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杰,蘭 杰
(新疆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李書杰,蘭 杰
(新疆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翻轉課堂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兩教學模式極大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興趣,高校英語教師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但未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多媒體技術與翻轉課堂理論為指導,踐行翻轉課堂設計原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師生角色、教學過程的轉換,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大學英語教學;多媒體技術
隨著21世紀網絡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網絡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大學教學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多媒體技術帶入課堂,希望能夠幫助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特別是近年來翻轉課堂理論被廣泛應用到中小學課堂,一些學者和教師開始考慮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盡管多媒體技術和翻轉課堂教學有著嚴密的理論支持,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國的英語教學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多媒體和翻轉課堂教學概念做出更為清晰的界定,以提高教師及學生對多媒體和翻轉課堂的認識,使新的理念更好地為語言學習服務。
1.多媒體教學概念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包括外語習得和二語習得在內的語言習得的不斷發(fā)展,外語教學作為一種語言教學不可避免地受到語言習得理論的影響,外語教學理論取得了蓬勃發(fā)展,建構主義理論、知識內化理論、輸入輸出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等被提出并廣泛應用到語言教材的編寫和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更多的學者開始著眼于將計算機與語言教學相結合。因此,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為開端的。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教師利用計算機及計算機技術將教學內容通過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方式在課堂上展現出來,通過師生互動并最終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就不難理解許多人將多媒體教學等同于計算機輔助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不只是依賴計算機軟硬件,而是功能更加多樣,涵蓋內容更加廣泛,實現方式更加豐富的立體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實現了以計算機為主導,綜合利用圖書、影像、音像等多種媒介的外語教學。
2.多媒體視角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盡管多媒體教學在大學教育中已普及十年之久,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方便快捷、直觀形象、生動、吸引力強等優(yōu)點,但根據以往教學研究,并沒有取得人們預想的效果。
首先,由于許多教師缺乏專業(yè)培訓,導致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足。根據相關資料,只有5.9%的被調查教師認為自己非常熟悉多媒體教學[1]。許多教師甚至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將課前制作好的PPT在課堂上展示出來。而這些PPT上的內容與教材并無多大差別,多媒體教學對于這些教師僅僅是教學工具的變化。另外,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授課時,只是照本宣科,缺少師生間的互動,使得教師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無法及時調整授課計劃,因此使授課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學生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足。許多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無異,他們在課堂上依舊扮演被動地接收的角色。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及熱情不僅沒有被激發(fā)出來,反而適得其反,導致撈取學分的現象普遍發(fā)生。
最后,多媒體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甚至缺乏。盡管各類學校已經制定了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機制,但存在評價內容與實際教學環(huán)境、教學體系不相符的情況。目前,國內尚未制定出專門符合多媒體教學的評價機制,只是將多媒體作為評價內容之一。另外,學生在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時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完全根據自己對教師的喜惡打分。
1.翻轉課堂概念
翻轉課堂的指導思想來源于哈佛大學教授Eric Mazur,但真正意義上的翻轉課堂是從化學教師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的教學實踐開始的。在以翻轉課堂為指導的教學實踐中,不僅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fā)生翻轉,整個教學過程也隨之翻轉。課外,學生完成像知識接收、理解等低認知水平的工作;課上的時間則集中在知識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等高認知水平的學習活動中;并且這些認知活動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與協(xié)作中完成的。
與傳統(tǒng)外語教學相比,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更加自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根據Eric Mazur的思想,學習過程分為兩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其一是知識傳遞階段,其二是知識內化階段。在傳統(tǒng)外語教學中,知識傳遞由教師在課上通過講解完成,知識內化則由學生課下獨自完成。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前觀看教師錄制的知識講解視頻或相關資料完成知識傳遞,課上的時間則被用來討論知識傳遞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或完成相關任務,以實現知識內化。由于學生事先了解了上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就能夠更好地將注意力放在重難點上,因此知識內化程度將極大提高。翻轉課堂中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預習,一方面翻轉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動機更強;另一方面,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利用電子學習資源解決學習問題。
2.翻轉課堂的組織原則
囿于翻轉課堂在國內的實施現狀,有必要對翻轉課堂的組織原則做出介紹,為翻轉課堂的實施者提供思考。
在《實施翻轉課堂前的思考》中,作者提出實施翻轉課堂的幾點思考,認為實施翻轉課堂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Bergmann 和Sam進一步指出,當學生在概念理解等方面有困難時,才最需要教師的指導[2]。因此,他們認為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豐富的學習活動并親自實踐,能夠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優(yōu)化。除此之外,教師自身素質、教師間的相互聯系、領導的支持、IT 部門的技術援助等都是設計翻轉課堂要考慮的問題。盡管Bergmann 和Sam 沒有提出具體的課堂設計原則,但上述因素著實為后來翻轉課堂的發(fā)展提供了借鑒之處。
Brame在《翻轉課堂》中提出四條設計原則[3]:
(1)課前為學生提供機會,使其提前自學新知識。新知識的呈現可以通過閱讀文章,收聽播客或觀看視頻等多種方式。學生所學習的資料可以是任課教師自己制定的,也可以借助其他網絡資源。比如,在信息技術空前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觀看世界各地名校錄制的課程視頻。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階段學生所做的工作屬于低認知水平。也就是說,學生只需要理解或背誦某些基本內容。
(2)為學生的課前準備提供獎勵。為了監(jiān)督和鼓勵學生課前準備,學生在觀看視頻等任務后又需要完成教師設計的作業(yè)。這些作業(yè)可以以在線測試、工作表或小報告等多種形式呈現。獎勵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其中分數是最主要的獎勵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多數情況下,獎勵的標準是完整性,即學生是否學習了全部的學習資料,是否完成了作業(yè);課上的學習活動的獎勵標準是以準確為主要依據。
(3)提供衡量學生理解水平的評價機制。課前作業(y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監(jiān)督學生做課前準備,而且可以將學生對新識的理解反饋給教師,成為教師設計課堂活動的依據之一。另外,學生通過做作業(yè),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助于之后積極參與到課堂發(fā)言、小組討論等活動中去。通過將學習問題帶到課堂中來,教師既可以判斷學生當時的理解水平,又可以及時給予學生反饋,有助于學生內化新知識。
(4)組織高認知水平的課堂教學活動。由于學生已經在課前學習了新知識,課上時間應該用來發(fā)展學生高認知水平的能力,如:分析、評價、運用新知識的能力, 以鞏固新知識,將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此類教學活動可以根據學科不同而有所差異;偏理工科的學科可以在課堂上做實驗,分析數據;偏文科的學科可以針對某觀點進行辯論、演講或針對某題材進行話劇表演等。無論課堂活動的形式如何,都應該以促進學生理解,幫助學生將其運用到現實中為原則。
筆者認為有必要將多媒體技術與翻轉課堂相結合,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
1.認知理論
認知研究表明,人類對親自動手操作或描述過的信息的加工要優(yōu)于理解后進行表達的信息,要優(yōu)于視聽結合加工的信息,優(yōu)于視覺信息、聽覺信息和看到的信息,并且人們對這些信息的理解和記憶度依次降低。因此多媒體教學不僅從情感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由于其集文字、圖片、聲音和動作執(zhí)行于一體,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加工接觸到的信息,增強學生的記憶。同時,翻轉課堂顛覆了以往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實現了知識增長與認知發(fā)展協(xié)同進步。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語言學習強調對意義的建構。在學習新知識時,人們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新的意義,吸收內化新知識。張殿玉認為,應該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借助多種學習工具和信息資源,在各種聲、像、圖文并茂的集合體中實現知識的建構。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滿足了學生建構意義的需求,而且通過借助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同伴間的協(xié)作學習主動建構意義。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完成各種交際任務的同時,既可以體會語言運用的真實語境,又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1.對教師執(zhí)教能力和學生的要求更高
在以往基于多媒體、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及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和翻轉課堂認識不足,導致許多問題的出現。因此,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亟須改變大學教師及學生的觀念。另外,一些教師可能不熟悉如何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視頻、插入聲音等,因此有必要在實施這一課程模式之前以視頻講座或專家講座的方式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2.課程及班級設置不合理
盡管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不斷進行改革,但改革的力度還有待深入,改革內容有待拓展。目前我國大學公共英語的授課方式大多數為大班授課,即使是外語專業(yè)的某些課程,由于多方面因素也采用大班授課。高容量的班級,使得教師難以組織教學活動,不能夠及時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提不起來,上課質量不高。根據一些學者的經驗,翻轉課堂的班級容量最好不要超過30人,而我國大學公共英語的班級容量竟然達到十倍之多。另外,學生為了取得學校要求的學分,不得不選修一些對專業(yè)發(fā)展無多大幫助的課程,這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并無裨益。解決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要改革我國大學的課程設置,將冗余的課程刪掉。實現小班授課,還要改革教師聘用制度,大量招賢納士。
3.多媒體的高效利用
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在于軟硬件技術的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與學生如何成功地將翻轉課堂的設計原則和二語學習理論付諸于實踐,實現有效的學習。因此,筆者試著提出幾點意見或建議,以期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效果。
(1)實現無縫學習。無縫學習指學習者在連貫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有意識地將不同的時間、空間、地點、技術、社會場景等結合,實現多維度學習的過程[4]。多媒體翻轉課堂教學勢必要達到這一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僅允許學生隨時使用電子資源,還可以和學生分享使用電子資源學習的心得。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與技術人員合作設計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軟件。這些軟件可以應用到課內課外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真實的交際中,學生可以通過此類軟件搜索合適的話語與講目的語的人交談并通過軟件記錄下交談的全過程。此后,學生將這些資料帶回課堂進行轉寫,習得地道的目的語用法。多媒體輔助學習就是要實現課內與課外、個體與整體的緊密學習,使學習不再發(fā)生在特定時間、地點、場合,而是真正地融入學習者的生活中。
(2)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力。人的智力不僅包括言語和邏輯推理能力,還包括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等五種智力。相比于單純地通過聽覺接受新信息,借助多重器官加工新信息會極大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這七種智力的發(fā)育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擅長聽,有些學生擅長看,甚至有些學生更喜歡獨立思考。因此,課前教師需要提供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料,比如將新內容以音頻、視頻、問題、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同樣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根據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特色課堂。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猜詞游戲,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可以組織小規(guī)模的英語歌唱比賽,使學生置身其中,體驗英語的韻律感;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多方面能力。這些任務可以在真實情境中完成,也可模擬真實情境在課堂中完成。
(3)教師要“減政放權”。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世界的純粹反映,也不是對客觀世界的絕對概括,而是基于人類的自身經歷、生活背景等基礎之上的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讀,知識的學習并不是語言形式的簡單灌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情境和線索,搭建新舊知識間的橋梁;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背景,將教學內容盡可能與真實事件相結合,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協(xié)作、交流,最終實現新知識意義的建構。比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任務型教學法結合,教師只是提供問題產生的情境和解決問題的線索,學生個體或小組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
另外,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這種師生關系似乎仍然是由教師控制的。筆者認為翻轉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即這種關系具有主體間性。教師與學生是作為獨立平等的個體進行交流,在此關系中師生互相尊重,學生可以持有不同的意見并可以隨時表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鼓勵創(chuàng)新。
雖然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在我國實施起來存在許多問題,面臨多種挑戰(zhàn),但多媒體翻轉課堂教學指出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是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然而,這一新的教育模式的實施,僅僅靠完善軟硬件設備并不能解決,還涉及外部環(huán)境、教師素養(yǎng)、學生水平等多種因素,不能一蹴而就。本文提出將多媒體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觀點,僅僅是筆者的一些思考,有待后者提出新的理論用作補充。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翻轉課堂教學多實踐于物理、化學、信息技術等理科專業(yè),語言類的實踐和實證研究相對較少,因此筆者希望未來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實證研究方面。
[1]楊南昌,劉儀輝,劉曉艷.高校多媒體教學現狀及其質量提升路徑分析[J].教育學術期刊,2015(6):99-105.
[2]Bergmann, J., & Sams, A. Before you flip, consider this[J]. Phi Delta Kappan, 2012(2):25.
[3]Brame,C.J. Flipping the classroom. Retrieved from The Vanderbilt University Center for Teaching website[EB/OL].http://cft.vanderbilt.edu/teaching-guides/teaching-activities/flipping-the- classroom/.
[4]Wong, L.-H., & Looi, C.-K.What seams do we remove in mobile-assisted seamless learn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4):2364-2381.
Flipped Classroo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LI Shu-jie, LAN 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Both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ultimedia-aided teaching models greatly catch the attention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They apply this model in their teaching processes and have not achieved the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emphasizes that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guided b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principles of flipped classroom design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to realize the convers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ol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s.
multi-media instruction; flipped classroom;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2016-11-26
新疆大學教改重點項目《有效提高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質量之路徑——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XJU2015JGO5)
李書杰(1992-),女,河北邢臺人,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G434
A
1008-469X(2017)01-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