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重慶科創(chuàng)職業(yè)學院,重慶 402160)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下的英語教學途徑探討
陳娟
(重慶科創(chuàng)職業(yè)學院,重慶 402160)
語言是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因此語言的用法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茶文化作為中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呈現(xiàn)出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本文通過中西茶文化差異的對比,探討中西方茶文化差異背景下英語教學的具體途徑。
中西茶文化;英語教學;途徑
隨著當今世界各種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往來的逐漸頻繁,文化教學在語言教學中顯得十分的重要。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實際應(yīng)用能力,因此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外語的教育已經(jīng)不僅僅是語言的學習,還需要全面掌握文化的背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學生對異域文化的認知能力。茶文化作為全世界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xiàn)出不同國家在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充分認識中西茶文化的差異,對于學生英語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進入21世紀全世界的文化交流更加的密切,但中西方在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會導致語言交流的較大障礙。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尤其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由于各方面的差異,導致語言的運用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缺乏對西方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會產(chǎn)生一定的溝通障礙。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引入文化教學顯得十分的必要。
1.1 有利于充分了解文化知識和背景
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記錄文化,文化的發(fā)展又傳播了語言。兩者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機制。語言中蘊含著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等,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社會現(xiàn)實。但語言的形成又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因此語言如果脫離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將失去自身的意義和價值。例如英語翻譯中,如果缺失了對文化背景的了解,將不能完整地體現(xiàn)出語言的真正含義和表達意義。因此學習文化背景知識能夠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深入地了解語言的語境,領(lǐng)悟到其中的內(nèi)在意義,從而在跨文化交流中準確地使用英語交流和溝通。
1.2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文化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境意識,有時在文化交流中會借助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和一些生動的民間故事來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其內(nèi)涵和實質(zhì)。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在講述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英語的語境后進行答題,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例如在茶經(jīng)中茶有另外一個別稱酪奴,如果不深入了解這個詞匯背后的文化典故是很容易引起誤解的。該詞匯主要來源于王肅與高祖品茶時的一句話“茗飲何如酪漿,準茗不中與酪作奴”,也就是品茶比吃奶酪更有味道。因此在教學中通過給學生講解一些茶文化的典故或故事,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前提下進行英語的學習,這樣能夠顯著提高學習的效率。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葉的國家,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祥地,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jīng)盛行飲茶。中國的飲茶習慣是從秦朝統(tǒng)一巴蜀后開始慢慢向全國傳播的。茶葉在公元4世紀末5世紀初傳到朝鮮半島,隨后隨著佛教的傳入進入到高麗國,唐朝時期傳入到日本。而茶葉傳入到歐洲國家是從公元16世紀開始的。中西茶文化在各自的地域、文化等背景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色。
2.1 品茶文化的差異
中國民族眾多,在飲茶上茶的種類繁多,飲茶的方法、茶禮儀以及茶習俗等豐富多彩,與西方的茶文化具有顯著的不同之處。中國品茶有混飲和清飲,混飲就是在茶中加入不同的食物,如奶、糖、紅棗等。清飲是單一使用沸水沖泡茶葉。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茶飲藝術(shù)上表現(xiàn)豐富多彩。中國的品茶技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能夠感受到飲茶的雅趣。中國的茶飲藝術(shù)講究茶道、茶藝和茶俗等。而西方國家的品茶則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在英國品茶演變成茶友會,在茶具和茶臺等擺設(shè)上十分講究。中英飲茶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區(qū)別。英國一般是在下午的四五點,并且配有一定的甜品。美國的品茶一般以紅茶或者冰綠茶為主,都是速溶茶。德國的品茶長期飲用綠茶,在飲用方式上加入糖或者檸檬等。
2.2 茶室文化的差異
我國的茶館一般是用來招待大眾來客的一種消費場所,隨后為了迎合一些高消費人群的心理需求專門開設(shè)雅座和書場,有專門的藝人進行說書,也被稱為評話?,F(xiàn)代茶館內(nèi)裝飾以人文氣息為主,并配上帶有自然韻味的假山、瀑布等。西方的茶室在早期主要是專門供給藝術(shù)家和文學家進行藝術(shù)交流的社交場所,室內(nèi)的裝飾比較華麗。相比之下,西方的茶室顯得更加得華貴。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引入中西文化教學,傳遞中西文化背景知識,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3.1 運用中西茶文化對比法進行教學
通過對中西茶文化差異的分析,在英語教學中應(yīng)當對比中西茶文化,提升教學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習的內(nèi)容,選擇性地插入茶文化,并且讓學生通過對比中西茶文化的異同,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茶文化為切入口,達到由點及面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時,通過對比中西茶文化拼音方式的差異,幫助學生解決詞匯翻譯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例如英國人與中國人在喝茶的時間上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因此出現(xiàn)了low tea和high tea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果學生不了解英國的喝茶習慣,會直接翻譯成“高茶”和“低茶”。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強化學生對詞組的翻譯能力,深度剖析英語的詞義,并且與英國的茶文化相結(jié)合,了解英國的飲茶習慣,進而就能夠掌握下午茶的正確翻譯。再例如英語中紅茶的翻譯為:black tea,如果學生直接翻譯會譯成“黑茶”,通過給學生講解中英茶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掌握更多有關(guān)茶文化的翻譯詞匯。
3.2 借助多媒體設(shè)備進行教學
多媒體設(shè)備在英語教學中優(yōu)勢十分的突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制作PPT的形式插入音頻或者視頻片段,將中西茶文化的有關(guān)電影片段呈現(xiàn)給學生,使得教學內(nèi)容更加得直觀化和具體化,增強課堂的氛圍。在中西茶文化背景下進行教學,將中西品茶的方式以及茶藝術(shù)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中西茶文化中不同語言的運用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的知識和詞匯。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傲慢與偏見》中英國上層社會飲茶的片段,讓學生通過電影片段感受英國下午茶的氛圍以及形式,讓學生根據(jù)影片的內(nèi)容以茶為中心進行簡單的語言對話訓練,通過對話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增強英語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語感等。
3.3 為學生介紹中西文化的習語知識
習語在中西語言中應(yīng)用的比較廣泛,也是語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表達生動形象,也是語言傳播發(fā)展的產(chǎn)物。習語能夠?qū)⒁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清晰地顯示出來。例如在英語中有許多關(guān)于tea的習語,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這些習語的掌握,進而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例如英語中“a tea hound”不是“一個茶獵犬”,西方的茶會作為一個重要的社交場所,一些男孩子總喜歡向一些漂亮的女孩子獻殷勤,這些花花公子就被稱為“a tea hound”,也就是“愛交際的男子”。再比如英語中的“a storm in a tea cup”不是“在茶杯中發(fā)生了一場風暴”,這個詞匯是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用這個詞匯來形容圣馬力諾發(fā)生的一場騷亂,也就是“小題大做”的意思。再例如“This spy novel is just my cup of tea.”要想正確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首先就要引導學生理解句子中“my cup of tea”的正確含義。該詞匯主要來源于英國人對茶的深度喜愛,在他們的心中任何飲品都替代不了茶葉的位置,因此說成“somebody's cup of tea”,也就是“某事物使某人十分感興趣”,因此這句話可以翻譯成“這本偵探小說正對我的胃口”。
中西茶文化內(nèi)容豐富多彩,其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注重學生對中西文化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和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1]閆鳳霞.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看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植入[J].福建茶葉,2016(3):313-314.
[2]劉俊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體驗大學英語文化教學[J].福建茶葉,2016(4):286-287.
[3]蔡海燕.中西茶文化的差異性透析——以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為線索[J].福建茶葉,2016(4):379-380.
[4]吳云珊.基于文化差異的中西真人圖書館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5):34-41.
陳 娟(1975-),女,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