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義,盛春艷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文法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研究
李德義,盛春艷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文法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隨著中西方貿(mào)易往來的密切度加深,文化的不斷交流,茶文化逐漸融入到中西方人們的生活之中,英國則是受益最大的國家。英國人不僅將茶文化融入平時的生活之中,更是將茶文化滲透入英國的文學作品當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英國茶習俗和茶文化。本文通過對英國作品中茶文化進行研究,體現(xiàn)英國文學作品中茶文化的美學與道德的品性。
英國;文學;茶文化
隨著中西方貿(mào)易往來的逐漸頻繁,茶葉不斷的流入歐洲。在英國皇室的推動下,茶文化逐步在英國風靡,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英國茶文化和飲茶習俗。中國最早一部有關(guān)茶的著作當屬經(jīng)典的《茶經(jīng)》,從茶葉生產(chǎn)各過程和技術(shù)角度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然而在西方國家-英國,許多英國文學作品中都透露出茶文化的身影,可見茶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國文學作品中透漏出英國人對茶的喜愛與癡迷,不僅如此更是能夠體現(xiàn)出英國下午茶文化的美學與道德。
說起英國人的飲茶習俗,就不得不從英國人飲茶的淵源談起。早在十七世紀六十年代,酷愛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了英王查理二世,她的陪嫁中就有精美的中國茶具以及221磅的紅茶。在那個銀子與紅茶等價的年代,皇后高雅的品茶習慣,潛移默化地將“茶飲”帶入了英國宮廷,并引得貴族們爭相效仿,使得飲茶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活動。1750年左右,午后茶成為上流社會的時髦,這是由于英國人習慣豐盛的早餐和晚餐,相比之下英國人的午餐則十分簡單,然而早餐和晚餐之間的間隔很長,因此,一些上流社會的貴族會利用下午四點左右的時間食用一些精致的點心,并在這段時間品茶、聊天,愜意地享受午后時光。這很快普及到了平民社會,逐漸形成了具有英國特色的飲茶習俗。
中國人自神農(nóng)就有飲茶習俗,講究的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之趣,并不在乎時間,然而英國人的飲茶習慣往往是與時間密不可分的。英國人的一天是以茶開始、以茶結(jié)束的,早上剛剛睜開惺忪的睡眼,舒適地靠在床頭迎接新的一天晨光的到來,享受一杯“early morning tea”;起床之后,必須有一杯“breakfast tea”作為豐盛的早餐的開始;帶著愉悅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工作,當上午繁忙的工作一段時間之后需要進行15到20分鐘休息,放松緊張的工作神經(jīng),從而更好地進行下一輪的工作,那么一杯“tea break”則是必不可少的;下班前還有一個喝茶吃甜點的雷打不動的時刻“afternoon tea”;結(jié)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家后晚餐前再來一次有肉食冷盤的正式茶點“high tea”;當然在就寢之前可能還少不了一杯“after dinner tea”,英國人就這樣樂此不疲地重復(fù)著由茶貫穿起來的每一天。
不僅如此,英國人更加偏愛全發(fā)酵的紅茶,同時紅茶的飲用方法更偏向于休閑娛樂,因此,在英國人喝茶的時候,經(jīng)常會在紅茶中加入一些調(diào)味劑,例如牛奶、檸檬汁等;而中國人更喜歡沁人心脾的綠茶,在飲茶之時更講究品茶的高雅情趣。當然,也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英國位于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氣候濕冷導(dǎo)致英國人更偏好性溫味道醇厚的紅茶,而綠茶則相對性寒。有這樣一句俗語“When the clock struck four,all the world in a moment to stop for tea”翻譯成中文便是“當四點的鐘聲響起,整個倫敦都為茶而停歇”可見英國人對茶的喜愛,不過,英國的科學家更是為英國人偏好紅茶給出了更為科學的說法,英國倫敦一所大學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應(yīng)用紅茶可以有效的降低機體對應(yīng)激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舒緩神經(jīng)。當你感到壓力大的時候,來一杯紅茶可以帶來神清氣爽的效果。”
2.1 英國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茶文化
在英國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茶文化的體現(xiàn),許多英國文學家和詩人都是茶的忠實粉絲。曾經(jīng)有一首《飲茶皇后》的詩作便是歌頌贊美將茶文化引入英國的皇后凱瑟琳?!癆utumn pet flora,Jin Chang-e Laurel.Laurel and Autumn,the United States and difficult than that of tea.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for a post,one of the most Qunfang.Fu-Tung said the territory,to bring a sense of Warriors.I support Ming-ching, Zhanran tired to bother.Peng Yan Chen gave birth to matter,referred to as birthday.”可見,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對皇后的贊美。
簡·奧斯丁更是一個對茶有著狂熱情懷的英國文學家,在她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會對茶事以及茶會進行細膩詳盡的描寫,讓讀者可以通過作品體會到茶之美妙。簡·奧斯丁對茶的熱愛程度更是體現(xiàn)在她的個人生活中,曾經(jīng)她在給姐姐的私信中表述過她對茶葉的喜愛和狂熱。在《傲慢與偏見》中多次出現(xiàn)作者對舞會以及下午茶的描述,“Teapot to study when admitted to the room immediately filled with the refreshing fragrance of a cup of tea off the belly has been excellent in the overall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mfort”將悠閑的午后英國下午茶描寫得生動形象,仿佛令讀者身臨其境。同時,在《理智與情感》這部作品中也有對茶具的形象描繪,其中一個橋段范妮·達什伍德提到婆婆曾送給她的茶具。不僅如此,在《諾桑覺寺》中,蒂爾尼將軍炫耀自己的茶具,凱瑟琳對蒂爾尼將軍的茶具發(fā)贊美時,可是蒂爾尼將軍卻表示自己不是愛慕虛榮之人。作者運用側(cè)面描寫突顯出茶具以及茶文化在當時社會所代表的財富和地位。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長篇小說《呼嘯山莊》更是通篇離不開茶文化,作者開篇以壁爐臺上的茶葉罐吸人眼球,更是在全篇中以細節(jié)入微的描寫出當時英國的飲茶習慣和泡茶方式,無處不體現(xiàn)著英式的茶禮和當時的飲茶風尚。
2.2 英國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茶文化美學
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美學可以從英國下午茶茶具的描述中體現(xiàn)出來。在著名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對英國下午茶茶具進行過詳盡的描述。從中我們追蹤到英式下午茶茶具不僅有條理,并且具有豐富的美感。在《傲慢與偏見》中,小碎花圖案的茶具無處不透露出美學的價值以及溫馨浪漫的環(huán)境氛圍。英國茶具的圖案在維多利亞時期逐漸形成,不僅優(yōu)雅高貴并且具有英國審美的特質(zhì)。在英國文學作品中如實的反映著英國茶文化之美感:首先體現(xiàn)在茶具的裝飾上,茶具邊沿鑲有金色的裝飾,茶具上布滿花卉碎花圖案,并且茶具的材質(zhì)也相當講究,是瓷質(zhì)或者銀質(zhì)的茶具。曾經(jīng)簡·奧斯丁也提起過自己媽媽購買的銀質(zhì)茶具,使得自家的餐具變的十分豪華高貴。其次體現(xiàn)在茶具的類型上,在英國上層社會所使用的茶具類型種類繁多,在茶杯傳入西方之時茶杯杯口圓而廣有利于茶香的散出并且沒有茶杯的把手,但是,隨著發(fā)展把手成了現(xiàn)代茶杯的主要造型,把手設(shè)計的加入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風格的美學,更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英式茶具的標配是茶壺、濾匙、碟子、杯具組、糖罐、餐巾、保溫罩等。如此英式茶具的美感散發(fā)著英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特質(zhì),保守、嚴肅、清高是英國人獨特的氣質(zhì)。唯有下午四聲的鐘聲響起,整個英國都沉浸在茶香所帶來的輕松愉悅之中。同時,茶具所帶來的美感也是不可或缺的,那種碎花圖案以及金邊的設(shè)計無不滲透著高貴氣質(zhì)所調(diào)和出的細膩溫馨之感。可見,英國文學中的茶文化之美,發(fā)展來源于英國本土人對茶文化的追求和對茶的癡迷,使得茶文化在英國有了美學的特質(zhì)。
2.3 英國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茶文化道德
溫良恭儉讓一向是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美德,同樣,在英國寬厚仁德也是英國人看重的美德體現(xiàn)。英國文學作品中就可以集中體現(xiàn)了帶有英式茶文化的英式寬厚仁德的美德特質(zhì)。英國女作家凱斯蓋爾筆下的可愛溫柔的馬蒂,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候,很需要一筆錢,她的朋友則建議她開一個茶店。馬蒂開茶店的消息在克蘭福德不脛而走,很多朋友都前來獻上無私的幫助。從《克蘭弗德》這部小說中,我們很快能夠看到馬蒂的這些朋友以及馬蒂本人都是帶有如同茶般醇厚、溫文爾雅的性格特質(zhì)。可見在英國文學作品中透露著茶文化般的寬厚體貼的美德。
隨著中西方貿(mào)易關(guān)系的加深,茶葉不斷流入西方。茶文化從東方扎根到了西方,歐洲國家中英國人慣有喝茶的習慣。雖然英國茶文化僅有幾百年的發(fā)展,但是,茶文化的影響已經(jīng)深入到了英國人的骨髓之中。同時,茶文化對于英國文學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中筆者通過對一些英國文學著作進行簡要分析,發(fā)現(xiàn)在英國文學中蘊含著茶文化的美學特質(zhì)以及道德文化。這種精神特質(zhì)無不影響著英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
[1]杜鵑.尚待發(fā)掘的“蕭伯納式”戲劇藝術(shù)——國內(nèi)蕭伯納接受史論[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4):11-13.
[2]蘭冰.淺議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11(1):67-69.
[3]顧興梁.跨越三百年成就兩大師——論斯威夫特與蕭伯納的諷喻情懷[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9):99-102.
[4]姜天喜.論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67-69.
李德義(197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詩歌。盛春艷(1990-),女,黑龍江綏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