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國,云林森,毛衛(wèi)國
(洛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2)
少年足球隊員臨場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
祝志國,云林森,毛衛(wèi)國
(洛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2)
為檢驗戰(zhàn)術訓練對少年足球隊員臨場技術應用能力的影響,分別選擇洛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市第二實驗中學、洛陽東方高級中學在訓球員45人為實驗對象, 2年后對比實驗前后球員臨場技術應用能力發(fā)現:戰(zhàn)術訓練有利于改善少年球員臨場技術應用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球員的戰(zhàn)術意識;有利于激發(fā)少年球員訓練的積極性。
少年;戰(zhàn)術;技術訓練;實驗
2011年7月,習近平在中韓高層會面后表示:“中國世界杯出線、舉辦世界杯比賽及獲得世界杯冠軍是我的三個愿望”。一夜之間,習近平總書記對足球發(fā)展的三個愿望,成為了當前國內專家學者、社會各階層普遍關注的社會重大問題之一。為此,國家在校園足球十年計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校園足球定點校要達到2萬所,足球人口要達到2000萬人。但從近些年國內外足球的重大比賽來看,本土球員技術運用失誤次數多,技術組合連貫性差,選位接應能力弱是影響比賽成績的主要因素,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與我國當前青少年在早期訓練中技、戰(zhàn)術脫節(jié)有關。那么在戰(zhàn)術中學習技術的運用是否就可以改善這一現狀呢?本文選取了45名具有2年訓練基礎的少年球員,通過實驗重點研究足球戰(zhàn)術訓練對少年足球隊員臨場技術運用能力的影響,為提高少年球員臨場技術應用能力,增強戰(zhàn)術素養(yǎng),完善青少年訓練的方法體系開拓思路,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中國的足球夢,實現“三個愿望”奠定基礎。
1.1 實驗內容
依照戰(zhàn)術訓練理念設計的技術訓練方法。
1.2 實驗對象
2010年8月選擇洛陽市第二實驗小學在訓隊員15人、洛陽市實驗二中隊員15人,洛陽東方高級中學在訓隊員15人(以上隊員均屬于洛陽飛翔俱樂部在訓球員)為實驗對象,平均年齡12.22±0.808歲,訓練年限2.44±0.511年,30m跑成績5.28 ±0.342s,過桿射門成績12.32±2.301s,立定跳遠1.78±0.224,顛球132.50±138.109。
1.3 對實驗組的處理
實驗組實驗前訓練課按照單一技術訓練、戰(zhàn)術訓練、比賽訓練的順序進行。實驗開始后實驗組訓練課按照戰(zhàn)術訓練、比賽訓練的順序進行。
1.4 觀測指標
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間連續(xù)觀測實驗組每年河南省“傳校杯”足球比賽中的技術運用情況,主要包括射門次數及射正次數,1次有效傳接球次數及2次、3次、4次以上連續(xù)有效傳接球次數,過人成功次數,傳切配合成功次數,用以檢驗少年球員技術運用的效果。
1.5 實驗步驟
(1)依據戰(zhàn)術理念設計臨場比賽中常見技術的訓練方法。首先,確定常見戰(zhàn)術練習。經河南省足球隊教練論證后確定13種比賽中常見戰(zhàn)術配合,其中三人基本配合形式2種、邊路三人配合傳中6種、中路三人配合4種、中路轉移邊路進攻1種。其次,確定以上戰(zhàn)術練習形式中不同位置、區(qū)域及進攻路線上的球員在完成射門、傳接球、過人技術時的要求。最后,經河南省體育運動學校教練論證后實施。
(2)前測實驗組臨場技術運用情況:2010年7月對實驗組參加河南省“傳校杯”足球賽比賽視頻進行統(tǒng)計,評價實驗前隊員臨場技術應用能力。
(3)實驗組施加刺激因素:實驗期間實驗組每周訓練5次,每次2h。每節(jié)訓練課從13種戰(zhàn)術訓練方法中抽出2種方法訓練30min~40min,教練員糾正戰(zhàn)術環(huán)境下技術運用的不合理行為。
(4)后測實驗組臨場技術運用情況:2011年7月、2012年7月先后兩次對實驗組在河南省“傳校杯”比賽中技術應用情況進行錄像分析,評價實驗后球員臨場技術運用情況。
1.6 實驗控制
(1)隊員控制:實驗期間作好學生及其家長的工作,防止隊員中途流失;
(2)教練員控制:成立由高級教練員和大學教授組成的技術指導與監(jiān)督小組,負責監(jiān)督教練員的訓練態(tài)度、訓練時間及訓練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
(3)保留訓練視頻,定期對訓練視頻進行分析,糾正教練員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
2.1 球員訓練積極性
表1是實驗前后教練員對45名少年足球隊員的考勤記錄。
表1 考勤記錄(次/年)N=45人
隊員的考勤記錄反映了他們對于足球訓練的態(tài)度,我們調取了2010年隊員的考勤情況,結果顯示:2010年共計訓練約210天,其中有274次請假,即平均每天就有1.3次請假發(fā)生,并伴有較為嚴重的曠練行為。但隨著實驗的不斷深入請假次數變得越來越少,截至到2011年,實驗組球員全年請假僅為47次。到2012年,請假人數雖有升高但依然較少,而且球員們在實驗后杜絕了曠練行為。進一步調查隊員的訓練興趣可知(見表2),考勤變化與隊員興趣的提高間存在聯系。
表2 隊員訓練興趣N=45人
在世界足球運動水平較高的國家,青少年訓練的基本原則是依照他們的興趣和需要組織訓練,所以“用人數較少的小場地比賽形式提供有吸引力的體驗來激發(fā)他們對足球的喜愛是一項較為實用的訓練思路”[1]。本次實驗是在戰(zhàn)術中強調技術運用的合理性。從外在形式上看戰(zhàn)術練習是一種局部的小型比賽。它克服了單一技術訓練中單調、枯燥的技術重復,給球員帶來類似游戲的情感體驗,提高了隊員訓練的興趣,增加了訓練的積極性。
2.2 對臨場技術運用的影響
2.2.1 射門技術運用情況
實驗組臨場射門技術應用情況的統(tǒng)計見表3。實驗組臨場射門技術運用情況逐年得到改善,其中2010年實驗前與2012年實驗后球員在射門總次數上的差異具有顯著性t=-3.375,P=0.028,射正次數上的差異也具有顯著性t=-3.038,P=0.038。
表3 實驗組射門技術應用統(tǒng)計
注:**表示實驗前同本年度測試成績相比兩者差異非常顯著;*表示實驗前同本年度測試成績相比兩者差異具有顯著性。
射門技術應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射門機會的獲得,其二是射門機會的把握[2]。射門總次數逐年提高證明實驗組在創(chuàng)造射門機會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也說明實驗組整體實力逐年增強。而射正次數的增加則表明實驗組球員在把握射門機會的能力上得到明顯改善。這一改善主要表現在實驗組球員在應用射門技術時能夠合理選擇射門位置、角度和方向,正確應用射門動作的基本結構和動作組合,也證實了戰(zhàn)術指導下技術訓練有助于提高少年球員射門技術的運用能力。
2.2.2 連續(xù)有效傳接球技術運用情況
實驗組連續(xù)有效傳接球技術統(tǒng)計如表4所示。在為期兩年的實驗中實驗組連續(xù)傳接球次數逐年得到改善。在1次有效傳接球次數方面2010年與2011年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t=3.701,P=0.021<0.05;2010年與2012年相比差異非常顯著t=7.879,P=0.001<0.01。2次連續(xù)有效傳接球次數上2010年同2011年相比并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但同2012年實驗后相比差異非常顯著t=5.277,P=0.006<0.01。3、4次連續(xù)有效傳接球次數雖有增加但實驗前后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4 實驗組連續(xù)傳接技術運用統(tǒng)計
注:**表示實驗前同本年度測試成績相比兩者差異非常顯著;*表示實驗前同本年度測試成績相比兩者差異具有顯著性。
傳接球是臨場比賽中常用技術之一,影響著球隊進攻的組織、戰(zhàn)術的變化、滲透突破等整體戰(zhàn)術設計實施的質量。[3]連續(xù)有效傳接球次數的多少是反映一個球隊運用傳接球技術合理性強弱的重要指標,連續(xù)有效傳球次數越多說明傳接球技術應用越合理。[4]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傳球隊員在傳球時能夠正確選擇傳球的路線、力度和角度;接球隊員能夠正確把握跑動時機并在接球后快速、合理的銜接下一動作。從實驗結果上看,實驗后實驗組有效傳接球次數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說明戰(zhàn)術指導下技術訓練對少年球員臨場傳接技術運用合理性的影響較大。實驗后球員3、4次連續(xù)有效傳接球雖沒有表現出差異的顯著性,但很可能是由于實驗時間短,實驗組球員對傳接球技術運用不夠熟練所致。從兩年的實驗數據的變化趨勢來看,相信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3、4次有效傳接球的次數也會隨之明顯提高。
2.2.3 過人技術運用情況
合理的過人技術“是突破密集防守和緊逼盯人的銳利武器”,[5]是獲得比賽主動權,控制比賽節(jié)奏的先決條件。[3]提高球員過人能力在比賽中具有重要的實戰(zhàn)意義。過人技術合理性主要是與過人時機和過人時動作組合應用有關。過人時機把握的準,動作組合應用適應比賽時具體環(huán)境則過人的成功率就大;反之,過人成功率就小。對實驗組過人技術臨場應用情況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見表5):在過人總次數和過人成功次數方面實驗組實驗前后并未表現出規(guī)律性變化;但在過人成功率上實驗組隊員逐年提高,經過檢驗2010年與2012年間實驗組過人成功率已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U=2.106,P=0.035<0.05。說明實驗組過人技術合理性較實驗前提高了。
表5 實驗組過人技術應用統(tǒng)計
2.2.4 有效傳切配合運用情況
傳切配合是足球比賽局部進攻戰(zhàn)術中運用最多的方法。要想有效完成傳切配合戰(zhàn)術,參賽球員首先要有配合的意識,其次要在傳接球當中合理應用傳接球技術,因此臨場比賽中傳切配合的運用效果是戰(zhàn)術意識和合理技術應用綜合作用的結果。對實驗組有效傳切配合運用情況統(tǒng)計結果見表6:實驗組有效傳切配合應用從2010年平均每場比賽1.2次,逐年提高到5.8次和6次。經配對樣本檢驗,實驗組實驗前后傳切配合次數有顯著性差異t=-2.900,P=0.044。說明實驗對象的戰(zhàn)術意識和傳接球技術應用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從這一結果看,戰(zhàn)術指導下技術訓練對培養(yǎng)少年球員戰(zhàn)術意識也有積極的作用。這與訓練設計過程中始終將技術的訓練融合在戰(zhàn)術訓練中這一思路密切相關。
表6 實驗組實驗前后有效傳切配合統(tǒng)計
注:**表示實驗前同本年度測試成績相比兩者差異非常顯著;*表示實驗前同本年度測試成績相比兩者差異具有顯著性。
本研究選擇2年左右訓練基礎的少年足球隊員為實驗對象,運用實驗方法探討了戰(zhàn)術訓練對少年足球隊員臨場技術運用能力的影響。實驗證明:戰(zhàn)術訓練可以改善少年足球隊員臨場技術運用能力。這主要來自兩方面原因:其一,長期的戰(zhàn)術訓練使實驗組成員適應了比賽強度及對抗形式;其二,由于戰(zhàn)術訓練過程要求隊員在移動中完成傳、接、過、射等技術,使隊員在選擇動作要素、動作結構及動作組合方面的能力提高。相比原有個人技術的訓練,戰(zhàn)術中學習技術克服了枯燥、單一的訓練形式,增強了技術學習的針對性,提高了實戰(zhàn)效果。
[1] 程冬美,姜立嘉,劉丹. 同場對抗性集體球類項目符合實戰(zhàn)訓練理念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8, 23(3): 207-211
[2] 毛衛(wèi)國,王建軍. 第15、16屆足球世界杯賽決賽階段遠射技術運用情況的比較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1, 21(1): 105-106
[3] 王崇喜.足球[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8
[4] 楊次榆,岳全. 第五屆女足世界杯中國隊傳球技術分析[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8, 34(4): 56-59
[5] 秦更生,劉衛(wèi)民. 現代足球比賽中運球過人技術特征的研究[J]. 山東體育科技, 2001, 23(2): 22-2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Juvenile Football Players' Application Ability
ZHU Zhi-Guo, YUN Lin-Sen, MAO Wei-Guo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 China)
In order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tactical training on the ability of adolescent soccer players' on-the-spot technical application, the experiment 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Luoyang No.2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Luoyang No.2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and Luoyang Dongfang Senior Middle School. After 2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tactical train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young players;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act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players and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young players.
tactics; technical training; experiment
2016-11-18
祝志國(1978-),男,浙江省寧波市人,碩士,講師
*基金名稱: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河南省足球后備人才臨場技術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項目編號:102102310323)
G843
A
1007-323X(2017)01-0073-03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