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軒
長沙市長郡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
淺談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
李明軒
長沙市長郡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fā)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又稱為熙豐變法、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本文分析了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并總結變法失敗對于我們所帶來的啟示。
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啟示
王安石變法發(fā)生在北宋時期,宋神宗即位年間,變法一直持續(xù)了17年之久。當時,北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怨四起,宋神宗在繼位后,迫切的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于是任用王安石進行改革,以達到富民強國的目的。期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種種原因,王安石的變法還是以失敗收場。
(一)缺乏群眾基礎
王安石所在的北宋時期,國家的開支主要用在官員俸祿、宮廷內部開銷、軍費等方面,而且各地官員斂財漏稅問題嚴重,迫于巨大的財政壓力,北宋政府財政只向民眾收稅,而沒有用之于民,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負擔。王安石雖然大刀闊斧的推行改革,但是卻沒有深刻的意識到這一問題,仍然重賦稅,輕視生產勞作,這樣只會治標不治本。王安石變法沒有結合實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的負擔,影響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政府只依靠剝削底層大眾來謀取利益,這將使政府發(fā)展受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政府的實際問題。新法中有很多脫離實際的表現(xiàn),例如,向百姓借貸,這是對傳統(tǒng)制度的創(chuàng)新,但這種方式卻嚴重的脫離社會真實情況,當時自然災害嚴重,貪官污吏橫行,百姓溫飽尚不能解決,根本沒有余力來給政府提供借貸。
(二)人才運用不當
宋神宗即位不久,就任用王安石進行新法的制定與實施,由于時間緊張,新法的制定并未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用人機制不當,未能做到人盡其才,這也是變法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王安石的萬言書中曾提到,變法需要解決人才問題,解決人才不足與用人不當?shù)葐栴}。但是,由于變法倉促,人才培養(yǎng)跟不上變法的腳步,在現(xiàn)實變法工作中,王安石只是任用朝廷有身份和地位的重臣,沒有按照原有的言論任人唯賢。雖然在變法中,王安石也破格任用一些年輕人才,但數(shù)量并不多,從總體來看,人才綜合素質不高,不能滿足變法要求。同時,由于新法的制定與執(zhí)行過于急促,造成人才儲備不足,人才培養(yǎng)速度緩慢,不能跟上變革的步伐,嚴重影響新法推行進度。另外,在變法中常常出現(xiàn)用人不當?shù)那闆r,保守派伺機安插自己的一派,企圖動搖改革派內部人員的變法之心。由此可見,王安石在變革中,人才培養(yǎng)不及時、用人不當?shù)榷奸g接影響變法的實施效果。
(三)內部分裂
變法核心人物的內部分裂對于變法產生了致命性打擊。宋神宗在變法起初,很是器重王安石,但由于變法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以及他人的指責,導致宋神宗與王安石之間出現(xiàn)分歧,造成后來王安石的兩次辭相,新法也逐漸衰落,不能再繼續(xù)執(zhí)行。同時,變法派內部出現(xiàn)分裂,內部出現(xiàn)反對者,蘇轍就是典型的一位,他在制定與實行三司條例時,首先提出反對,最終辭官而去,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法的順利實施。由于各種變故,新法派的人員越來越少,內部人員四分五裂,完全無法與保守派進行抗衡。
(四)保守派的反對
保守派是新法實施中的主要反對勢力,他們代表某些官僚地主的利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他們強烈反對變法。當宋神宗打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時,就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紛紛認為王安石不能擔以重任,代表人物包括司馬光、韓琦等人。在新法的實施中,無論新法對錯與否都會有保守派站出反對,不斷攻擊新法,嚴重阻礙新法的順利進行。保守派在政治上,指責王安石不遵守祖宗之法,在思想上,認為王安石違反儒家之法,最后導致宋神宗也開始動搖,逐漸與王安石出現(xiàn)分歧。
(五)監(jiān)督機制的缺失
由于缺乏完善的頂層設計,監(jiān)督機制缺失,沒有完善的舉報制度、來訪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導致王安石無法了解基層民眾的心聲。甚至對于內部提出的批評和建議,王安石也一律拒絕,遠賢臣、親小人,最后導致自己也淪為了孤家寡人。如果王安石能善于聽取司馬光為首的保守勢力的意見,制定完善、符合實際的政策,并防微杜漸,而不是對不同政見者打擊報復,變法可能不會以失敗告終。毛澤東說“只有讓人民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松懈,只有人人都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有很多的啟示性因素,值得我們進行學習。這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首先,要保證改革的順利實施,要做到團結統(tǒng)一,上下一心,堅持改革到底,不懼改革中的艱難險阻。
其次,改革要以人民為主,不要脫離群眾。王安石的變法中,在開始還是順應民眾的,得到了很多百姓的配合與支持,后來,變法逐漸脫離了群眾,導致最終變法的失敗。因此,要想改革能夠取得成功,必須要時刻關注人民的利益。
最后,王安石本身雖然淡泊名利,但是,由于用人不當,他任用的很多人才都想方設法的巧取豪奪,利用變法來中飽私囊,導致百姓怨聲載道,這也是引起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發(fā)展,必須要嚴懲腐敗。
綜上所述,王安石變法失敗留給我們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對現(xiàn)代社會變革具有啟示作用。通過分析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得知,要實現(xiàn)發(fā)展,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人為本、重視人才培養(yǎng)、實現(xiàn)團結互助。我們要積極吸取王安石變法中的經驗教訓,將學到的寶貴經驗運用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去。
[1]張祥浩.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再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4).
[2]李光偉.千秋功罪——對王安石變法得失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3]侯河彬.政府職能的錯誤定位——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之我見[J].商業(yè)文化,2010(04).
[4]彭博.王安石變法失敗反思[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0(01).
K
A
1006-0049-(2017)23-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