些學生即使在課堂上能夠聽得懂老師所講的內容,但是卻不會做題,遇到題目稍有變化就不會分析;還有的聽得懂課程內容卻不會實踐,有些學生出現包括厭學、懼怕上課等負面消極情緒。在課堂上教師也因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氛圍不好,影響授課的心情和節(jié)奏,反過來又影響到聽課學生的情緒。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電路分析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到后續(xù)教學的進行,及其它與電路分析課程相關課程的教學,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一)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
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都是在高考中沒有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生,相較于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差,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同時大一年級要求學生具有比較大的知識提升梯度,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那么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差,就可能跟不上學校的教學進度,難以達到學校的教學要求,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感到吃力,逐漸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會放棄努力,以消極的態(tài)度面對電路分析課程的學習。
(二)學生學習和思維模式不適合課程的學習
一般而言,電路分析課程都是工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往往是在大一上半學期開始學習,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階段課程的學習,同時也缺乏相關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導致很多學生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再加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模式還都停留在高中階段。在高中階段,學生都是被動學習,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還需要老師通過布置作業(yè)、催促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但是在大學中,一般以自主學習為主,再加上大學教學學時非常有限,教學進度比較快,課時容量也比較大,一節(jié)課需要講授很多內容,同時電路分析課程的理解難度也比較大,導致學生在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學習模式和思維模式的情況下,無法適應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從而跟不上教學進度,影響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往往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對于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即使有高中老師的管理,仍然沒有比較好的學習成績,那么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然會影響其學習效果。針對電路分析課程來講,只有學生對這門課程感興趣、愿意學習,才能夠積極認真地聽老師講解課程內容,積極思考,如果不認真聽講或是不加以思考,不能夠學好這門課程。以電路分析課程的電路分析為例,一個主電路中有兩個分支,電感和電容并聯,其中有一個電阻和滑動變阻器,需要學生分析電路,計算通電后通過電感的電流以及電容兩端的電壓等,這樣的題目在電路分析題目中非常常見,但是如果學生不能夠聽懂課程并積極思考,就無法計算,甚至不會考慮電容的充放電問題。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如在上課之前對課程進行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并記筆記、課下復習并做練習題等,缺乏這些習慣會使得他們學習更加吃力,跟不上進度,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甚至會在考試過程中通過作弊等行為來獲得及格的成績,這樣都會嚴重影響電路分析課程的學習效果。
(四)當前使用的教材不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使用的電路分析教材大多具有比較強的理論性,也往往比較抽象,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看到電路分析課本都覺得難度很高,就心生畏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有的院校偏重于理論性教學,其課本也會偏于理論性而缺乏實踐性和應用性,就不能夠體現出電路分析相關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高職院校的教學更加偏重于實踐性,那么缺乏實踐性的課本就缺乏針對性,不能夠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換言之,這樣的教材并不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使用。
(五)教師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都比較單一
在高職院校中,教師往往都會使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也就是課堂講授法,即教師根據課程要求和課本內容,針對某些知識點給學生進行講解,這樣的方式最為常見,但是在這樣的課堂上,沒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只能比較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另外,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比較枯燥,很多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無法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很少利用多媒體等比較新型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電路分析課程本身又是一門比較枯燥和抽象的課程,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學生聽不懂課程內容,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影響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
以上這些問題及原因分析都顯示,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電路分析課程的過程中,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缺乏積極性和動力,缺乏自己對知識內容的思考和理解,影響電路分析課程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水平的提升,所以應當采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革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
(一)降低電路分析課程的理論強度,結合工程進行教學
在高職院校中,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受到阻礙的一個顯著原因就在于理論性太強,很多學生難以理解課堂內容,而高職院校又是需要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的平臺,所以目前電路分析課程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不恰當。根據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現狀,如果暫時沒有更新教材,那么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就不能夠照本宣科,需要根據“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的放矢,適當地降低課程的難度,舍棄一些難度比較大并且與專業(yè)聯系不太大的課程內容,同時可以選擇一些實際案例,將課程與工程相結合進行講解??梢赃x擇一些學生日??梢越佑|到的工程案例,結合理論和概念的內容進行講解,也可以選擇一些常用電器的工作原理進行講解,這樣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由于電路分析中的很多理論知識都具有實際的工程背景,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綜合運用能力。
(二)加強電路分析教材建設
在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材十分重要,它直接導向了課程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上課和學習的主要依據,所以教材的水平和合適程度直接影響到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在職業(yè)教育中,不應該使用與本科院校相同的教材,而是應當放棄傳統(tǒng)的電路分析教材中的大量理論內容,將電路分析的理論知識和工程相關的知識相結合,使得電路分析教材能夠成為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教材,同時增加教材中的配圖,圖文并茂的教材更加能夠淺顯易懂和富有趣味,能夠比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電路分析教材大多是照搬本科院校的電路分析教材,缺乏針對性,或是使用粗制濫造、缺乏邏輯性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的教學。那么我國的高職院校就應當向很多發(fā)達國家學習,借鑒這些發(fā)達國家在建設教材方面的經驗,發(fā)起教材的改革,打造專門的電路分析教材,結合高職院校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減少理論性內容,增加實踐性內容,同時增加工程案例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真正形成我國高職院校獨特的“技能型”教材,將非常有利于我國高職院校中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工作的進行。
(三)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中普遍使用的講授法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不能夠方便教師們的授課,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大學的教學本身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思考,所以應當通過對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進,來提升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在電路分析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們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探索出更加合適的教學手段。首先教師們應當考慮學生本身的特點和專業(yè),其次應當考慮到課程的趣味性,在“工學結合”的模式下對電路分析課程進行改革。比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多媒體技術和電路中的難點結合起來,使得課程的內容更加充實和飽滿,同時也更加有利于教師對課堂進度的把握和調節(jié)。由于電路分析教學過程中,有很多電路分析,還有一些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內容,使用多媒體動畫等形式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而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通過多媒體教學也可以給學生多演示一些工廠或是工程中的實際電路分析運行過程,細化到電路分析通電后電流如何流動等,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能夠在今后的實踐中更加得心應手。
在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中,還應當注意要讓學生加強思考,通過自己思考得出來的結論往往能夠更加印象深刻,在“工學結合”的模式下,教師可以借助器材在課堂上演示電路分析的運行效果,讓學生自己通過思考得出結論,也可以比較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加強電路分析課程的實驗教學改革
由于電路分析本身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并非是一門理論性的課程,還需要將理論內容和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夠形成電路分析知識網絡,才能夠學會實際應用,所以電路分析實驗教學不僅僅是為了鞏固電路分析課程的基本知識內容,而且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學習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工學結合”模式下,也必然需要注重電路分析課程的實驗項目,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電路分析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其目的在于鞏固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生對電路分析問題的思考和理解,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技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電路分析實驗往往都是驗證型實驗,就是在已知結果的前提下做實驗驗證這個已知結果,這樣的實驗方式雖然能夠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但是不能夠幫助學生大幅度提高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應當對這樣的實驗方式進行改革,強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專門設立電路分析課程的實驗項目,比如可以以課程設計的方式來進行電路分析課程實踐,給學生設置幾個題目,讓學生分組完成,這些項目應當偏重于應用型和演示型,這樣能夠比較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電路分析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比如可以給學生設置白熾燈的安裝和日光燈的安裝的項目,那么學生通過連接電路分析、安裝白熾燈或是日光燈,讓燈泡發(fā)光,這個過程就能夠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有助于幫助學生提升學習電路分析的興趣,之后要求學生測量燈泡兩端的電壓、電流等,并分析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實驗更加能夠幫助學生加強思考和實踐,將課本中比較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還能夠比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過后,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總結,也可以比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電路分析課程是一門工科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學好電路分析,才能學好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程,所以各個高職院校應當重視電路分析課程的改革。目前而言,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學生的基礎比較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教學手段單一、教材建設不到位等問題,那么高職院校就應當加強教材的建設,使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學習和動手結合起來,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掌握電路分析課程的知識,借助“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改革來大幅度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1] 于歆杰,朱桂萍.“電路分析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2(1):25.
[2] 王源,任時和.電路分析分析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新課程學習,2010(12):34.
[3] 武達亮.互動式教學法在“電路分析”課程仿真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55.
[4] 朱桂萍,于歆杰.“電路分析原理”課程深度改革的實踐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5):28.
G420
A
1672-1047(2017)05-0050-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15
* 收搞日期:2017-09-20
何建新,男,湖北英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產品應用,高職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劉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