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琴
(江蘇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所謂“先行組織者”,就是在我們提出學習任務之前先對學生進行引導,擴大學生的思維廣度和寬度[1]。初中階段,英語閱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閱讀的過程不僅檢驗學生的詞匯量,更是檢驗學生學習掌握程度、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甚至在考試中閱讀部分也占據(jù)著極大的比例。因此,我們要建構(gòu)“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助力英語閱讀教學。
教材上有很多可以讓我們做出“先行組織者”的部分:利用閱讀部分后面的問題教學,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能使我們的文章分析事半功倍。教材是我們教學最重要的工具,涵蓋了對我們教學的全面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資源,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讓學生從中得到提示,有目的地有效學習。
例如,我在講授牛津英語九年級Unit 1 Know yourself文章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時,我利用文章后面的小問題構(gòu)建“先行組織者”,通過問題讓學生明確本篇文章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在閱讀時需要將重點放在什么部分,以便接下來對文章加以分析。課本上提出了本篇課文的幾個問題:What's Wu Wei's job? What did Su Ning used to be ベve years ago?…我先帶領學生分析這部分問題,這幾個問題就是我們閱讀這篇文章所要掌握的部分。然后,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學生們就會刻意地在課文中尋找相關的部分精讀,在旁邊做出標記,無關的內(nèi)容我們泛讀。最后,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jié),解決這幾個問題。這樣,我們對課堂時間進行了合理的利用,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學到最多的知識。
此外,課文的前一部分往往有一篇引導概括性語段,教師要充分利用該語段引導學生。從這篇語段中我們可以知道接下來的文章所要闡述的內(nèi)容以及對我們的教學的要求,學生需要掌握哪一部分。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按照課本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分析,教學就變得簡單,只需要擴充學生的知識框架即可。
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往往采取由上及下的方式進行,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先講授概括性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概念性的理解。接著,我們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困難問題容易化。學生們通過解決一個又一個簡單的問題拓展自己的思維,循序漸進掌握新的知識。同時,我們學習的材料也得以擴充,學生的視野得以開闊。
例如,我在講授牛津英語九年級Unit 4 Growing up時,我先提出本節(jié)課三大問題:1.Do you feel happy to grow up? 2. Do you want to grow up? 3. What do you think of growing up?學生們對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了具體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將這些概括性很強的內(nèi)容進行簡化,先詢問學生這些年來隨著慢慢長大覺得自己開心的地方是什么,不開心的地方是什么?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覺得長大了有了freedom,有的覺得長大了有太多的責任和煩惱……接著,“那么大家愿不愿意長大呢?”“No, I hope I can be a child forever. ”“Yes, I hope I can be a good people…”對于成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guī)ьI學生學習課本中對于成長的觀點,將其中不理解的部分詳細講解。最后,學生們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對課前的三個問題也有了自己的回答。
我們對學生的教學要求不僅僅是掌握課本閱讀材料,更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能力以及今后將學習到的知識能力運用于生活。因此,我們利用循序漸進,拓展學習材料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手段。今后他們遇到閱讀問題時,可以利用該方法自己對文章進行分析,理清文章脈絡。
英語閱讀教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就是逐級歸納,即先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講授,學生對簡單的信息加以分析,接著,對稍微復雜的問題探討研究,逐級歸納。每一級教學都是對之前知識的歸納和升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構(gòu)建自己的學習體系,不斷夯實和鞏固,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我在講授牛津英語九年級Unit 6 TV programmers時,首先,我先引導學生to grasp the wor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V programmers,選出當前比較流行的、深受學生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TV programmers加以其單詞的表述講解,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本文章進行閱讀,簡要地理解課本。接著,我們討論What's your favorite TV programmers?同學們對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進行討論交流,自己為什么喜歡這個電視節(jié)目?你覺得它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對這個單元的主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認同感。最后,在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電視節(jié)目英文表述以及簡單的句型句式運用方法之后,他們就會對文章所描述的其他部分產(chǎn)生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對文章進行仔細閱讀、逐級歸納,在已有單詞句式的基礎上,他們分析段落、文章,達到自己分析某一個電視節(jié)目的程度,升華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這個逐級歸納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能全部包辦,將所有知識手把手地交給學生。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將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一步步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對文章的分析,對閱讀的思維過程加以闡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在我們英語閱讀過程中,很多知識與“先行組織者”存在一定的關系,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簡化我們的閱讀過程。將文章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與我們的知識結(jié)構(gòu)框架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一個了解,將知識整合起來,簡化學習過程。
例如,我在講授牛津英語九年級Unit 2 Colors時,我利用同學們的感官意識進行“先行組織者”策略的實施。首先,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每天看見不同的colors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通過自己的感官感覺可以得出:紅色代表著熱情,藍色代表著憂郁,粉色代表著浪漫,紫色代表著高貴……然后,我們展開本單元color單詞的學習,即red, blue, pink, purple…接著,我們學習句式“What color is it? It's…”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生活中儲備的知識對身邊物品的顏色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學生們閱讀課本上的材料,逐步學習,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新的知識整合,升華自己的認知。
通過對知識的多元整合協(xié)調(diào),學生可以將英語閱讀部分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框架中,完善知識體系。利用自己學過的多學科知識對新的知識加以全面分析,學生就可以擴展自己的閱讀內(nèi)容,夯實自己的閱讀基礎,提高閱讀能力,從而竹節(jié)攀升,升華自己的認知。
結(jié) 語
總而言之,要提高我們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利用“先行組織者”策略必不可少。在這種策略的引導下,學生們能積極主動對接所要學習的知識并加以探究,構(gòu)建自己的英語知識體系,自發(fā)性地研究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簡化我們的教學過程。
[1] 王娟.“先行組織者策略”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