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媛
(燕山大學里仁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4)
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的探究
郜媛
(燕山大學里仁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4)
盡管西方的茶文化出現(xiàn)得比較晚,但是它在世界茶文化歷史里具有特殊的光彩。剛開始,運到西方的茶葉數(shù)量小,只有當時的貴族才能享用。隨著大航海的進一步發(fā)展,西方進口茶葉的數(shù)量也漸漸增加,茶也逐漸走向平民,融合貴族和平民階層的茶文化也相應發(fā)展起來。學習英語的人想要真正地理解“茶”這個詞語,就需從茶文化著手學習?;诖?,本文對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進行了探究。
西方;茶文化;英語茶語
1.1 西方茶文化的起源
在中國茶已經(jīng)擁有4000多年的歷史,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隨著全球貿(mào)易的不斷發(fā)展,茶葉貿(mào)易與茶文化進入到了英美等國。紅茶在進入到英國社會之后,受到了英民眾的喜愛,并逐漸演變出了當前以紅茶為主的品飲文化。隨著茶文化的不斷滲透,其文化與歐洲國家語言形成了一種融合。
英國是當今全球最喜愛飲茶的歐洲國家,亦是茶葉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但英國卻不是茶葉最先流入的西方國家,最先引入茶葉的歐美國家是荷蘭與葡萄牙。16世紀后半葉,葡萄牙作家克魯茲在編寫一本關于我國的書時,第一次在歐洲國家里提到了“茶”這個詞。大范圍地把茶葉進行推廣的西方國家是荷蘭。在16世紀初,我國和荷蘭間的交易、交流頻繁,茶葉也是當時借助荷蘭推廣到西方國家,荷蘭商人經(jīng)常在廈門購買茶葉,經(jīng)爪哇等多次轉運后運到歐洲。
1.2 英國茶文化的形成
英國飲茶的風俗是從1630年代開始的,他們是第一個向荷蘭買茶葉的國家。因為購買的茶葉數(shù)量少,喝茶也僅僅限于英國的貴族階層。1662年,被人稱為“飲茶皇后”的Catherine公主和英國國王Charles ii結婚了。新的王后帶來了許多的風俗,譬如:葡萄牙的喝茶和請人喝茶的聚會等,至此喝茶成為了英國王室生活中的一項內容,家族喝茶聚會也變成了英國上流社會最流行的交際禮儀,從而成為英國茶文化的發(fā)源。英國女王Anne第一個將早飯里的飲酒改為喝茶,這一舉動隨后被英國上流社會紛紛模仿,而且對茶文化的普及發(fā)揮模范作用。有了女王的帶頭表率,社會各階層的人們也全都開始模仿,漸漸喜歡上了喝茶,喝茶也成為了一項潮流同時也是高尚雅致的一種活動。在1750年代中期,Betty ford Anna發(fā)明了下午茶,她是一位公爵的夫人,是上流社會的一員,她自己十分喜愛喝茶,但由于午飯與晚飯之間的時間距離太長了,常常覺得十分無聊,所以每天在5點左右就開始飲茶,并且吃一點點心來果腹。她經(jīng)常在下午5點左右約請好朋友們到她家里參加茶會。在茶會中,她為好朋友們準備了甜品、小點心、餅干、麺包等。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止渴還能果腹,同時還能夠聯(lián)絡一下情感,這種形式受到朋友們的認可,而且迅速地成為貴族女眷們交際的一種潮流形式。也逐漸被推廣到大眾,成為了英國獨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1.3 美國茶文化的普及
在新大陸被意大利航海家Columbus發(fā)現(xiàn)以后,許多歐洲人就開始遷往新大陸生活,茶葉也隨之進入了美洲。早在17世紀末期,新大陸居住的人們就能在Boston買到中國的Black tea。從那個時候開始,茶漸漸地在北美得以推廣。1700年代初,人們把奶酪融入了茶葉里,增加了茶的味道,使其變得更為多樣。從此以后,北美地區(qū)的人們把茶和牛奶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奶茶”。美國建國之后,開始獨立到我國采購茶葉。鑒于美國人以歐洲移民為主,因而當?shù)睾炔枇曀咨钍軞W洲國家習俗的影響。伴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美國出現(xiàn)了新型的喝茶方式,譬如:袋泡茶、冰茶等等。與此同時,在美國也非常盛行速溶茶。除了速溶茶他們還喜歡冰茶,他們習慣于將果汁一類的成分和茶水融合,進而豐富茶水的味道。
2.1 定義
在中國的漢語字典中,對茶的解釋和描述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茶代表茶葉;第二層意思是茶代表含有茶葉的飲品。“茶”在英語中的定義和中文里茶的定義幾乎是一樣的,但在英文里不同的語境下的“tea”有不同的寓意。作為名詞它既可以代表茶葉、含茶葉成分的飲品,還能代表茶會或是茶點。作為動詞的時候,還代表“泡茶”的意思。
2.2 英語中的“tea”及其讀音的來源
在1500年代初的時候,茶漸漸地傳入了西方國家,茶的讀音也隨著茶一起傳入了。當時產(chǎn)生了兩個大的家系,分別是廣東版方言和福建版方言的茶的讀音。而英文中的茶單詞是由福建話演變而來的。在《牛津英漢大詞典》里最早有關“tea”的記錄是在17世紀初,荷蘭商人將茶葉和閩南方言“茶”的發(fā)音一同帶到了西方國家。荷蘭人從廈門進口茶葉,就學會了閩南方言中“茶”的讀音,除了葡萄牙語與俄國以外的其他西方國家,他們都是最先從荷蘭購進的茶葉,因而其也和荷蘭一樣使用了同一種稱呼。最早進入英國的茶葉是通過新大陸進口的,剛開始念[t'ei],隨后依據(jù)字母“e”的讀音改為[ti:],書寫上也從原來的“Te”改為“tea”,使得它發(fā)音更加英國化。
2.3 英語中關于“tea”的新義
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英文中單詞的意義也由本義引申而成新義,這就是語言家所謂的“引申義”。大多數(shù)的英文單詞都包含和其相互替代的“引申義”,但是不包括一些最為基礎的單詞。就比方說“tea cake”這個單詞,在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在美式英語中它代表一個特定的甜品,而在英式英語中代表的則是茶點,其中包含馬芬餅。我們不能從字面意思上來解釋“tea basket”,它代表的是中午餐的食物,屬于“tea”引申的新義。因為茶葉有緩解疲勞的功效,因此它通常也代表大麻。鑒于這層次的寓意,原本代表茶會的單詞就形成了新的引申義,代表吸毒人員的集會。另外“teapad”不僅有它的本義,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代表吸毒活動的避難所。英文的茶文化對“tea”的新義產(chǎn)生了影響,因此它對學習英文的人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4 在英語中同“tea”組成詞語的引喻
雖然和“tea”搭配組成詞語的數(shù)目少,但是這類詞語的意思卻簡單明了,包含的寓意也非常深入透徹。早在1600年代初期,“茶葉”剛流傳到英國的時候,它所包含的價值就像金子一般的珍貴、重要,可和珍珠、寶石等飾品相媲美,也同樣具有收藏的價值。茶是尊貴身份的代表,將裝茶葉的盒子鎖起來,鑰匙通常由女主人掌管,只在接待貴重客人時候才拿出來品用,所以我們國家的茶葉在當時就是財富的象征,到目前英語中仍有would not do something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描述,含義是,“你就是將中國所有的茶葉都贈送于我,我也不能答應為你辦事”,用來引喻“不管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會為你去辦事”。在1700年代,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在聽說圣馬力諾發(fā)生政變后,就用A storm in a Teacup來描寫這次政權變更。至此之后,人們遇到“少見多怪”亦或是“借題發(fā)揮”的事時,就用這個單詞來形容其“因為小事情進而演變成大的糾紛”。然而在美國則形容此次政權變更為“茶壺風暴”。更為可笑的是,最初英國在介紹茶葉的時,把茶葉當成是一種藥物,而不是一種飲品。1658年,有報社在為Thomas carlo wei in London cafe進行宣傳時編制的宣傳標語是“中國的醫(yī)生把茶稱之為一種高品質的飲品”,而在1660年的時候另外一家報紙上又刊登出“茶是Dope的一種,它的功效非常多,例如:緩解頭暈眼花、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健脾消食、養(yǎng)肝利尿、增加食欲、滋補健身、增強記憶力、促進消化、寧心安神、促進大腦生長發(fā)育等。鑒于這種功效的宣傳,人們在情感世界中也將茶當成是一種需求。每當人們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時,我們就應當憐憫和安撫受挫折的人。在你覺得你想要得到什么東西,亦或是你認為什么東西和你不相配時,你就能說“that's my cup of tea”。相反在你認為它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時你可以說“another cup of tea”。假如你說“take tea with somebody”,不僅有“同某個人一同喝茶”的意思,有時還可以指“與某人相遇”、“同某人狹路相逢”或者“同某人進行交易”等。
[1]劉麗.中西茶文化比較及茶語內涵和翻譯[J].福建茶葉,2016 (4):391-392.
[2]魯霖珊.從《匹克梅粱》看英國下午茶文化[D].吉林藝術學院, 2013.
[3]王宏燕.茶的多維意義及中西茶文化比較分析[J].福建茶葉, 2016(4):320-321.
[4]余悅.中國茶文化研究的當代歷程和未來走向[J].農(nóng)業(yè)考古, 2005(4):7-18.
[5]張琳潔,龔淑英.茶的物質屬性和茶文化的思想背景[J].茶葉, 2003(4):230-232.
[6]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及主要趨勢分析[J].農(nóng)業(yè)考古,2004(2):107-111.
郜 媛(1982-),女,吉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