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雨
?
締約過程中的信賴責任探析
王若雨
(河南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信賴責任的產生,其原因在于交易過程中合理或正當信賴的必然存在、私法自治要求當事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締約中非故意或過失行為導致信賴利益受損情況的存在。因為信賴利益的合理性和責任方相關行為的可歸責性,信賴責任的存在有利于對信賴方合理或正當信賴利益的保護。因此,對信賴責任和締約過失責任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進行具體分析,有著更好地利用信賴責任,加強對合理信賴利益的保護。
信賴責任;締約過失責任;信賴利益;過錯責任
一般來說,締約責任以過失責任為基礎,但在締約過程中卻經常存在締約雙方均無過失,但卻由于某一方的行為導致另一方產生損失的情況,這種損失的產生是由于產生損失的一方對于另一方的信賴,由于這種信賴導致的損失也需要造成損失的一方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締約過程中的信賴責任。信賴責任同必須具有故意或過失的締約過失責任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其產生是由于一些締約過程中的無過失行為,如表見代理、突然中斷磋商等。[1]
(一)交易過程中合理或正當信賴的必然存在
信賴責任的產生在于保護締約中當事人對于某些利益的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締約的過程事實上屬于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根據(jù)民法的誠實信用的一般原則,締約雙方產生合理與正當?shù)男刨囀蔷喖s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促成并對合理和正當?shù)男刨囘M行保護,是構筑良好的社會法律秩序的根本和基礎。因此,作為民法誠實信用原則的延伸,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是貫穿于整個交易過程的最基本的原則。對于合理且正當?shù)男刨嚴?,法律必須給予其相應的保護,而此利益受到損害的個人,則有通過法律救濟使其信賴利益的損害得到補償?shù)臋嗬?。締約過程中合理或正當信賴存在的必要性,是信賴責任產生的法理基礎。
(二)私法自治要求當事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私法自治的最基本的表現(xiàn),是當事人根據(jù)自身的意志作出相應的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后果負責。也就是說,在締約過程中,根據(jù)私法自治的原則,當事人可以自行決定在締約過程中所作出的法律行為,但其法律行為所產生的后果也必須由當事人承擔。根據(jù)信賴責任原則,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所進行的行為選擇必然會對對方當事人產生相應的后果,這種后果既有可能是正面的,最終促進締約過程的順利進行,從而使雙方的信賴利益得到保證。然而,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負面的,有可能直接導致締約失敗,并導致對方的信賴利益受損。在對方當事人的信賴利益受損的情況下,由于這種損害是由于當事人自主的行為所決定的,因此其必須為其自主的行為負責,使對方當事人的信賴利益得到相應的補償,即承擔相應的締約責任。從這種意義上來講,信賴責任的產生并不僅僅是因為信賴利益受損的當事人需要得到相應的補償或法律救濟,而且是因為對信賴利益造成損害的當事人必須為其自身行為負責的私法自治原理決定的。正是因為當事人的行為造成對方當事人的信賴利益損失,當事人必須為其相關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而使對方當事人受到損害的信賴利益得到補償。作出損害對方當事人信賴利益的一方,其需要承擔信賴責任的原因在于其違反了不得因為自身行為損害他人合理或正當利益的基本義務,從而必須承擔對此損害進行補償?shù)牡诙粤x務,即信賴責任。
(三)締約中非故意或過失行為導致信賴利益受損情況的存在
事實上,無論是締約過失責任或者信賴責任,其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當事人的行為導致締約的失敗,從而造成對方當事人相應的損害。然而,正是因為信賴責任以締約過程中所具有的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鏋榛A,因此信賴責任具有不同于締約過失責任的法理邏輯。從本質上來講,締約過失責任的存在以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的故意或過失為基礎,雖然這種故意或過失往往也以損害對方當事人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娑嬖冢鐞阂獯枭袒蚱墼p導致的締約過失責任。[2]但是,由于我國民法將信賴責任作為一種同締約過失責任并列的締約責任形式而存在,信賴責任在法理上只能進行相對狹義的理解,即因為當事人的行為自身并無故意或過失,或者難以證明其存在故意或過失,但卻導致對方當事人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媸軗p而產生的責任。
信賴責任之所以必須存在,是因為必須對締約中的信賴方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孢M行保護,而作為加害者的對方當事人則必須為其相應的行為承擔必要的責任。
(一)信賴利益的合理性
信賴責任存在的根源,是因為信賴利益的存在,而且這種利益是合理或正當?shù)?,從而是必須受到法律保護的。對這種法律保護的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娴膿p害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信賴責任。信賴利益的合理性在于信賴者具有締約的誠意和善意,其在可獲得的信息范圍內并不知道真實的權利或事實狀況,從而其希望獲得的信賴利益是合理或正當?shù)?。也就是說,假如信賴者可獲得信息范圍內,其可以獲得真實的權利或事實狀況,或者可以據(jù)此推導出相應的真實權利或實施狀況,那么其就不再具有相應的信賴利益的存在,也就得不到相應的信賴保護,對方當事人的信賴責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比如表見代理導致締約失敗的狀況,假如表見代理人提供的信息使信賴者有理由相信表見代理人具有相應的代理權限,則其信賴利益就是合理的且受法律保護的。[3]假如其在締約過程中已經知道了表見代理人表見代理的事實,則其就不再具有相應的信賴利益,表見代理人也就不需要承擔相應的信賴責任。正是因為信賴利益的合理和正當性,為了保護誠信善意的締約當事人,必須由導致信賴利益受損的一方承當相應的信賴責任。
(二)導致信賴利益受損的一方行為的可歸責性
信賴責任的必然存在,不僅因為信賴利益的合理性或正當性,還在于導致信賴利益受損的一方行為的可歸責性,亦即有必要讓責任人一方承擔相應的信賴責任。對于締約過失責任來說,責任人歸責的必要性在于其存在故意或過失的過錯,從而符合過錯歸責的基本原則。而對于信賴責任來說,責任人并不存在相應的故意或過失,其歸責的必要性在于相關信賴利益的損害是因為責任人的相關行為而引起,即損害結果歸責原則。從法理學的意義上,導致信賴利益受損的一方之所以必須為相應的損害結果承擔賠償責任,關鍵在于相應的導致相關信賴利益受損或信賴方不了解真實權利或事實情況的信息在責任人的控制范圍內,正是因為責任人的相關行為,使信賴方在不了解真實權利或事實情況的條件下,產生了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因此責任人必須為其相應行為導致的信賴利益受損的結果承當相應的責任。如在表見代理導致的信賴責任中,表見代理人因為其造成權利表象的行為,導致對方當事人的誤解,從而產生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媸軗p,表見代理人即必須承擔相應的信賴責任。當然,從理論上講,無論是表見代理或者是突然終止磋商導致的締約失敗,都可以說責任人存在某種程度的故意或過失,如表見代理人之所以作出相應的表見代理行為,即可能存在故意誤導對方當事人的過失,而突然終止磋商的一方,由于其主動作出相應積極行為,而沒有給對方必要的反應時間,也可以說存在某種程度的故意。然而,對于信賴利益受損的當事人來說,采用過錯歸責原則必然導致其承擔更多的證明對方當事人存在故意或過失的證明責任,從而不利于對其信賴利益進行充分保護。直接以相應行為導致的損害結果作為歸責的原因,更有利于保護信賴利益受損者的合理或正當?shù)睦妗?/p>
信賴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的存在,均為保護因為締約失敗而受損的善良而誠信的一方的合理或正當?shù)睦?,因此兩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相同之處?/p>
(一)信賴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的聯(lián)系
事實上,無論是信賴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責任方的相關行為導致了善良而誠信的信賴方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娴膿p害。正是因為兩者在保護的權利客體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加害主體和行為的相似性,兩者在具體判斷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混同的情況。如上述的表見代理或者突然終止磋商的行為,雖然只要相應行為的存在造成了信賴方合理或正當信賴利益的損失,即可以根據(jù)信賴責任的損害結果規(guī)則原則認定表見代理方或突然終止磋商方應當承當信賴責任。然而,按照過錯責任歸責的一般原則,對于具體的表見代理行為或者突然終止磋商行為,一般也能夠找到表見代理方或突然終止磋商方所具有的故意或過失的過錯,從而同樣可以將其納入締約過失責任的范疇對相關行為進行處理。事實上,信賴責任和締約過失責任在具體分辨時事實上的一致性,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表現(xiàn)更為明顯。對于具體的締約失敗導致的損害賠償糾紛,法院在具體判決時,為了使其判決理由更能為公眾接受,即使在可以按照信賴責任進行判決的案件中,法官也會通過精心的證據(jù)搜集,找出相關行為人在締約過程中所具有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過錯,從而按照締約過失責任進行判決。因此,信賴責任和締約過失責任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尤其是司法實踐中,兩者都存在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由于導致信賴利益損失的加害方事實上往往存在某種程度的故意或過失,信賴責任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而被締約過失責任所混同。
(二)信賴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的區(qū)別
信賴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保護的權利客體完全相同,均為信賴方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妫邑熑沃黧w以及被歸責的行為均極為相似,從而在實際運用中經?;焱?。然而,兩者由于歸責原則上的差異,從而存在比較明顯的區(qū)別。對于信賴責任來說,其歸責原則為損害結果歸責,而締約過失責任則為過錯歸責。信賴責任產生的中心是受保護的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媸艿綋p害,而締約過失責任則以責任人的故意或過失產生的過錯為核心。因此,信賴責任更偏重于對權利人利益的保護,而締約過失責任則對責任人行為的不當性進行懲罰更為重視。從司法實踐的角度,將信賴責任同締約過失責任并列,信賴方不用證明責任人存在相應故意或過失,只需證明其合理或正當?shù)男刨嚴媸艿綋p害即能達到保護自身權益的目的,假如要加強對信賴方權利的保護,則實行信賴責任無疑更為有利。
[1]蔣云蔚.論信賴責任[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80-82.
[2]李琳琳.試論締約過失責任適用效力擴充及損害賠償拓展[J].學術交流,2016,(4):101-105.
[3]丁軍.締約過失中的信賴利益損害賠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
(責任編校:周欣)
D923
A
1673-2219(2017)04-0105-02
2016-10-16
王若雨(1984-),女,河南鄭州人,碩士,河南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