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運河區(qū)南陳屯鄉(xiāng)中心校 楊慶君
如果可以重來,我最想彌補的遺憾是什么呢?
隨著新聘任教師的不斷上崗,崗位培訓成為面對新教師的要務,習慣的,我們常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解讀告訴這些年輕人應該怎么做,要怎樣做,很少有拿教訓做例子,告訴他們不要怎么做的。我覺得,經驗固然重要,而慘痛、真實的教訓,作為反面教材,可能更能觸動、警醒年輕人一些什么。
回想自己19歲走上講臺,在最初的教育教學經歷中留下過很多遺憾,真幻想時光能夠倒流,曾夢想教學生涯可以重來,然而,面對現實,惟有用筆記錄心路,希望籍此能給初登講臺的年輕朋友們一點啟發(fā)吧。
當班主任,遇到過想給老師送禮的家長,為了讓老師額外多照顧孩子。當時,年輕氣盛的我是極其不喜歡這一套的。面對家長的笑臉,我總是抱怨地數落孩子的種種缺點,跟教訓孩子一樣告訴家長應該怎么怎么做。多年后,自己當了家長,家長會后跟老師個別交談時,才體會到當家長的心情。依然不喜歡那樣的做法,但已不會再用那樣尖銳的態(tài)度了。那一次偶然的遇到,更是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年夏天,在菜市場買菜,我?guī)е谡置弊?,恰逢我校一名老師在菜攤上挑菜,我倆正一邊挑菜一邊說著話,一個路過的家長湊過去熱情地跟我們那個老師聊了起來,“哎,老師,那個楊老師還在你們學校嗎?”“她是俺孩子的班主任,哎呦,太厲害了,俺孩子怕死她了,現在一提還害怕呢,不光孩子怕,俺們兩口子都不敢跟她說話,就怕叫家長……”尷尬,只有尷尬,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有個地縫就想鉆進去。事后我久久不能釋懷?;叵?,當年那個孩子的確穩(wěn)居最后一名,腦子慢一點給班級成績拉分了,可當年自己的簡單粗暴、不寬容,沒想到給孩子甚至一家人造成這么多年的傷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盛開方式,這些理論都學到哪兒去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為自己當年的自私、不懂事而自責不已。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往往是當年成績不好的孩子,多年后還惦念著老師。他們對自己的老師,懷著真摯的感情。還有,年輕教師在沒有為人父母之前,尤其難以理解父母對于孩子的那份愛,也難以理解不同的孩子的確與生俱來有著不同的稟賦。等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而當年,曾那么不理解,不珍惜……這些,都會帶給自己深深的遺憾。
面對六七十人的班容量,面對活躍的孩子們,面對學校的工作壓力亦或個人的種種問題,作為老師,難免也會有不良情緒,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我們還是要盡可能地控制住自己的言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有一次,附近新開了一家家庭機織毛衣的店,走進去,店主正好是自己的學生家長,這媽媽是個愛說愛笑開朗直率的媽媽,她爽朗地說,我們家倩倩剛才還說呢,今天我們楊老師沒有不高興,沒有罰我們,楊老師今天心情特別好,穿得也特別漂亮,裙子衣領那兒還別了一朵玫瑰花的胸針呢。要知道,當時我?guī)У暮⒆觽儎倓偠昙?。那我“不高興、罰”時的形象呢?前幾天,突然接到一個學生電話,是一個當年就很優(yōu)秀的學生通過遴選走上了北京某部委的工作崗位而報喜。之后的微信聯(lián)系中,這個學生把他們同學聚會時的照片、同學們的近況一一報來。我說,真想走進你們聚會的現場,看一看當年的你們都長得啥樣了?學生直言不諱地說,楊老師,聚會時提到您,好幾個男生至今還發(fā)怵呢,包括最漂亮的班花也說,有一次她上課做小動作,被您狠狠地瞪了一眼,至今難以忘懷。
看,言傳身教,不是戲言,年輕的朋友們,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一個舉動、一句話,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敢再揮霍孩子們的仰慕,不自控地任由自己的情緒發(fā)作,而是要更多地尊重與傾聽;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會再苛責強求,一刀切的嚴厲,而是要更多地等待與鼓勵;如果可以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