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圳市福田區(qū)新洲小學 鄭冬梅
尋找有“人”的教育
文 | 深圳市福田區(qū)新洲小學 鄭冬梅
鄭冬梅
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深圳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主持人,“寬語文”教育和“童心作文”創(chuàng)始人,出版專著《放飛心靈 回歸童真》《聆聽生命花開的聲音》《慢慢的陪著你成長》《童書閱讀巧指導》等,發(fā)表論文一百多篇。
當今,我們正處在一個 “搶”的時代,搶房、搶地、搶車、搶學位、搶紅包、搶頭條、搶信息、搶網(wǎng)貨……在這個“搶”的世界里,教育中的“人”被搶丟了,在教育的世界里常常是只見分數(shù)、只見作業(yè)、只見制度、只見各種“率”,就是不見“人”。因此,與這個浮躁的社會“搶”人,還原教育本真,是教育改革的本源訴求。開放的“寬語文教育”探索,就是要在教育實踐中努力尋找有“人”的教育,尋求在學生厚實、鮮活的生命特質(zhì)上生成語文素養(yǎng)。通過整合和創(chuàng)新,加強語文與自然、與家庭、與社會、與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整合,轉(zhuǎn)變教學方式,打破“教師、課堂、教材”三中心的封閉狀態(tài),打開心靈之窗,透亮生命之光,觀照并打磨語文的人性光輝,激活語言文字,從而構(gòu)建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課堂充滿生命蓬勃生長的氣息,最終實現(xiàn)“以人為本、人文共進、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想。
應天道就是 “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與社會的法則,師生一起走出“紙堆”,走出封閉的教室空間和學??臻g,不唯分數(shù),不做書蟲,促進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共處,教與學共生,在教與學的相互促進中學會做一個健康的讀書人、教育人,成為有陽光心態(tài)、有健康身體和人格、有公民最基本道德素養(yǎng)、有知識、有智慧、有生存能力、健康完整的 “人”。因此,開放的“寬語文”既關注語文教學的“術”,更關注語文教育的“道”,打破為教而教,為學而學的書齋式語文教學痼疾,把語文“種植”在豐富的實踐沃土里,讓語文在實踐的土壤里扎根,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教與學的充分“光合作用”下催生語文的自然萌芽,豐富語文學習過程,結(jié)成語文美好的果實。開放的“寬語文”教育實踐讓師生一起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融入課程教學計劃,把語文教育建立在鮮活的自然與社會認識基礎之上,打通語文教育天地人和的實踐通道,賦予語文教育生命的氣息,呈現(xiàn)生命的脈動,放大語文教育天地,讓語文融入師生的生命過程。例如:把語文小課堂與公益大講堂,以及社會實踐大舞臺有機整合,把課外書與課本有機整合。開放的“寬語文”教育實踐改革團隊40位老師,在市少兒圖書館已經(jīng)堅持開設了三年的“名師講堂”公開課,師生一起展示語文閱讀的多元形態(tài),與家長和孩子們互動,與社會賢士互動,放大語文教育能量,打造綠色生態(tài)語文;還深入社區(qū),走入家庭,踏入貧困山區(qū),送書送課,摸索出一系列兒童閱讀巧指導的方法,成果匯編成書籍《兒童閱讀巧指導》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并獲得社會認可,《南方都市報》《深圳晚報》《商報》等媒體對此做了報道。由此,形成強大的學校、家庭、社區(qū)一體的教育合力,溝通課內(nèi)外、校內(nèi)外,拓寬語文教育的外延和內(nèi)涵,師生得認在良好的語文教育生態(tài)里健康得以成長。
順人性就是因人而異,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因材施教的語文教育。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脾性、秉性、個性,不同的基因,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學習而言,接受力、記憶力、思考力、創(chuàng)新力等都不一樣,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優(yōu)勢和智能弱勢。我們只有順應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征,找到他們的智能優(yōu)勢和劣勢,找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建立可靠的學習生長點,充分地揚長避短,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在才能充分的學習探索中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嚴格遵循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不同年段的兒童組合不同的語文學習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不同的語文閱讀文本和學習內(nèi)容、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一到三年級,我們設計了繪本與課本整合讀本,國學童謠讀本;四到六年級,我們設計了經(jīng)典童書與課本整合讀本,國學童詩讀本。我們設計晨誦、午讀和晚閱課程,保障學生每天至少有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我們提倡“席地閱讀”和“行走的閱讀”,不給學生太多閱讀要求和任務,讓孩子們隨時隨地、隨心隨興地閱讀,把閱讀當做一種真正的心靈供養(yǎng)和精神享受。此外,我們還讓孩子們讀書之后交流起來,互動起來,甚至爭論起來,讓思維碰撞、思想交鋒,生成更多有價值的觀點、理念和情感,建構(gòu)語言,發(fā)展思維,提升孩子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我們主張讓每一本書漂流起來,經(jīng)過更多孩子的手,形成閱讀接力,從小教室漂流到大講堂里,從小家庭漂流到大社區(qū)里,從小小的“我”手里漂流到大山的孩子們的心里,傳遞書香,傳遞智慧,傳承文化,傳承美德!開放的“寬語文”教育主打四種閱讀課型:1+1讀寫結(jié)合課型、1+3拓展閱讀課型、主題群文閱讀課型和整本書的閱讀課型。老師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情自由選擇課型進行教學。
另一方面,關注不同學習個體的特殊需求,因材施教。班級曾有一位小男孩是個左撇子,剛上一年級,我就發(fā)現(xiàn)他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喜歡看書、畫畫,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在他二年級那年,我跟他母親商量,有意識地揚其長,培養(yǎng)他圖文并茂地設計四格漫畫,引導他每天寫完作業(yè)之后就創(chuàng)作繪本漫畫,時常與家長一起欣賞他的“作品”,并對他的“創(chuàng)作”大加贊賞。他每天畫一幅,寫一個小節(jié),一個學期下來,竟完成了十個故事,原創(chuàng)完成了一本自己的童書《小蝸牛去旅行》,并由河海大學出版社出版,語文學習大有精進。還有一個小男孩,是從鄉(xiāng)下轉(zhuǎn)學來的,有明顯的語言表達障礙,讀書和說話你根本聽不懂,含混不清,成績極差,又沒有自信心,根本沒有辦法完整地讀完一篇課文,甚至連一首短詩都難以完整讀完。針對這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我給他配了一個比較優(yōu)秀的女同學做他的師傅,每天帶他讀課文,而且要放開聲音去讀。一開始,小師傅讀一句,他跟一句,慢慢地小師傅讀一遍整篇課文,他也跟著讀整篇課文,最后,他終于能獨立讀完整篇課文,隨著發(fā)音和吐字越來越清晰,他的自信心也越來越足,在課堂上也敢于舉手提出問題或者回答問題,學習成績由25分提高到89分。他也終于敢大聲朗讀,大膽說話了。
乘時勢就是因勢利導?!皩捳Z文”教育把學生放在教育的中央,不做統(tǒng)一的規(guī)模生產(chǎn),把分數(shù)和升學率當作是學生優(yōu)質(zhì)發(fā)展背后的一紙證明而不是教育追求的目標。
乘時勢其實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個方面是乘著天時、地利,還有各種恰到好處的教育機緣和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有一天上午,孩子們在早讀,突然警報長鳴,這是學校在進行的消防演習。我站在教室門口疏散學生,不到一分鐘,感覺孩子們都跑出來了,我探頭看了一下教室,居然看到樂樂小朋友還坐在座位上,她因為腳骨折了,沒有辦法動。我沒有多想,雙手抱起她就往操場跑,還穿著一雙高跟鞋。有老師看見我抱著樂樂跑,勸我把她留在教室里,畢竟是演習,但是我還是堅持把樂樂抱到操場上,因為我知道,生命不容兒戲,演習也要當真對待。演習結(jié)束后,我給孩子們一個問題:如果今天不是演習,而是一場真正的大火,樂樂留在教室里,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讓孩子們對安全、生命和友情的問題展開討論,傾聽彼此的心聲,碰撞思想,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孩子們將真情實感和自己獨到的見解流于筆端,形成一篇篇妙筆生花之作。另外,我們還在班里養(yǎng)兩只小兔子,每個小朋友帶回家飼養(yǎng)一天,學習照顧小兔子,觀察小兔子的生活習性,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圖文并茂地記小兔子日記。我們還編輯成一本《小兔子旅行記》。每個孩子觀察的角度都不一樣,寫的文章也不一樣,有的寫“萌兔”,有的寫“饑餓訓練”,有的寫“捉迷藏”,有的寫“吃貨旅行記”,還有的寫“兔子也有夢想”……孩子的世界里,兔子都有夢想了。另一個方面是在課堂上通過察言觀色,在關照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基礎上,建立與課堂瞬息萬變的應對關系和共生共長關系,形成開放而靈動的課堂或語文學習。例如:《童心童繪》作文課上,有一位孩子聽音樂想到的是“地圖”,這個“地圖”并不是繪制的地圖,而是人生的地圖。他的文章寫得很美,題目也用得很恰切,但是在交流修改環(huán)節(jié),有個別孩子給他提出建議,讓他把題目改成“人生地圖”或者“人生指南針”,因為他寫的是關于人生的感悟,而不是地理描述。當時他很為難,經(jīng)過再三思考之后,還是決定堅持自己的題目,但是又說不出堅持的理由。這時,一個女孩兒給他建議,你可以給題目加一個雙引號。小男孩豁然開朗,欣然接受女孩兒的建議。老師即興點撥,這是一種隱喻和象征的寫法。還有一個多動癥的孩子寫了一篇《星星的家》:“你還可以跟星星做伴/我仿佛看到了那么美麗的世界/我仿佛聽到了柳樹在梳頭的聲音/我仿佛看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有一座住著星星的房子/小動物們?yōu)樗炔?小花為它盛開/這是多么美麗的世界啊/還有我們以前用過的那些文具”孩子還是以詩歌的形式來寫的。一個多動癥的孩子,他的心里卻是如此的陽光和溫暖,他的想象如此令人神往,令人感動??!我被深深地感動著,情不自禁地說:“是的,我們這個班就是一個住滿星星的家,你是一顆星,他是一顆星,每一個孩子們都是一顆明亮的星星,都是老師心里最美、最亮的星星?!碑敃r正好是公開課,他把所有聽課的老師也都感動了。雖然每次考試他只能拿六、七十分,雖然他的反應總是比別的孩子慢半拍,雖然他的動作不夠敏捷,不夠漂亮,但是他卻有著一顆美好的心!這樣的生成,受教育的不僅僅是在座的孩子,還有在座的所有老師。我們頓時明白教育其實很簡單,純凈心靈,美好人格,生長生命就是教育的真諦,這樣的教育祥和而美好!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學生雖然年齡小,只有一顆小小的心,但是在這顆小小的心里,卻裝著大大的世界,這個大大的世界里,有他們美好的夢想。每一個孩子的夢想都不一樣,每一個孩子的世界里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孩子們的心是敏感的,對世界的感知和體悟是千奇百怪的。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不能用自己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學生對文本的個性感悟和體驗,要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和體悟。兒童的心是質(zhì)樸而天真的,就像一張白紙,纖塵不染、玲瓏剔透,用兒童的心靈去感受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滿世界里全是童話,充滿了神秘而離奇的色彩。童心飛揚,我手寫我心,童言無忌,用文字抒寫童真和童趣,這就是開放的“寬語文”教育開發(fā)的“童心作文”特色教學。
例如:放一曲《雨的印記》,隨著曼妙音樂的輕輕流瀉,讓孩子們靜心聆聽,之后想象畫面,并將心里想象的畫面描繪在白紙上,最后用語言書寫想象的畫面,孩子們畫出來的,寫出來的千差萬別:有的孩子由音樂想象到芭蕾舞者,有的孩子想象到寂靜的月夜,有的想象到自立,有的想象到雨點滴落在荷葉上,還有的想象到人生。兒童筆下的世界總是充滿了靈氣和幻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做一根會思考的蘆葦,讓生命的綠肆意蓬勃。兒童的思想往往與想象一起放飛,而且順思萬變,神奇無比。我們應該呵護兒童的思想,讓思考綻放,讓創(chuàng)新迸發(fā)。
在開放的“寬語文”課堂上,我們讓孩子們獨立閱讀,自己去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互問互答;侃侃而談、各抒己見。孩子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表達見解和思考,思維碰撞,互動生成,提升對問題的認識,發(fā)展語言和思維,提高審美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只要給足民主和自由,孩子們的思想就會放飛,千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思考力,只要順思,即可萬變。
在開放的“寬語文”課堂上,只要給孩子們一個開放點,再給孩子們一張白紙,他們就會把自己的思考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我們稱之為綜合創(chuàng)作。教學《生命生命》時,孩子們的綜合創(chuàng)作極其富有個性和哲理。每一個孩子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都各不相同。一個很精致的小女生畫了一個長發(fā)披肩的,輕輕地閉著雙眼的小姑娘,小姑娘的背后是一道七色的彩虹。畫面上端端正正地寫著:“睜開眼睛好好做自己,閉上眼睛享受生命的美好?!庇幸粋€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是:“生命的意義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钡鹊?。
總之,開放的“寬語文”教育始終“以人為本”,以學生的主動、健康、和諧發(fā)展為本,為每一個生命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基,追尋有“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