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姝
?
陽明后學(xué)顏鯨與濂溪故里
劉 姝
(湖南科技學(xué)院 國學(xué)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顏鯨,字應(yīng)雷,號沖宇,浙江慈谿人。顏鯨少而慕古圣賢之學(xué),學(xué)于山陰王畿,為王陽明第二代弟子。作為陽明后學(xué),顏鯨對于周敦頤的思想亦頗為肯定,其作品中多處透露了對周敦頤的景仰之情。明隆慶二年(1568),顏鯨任湖廣提學(xué),嘗游濂溪故里月巖,留詩刻一幅。除此之外,顏鯨另有《謁濂溪祠》、《游故里》、《謁元公祭文》兩詩一文,皆慕周元公而作。
顏鯨;陽明后學(xué);周敦頤;濂溪故里;月巖
顏鯨(1514-1589),字應(yīng)雷,號沖宇,浙江慈谿人。顏鯨少而好學(xué),極慕古圣賢之學(xué),又不落窠臼,往往離訓(xùn)詁自為洞解,師奇之。后學(xué)于山陰王畿,為陽明第二代弟子。嘉靖三十五年(1556),顏鯨舉進士,授官行人,擢御史,出視倉場。奸人馬漢仗定國公勢,大放貸子錢,百姓不堪其苦,顏鯨秉公執(zhí)法,將其處死。嘉靖四十二年(1563),出按河南,伊王朱典楧勾結(jié)嚴嵩父子作惡,顏鯨與參政耿隨卿合計取得罪證,使會同巡撫胡堯臣彈劾之,帝震怒,廢伊王為庶人,百姓歡慶鼓舞。景王越界奪民地,顏鯨捕其爪牙論罪處理。魏國公假借皇上賜名的樹碑侵占民產(chǎn),顏鯨罰其戍邊。顏鯨后改任督畿輔學(xué)政,因在朝堂之上替大與知縣高世儒辯白觸怒皇帝,被貶湖南郴州安仁縣。隆慶元年(1567),顏鯨任湖廣提學(xué)副使,因試恩貢生之失受權(quán)臣張居正指責(zé),降為山東參議。后又改為太仆寺少卿,都御史海瑞向上進言推薦顏鯨,卻沒有回音。萬歷年間,朝廷中外有十多封奏章推薦顏鯨,但顏鯨終究沒有被啟用,僅以湖廣提學(xué)副使致仕。
顏鯨為學(xué)勤勉,為官公正,為人正直。顏鯨既沒,后世之人對于顏鯨的評價凡為嘉獎、褒獎之辭多不勝數(shù),且又大同小異,筆者甄選以下幾則。
《明儒學(xué)案》附案:
顏鯨,字應(yīng)雷,號沖宇,寧之慈谿人。嘉靖丙辰進士。授行人。選為御史,巡按河南。華亭以伊庶人事囑之,先生不動聲色,卒定其亂。海忠介下獄,特疏救之。沈青霞冤死,拔其子襄于太學(xué)。出提學(xué)政,先風(fēng)化而后文藝。在楚則忤江陵,在中州則忤新鄭,其守正如此。鄒南皋曰:“予讀先生所論孔、孟、顏、曾,及《原人》《原性》諸語,其學(xué)以求仁為宗,以默坐澄心為入門,以踐履操修為見性,而妙于慎獨,極于默識。既殫厥心矣,而總于悟格物之旨盡之。世儒以一事一物為物,而先生以通天下國家為物為格。其力久,故其悟深。其悟深,故其用周。真從困衡中入,而非以意識承當(dāng)之者?!毕葞熮皆唬骸跋壬趯W(xué)問頭腦,已窺見其大意,故所至樹立磊落?!毕壬c許敬庵皆談格物之學(xué),敬庵有見于一物不容之體,先生有見于萬物皆備之體。蓋相反而相成者,總之不落訓(xùn)詁窠臼者也。
按五峰書院建自永康程養(yǎng)之先生粹。先生弱冠為諸生,往姚江受業(yè)陽明之門,歸即建之。有訟其建淫祠、倡偽學(xué)于御史臺者,被黜,且毀院。越數(shù)年,而邑紳士諸御史言狀,復(fù)之。仍建祠祀文成,講學(xué),年八十八。其講學(xué)于茲者,應(yīng)、周、盧、杜四先生而外,尚有禮部尚書程舜敷先生文德,大理寺李侯璧先生珙,陳仲新先生時芳。性從王崇炳《金華徵獻錄》中得之。又黃子親筆原本載有顏沖宇先生鯨傳,謹附見于后。
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附案為后世鄭性所整理,鄭性平生極為推崇黃宗羲之學(xué),黃子既沒,鄭性云:“黃子親筆原本載有顏沖宇先生鯨傳,謹附見于后?!薄坝H筆”二字,能看出黃宗羲對于顏鯨的重視。
康熙《二浙通志》卷三十二《人物二》:
論者謂其理學(xué)似王文成,剛直似海忠介,清貞似薛文清,卓犖似劉忠宣。
王文成即王陽明。海忠介即海瑞,以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而頗負盛名。薛文清即薛瑄,是明代著名的理學(xué)家,河?xùn)|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劉忠宣即劉大夏,他詩文出眾,文采超凡,卓爾不群。這句話中說顏鯨同時具備了此三人的優(yōu)點,是相當(dāng)高的評價。
天啟《慈溪縣志》卷八:
鯨克孝似子輿,直諫似長孺,風(fēng)節(jié)似元禮,文章論議似敬輿,亦似子瞻。雖不獲盡其用,而社稷功亦偉矣。
子輿即曾參。長孺即汲黯,為西漢名臣,以其好直諫廷諍,漢武帝稱其為“社稷之臣”。元禮即李膺,東漢名士,以潔身守禮,剛正不阿而名揚天下。敬輿即陸贄,中唐著名中唐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政論家,工于詩文,尤長于制誥政論。子瞻即蘇軾。
明鄒元標撰《顏鯨墓志銘》(光緒《慈溪縣志》卷四十五):
偉賢顏公,東魯苗裔,崛起文溪,郁為名世。峨峨豸冠,直躬正色,澄之不清,撓之不忒。何物淮南,敢爾為妖?請劍上方,氛祲全消。畿甸中州,威布惠流,所去見思,所至民謳。鐸振南北,化行若馳,流風(fēng)蘊義,代有余思。妙契格物,千圣同宗,匪曰意度,力貫心通。返其初服,式開來學(xué),處世若超,巋然先覺。未竟其用,不用斯全,彼佞倖者,視公孰傳。學(xué)宗無意?前有慈湖,吁嗟我公,與古為徒。勒子銘辭,過者式墳,一脈未泯,綿綿若存。
鄒元標為顏鯨所撰墓志銘中“東魯苗裔”一句與傳言顏鯨祖籍為山東曲阜相吻合。
顏鯨所作《沖宇集》已佚,清裘璉作《序》(光緒《慈溪縣志》卷四十七)略云:
公氣剛性介,不附權(quán)近,故雖入為臺諫,出掌文衡,而齟齬厄塞,終于外卿,不得一日立朝廷之上,以資啟沃,以作霖雨,此其可扼腕痛悼而為明君賢相望治者惜也。公既乞休,嘯歌泉石,日與諸生講學(xué)文溪,閑以其暇作為詩歌,即今集中所載者也。公曾孫諸生溶受業(yè)于予,將裒公集而梓之,屬為序,予自惟后生末學(xué),安能序公文?公道德事功守先啟后,天下莫不知,而其文根柢六經(jīng),穿穴百家,又將垂世行遠無疑,則予固皆可以不言,而獨序公出處大節(jié)如此。嗚呼!如公者,夫孰使之不得大行其道也哉?
裘璉字殷玉,一字蔗村,號廢莪子,學(xué)者稱橫山先生,浙江慈谿人,為黃宗羲弟子。序文中另有將顏鯨與王陽明、陸贄、韓愈、賈誼并提,可見裘璉對顏鯨的高度贊揚。
從以上幾條略可窺見后世對于顏鯨的態(tài)度,無論為官、為人還是為學(xué),顏鯨都是被后世之人所肯定和褒揚的。
顏鯨如舂陵,祭濂溪先生,作《謁濂溪祠》、《游故里》、《謁元公祭文》兩詩一文,亦在月巖留有詩刻。
月巖位于湖南永州道縣城西二十公里,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jié)合,它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為人稱頌,更以其現(xiàn)存的數(shù)量眾多的宋、明至民國的摩崖石刻而為人知曉。
顏鯨游月巖詩刻位于月巖下弦月的上洞中央,此詩刻旁還有隆慶三年(1569)永州府通判閃應(yīng)霷游月巖詩刻。石刻長105公分,寬為60公分。全詩共五十六字,題款九字,字體為楷體,端正清晰,清秀質(zhì)樸。全文如下:
渾淪一竅自天來,參兩分明此地開。象帝久知人世罔,真機端有化工裁。盈虛弦望猶凡眼,閑靜空明是圣胎。獨有舂陵神解后,乾坤無處不春臺。
隆慶戊辰,慈谿顏鯨題。
此詩又見明胥從化《濂溪志》卷八《古今題詠》,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刻本;及明李楨《濂溪志》卷七《古今題詠》,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重刊本。此詩標題,胥從化《濂溪志》、李楨《濂溪志》題為《游月巖》?!皽啘S”,胥從化《濂溪志》、李楨《濂溪志》“渾淪”作“混沌”。“真機端有化工裁”,胥從化《濂溪志》、李楨《濂溪志》作“真畿端有畫土裁”,蓋誤。
此詩題款中“隆慶戊辰”即為隆慶二年(1568),據(jù)《南岳志》第三篇《石刻》記載,是年顏鯨曾游南岳,亦留有石刻:“伏象朝真。4字,每字35公分見方,行書橫刻,字在高臺寺側(cè)念庵松下坪中??钍穑郝c戊辰(1568)提學(xué)顏鯨題?!盵1]可知顏鯨的游月巖詩刻與南岳“伏象朝真”石刻為同年所作,應(yīng)當(dāng)作于顏鯨初到湖南之時。
游月巖詩首聯(lián)中“渾淪”,意同“混沌”。“一竅”應(yīng)指月巖洞,“參兩分明”是指萬物生發(fā)的過程,老子認為宇宙形成之初是從一片“混沌”開始的,《道德經(jīng)》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參兩分明”其意與之略同。又周敦頤著《太極圖說》,亦表達了這種“混沌”,認為靜止的,沒有方向,沒有時間,不存在具體形態(tài)的狀態(tài)為“無極”,之后經(jīng)過了逐漸的演變,形成今天宇宙不停運動,不停變化,具體形象的面貌,這個發(fā)展過程就稱為“太極”。這一句講述月巖與天地同時化生,鐘靈毓秀,鬼斧神工,同時也一語雙關(guān)地稱美濂溪先生思想、理論的深度,堪稱開天辟地第一人。頷聯(lián)中“象帝”一詞指天帝,此句既指天帝造物之神異,亦指周敦頤在理學(xué)上的開創(chuàng)如同天帝造物一樣偉大。頸聯(lián)中“盈虛”二字背后頗有故事。據(jù)《周子全書·周敦頤年譜》記載,周敦頤少年時讀書于月巖,因?qū)υ聨r的如同月相變化一樣的奇異景觀有所感受,最終由月相的盈虧悟出了哲學(xué)中“動靜”、“盈虛”的概念,創(chuàng)作了聞名于世的《太極圖說》。顏鯨言自身為“凡眼”,不能像周子一般靜坐月巖悟道,又贊譽周子為“圣胎”。明王守仁《傳習(xí)錄》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即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jié)圣胎也?!笨梢娺@是一種極高的境界。由此可知,顏鯨為陽明第二代弟子,但對于周敦頤的學(xué)說及思想也頗為肯定,認為周敦頤有極高的思想境界。尾聯(lián)中“神解”意為濂溪先生悟性過人,聰慧絕倫,先生悟道之后,“乾坤無處不春臺”,“春臺”典出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笔菫榇喝盏桥_眺望美景之意,有舒暢愜意之感。尾聯(lián)表達了周子的思想對于后世影響的深遠,遍滿乾坤,使世間清明。
顏鯨整首詩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周子的贊譽之情。事實上,《游月巖》并不是顏鯨所作的唯一一首關(guān)于濂溪先生的詩。
除上文《游月巖》一詩,顏鯨在濂溪故里另作有《謁濂溪祠》、《游故里》、《謁元公祭文》兩詩一文。
明胥從化《濂溪志》卷九收錄《謁濂溪祠》全詩如下:
先生崛起千年后,我后先生五百年。風(fēng)月人間幾光霽,溪流漾碧汲虛妍。春庭瑤草滿前綠,玉淵金井生瑞蓮。分明天地有至教,仁體流行無間然。萬物本來備于我,圣學(xué)玄微誰的傳。人心靜處妙元化,太空孤月澄百川。有無之間是真覺,鏡臺郛郭猶塵詮。舂陵先生包羲氏,作圣一要開先天。浮生已逾五十載,意緒忽忽真堪憐。偶過祠下薦明藻.愧汗種種流如泉。不觀斷臂面壁者,異氏苦行何獨堅。身亦儒冠號男子,靈臺久曠甘拘纏。從今一洗欲根凈,廓宇澄明希昔賢。
此詩又見明李楨《濂溪志》卷七《古今題詠》,及清吳大镕《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卷十五,康熙二十四年(1685)鐫,三寒吳崇鼎先生新修,凝翠軒藏板;清周誥《濂溪遺芳集》,道光己亥年(1839)刻本?!跋餮碳程撳?,吳大镕《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周誥《濂溪遺芳集》“汲”作“涵”?!笆W(xué)玄微誰的傳”,周誥《濂溪遺芳集》“玄”作“元”?!疤展略鲁伟俅ā?,吳大镕《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周誥《濂溪遺芳集》澄”作“映”?!棒┝晗壬耸稀保瑓谴箝F《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包羲”作“庖犧”?!皬慕褚幌从鶅簟保瑓谴箝F《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周誥《濂溪遺芳集》“欲”作“塵”。
全詩引經(jīng)據(jù)典,句句表明了對周元公的贊賞。如“春庭瑤草滿前綠,玉淵金井生瑞蓮?!敝小艾幉荨睘樯裨拏髡f中的一種仙草,又有傳說周敦頤窗前長滿雜草,卻從不去拔除,人問之,回曰:“與自家意思一般。”此句中可能也含此理趣。“玉淵”一詞見于《尸子》卷下:“玉淵之中,驪龍蟠焉,領(lǐng)下有珠?!庇钟凶笏肌秴嵌假x》:“玩其磧礫而不窺玉淵者,未知驪龍之所蟠也?!眲㈠幼⒃唬骸坝駵Y,水深之處,美玉所出也?!贝司溥\用“春庭”、“瑤草”、“玉淵”等大量美好綺麗的意象,又以“瑞蓮”暗喻濂溪先生,表明了顏鯨對周敦頤的極力推崇。“至教”一詞表明了顏鯨認為周敦頤的思想給予了后世人最好的教導(dǎo),“仁體”一詞意為仁愛的本旨,又北宋程明道,周敦頤的弟子,最先指出仁體:“學(xué)者識得仁體,實有諸己,只要義理栽培。如求經(jīng)義,皆是栽培之意?!薄叭f物本來備于我”,出自《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于我矣?!焙竽纤侮懢艤Y對這句話進行了延伸和發(fā)展,認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陸九淵的思想近乎于程明道,雖于濂溪先生之學(xué)說不盡相同,但言其學(xué)說出自于濂溪一脈也未必不可?!棒┝晗壬耸希魇ヒ灰_先天?!贝司渲小鞍耸稀敝阜耍瑸槿A夏民族記錄的最早的創(chuàng)世神之一,顏鯨將周敦頤與伏羲并提,可見周敦頤在顏鯨心中的地位之高。
本詩運用了大量美好的辭藻來贊美濂溪先生,詩的后半部分顏鯨又聯(lián)想到自身,年過五十卻“意緒忽忽”,這側(cè)面反映了顏鯨一生仕途上的坎坷失意。但拜謁過濂溪祠之后,有感于圣人先賢,身心有所頓悟,郁結(jié)有所紓解,希望從此放下“欲根”。
顏鯨另有《游故里》一詩見于胥從化《濂溪志》卷八《古今題詠》:
溪流曲曲抱平村,父老猶傳故里門。四面佳山如立壁,一川霽月尚盈軒。野橋煙樹曾游釣,鄒嶧昌平共俎尊。為叩道源來特地,石臺芳草兩忘言。
此詩又見李楨《濂溪志》卷七《古今題詠》,及吳大镕《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卷十五、光緒《道州志》卷七,清光緒四年刻本。
這首詩相對于《游月巖》和《謁濂溪祠》兩詩,較為通俗易懂,語言質(zhì)樸自然。頸聯(lián)“鄒嶧昌平共俎尊”,“鄒嶧”一詞代指孟子,“昌平”,為昌平山,位于孔子的故鄉(xiāng)山東曲阜,所以“昌平”應(yīng)代指孔子,后世之人稱周敦頤的學(xué)說“上承孔孟,下啟朱程”,此句中顏鯨將周敦頤與孔孟并提,充分肯定了周敦頤的思想在儒學(xué)上的地位。尾聯(lián)中的“石臺芳草兩忘言”是指游濂溪故里讓顏鯨有所感悟,前二聯(lián)中所說的美景在他眼中竟平淡無味了,又不知此句是否出于陶潛“欲辨已忘言”之靈感,雖是無言,更勝有言,情感真摯,耐人尋味。
顏鯨祭祀濂溪先生,有《謁元公祭文》,收錄于胥從化《濂溪志》卷九《古今祭謁》,全文如下:
皇帝即位之二年,是為隆慶戊辰,慈谿顏鯨提學(xué)楚藩,以六月庚辰行部至于湖南,由永郡竣事趨郴州,道出舂陵,謹齋祓用牲釋奠于宋大儒周元公濂溪先生之祠,曰:“於乎!先生生千載絕學(xué)之后,而能超然默契圣人不傳之秘,主靜兩言,無欲一要,直截易簡,昭如日星。於乎!小子乃其以形骸爾我之私勞勞焉,終身戰(zhàn)于煩惱醉夢之場,真先生之罪人也。修之則吉,悖之則兇。心為太極,汝將焉從。圣凡平等,天地同宗。敬述斯言,用告群蒙,而以質(zhì)夫先生。尚饗!
此文又見李楨《濂溪志》卷八《古今祭謁》、明周沈珂《周元公集》卷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疤釋W(xué)”,周沈珂《周元公集》“提”作“視”?!办逗酢?,周沈珂《周元公集》“乎”作“呼”?!靶∽幽似湟孕魏栁抑絼趧谘伞?,周沈珂《周元公集》“其”作“甘”。
此文中顏鯨詳細地交代了祭濂溪先生的背景。從文中可以看出,時為隆慶二年(1568)六月庚辰,顏鯨此次懷著十分莊嚴肅穆的心情祭祀濂溪先生。“齋祓”為潔身齋戒之意,“釋奠”一詞出自于《禮記·王制》:“出征執(zhí)有罪,反釋奠于學(xué),以訊馘告。”為古代祭奠先圣的一種禮儀。由此可見顏鯨禮數(shù)周到,準備充分,“謹”字更是突出了他小心翼翼、將祭祀濂溪先生看做頭等大事的心情。后又夸贊濂溪先生“昭如日星”,并且聯(lián)想到自身困于“煩惱醉夢之場”,沒有修先生之道,不禁感到羞愧難當(dāng),可見顏鯨對周敦頤的推崇。
以上詩文,足見顏鯨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深。顏鯨作此詩文時,元公已仙逝近五百年,由此亦可知元公的思想對后世影響之深遠。
明徐象梅《兩浙名賢錄》卷二十記載顏鯨:“(隆慶)二年四月,校士湖南,宿云溪館,悟格物之旨。游南岳,著《祀南岳文》;如舂陵,祭濂溪先生;過寧遠,著《舜陵辨》。九月,至長沙偕諸生游岳麓,大合一十三校之士、郡邑大夫、諸學(xué)博士,會于岳麓。席地旁列,陳詩雅歌,發(fā)明心體。十月,還武昌,斥伍大夫員不得祀。復(fù)大會諸生于濂溪書院,論孔顏曾孟,著《原性訂學(xué)》諸篇。”由此可見,顏鯨于湖南的著述頗為豐富,且以孔孟儒學(xué)為主,《祀南岳文》與《原性訂學(xué)篇》雖已散佚于世而不得見,余下諸篇皆在各方志中有所呈現(xiàn)?!端戳瓯妗芳匆娪诼c《永州府志》卷十。
《岳麓書院志》記載顏鯨有《偕諸生游岳麓》詩二首:
其一
群英從我渡滄浪,破曉江鄉(xiāng)日欲黃。抱膝山中空管樂,開簾樹底見瀟湘。人文楚澤星辰合,胸次舂陵風(fēng)月光。自笑腐儒疏脫甚,只聞塵世亦羲皇。
其二
碧樹高林屋數(shù)楹,遠從開寶到皇明。斯文一派關(guān)興廢,吾道千年屬治平。山作衡云和榻靜,座移江月照人清。偶來竹下歌芃域,七十峰頭擊壤聲。[2]
《偕諸生游岳麓》之其一第四句中“瀟湘”一詞,出自于《山海經(jīng)·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之風(fēng),交瀟湘之淵”,是為瀟水與湘水的合稱。第六句中“舂陵”一詞指周敦頤,《宋史·道學(xué)傳》曰:“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xué),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薄帮L(fēng)月光”出自于宋黃庭堅《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fēng)霽月。”
其二第四句中“吾道”指儒道,表達了顏鯨遵從儒道的精神。最后一句中的“擊壤”,出自《帝王世紀》:“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p>
從上述詩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顏鯨每到湖南各地,但凡有先賢圣人之舊跡,他都樂于追溯源流,往往有感而發(fā),參悟真道。雖顏鯨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但處于困苦窮厄之境但仍不忘其本心,是謂儒家所信奉的“安貧樂道”之精神也。
顏鯨游月巖詩刻、《謁濂溪祠》、《游故里》、《謁元公祭文》及湖湘其他留顧詩文,具有一定的哲學(xué)義理,表達了對理學(xué)開山周敦頤的景仰之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明時期理學(xué)家對于濂溪一脈的景仰,代表了陽明后學(xué)對濂學(xué)的尊崇。
[1]湖南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南岳志[Z].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106.
[2][明]吳道行,[清]趙寧.岳麓書院志[Z].鄧洪波,楊代春,校點. 長沙:岳麓書社,2012:356.
(責(zé)任編校:張京華)
K877
A
1673-2219(2017)04-0024-04
2016-12-29
劉姝(1996-),女,湖南衡陽人,湖南科技學(xué)院國學(xué)院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