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亮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西安 710001)
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中的茶文化
武亮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西安 710001)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發(fā)展,飲茶不再是貴族、文人雅士的生活元素,人們大多形成了飲茶的習慣。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無疑就是我們了解這一時期華僑生活狀況以及文化遷移的重要載體。通過對該作品進行有效剖析,能夠幫助我們認知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內涵。本文擬從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入手,結合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內容概述,從而剖析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內涵,并且嘗試剖析在該文學作品中所展現的茶文化應用。
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茶文化;價值內涵;時代特征
在全球文化傳播推進過程中,產生一批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的存在,是我們認知全球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研究和了解這些文學作品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更為全面的認知文學作品背后所包含的社會風氣和具體的文化內涵,因此,通過對不同時期形成的風格各不相同的文學作品進行有效研究,能夠幫助我們對這一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形成直觀了解。
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是在1961年由美國華裔作家雷庭招編寫的,在整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以1940年-1949年之間所發(fā)生的故事為主要創(chuàng)作線索,系統(tǒng)化闡述了在美國唐人街中美裔華人的愛情故事以及家庭故事??梢哉f,該書是距今為止,描述我國華人后裔故事最具內涵的文學造詣的作品。
通過對《吃碗茶》一書,進行深層次探究,不難看出,其著重描述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美國的融入、突破與變化。尤其是通過對幾代人的不同視角描寫,準確的傳達了我國華裔文化的遷徙。在本書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通過使用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結合全面完善的視角內涵讓我們感受到了該時期美國唐人街所發(fā)生的故事。比如在書中使用了大量極具中國特色的寫作元素和細節(jié),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融合。比如中國的飯店、茶葉和麻將等一系列中國元素。
在本書中,其通過近乎真實的寫作手法,向我們描述了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唐人街中華裔的生活狀況以及其精神理念。本書敢于大膽提出問題,同時其也對當時整個社會中的很多詬病進行了創(chuàng)作,從而使得同時期,很多華裔的美國牛仔夢從狂熱,實現了理性轉變,當然也讓全世界,特別是美國人對我國華人的觀念認知實現了有效突破,以往在其看來中國人就是“吃苦耐勞”的象征,但是通過該書讓美國人了解和認識到更為全面的華人。因此,可以說,本書是對該時期社會發(fā)展及文化內涵的全面呈現。而在本書中,其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已經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要求之間出現了一定差別,這從客觀上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間的融合與發(fā)展。當然,最為明顯的就是其中所詮釋和表達的茶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存在一定不同。因此通過研究該書中所描述的茶文化內涵,能夠幫助我們對華人遷徙變化形成準確認知。
在雷庭招的創(chuàng)作筆下,融入了很多全新寫作理念,實現了對傳統(tǒng)寫作的有效突破。在美國人看來,華人多吃苦,是模范移民。而那些并沒有去過美國的華人則片面的認為美國充滿機遇和發(fā)財機會,所以在廣東福建沿海的中國人想到美國來尋找發(fā)財夢想。而通過雷庭招使用的寫實創(chuàng)作手法,讓我們看到了華裔真正的美國生活??梢哉f,這一寫作突破,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華人及華裔對其認知均遠遠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期和階段。
在《吃碗茶》中,其描述到在這一時期,美國的唐人街,依舊是受我國傳統(tǒng)家族宗法和倫理道德管理下的父權氏族。盡管唐人街是美國的唐人街,但是由于這里是華人的聚集地,因此這里依舊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做為社會內涵。在這一時期所開展的移民活動中,仍然有一個特點就是其移民大多為家族式移民,因此在唐人街的社會管理中,是以家庭宗室為基礎的。各個家族先后成立了一系列組織來對進行管理。在《吃碗茶》中主要講述的就是王氏家族。書中寫到王氏家族由于自身具備龐大的宗族勢力,因此其在唐人街中,占據絕對的管理權力。
在該書中,還能感受到其仍然遵守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的“父系氏族”文化,女性普遍缺乏話語權。在這一書中,其講述了一個故事,就是本書的主人公王華基經常在外風流,但是其要求其妻子必須嚴格恪守婦道。而自父子關系上,其只是給予金錢,但不履行自身應該履行的父親職責,同時其對自己的孩子有著嚴格的約束和管控。比如在書中寫到,斌來從中國來到美國之后,其一切事由均是父親操控的,自身沒有任何自主性。甚至結婚娶妻子,都有父親來決定。
在本書創(chuàng)作時期,恰恰是美國廢除“排華法案”活動以前,所以很多華人,其家屬不能隨其一同到美國,因此美國華裔承擔了更大責任,而這就造就了其極強的控制欲。一旦家庭成員出現問題,其往往處罰嚴格,毫不客氣。比如主人公王華基發(fā)現自己的兒媳婦出現了外遇問題之后,王華基直接割掉了其外遇對象的耳朵。正是因為在其看來,自己孩子的一切,都應該完全由自身負責,從而產生了這一活動。在該書中,我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于我們傳統(tǒng)意識中的華裔文化。書中所描述的美國唐人街實際上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遷移,其與美國本土文化之間存在實質性差別。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美國文化的融合進程。之所以說本書是一次突破,正是因為在本書中,其充分打破了傳統(tǒng)上的美國華人文化,讓我們對華人華裔生活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和理解。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而飲茶也是多數中國人的習慣,因此在《吃碗茶》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豐富茶文化內涵,正是因為該書是對美國華裔在美國生活狀況的寫實創(chuàng)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整部小說內容,探究其中所融入的文化內涵。在該書中,可以看到其中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理念,尤其是以傳統(tǒng)茶文化的中國文化在傳播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全新變化。
首先,其茶文化表現形式更為多元,相對于我國茶文化較為獨立而言,在該地區(qū)的茶文化內容體系中,融入了美國文化和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尤其是多元文化并存現象,既能讓我看到對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繼承,同時也能看到其中融入的美國生活理念。比如在家里飲品選擇上,其不在單一選擇茶葉做為飲用,而是選擇咖啡等元素與茶葉一起成為其飲用習慣。因此我們可以說,其茶文化表現為豐富的多元文化融合特點。
其次,其茶文化中融入了全新內涵和理念,實現了茶文化的全新特點展現。在美國唐人街的茶文化體系中,有著移民文化的相關內涵。在《吃碗茶》中,我們能夠充分體會到華裔的艱難,即使《吃碗茶》,其中也融入了遷徙文化和移民文化。在美國廢除排華法案之前,大多華人都不能娶美國人,而自己的妻子也不能到美國。整個茶文化體系中,茶也成為其對故鄉(xiāng)及親人表達思念的重要載體。
最后,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中仍然有著濃厚的傳統(tǒng)茶文化體系,無論是其中實施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還是人們所恪守的價值理念都是傳統(tǒng)茶文化的有效應用。這一根本性沒有變化,比如父親在整個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沒有變,同時傳統(tǒng)茶文化體系中所具備的禮儀規(guī)范仍然在恪守,沒有發(fā)生變化,當然還有唐人街中最具有特色宗族文化,尊卑有序的文化理念等等,都是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呈現。而傳統(tǒng)茶文化中所倡導的儒家思想、禮儀規(guī)范以及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都沒有出現任何變化。
想要實現對任何一種文化的有效了解和認知,都必須選擇合適的載體,而文學作品無疑是最好的載體,通過閱讀經典著作,能夠讓我們了解其中所記載的文化內涵以及其特點和表現形式,因此當前我們想要對該時代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和特點形成全面認知,就必須選擇合適的切入載體。在近代中國的東南沿海,有著大范圍的海外淘金熱潮,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系統(tǒng)化的民族遷徙活動,美國文學作品《吃碗茶》就是對近代美國華人遷移生活的記載和再現。通過對該作品進行有效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有效認知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要素。
在整個《吃碗茶》中,最讓我們感觸深刻的就是其中所闡述的宗室氏族文化。雖然唐人街在美國,但是其從某種程度上看,仍然是一種封閉的社會圈層文化。因此,其中所塑造的社會關系,依舊是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規(guī)則為基礎的。當然隨著美國排華方案的廢除,越來越多的華人涌入唐人街,而美國文化也涌入其中,兩者開始互相融合。
在《吃碗茶》中展現的社會關系狀況,可以看到其社會關系也在發(fā)生變化。但是其基礎沒有變化,比如其中關于家庭關系的描述,父親是整個家庭的靈魂和象征,無論是家庭的運轉,還是家庭的延續(xù)都離不開父親,同時血緣關系也是整個社會關系中最為穩(wěn)固的關系。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其中有著一定地緣關系,盡管這里距離我國有很遠距離,但是由于在這里聚集了大量華人,因此其形成了極具自身特色的文化內涵,而在華裔來源中,大多都來在廣東地區(qū),所以這里更多是廣東文化元素。在后期,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成熟,其中逐漸融入了各種美國文化,但是從根本上看,其仍然是中國茶文化的延續(xù)。
隨著近現代開始,全球文化逐漸融為一體,社會交往不斷頻繁成熟,在各種社會活動交往開展的同時,人們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流動,而在人口流動過程中,也帶動了文化的流動。隨著美國獨立,以及其國內工業(yè)革命開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尤其是廣東和福建沿海居民為了生計,開始遷往美國,在這一過程中,茶文化與其一起進入美國,并與美國本土文化形成了有效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和內涵的茶文化。
[1]胡亞敏.華裔美國文學作品中的中國文化[J].江西社會科學,2013 (11):235-239.
[2]范瑩芳.華裔美國文學作品中的中國文化符號[J].外國文學評論.2014(5):55-58.
[3]湯婷婷.亞裔文學中中國文化的延續(xù)與斷裂—《女勇士》與《吃碗茶》文化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4(17):345-349.
[4]付明端.析《吃碗茶》中的成長與歸屬兼談早期華裔美國文學[J].外國語言文學.2015(13):202-206.
[5]劉增美.從“金山客”到美國人:評《吃碗茶》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重塑[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2):125-128.
武 亮(1980-),男,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