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和文化交融,茶的傳播成為穿越地域的路線,情懷便在其中。
對于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不少人也許只是文獻上的認識。在古代,西南地區(qū)山里的茶農(nóng),年復一年勞作采茶,他們并不知道,其勞動結(jié)晶通過一條條道路,人搬馬馱,進入北方走向南方,跋涉漂洋,抵達膚色不同的人們的杯中。那一刻,黔茶文化、起源、國家、生活彼此緊密相連。
茶生活是一種節(jié)奏,從繁華喧囂、鐘鳴鼎食的回歸到一碗一水的狀態(tài)中,可以靜心。茶與水的相遇,魏晉時代的杜育描述得極美:“惟茲初成,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一葉一湯就可以讓世界明亮而充滿生機,夏現(xiàn)冰雪,冬呈春意。茶是智性的,也是詩性的。
茶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喜馬拉雅連綿不斷的雪峰高聳于大峽谷之間,在“滇、黔、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中綿延盤旋著。成千上萬的馬幫,年復一年,在這條被稱為“鼠與鳥之路”上穿行,開辟著通往域外的民間貿(mào)易通道。茶的生產(chǎn)繁榮了,產(chǎn)量增多了,海外對中國的認識也逐漸多起來。如今,貴州依舊在這文化傳承高地上走著自己的特色路,在2016絲綢之路·黔茶飄香活動中,貴州將黔茶文化展示和傳播在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和區(qū)域中,展示了貴州茶參與一帶一路的信心。
茶之為物,低可至塵埃,高可達九天。文化是相通的,茶是一個紐帶,將人與家園串聯(lián)在一起。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始終留存在人們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中。漢武帝開啟了絲綢之路,產(chǎn)自東方的中國絲綢,讓羅馬人喜愛,在茶文化繁榮的宋、明、清,中國將茶的傳播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千年來,以絲綢交易為紐帶,東西方文明在中亞交集,茶葉作為大宗商品來到絲綢之路上,通過蜿蜒曲折的陸路和碧波萬頃的海路傳入西亞直至歐洲。
如今,為深化貴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及地區(qū)的茶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地茶文化發(fā)展,加快黔茶出山步伐,2017“絲綢之路·黔茶飄香”推介活動將在重慶、西安、蘭州、西寧、太原、呼和浩特、廣州、深圳等城市開展,圍繞貴州和“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及地區(qū)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等方面進行交流。貴州茶葉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條“茶葉之路”上,既有車馬奔馳,又有千帆競渡的壯觀。
絲綢之路,也是黔茶之路。絲綢之路越走越廣,黔茶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