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云
(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莊子綠色思想的歷史承載及現(xiàn)代性
朱麗云
(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莊子思想的特色是“綠色”思想,只有把握“綠色”思想才能把握莊子自由思想的精髓和價值所在。莊子的“綠色”思想衍生于窮困的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境遇,是對權力中心自由和物化自由的消解,有著深厚的歷史承載意義。它推崇道德化、自然化和意化的自由,具有強烈的現(xiàn)代性,對于當今時代具有自然生態(tài)價值、精神創(chuàng)造價值、民間價值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無論對于那些物質生活條件相對匱乏的窮困人群還是那些富裕的人們,它都有一定的人生啟示意義。
莊子;綠色思想;歷史承載;當代價值
學界對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自由觀已有諸多研究,但尚未提出“綠色思想”這個概念,而綠色理念又是一種重要的歷史和現(xiàn)實生態(tài),它不會因為現(xiàn)代生活的富裕而喪失存在價值,恰恰相反,它為現(xiàn)代人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自由意義和存在空間,對于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莊子的自由觀特別是綠色思想對自由境界的追求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我們正確看待莊子的自由思想必須要追本溯源。莊子的綠色思想本身具有特定的意義,既是當時時代環(huán)境的反映,又是個人的生活感觸和思想覺悟的加工。莊子的綠色思想不只是個人的生存意識,不應一味地受到貶黜,它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和民眾的生存價值。
莊子綠色思想衍生于窮困的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境遇。一種思想或文化總是離不開一定地域的地理人文特質。莊子,名周,字子休,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眲⑾颉秳e錄》稱莊子是“宋之蒙人也”。班固《漢書·藝文志》在“《莊子》五十二篇”下注中也講:“名周,宋人?!鼻f子是宋國人,宋國地處南北交界地帶的淮河流域,南靠大國楚國。古代南部文化落后于北部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早在商周時期就進入比較發(fā)達的奴隸社會。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楚國還是個地處蠻荒之地的小國,被稱之為蠻夷,而宋國與楚國處于同一文化區(qū),這也是莊子與楚國的老子思想通和的地理文化基礎,即《莊子》文化和《老子》文化都是一定意義上的“窮困文化”或“窮苦文化”——或安于窮困,或超越窮困。蠻荒之地即窮困之地,當時窮困的程度從《莊子·天運》記載的“芻狗”可見一斑:“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本瓷?、祭神在古代是非常嚴肅、凝重的事,古代都是用牛羊等實物做祭祀,但莊子記載的當時的人們竟然用“芻狗”即草扎成的狗來祭祀,用不起真的狗。另外,淮河流域的自然災害特別是水災頻繁發(fā)生,史載宋國水、火、蟲、風各種災異頻繁,內憂外患,人禍天災,使宋國人民陷入了苦難的深淵。還有,南北交匯處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亂頻繁。春秋以來,不幸的宋國便多次受到爭霸戰(zhàn)爭的禍害,不時遭受別國的侵伐。據(jù)《左傳》記載,宋國先后遭受齊、楚、晉、魯、鄭、邾、陳、狄等國的侵伐計20余次,這在各諸侯國中是罕見的。宋文公十七年(前594年),楚師圍宋,城內曾“易子而食,析骸為爨”,可謂慘絕人寰。到了戰(zhàn)國,宋淪為一個弱小國家。公元前286年,終為齊國所滅,為衛(wèi)、楚、齊三國所瓜分。而這一年,正是莊子去世之年??傊?,地理環(huán)境所造成的窮困生態(tài),是莊子綠色思想衍生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它注定了莊子必須面對這種窮困的現(xiàn)實來講自由問題。
莊子綠色思想是消解統(tǒng)治階級的權力中心自由和物化自由的需要。自然災害、戰(zhàn)亂和爭斗給社會和民眾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而統(tǒng)治階級卻奉行權力自由和物化自由的價值觀,瘋狂地擴張自己的權勢、掠奪財物,他們橫征暴斂,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視廣大民眾的生命如草芥。莊子生活在諸侯為爭奪權力和財物而征戰(zhàn)殺戮的時代,死亡的氣息時時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在人民大眾處于窮困而艱難的環(huán)境下,莊子提醒人們要貴生、重生,追求生命的自由價值,用綠色的價值取向,對抗和消解權力中心自由和物化自由。如他用氣本論消解富貴和權勢,《莊子·知北游》:“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氣?!痹谇f子眼里,窮人、富人、貴人都不過是氣之聚散而已?!肚f子·達生》又云:“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他告誡人們不要為外物拖累,如《莊子·至樂》曰:“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鼻f子認為,統(tǒng)治階級追求和崇尚聲色犬馬等物化和權貴化的自由價值,極力貶黜、憎惡窮苦的價值;他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感到憂愁恐懼,這種有損身體的做法太愚蠢;富人積攢大量財富而不能全部享用,是對自己身體的輕視;權貴們想方設法保全自己的權位和厚祿,是對自己身體的疏忽。由此,莊子主張“重生輕利”,極力推崇窮困境遇下的自由價值。莊子藐視當時的權貴生活,做過蒙城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當時諸侯混戰(zhàn),天下大亂,他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不久便辭官隱居。他布衣草鞋,糝湯野菜,潛心研究道學。據(jù)《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楚威王聽說莊子的才學很高,就遣使備千金厚禮來到漆園,請莊子為楚國宰相。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鼻f子認為給楚王做官是對自己的侮辱,他把宰相這個官位視為用來做祭品的牛、豬,任人宰割,毫無自由。他寧愿像烏龜一樣在泥塘里自由快樂地生活,也不愿受國君的約束。莊子更是把那些為私利而進行的權勢和利益之爭諷刺為“蝸角之爭”??傊?,面對統(tǒng)治階級的權力中心自由和物化自由的價值取向,莊子反其道而行之,極力批判、拒斥、貶黜那些不道德的富貴自由、權勢自由,張揚與自然合一的道德化的“窮自由”。
一提起莊子,人們就會想到“窮”,那么,莊子的窮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窮呢?莊子的綠色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自由呢?
莊子的窮是吃、穿、住、行等物質生活方面的窮,而這種窮,在存在論的意義上往往是一種富有,一種生命和精神的富有。下面以衣、食、住為例表征這一點。據(jù)《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鼻f子認為一個人失去了生命自由和精神理想才是潦倒,而物質財富乃身外之物,物質貧窮并不是生命本身的貧窮,精神的匱乏以及被功利或名利所困才是真正的貧窮。而在食物方面,莊子常因家里揭不開鍋向人借糧。在住的方面,據(jù)《列御寇》篇記載,莊子“處窮閭厄巷”,即居住在貧民窟。這些物質生活條件的匱乏和貧窮并沒有使莊子的人生潦倒,他不被貧窮所困,以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歡悅超越了這種物質生活的貧困,一生都在演繹這種綠色自由的生命傳說,為千古傳誦。莊子綠色理念固然有其消極成分,就積極內容來說,其基本思想可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綠色思想是道德化自由,即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德性相統(tǒng)一的自由?!肚f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追求天人合一即人與道合一的境界,如《莊子·天下》所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為了達到這種境界,莊子提出了“以明”、“心齋”、“坐忘”的修養(yǎng)方法。“以明”就是對事物不加上自己的判斷,自身只是跟從天道而描寫外物的靜態(tài)的鏡子,完全順著自然之道,以此達到明智的“至人”境界;“心齋”,“齋”不是祭祀的齋戒,而是心的齋戒,即齋戒萬物;“坐忘”就是忘記自我,如《莊子·大宗師》所說“同于大通”,亦即與道為一。道即自然規(guī)律,與道合一同與德合一是同一的,以道合一的同時,就是棄絕貪欲、權勢和物化的過程,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平等、互相愛惜和互為自由的過程。莊子的“心齋、坐忘”思想實際就是心靈解放的思想。人作為天地間的存在,不同于物和其他動物的地方就在于心靈的存在,心與物相分,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對于人存在狀態(tài)的追求境界。心分于物才有進一步物我交融的可能,莊子把個人之心基于萬物之上,是為了尋找內心給予自身存在的合理依據(jù),外化于心,心化于天地,這些都需要通過“心齋”或“坐忘”的自省、反省方式來實現(xiàn),這樣就達到了天地萬物自由自在的逍遙境界,人也就達到“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自由境界。反省就是為了獲取自我的解放、心靈的自由。這在某種程度上強調了意識的作用,尤其是自我意識對自我行為的指導作用。正是這種自我意識活動不斷將個人心理由低級的理解、感情向高級的意志轉變。這樣就能使人擺脫外物的紛擾,將“我”之念置于外界紛擾之上,以“固我”、“定我”之心得到寧靜之身。個人的發(fā)展會受到外界條件的束縛,但存在于內心的自由應當是無拘無束的,人依托于現(xiàn)實,卻又高于現(xiàn)實,心靈的自我是高級的自我,對現(xiàn)實的超越是心靈的本性所在,這種超越就是精神自由或心靈自由,它就是一種超越了外物的不需要金錢和物質財富烘托的窮自由。
其二,綠色理念是自然化自由,即主體體驗自然、將生命融入自然的自由。自然萬物生于道,是道的載體,離開了與自然的和諧,就無法與道合一,合于道與合于自然是一體化的同一過程。離開前者,后者就失去了本體,離開后者,前者就成為虛無。這二者的統(tǒng)一是道家思想的深邃之處。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人合于道和合于自然的統(tǒng)一。莊子則在忘情游歷中把人融入自然?!坝斡跓o窮之野”就是在大自然中體會生命的自由,體驗“天地之大美”。在莊子的生存論看來,人獲得自由無須靠金錢、名利或權勢,而是依靠主體將生命化為自然狀態(tài),抵達天人合一的存在境界。眾所周知的莊周夢蝶的“蝴蝶之化”以及“魚之化”、“鯤鵬之化”等莊子創(chuàng)造的人生化境,即是莊子借用蝴蝶、魚、鯤鵬等自然意象,將生命化作自由快樂的蝴蝶、魚、鯤鵬等自然生態(tài)?!昂亲匀换?,但不是把人客體化,是主體把自己化作客體,是主體自由自覺的客體化。這個過程只是借助了一個自然物象,……所以人化自然可分為主體化自然和客體化自然,蝴蝶之化是前者,其特點是,前者是自由主動、能動、快樂的意識化或實踐造化;后者是自然主宰的無主體能動自由的不自覺的過程?!保?]可以說,莊子的這種自然化自由觀,為人們開辟了廣闊的自由空間,因為大自然是每個人都面對和擁有的生存空間,無須金錢和財富,每個人都能抵達這種窮自由。
其三,綠色思想是精神化自由,是精神意化的自由,即一種精神化的探索、想象或創(chuàng)造。這種精神化自由亦是心靈自由。莊子的自由思想的積極意義表現(xiàn)在:看重個人心性的培養(yǎng),莊子著眼于如何在浮躁的亂世當中,維持自己的品格不變,處變不驚,這具有濃厚的人本色彩。莊子強調人的自然本性,追求獨立人格,守住內心寧靜,這是人最大自由,心靈自由的體現(xiàn)。但莊子的精神化自由是以前述自然化自由為根基和前提,而不是純粹的幻想或抽象自由。蝴蝶之化、魚之化等生存狀態(tài),既是自然化自由的寫照,又是意化自由的范例?!跺羞b游》鯤鵬神話是一種心靈的“化境”,即心靈可以化萬物,可以化魚為鯤,可以化鯤為鳥,可以使萬物互相轉化。莊子崇尚自由自在的喜悅,他自由自在的逍遙游,是靠心靈的化境來實現(xiàn)的??梢哉f,莊子把心靈的力量推到了極致。這對沒有物質力量和權勢的人來說,確實是一種鼓舞,以心靈化萬物,雖然是想象的,但確實是人的精神自由,而這種精神自由,又能衍生出人的情感、審美以至行為的自由。在心靈中尋找力量,以心化物,以精神化物質,以無形化有型,這是莊子綠色思想的力量和魅力所在。可以說,莊子的這種意化自由同樣為人們開辟了廣闊的自由空間,因為這也是一種窮自由,不需要金錢財富,主要靠精神創(chuàng)造,即意識的造化。而精神意識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生命力量或存在條件,只要善于體驗、思考、開發(fā)、利用和創(chuàng)造,就能抵達這種自由。
以上是莊子綠色思想的合理內核,當然,它還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莊子的綠色思想離開社會關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人是社會的人,自由離不開現(xiàn)實社會關系。從意識和個人相對獨立性角度看,精神自由和個體自由雖然不能絕對被社會關系決定,但總體上或最終取決于一定的社會關系。要真正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實自由,就要改變現(xiàn)實社會關系,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受屈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藐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保?]這就要消滅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共同體關系?!按婺谴嬖谥A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2]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無疑為我們審視和借鑒莊子自由觀特別是綠色思想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坐標。其次,由于莊子自由觀脫離現(xiàn)實社會關系,所以其綠色思想輕視物質自由,過度強調精神自由。再次,還是由于莊子自由觀脫離現(xiàn)實社會關系,導致其綠色思想過多關照個人、個體自由,忽視人們的社會自由。這些局限都需要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矯正。
莊子的綠色思想不僅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意義,更有著強烈的現(xiàn)代性,其現(xiàn)代價值意義如下。
其一,生存論價值。自由是人的本質存在,是人的根本價值取向?,F(xiàn)代人追求的所謂自由與主體真正的自由在物化層面存在著很大程度的背離狀態(tài),社會物化程度的擴張導致“現(xiàn)代的主體性之自由完全消溶于與主體性相應的客體性之中”[3]?!白鳛樽杂勺灾鞯幕顒颖仨毻ㄟ^具體的社會生活及其價值理想實現(xiàn)出來,自由才是一種具有崇高目標的現(xiàn)實追求,才能避免它因無規(guī)定性而陷落于一種悖離自由應有的珍貴品質?!保?]物化特別是技術物化,使現(xiàn)代人在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喪失一定的主體性,按技術合理化選擇和行動。市場經(jīng)濟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更加重了人的物化和技術化傾向,對物的占有和消費成為人的生活主宰和主要目的。這就造成人的自由生存狀態(tài)的失落。莊子的綠色思想強調主體性和精神理想的自由,對于消解人的物化、技術化以及趨同化存在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莊子對于自由理想的實踐,就“外物”而言,就是排除外物對自身的影響,淡泊名利,戒除過度的貪婪和物欲,就是自我回歸于自身,就是“守心”,守住自己心中寧靜,這是一種物質外觀上的貧窮?!笆匦摹辈拍苷嬲耙娢摇?,個體的“心”即行為主體,守心亦是我們現(xiàn)在流行的一個文化詞語“不忘初心”,即以主體意識跳出自己對自己、外界對自己的限制,跳出物欲的誘惑和名利的束縛,實現(xiàn)自己存在的意義,并認知萬事萬物的道理,從而實現(xiàn)人在這個世界中的主體性價值,它是人的生存的根本價值向度。
其二,自然生態(tài)價值,即綠色發(fā)展價值。莊子的綠色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合一的自由,它拒斥破壞自然、污染環(huán)境的經(jīng)濟主義或功利至上的物化自由,它不是建立在過度的物質條件或物質財富的基礎上,而是以遵循自然、融入自然為依托,是一種節(jié)約資源、意義清潔的自由,與那些紙醉金迷和金碧輝煌的經(jīng)濟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自由形成巨大的反差。這種節(jié)約型、清潔型的思想有助于我們今天倡導的綠色發(fā)展實踐。當然,“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物質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才有自然價值。對自由的社會價值的忽略,是莊子綠色思想的價值缺陷。“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對他說來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tǒng)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xiàn)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xiàn)了的人道主義?!保?]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內含著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內含著人與自然的關系。由此,我們除了要直接造化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倡導節(jié)儉、節(jié)約,擺脫物化關系,實現(xiàn)這種自然生態(tài)價值。
其三、精神創(chuàng)造價值,即意化價值。意化即用精神意識造化世界,實踐改變世界離不開精神意識改變世界,即實踐造化世界離不開精神造化世界。莊子的綠色思想是一種基于自然的精神造化或創(chuàng)造自由,這種精神自由是一種精神對自然的體驗、理解、造化和創(chuàng)造自由,它弘揚了精神意識的意向性、能動性、探索性、自由性和創(chuàng)造性,弘揚了精神意識對物質條件的超越性,使得生命在物質條件方面的貧困升華為精神層次的富有,使物質貧困的人在精神自由中獲得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而物質富有的人同樣也需要這種自由價值,當物質富有的人沉浸在這種精神自由的時候,他們的自由亦是擺脫了物質羈絆的“窮自由”。當然,莊子這種基于自然的意化自由還缺少對人的社會性或社會關系的關照,這是其局限所在?!叭说谋举|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保?]離開現(xiàn)實社會關系,人和人的意識就不能造化自然、生活和世界。但無論如何,這種精神自由是生活世界的一個重要生活向度,是人的生命的一種重要價值意義,而這種價值意義往往會被一些功利化或功利主義者所忽略、貶抑和遮蔽??梢哉f莊子的窮自由思想把這種精神價值發(fā)揮到極致。這種純綠色精神能夠推動社會實踐的發(fā)展,也推動著人的全面發(fā)展,這種“自我決定”的自主自由活動是“積極的自由”,是個人發(fā)展的需要,人的全面發(fā)展實質內涵是自由個性,是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真諦。馬克思主義對自由個性的關注是基于人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個體與類矛盾的解析,強調個體自由與社會自由的和諧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發(fā)展。
其四,民間價值,即莊子的綠色思想產生于民間,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民間的一些存在生態(tài),反映了民間的價值訴求?!罢軐W就是要為民眾提供存在總體的世界境界”;“哲學替誰說話,誰就愛戴哲學”。[6]可以說,莊子的窮是聞名古今的,以至于在哲學思想史上一提起莊子,人們就會想到窮困潦倒的莊子,同時又會出現(xiàn)自由快樂的莊子的形象。正是這樣,民間許多人特別是物質條件匱乏的一些大眾群體,都喜歡讀莊子的書,甚至一些富裕的女孩子也喜歡讀莊子的書,這除了莊子的書通俗易懂和生活化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從中能找到生命自由特別是精神自由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而一些女孩子喜歡莊子則表明她們作為女性更向往生命和精神的自由。當然,莊子綠色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即他過度排斥物質財富,這與現(xiàn)代文明不合拍,應當予以揚棄,但他貶抑和拒斥過度貪婪的物欲,這是值得肯定的。
其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自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向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觀,是以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為主導的內涵傳統(tǒng)文化自由觀的自由觀體系。莊子的自由觀的積極意義無疑是其應有之義。革命年代的革命精神,如長征精神,就是一種在物質條件貧困的條件下追求自由的“窮自由”精神,是窮苦百姓或勞苦大眾的“窮自由”精神,它最終抵達了新中國、新社會的富強、自由生態(tài)?,F(xiàn)在一些貧困地區(qū)的民眾也是以一種綠色的精神為支撐,奮斗著、開拓著、追尋著富強的夢想和自由。革命者的這種綠色精神,是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普通百姓的這種綠色精神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樂活精神,革命者靠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創(chuàng)造了富強的新中國,貧窮者靠樂活精神,創(chuàng)造了生命和生活的意義,并將創(chuàng)造富有的明天和實現(xiàn)富裕的中國夢夢想?;蛟S,富強、富有的生活和夢想,就是從這種綠色精神開始的。
[1] 李曉元.人學走進工作世界——主體化人學初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海德格爾.林中路[M].孫周興,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4] 黎玉琴.現(xiàn)代社會的自由理念[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李曉元.馬克思的哲學研究觀及其現(xiàn)代價值[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42-53.
HISTORICAL BEARING AND MODERNITY OF CHUANG-TZU'S THOUGHT
ZHU Liyun
(School of Marxism,Souther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uang-tzu thought is"green"thought,only by holding"green"thought can the essence and value of Chuang-tzu's thought of freedom be grasped.Chuang-tzu's"green"thought derived from the poo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and is the elimination of freedom of power center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freedom,which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It advocates the freedom ofmorality,nature and consciousness,and has a strongmodernity,which,in the presentage,has natural ecological value,spirit creation value,folk value and value of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uang-tzu;green thought;historical bearing;contemporary value
G412
A
1673-1751(2017)01-0115-06
2016-10-18
2012年福建省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基地項目
朱麗云(199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