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聶宏斌+陰山燕
摘要:為了探討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特點,采用《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對1216名天津市貧困大學生施測,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非貧困生在自我效能方面顯著高于貧困生;男生在希望、樂觀方面顯著好于女生;班干部在自我效能、希望、樂觀方面極其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的貧困生;是否獨生子、不同年級、是否受資助的貧困生的積極心理資本沒有顯著性差異。性別、是否是班干部對貧困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有顯著影響;是否是獨生子女、年級、是否受資助對貧困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沒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特點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8-0067-03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收入差距不斷增大,各種物質(zhì)刺激、激烈的競爭給家庭經(jīng)濟困難大學生帶來了愈加沉重的心理壓力,針對這一群體的心理幫扶工作已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有調(diào)查表明,相比普通大學生,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大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自卑、焦慮、孤僻、抑郁等負面情緒,其心理問題更為突出[1]。當前在積極心理學思潮的影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始從傳統(tǒng)的“問題式、病理式”模式,向“預防問題,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注重人性中的積極潛能”轉變。Luthans和Youssef等人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這一概念,積極心理資本是個體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包括自信(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和堅韌性四個方面[2]。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普通大學生群體積極心理資本的研究[3,4],對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這一特殊群體積極心理資本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詳細了解家庭經(jīng)濟困難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特點,為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實證依據(jù)。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選取天津市各大高校共1330名大學生,其中有效樣本1216名大學生。其中,貧困生434名,非貧困生782名;貧困生中男生154名,女生280名,平均21±1.8歲。貧困生是指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易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無力繳納學費,申請了助學貸款的學生,由學工部門組織認定。
采用張闊等人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問卷包括四個維度:自信、韌性、希望、樂觀,共26個題目。問卷采用利克特七點量表進行。4個子問卷的α系數(shù)分別為0.86,0.83,0.80和0.76;全問卷的α系數(shù)為0.90。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
將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裝訂成冊,以班級為單位發(fā)放問卷,進行集體施測。在做答前,主試向被試宣讀指導語。問卷的施測不限定時間,被試回答完畢后當場回收,剔除有較多漏答或做答不認真的不合格問卷,最后得到有效問卷。將原始數(shù)據(jù)匯總,通過TXT建立數(shù)據(jù)庫,導入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統(tǒng)計方法包括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貧困與非貧困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差異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非貧困生在自我效能方面顯著高于貧困生,在其他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與石艷華的研究:“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總體相差不大”[6]。這說明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差別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年來高校對貧困生的關注較多,做了多方面的貧困生心理疏導工作,對提升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初見成效。但是貧困生的自我效能方面仍需要提高,這說明因為經(jīng)濟原因,貧困生的自我評價還較低,容易形成自卑,也容易引起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重視這方面的問題。
(二)貧困生積極心理資本的性別差異
由表2可以看出在貧困大學生中,男生在希望、樂觀方面顯著好于女生,在其他方面男、女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原因可能是:第一,女生一般比男生更敏感,所以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女生會比男生更在意這一點,更容易自卑。第二,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期待以及家庭觀念、學校教育中,男性均被認為是學習、生活中的強者,而女性則較弱一點,所以外界對男性比對女生有更多勇敢、拼搏、堅韌、積極向上的期待,女性則有可以溫柔、哭泣、膽小等的期待;故男貧困大學生較女貧困大學生有著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因此在貧困大學生中,男生在希望、樂觀方面顯著好于女生。該結果與石艷華的研究——“女貧困大學生的希望水平高于男貧困大學生[6]”以及潘清泉、周宗奎等人的研究——“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資本不存在著性別差異[7],只是其中的自信維度男生顯著高于女生”均不一致,可能是測量工具和對象存在差異造成的。
(三)是否班干部的貧困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差異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在貧困大學生生中,班干部在自我效能、希望、樂觀方面極其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的貧困生。原因可能是:①作為班干部的貧困大學生,最初競選班委也是想通過這一平臺得到鍛煉,并且深知自己作為班干部的責任,所以便會認真履行自己作為班委的義務,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隨著活動的累積,他們在同學、老師心目中的價值也就愈發(fā)顯現(xiàn)出來,這對于他們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②貧困大學生認為自己相比較非班干部的貧困生來講,在大學的班干部經(jīng)歷必然對其自身將來的工作、社會生活有著較大幫助,所以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懷有很多的憧憬與希望。③身為班干部的貧困大學生與同學、老師交流的機會顯著多于非班干部的貧困大學生,所以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老師、同伴的支持與鼓勵,對其提升自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有較大幫助。
(四)不同年級、是否受資助、是否獨生子女的貧困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差異比較
貧困生是否獨生子女、不同年級、是否受資助對其積極心理資本沒有顯著影響??赡艿脑蛴校孩僭擁椦芯恐械拇髮W生的普遍年齡為21±1.83歲,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正處于青年中期,該時期的心理發(fā)展是較為穩(wěn)定的;并且各年級貧困大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行為活動沒有較大差異,所以對于其積極心理資本等心理內(nèi)容的影響不大。②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是否受資助對其心理得影響不大,因為他們深知學?;蛏鐣馁Y助只是解決一時的難題,但要想改變自身條件、家庭狀況更多的還得靠自己的努力,所以他們更傾向于通過自助來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因此是否受資助的貧困生的積極心理資本沒有顯著性差異。
四、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貧困生在自我效能低于非貧困生,做其他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貧困生的總體積極心理品質(zhì)與非貧困生差異不大,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著重關注提高貧困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出現(xiàn)其他心理問題。在貧困大學生中,男生在希望、樂觀方面好于女生,這一點提示高校教師要尤其關注貧困生中的女生,她們相比男生比較悲觀,對未來缺少信心和期待,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貧困大學生生中,班干部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明顯好于非班干部,這也提示我們,可以通過讓貧困生多參與班級、社團活動,有助于提升多方面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陳桂蘭.心理資本視角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18):38-39.
[2]Luthas F,Avolio B,Walumbwa F,et al.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249-271.
[3]鄒媛園,魏書堂.大學生心理資本、成就動機與學習倦怠的相關性[J].商洛學院學報,2016,(8):15-16.
[4]張佳.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因素調(diào)查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0):22-23.
[5]張闊,張賽,董穎紅.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1):58-64.
[6]石艷華.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狀況及提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5):25-26.
[7]潘清泉,周宗奎.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7):84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