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茶文化英語翻譯的限度及標準探究
曾敏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現(xiàn)代社會,茶文化英語是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渠道和橋梁,隨著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茶文化英語的翻譯也顯得越來越重要。由于明顯的文化界限,不同語言的母語翻譯過來都會多少有所失真。而翻譯的限度以及標準就像是一把嚴格界定的尺子,能夠幫助我們減少譯文的差錯,最大程度上還原原文的真實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首先大體的介紹了茶文化英語翻譯的現(xiàn)狀,接著詳細地講述了茶文化英語翻譯的限度,最后深入探究了茶文化英語翻譯的標準,希望能夠?qū)ξ覈栉幕⒄Z的翻譯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茶文化英語;翻譯;限度;標準
英語作為世界上最實用的語言之一,一直為促進世界各國的交流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茶文化作為世界上頗受贊譽的重要的文化特色,吸引了來自世界人民的眼球。但是,在茶文化英語翻譯方面,我國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有的來源于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有的來源于對翻譯限度的把握程度以及錯誤的標準,因而,為了從根本上減少這些差錯,本文對差錯產(chǎn)生的原因和限度以及標準的衡量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力求在茶文化英語的翻譯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珍稀文化資源,茶文化自古至今都擁有著眾多的粉絲。在國家化貿(mào)易深入發(fā)展的今天,各國之間關(guān)于茶文化的交流和會談也越來越深入。但是,在大好的背景之下,茶文化英語翻譯的現(xiàn)狀卻顯得斑駁不堪,已經(jīng)嚴重阻礙到了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播以及發(fā)展。
1.1 茶文化英語錯誤的翻譯方法
茶文化作為世界上內(nèi)容最豐富的文化體系,如果想要將它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并非易事。同時,一些譯者為了早早完成翻譯計劃,偷工減料,使用單一的翻譯方法,造成了翻譯的巨大漏洞。例如:在對茶名翻譯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譯者都會選擇直譯的翻譯方法,雖然這樣翻譯起來十分的簡便,大多數(shù)的茶名都可以通過這種翻譯的方法翻譯出來,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來的味道。但是,直譯的方法也有要注意的地方。烏龍茶是中國地區(qū)特有的茶葉品種,其味道醇厚,色澤砂綠,在對烏龍茶的翻譯中,有的譯者喜歡翻譯成“Dragontea”。龍對于中國人而言是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許多西方國家卻被看作是兇殘的動物??梢姡跒觚埐璧姆g中,我們不能使用直譯的方法。這種單一翻譯方法的使用不僅沒有促進烏龍茶的普及,反而引發(fā)了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茶葉的抵觸心理。這些敏感而又脆弱的文化界限是譯者必須遵守的公約,如果超過了這一界限,不僅得不到好的翻譯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1.2 譯者的功底不夠
茶文化翻譯的不足從側(cè)面上反映出了譯者自身的功底問題。茶文化的英語翻譯不僅是一項十分龐大的工程,涉及的文化領(lǐng)域和知識領(lǐng)域十分廣闊,再加間隔年限時間的久遠,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都使得茶文化英語的翻譯舉步維艱。因此,對譯者而言,這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wù)。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素養(yǎng),是很難將這項工作做好的。目前而言,我國尚且沒有經(jīng)驗十分豐富的茶文化翻譯機構(gòu),雖然一些學者對于茶文化內(nèi)涵的研究非常透徹,但其卻沒有翻譯方面的經(jīng)驗和背景。而一些翻譯家雖然具有極強的翻譯功底,但缺乏了足夠的文化底蘊,而彼此專業(yè)上的欠缺都讓茶文化的翻譯任重道遠。在當前的背景下,茶文化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些不足也讓我國茶文化英語的翻譯工作踟躕不前,而只有通過仔細的研究這些問題的表象,深入的剖析問題產(chǎn)生的源頭,我們才能夠找到問題的真正所在。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遵循一個可接受的限度。茶文化英語的翻譯也是如此?!斑^猶不及”、“淺嘗輒止”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只有找到了翻譯的限度,才能夠做好翻譯的工作,而這也是尊重對方的最大體現(xiàn),也是茶文化英語必須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茶文化英語的翻譯限度主要從兩方面出發(fā)。
2.1 文化背景上的限度
在古老的中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直從茶文化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借以升華和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在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茶文化像一位尊敬的長者,為中國人的行為提供著可以臨摹的典范和榜樣,它是我們的文化精髓,是五千年文明智慧的見證者。但是,在中華大地上成長起來的文化卻并不完全的被西方國家所接受。比如:茶文化中反映出來的強烈的“中庸”思想與西方文化中“釋放自我”的思想是大相徑庭的,如果我們一直較真,不能以委婉的方式傳遞這一思想,不能以合適的方式讓西方國家了解中庸思想的真正內(nèi)涵,只是突兀地傳遞這一思想,那么很可能會引起雙方的文化戰(zhàn)爭,甚至引發(fā)兩個國家的文化矛盾??梢姡恍┪幕尘吧系南薅仁俏覀儾荒軌蚩缭降镍櫆?,如果我們硬要闖關(guān),不僅不能皆大歡喜,反而會付出不可挽回的代價。
2.2 翻譯技巧上的限度
在茶文化英語的翻譯中,我們也要注意翻譯技巧的限度。有的譯者的翻譯方法過于僵硬,讓原文變得晦澀難懂。而有的譯者使用的翻譯技巧太過于花哨,在看似華麗的外表下,內(nèi)容卻十分的空洞,犯了翻譯的大忌。這種過于收斂和過于張揚的翻譯方法都是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杜絕的??梢姡g的技巧也有一條隱形的界限,貧瘠和過于富饒的土地都無法生長出甜美的果實。好的譯者想要傳達的是一種文化理念,通過理念的傳遞達到認識上的共識,如果我們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尺度,必然會掙扎在懸崖的邊緣上,進退兩難。
如果說茶文化是一門文化藝術(shù),那么茶文化英語的翻譯就是對藝術(shù)再加工的過程,藝術(shù)價值的高低全然取決于茶文化英語翻譯的標準??偟膩碚f,茶文化英語翻譯的標準雖然為其制定了邊邊框框的界限,但是卻也給茶文化英語的翻譯指明了方向,為茶文化推廣打好了堅實的基礎(chǔ)。為了保證結(jié)果的質(zhì)量,翻譯的標準是一項革命性的工作,絕不能模棱兩可,須穩(wěn)扎穩(wěn)打,堅決執(zhí)行。時至今日,嚴復(fù)提出的“信、達、雅”依然是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翻譯標準。
3.1 模棱兩可,言出必“信”
茶文化英語翻譯的第一個標準就是“信”。信并非是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誠信不欺,而是指我們要遵循原文的意思。這是一項最繁瑣也最根本的工作,是一切工作進行的基礎(chǔ)?!靶拧钡膱?zhí)行需要遵守全局觀,我們不能片面地針對某一部分,要統(tǒng)籌原文和全文。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細節(jié)的問題,錯誤地翻譯了一個單詞,那么全文可能都會因為這一個單詞而黯然失色。而要做到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原文。原文是一切的源頭,但是,在功利心的驅(qū)動之下,現(xiàn)在的譯者很難仔細的靜下心來,真正的去領(lǐng)悟茶文化的內(nèi)涵。在沒有完全吃透茶文化,沒有品嘗到茶文化精髓的情況下,他們怎能將茶文化翻譯得有聲有色呢?
3.2 通透順暢,“達”濟天下
“達”是茶文化英語翻譯的第二個境界。在完全掌握了“信”的標準之上,翻譯迎來了一個頗為重要的轉(zhuǎn)折點,那就是“達”。與第一個標準相比,“達”是指翻譯的通透與順暢,同時,“達”還要求邏輯關(guān)系上的嚴謹。茶文化所涵蓋的內(nèi)容龐雜,需要理解的地方數(shù)不勝數(shù)。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將原文保質(zhì)保量的翻譯出來,還要注意邏輯上的關(guān)系和語言的流暢性。如果遇到一些特別不通順的地方,那就需要重新查找原文,翻閱大量的文獻,不要將就,也不能糊弄??梢?,茶文化英語的“達”就像是疏通管道的士兵一樣,它既需要排除水管中的污垢,也需要做好水管的保護工作。在保有原文特色的基礎(chǔ)上使原文通順流暢,才能修建四通八達的傳送道,將茶文化送到更遠的地方。這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必須要緩緩地進行,如果因為粗心大意放過了細微的堵塞點,可能會導(dǎo)致整個工程的崩潰。
3.3 斟酌用詞,方升為“雅”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把拧笔遣栉幕⒄Z翻譯標準的最后一個標準,也是最高層次的標準。譯者真正想要達到“雅”的翻譯標準是非常之難的,可是,只有到達了這一境界,我們的傳統(tǒng)茶香才能夠得到傳承,讓更多人的心靈沐浴在晨鐘暮鼓中,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靈魂上的升華。在將原文的意思忠實地翻譯出來,且理通障礙之后,我們就需要做最后的細節(jié)上的修繕工作。而最后的一關(guān),也是譯者職業(yè)技能的最好的展現(xiàn)。在對一些細節(jié)上的錯誤進行修改的同時,譯者還需要對一些具有修飾性的詞語進行反復(fù)的斟酌,在不觸犯文化界限的基礎(chǔ)上,盡量的選擇既符合西方審美又能夠傳達茶文化韻味的單詞或詞語,如將簡單的句子用復(fù)雜的從句表達出來,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中文中傳統(tǒng)的四字成語往往有來源和背景,如果想要將其準確地翻譯出來,我們可以運用一些符合西方文化觀念的概念,這樣既能夠快速的讓西方人理解原文的意思,又能夠傳達茶文化精神,做到真正的“大俗即大雅”。
綜上所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茶文化英語的翻譯只有在做好最基礎(chǔ)的工作,才能夠熟能生巧,妙筆生花。前路漫漫,盡管荊棘坎坷,但是,只要我們心中有一桿尺,樂于為之付出,總有一天,能夠活泉噴涌。只有堅持茶文化英語翻譯的限度,堅持茶文化英語翻譯的標準,我們才能夠慢慢地找到翻譯的出路。希望通過本文淺顯的分析能夠讓茶文化英語的翻譯人員找到一點翻譯的靈感。
[1]鄧迎.英語新聞中隱喻的可譯性限度及翻譯補償[D].湖南師范大學,2009.
[2]王青.從功能角度研究商務(wù)英語翻譯的原則與策略[J].校園英語, 2015(11):227-228.
[3]黃立新.淺談英語翻譯的三個標準[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4-84.
[4]張丹.中國茶文化英文翻譯過程中技巧的應(yīng)用[J].福建茶葉,2016 (8):350-351.
[5]喻霜霜.文化文本的英譯策略探索——《大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茶文化》翻譯實踐報告[D].湘潭大學,2015.
曾 敏(1983-),女,江西贛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