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流動兒童同伴侵害的特點及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關(guān)系:一項追蹤研究*

    2017-02-01 02:54:32,3,2
    心理學報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內(nèi)化同伴流動

    ,3,2

    (1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2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北京 100875) (3北京市通州區(qū)永順鎮(zhèn)西馬莊小學, 北京 101100)

    1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我國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 特別是家庭式流動比例日益增加, 使得流動兒童的數(shù)量急劇上升。到2014年底, 我國流動人口達2.53億人, 其中與配偶、子女共同流動的約占60%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5)。教育部數(shù)據(jù)顯示, 處于義務(wù)教育階段的流動兒童共 1294.73萬, 其中小學階段955.59萬人(教育部, 2015)??梢?流動兒童是一個數(shù)量龐大、不容忽視的群體。流動兒童指戶籍登記在外省(區(qū)、市)、本省外縣(區(qū))的鄉(xiāng)村, 隨務(wù)工父母到輸入地的城區(qū)、鎮(zhèn)區(qū)(同住)并接受義務(wù)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教育部, 2015)。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 流動兒童常常處于社會經(jīng)濟地位偏低、流動性較大等不利的成長環(huán)境中, 其心理發(fā)展和適應(yīng)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申繼亮, 劉霞, 趙景欣, 師保國,2015; 朱倩, 郭海英, 潘瑾, 林丹華, 2015; Chen,Su, Li, Tam, & Lin, 2014), 有研究者綜述了1991~2013年間發(fā)表的有關(guān)流動兒童的 103項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 超過85%的研究將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作對比, 指出流動兒童在自尊水平、社交焦慮、抑郁、孤獨感、問題行為等多方面表現(xiàn)出更多問題(師保國, 王芳, 劉霞, 康義然, 2014)。因此, 有必要在流動兒童群體內(nèi)部開展深入研究, 識別這些特殊的不利因素的作用, 探明其作用機制和模式, 以利于采取相關(guān)預防/干預措施, 減少問題的發(fā)生, 促進兒童的積極發(fā)展。

    然而, 近20多年來有關(guān)流動兒童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探討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社會支持、焦慮、抑郁、孤獨感等問題上, 對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普遍發(fā)生的同伴侵害現(xiàn)象關(guān)注極少。同伴侵害 (peer victimization) 是指個體遭受到來自同伴的身體、言語、財物和人際關(guān)系攻擊的經(jīng)歷(Mynard & Joseph,2000)。國內(nèi)外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 5%~15%的兒童青少年曾有過嚴重或持續(xù)的受同伴侵害經(jīng)歷, 這些經(jīng)歷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yīng)(張文新,2002; 張文新等, 2009; Gini & Pozzoli, 2013; Graham,Bellmore, & Mize, 2006)。而在我國流動兒童中, 目前僅有幾項研究從學校欺負的角度對同伴侵害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 其中譚千保(2010)在 758名流動兒童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 頻繁遭受欺負者占總數(shù)的19.0%。然而, 這些研究僅采用橫斷研究方法對流動兒童同伴侵害的基本狀況進行了描述, 對同伴侵害的相關(guān)因素探討不足。因此, 本研究將考察流動兒童的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偏低、流動性大和內(nèi)化問題較多等典型特征對其同伴侵害的影響, 并通過多次追蹤調(diào)查, 深入探討流動兒童同伴侵害與其內(nèi)化問題的關(guān)系。

    已有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 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往往同時出現(xiàn)(Hanish & Guerra, 2002; Hoglund &Leadbeater, 2007; Snyder et al., 2003)。內(nèi)化問題(internalizing problems)是一種指向個體心理內(nèi)部的、不易被他人察覺的問題, 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抑郁和孤獨感(Reijntjes, Kamphuis, Prinzie, & Telch,2010)。元分析研究表明, 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高度正相關(guān)(Hanish & Guerra, 2002; Hawker & Boulton,2000; Sullivan, Farrell, & Kliewer, 2006)。但二者究竟孰因孰果, 研究者們則各持己見, 概括而言主要有3種觀點:一是, 兒童的內(nèi)化問題增加了其遭受同伴侵害的可能性; 二是, 同伴侵害是導致兒童內(nèi)化問題的可能原因之一; 三是, 同伴侵害會導致兒童的內(nèi)化問題, 內(nèi)化問題又會增加同伴侵害, 二者為雙向的相互作用關(guān)系。

    早期有關(guān)同伴侵害的橫斷研究發(fā)現(xiàn), 兒童內(nèi)化問題會增加其遭到同伴侵害的可能性(Finnegan,Hodges, & Perry, 1996; Hodges & Perry, 1999)。首先,存在內(nèi)化問題的兒童面臨更多社交問題, 往往缺少朋友或遭到同伴拒絕(Graham & Juvonen, 1998),同時有內(nèi)化問題的兒童也可能更多地表現(xiàn)出恐懼、社會退縮、焦慮等問題, 從而招致更多的同伴侵害(Finnegan et al., 1996)。再者, 這類個體遇到威脅和攻擊時保護自己的能力往往較弱, 在解決人際沖突過程中存在困難, 使之更容易成為受侵害的目標。一些追蹤研究也發(fā)現(xiàn)有焦慮和怯懦退縮等問題的兒童會在一段時間后報告更高的同伴侵害水平(Finnegan et al., 1996; Schwartz, Chang, & Farver,2001)。

    與上述觀點相反, 近年來,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 同伴侵害會導致兒童出現(xiàn)更多的焦慮、抑郁、孤獨感等內(nèi)化問題(Graham et al., 2006; Hoglund &Leadbeater, 2007)。更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 同伴侵害對青少年的焦慮、抑郁等內(nèi)化問題, 既有即時性預測作用, 也有長期性作用(Stapinski, Araya, Heron,Montgomery, & Stallard, 2015; Zwierzynska, Wolke,& Lereya, 2013)。一些追蹤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同伴侵害經(jīng)歷大大增加了個體在成年后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內(nèi)化問題的風險(Schwartz,Lansford, Dodge, Pettit, & Bates, 2013; Stapinski et al., 2015)。此外, 國內(nèi)研究者對童年中期兒童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 身體侵害、關(guān)系侵害可以正向預測兒童的孤獨感、社交焦慮和抑郁等內(nèi)化問題(紀林芹, 陳亮, 徐夫真, 趙守盈, 張文新, 2011; 張文新 等,2009)。

    上述兩類相悖的研究結(jié)果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guān)注二者“孰因孰果”這一問題。近年來, 隨著發(fā)展情境論(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的興起, 第三種觀點, 即二者是相互作用關(guān)系, 逐漸受到重視。發(fā)展情境論是人類發(fā)展研究領(lǐng)域內(nèi)的重要理論, 它突破了不同影響因素與個體發(fā)展之間單向作用模式的局限, 強調(diào)個體與其所處情境的動態(tài)相互作用, 并加入時間維度, 組成個體發(fā)展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 亦即個體對環(huán)境刺激的反應(yīng)會影響個體的進一步發(fā)展(Lerner, 2006)。該理論認為發(fā)展情境包括物理環(huán)境、社會成員(包括家庭、同伴、教師等)、發(fā)展中的個體和時間四個方面的內(nèi)涵。其中, 同伴是發(fā)展情境中的重要因素, 而同伴侵害則是一個備受關(guān)注的危險性因素, 它會引起個體焦慮、抑郁等內(nèi)化問題(Graham et al., 2006; Helms et al., 2014;Hoglund & Leadbeater, 2007), 而個體表現(xiàn)出緊張、焦慮、抑郁等特征, 又會讓同伴更容易將其視為可侵害的對象(Storch & Ledley, 2005; Sullivan et al.,2006), 從而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 呈現(xiàn)出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目前, 已有一些研究證實了二者的相互作用關(guān)系, 例如, 有研究對 1995~2006年期間涉及二者關(guān)系的18項追蹤研究(追蹤時間間隔從6到24個月不等)進行了元分析,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前測的同伴侵害可以顯著預測后測的內(nèi)化問題,平均效應(yīng)量為0.18, 前測的內(nèi)化問題也可以顯著預測后測的同伴侵害, 平均效應(yīng)量為 0.08, 且二者差異不顯著, 由此可知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為雙向相互作用關(guān)系(Reijntjes et al., 2010)。然而, 目前實證性的追蹤研究多數(shù)只選擇了兩個時間點研究二者的雙向作用, 難以深入地探討二者隨時間變化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 且發(fā)展情境論已經(jīng)指出,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 個體與情境的相互作用會發(fā)生變化, 不同的起始時間和條件可能會導致個體進入不同的發(fā)展軌跡而產(chǎn)生不同的發(fā)展結(jié)果(張文新, 陳光輝, 2009;Lerner, 2006)。因此, 有必要充分考慮時間這一重要因素, 采用多個時間點測查的追蹤研究設(shè)計, 深入揭示二者的關(guān)系隨時間發(fā)展而變化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與機制, 為未來開展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預防和干預研究奠定堅實的實證基礎(chǔ)。

    綜上所述, 目前缺乏多次追蹤的縱向研究對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關(guān)系及其隨時間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進行深入探討。同時, 流動兒童作為一個不可忽略的特殊群體, 其心理發(fā)展與適應(yīng)需要受到更多的關(guān)注, 探明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關(guān)系, 對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和適應(yīng)具有重要意義。因此, 本研究基于發(fā)展情境理論, 擬采用連續(xù)4次的追蹤研究設(shè)計,深入探討中國文化背景下流動兒童群體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隨時間變化的動態(tài)關(guān)系。同時, 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內(nèi)化問題與同伴侵害的關(guān)系強度上有所不同, 如Hawker和Boulton (2000)的元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 同伴侵害與抑郁的關(guān)系最為緊密, 與社交焦慮的關(guān)系最弱。為此, 本研究將單獨考察這3種內(nèi)化問題與同伴侵害的關(guān)系, 并結(jié)合流動兒童流動性較大的特點(譚千保, 2010; 袁曉嬌, 方曉義, 劉楊, 藺秀云, 2012), 適當縮小追蹤的時間間隔, 采用每半年一次的方式進行測查。鑒于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的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與公立學校流動兒童在歧視知覺、社交焦慮、抑郁、孤獨感等多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范興華, 方曉義, 劉揚, 藺秀云, 袁曉嬌, 2012; 藺秀云, 方曉義, 劉楊, 蘭菁, 2009; 申繼亮等, 2015), 本研究將進一步檢驗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動態(tài)關(guān)系模式在兩類學校流動兒童中的一致性。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采用方便整群抽樣法分別選取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學校(全部學生均為流動兒童)和兩所公立小學(流動兒童占所有學生的比例約為60%和80%)的四、五年級學生作為被試, 對其進行連續(xù)4次問卷測查, 從 2011年 10月(T1)的第一次施測開始, 每隔半年進行一次追蹤測查(分別記為T2/T3/T4)。第一次施測共獲得有效流動兒童被試 426名, 其中,四年級211 (49.5%)人, 男生269 (63.1%)人。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 78.9%的母親完成了九年義務(wù)教育,且高中或中專及以上的占總數(shù)的40.7%, 23人未報告母親受教育程度; 有 87.6%的父親完成了九年義務(wù)教育, 高中或中專及以上占 44.9%, 14人未報告父親受教育程度。34.1%的被試家庭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 35.6%介于2000~6000元之間, 30.3%在6000元以上, 其中24人未報告家庭平均月收入。以父親受教育水平(0=“初中及以下”, 1=“高中/中專及以上”) 、母親受教育水平(0=“初中及以下”,1=“高中/中專及以上”)和家庭月收入(0=“2000 元以下”, 1=“2000元及以上”) 三個指標的總分作為衡量其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SES) 的綜合指標(郭海英等, 2014), 取值范圍為 0~3, 平均分為 1.54 ±1.11。此外, 以來京后的轉(zhuǎn)學經(jīng)歷(0=“無”, 1=“有”)和搬家經(jīng)歷(0=“小于或等于 1 次”, 1=“1 次以上”)之和作為流動兒童流動性的指標, 取值范圍為0~2,平均分為0.97 ± 0.77。由于搬家、轉(zhuǎn)學、病/事假等原因?qū)е虏糠直辉嚵魇? 到第四次施測時共計145(34.0%)名被試未能完整參加 4次測試, 從而導致數(shù)據(jù)缺失, 其中, T2缺失48人、T3缺失99人、T4缺失127人。

    卡方檢驗及 t檢驗結(jié)果顯示, 有缺失的被試與完整參加4次施測的被試, 在性別(χ2(1)=0.27,p>0.05)、年級(χ2(1)=0.14,p> 0.05)、母親受教育程度(χ2(1)=1.42,p> 0.05)、父親受教育程度(χ2(1)=2.41,p> 0.05)、家庭平均月收入(χ2(1)=1.19,p>0.05)以及流動性上(χ2(2)=2.98,p> 0.05)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在 T1的同伴侵害、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上也均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ts < 1.92,ps > 0.05),表明被試不存在結(jié)構(gòu)化缺失。

    2.2 研究工具

    2.2.1 同伴侵害

    采用Mynard和Joseph (2000)編制的多維同伴侵害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er Victimization Scale,MPVS), 該量表中的部分分量表已在國內(nèi)兒童青少年中得到運用(張文新等, 2009)。在本研究中, 研究團隊(包括多名心理學研究生及教授)對該量表進行了多次直譯和回譯, 并參考流動兒童及其教師的訪談資料對量表的題目進行一定的改編。最終量表共18題, 包括身體侵害(包括3道題目, 如“在這一學期, 別的同學打過我”)、言語侵害(包括5道題目,如“在這一學期, 別的同學故意在背后說我的壞話、造謠”)、關(guān)系侵害(包括 7道題目, 如“在這一學期,別的同學故意做一些事情讓老師不喜歡我”)、財物財害(包括 3道題目, 如“在這一學期, 有同學偷我的東西”)共4個維度。被試的回答采用4點計分, 1代表“從未發(fā)生過”, 4代表“經(jīng)常發(fā)生”, 分數(shù)越高表明受同伴侵害越嚴重。該量表在4次測查中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分別為 0.91、0.91、0.92、0.93, 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在0.60到0.89之間。對問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T1: χ2/df=1.97, CFI=0.93, TLI=0.92,RMSEA=0.05; T2: χ2/df=1.71, CFI=0.94, TLI=0.93, RMSEA=0.04; T3: χ2/df=1.70, CFI=0.94,TLI=0.93, RMSEA=0.05; T4: χ2/df=1.96, CFI=0.92, TLI=0.91, RMSEA=0.06)。此外, 對量表4個時間點的測量等值性進行檢驗,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該量表具有跨時間的不變性(Configural Invariance: χ2/df=1.85, CFI=0.97, TLI=0.96, RMSEA=0.05;Metric invariance: χ2/df=1.95, CFI=0.97, TLI=0.96, RMSEA=0.05; Strong Invariance: χ2/df=1.98, CFI=0.96, TLI=0.95, RMSEA=0.05; Strict Invariance: χ2/df=1.99, CFI=0.95, TLI=0.95,RMSEA=0.05)。

    2.2.2 社交焦慮

    采用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SASC)。該量表最初由La Greca等于1988年編制(La Greca, Dandes, Wick, Shaw, & Stone,1988), 之后由馬弘(1999)修訂為中文版, 適用于7~16歲兒童青少年。該量表共包含10個題目, 如“我擔心其他同學會怎樣看待我”, 采用4點評分, 1代表“從不這樣”, 4代表“總是這樣”, 取 10道題的均分作為社交焦慮程度的指標, 分數(shù)越高表明社交焦慮水平越高。該量表已在我國流動兒童中得到應(yīng)用(藺秀云等, 2009),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 4次測量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依次為0.86、0.86、0.89、0.90。

    2.2.3 抑郁

    采用自評兒童抑郁量表(CES-DC; Fendrich,Weissman, & Warner, 1990), 共20題, 如“對我來說,開始著手做一些事情很難”, 采用4點評分, 1代表“沒有”, 4代表“總是如此”, 分數(shù)越高, 表明被試抑郁水平越高。該量表已在我國兒童青少年群體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袁曉嬌等, 2012)。本研究中, 4次測量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82、0.84、0.85、0.86。

    2.2.4 孤獨感

    采用Asher等人于1984年編制的孤獨感量表(Loneliness Scale, LS)中文版測量流動兒童的孤獨感(Asher, Hymel, & Renshaw, 1984)。該量表包括16個孤獨項目和8個關(guān)于個人愛好的插入項目, 因子分析表明插入項目與負荷與單一因子上的 16個孤獨項目無關(guān)。題目采用5點評分, 1代表“完全符合”,5代表“完全不符合”, 分數(shù)越高, 表示孤獨感越強。該量表已在我國兒童青少年群體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紀林芹等, 2011; Chen et al., 2014),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 4次測量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 0.83、0.87、0.87、0.87。

    2.3 研究程序

    在征得學校領(lǐng)導和被試本人知情同意后,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4次團體施測, 被試在約定的自習課時間統(tǒng)一參加問卷填寫, 并當場收回問卷, 4次施測的內(nèi)容和程序完全一致。施測時, 每個班級配備1~2名主試, 負責向被試詳細講解指導語(說明本次測查的目的和意義; 強調(diào)保密、答案無對錯之分、獨立作答等原則)、例題及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并對施測過程進行質(zhì)量監(jiān)控。主試均為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指導語、問卷內(nèi)容和施測中的職責、注意事項等)的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被試完成全部問卷約需40 min, 完成問卷后每個被試將獲得一份小禮品。

    2.4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與檢驗

    由于采用自我報告法收集數(shù)據(jù)可能會導致共同方法偏差(周浩, 龍立榮, 2004), 因此, 根據(jù)有關(guān)研究的建議, 首先重點從程序方面進行了控制, 具體包括采用信效度較高的成熟量表作為測量工具、保護被試的匿名性、適當變換不同問卷的指導語和計分方式、部分條目使用反向計分等, 從而對共同方法偏差的來源進行嚴格控制。

    其次, 在數(shù)據(jù)收集完成后, 采用 Harman單因子檢驗法分別對4次施測的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檢驗,結(jié)果表明:在4次測量中, 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總數(shù)依次為15、17、15、17個, 且第一個因子解釋的變異量依次為22.39%、22.30%、25.59%、25.39%,均小于40%的臨界標準, 說明4次測量中共同方法偏差均不明顯。

    2.5 數(shù)據(jù)分析策略

    首先, 采用SPSS 18.0對同伴侵害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考察在基線測查中, 流動兒童的同伴侵害的發(fā)生率的特點, 及人口學變量對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的作用。第二, 采用皮爾遜相關(guān)分析, 考察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抑郁、孤獨感三種內(nèi)化問題在4次測查中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第三, 基于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 采用交叉滯后模型, 分別考察同伴侵害與 3種內(nèi)化問題之間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其中, 同伴侵害為潛變量, 將 4個分維度作為其觀測指標。第四, 采用多組比較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 檢驗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在公立學校流動兒童和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中的差異。為了更完整地保留所有的被試信息, 本研究將所有426名被試均納入分析中, 并根據(jù)Duncan等的建議(Duncan, Duncan, & Li,1998), 采用全信息最大似然法(full information maximum likelihood, FIML)程序處理缺失值。本研究中所有模型估計均采用穩(wěn)健極大似然估計(robus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MLR)方法。

    3 結(jié)果分析

    3.1 流動兒童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的特點

    3.1.1 流動兒童同伴侵害的基線發(fā)生率分析

    參考張文新等(2009)的研究, 對基線數(shù)據(jù)(T1)中各類同伴侵害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 在同伴侵害的各因子上, 得分為 1(從未發(fā)生過)的兒童歸為“未受侵害兒童”, 得分大于1但小于3(有時發(fā)生)的兒童歸為“較少受侵害兒童”, 得分在3及以上者歸為“頻繁受侵害兒童”。3類兒童的百分比見表1。結(jié)果顯示, 在第一次測量中, 有過身體侵害、關(guān)系侵害、言語侵害、財務(wù)侵害經(jīng)歷的流動兒童比例分別為 76.5%、71.4%、77.8%、63.2%。且在 4種侵害中, 頻繁受身體侵害的比例最高, 為13.5%。

    表1 基線測查中不同程度受侵害流動兒童的百分比(%)

    表2 流動兒童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在基線測查(T1)時的特點

    3.1.2 基線測查中流動兒童的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的特點

    在基線時, 不同學校類型、性別、年級的流動兒童的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2。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兩類流動兒童(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和公立學校流動兒童)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在言語侵害、財務(wù)侵害和3種內(nèi)化問題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公立學校流動兒童(ts > 2.63,p< 0.01)。

    以性別(男、女)、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為自變量, 以同伴侵害的 4個維度為因變量進行MANOVA分析,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在同伴侵害方面, 性別的主效應(yīng)顯著, Wliks’ λ=0.94,F(4, 413)=6.93,p<0.001, η2=0.06; 年級的主效應(yīng)顯著, Wliks’ λ=0.97,F(4, 413)=2.79,p< 0.05, η2=0.03。進一步的方差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性別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男生的身體侵害水平顯著高于女生,F(1, 420)=11.37,p<0.01,η2=0.03; 身體侵害的年級差異邊緣顯著,F(1, 420)=3.20,p=0.07, η2=0.01, 即四年級的身體侵害水平高于五年級。

    以性別(男、女)、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為自變量, 分別以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為因變量進行 UNIANOVA分析, 結(jié)果僅發(fā)現(xiàn)在孤獨感上, 年級差異的主效應(yīng)邊緣顯著,F(1, 422)=3.29,p=0.07, η2=0.01, 四年級的孤獨感水平低于五年級。

    此外, 采用相關(guān)分析考察流動性、SES對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的作用,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4種同伴侵害、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與流動性的相關(guān)均顯著,但僅有孤獨感與SES的相關(guān)顯著(見表2)。

    3.2 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關(guān)系

    3.2.1 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相關(guān)分析

    皮爾遜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 4次測查中同伴侵害各維度之間的兩兩相關(guān)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 相關(guān)系數(shù)在0.23~0.76 (ps < 0.01)之間; 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 相關(guān)系數(shù)在 0.31~0.71 (ps < 0.01)之間; 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 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在0.17~0.53 (ps < 0.01)之間, 滿足交叉滯后分析的前提假設(shè)。

    3.2.2 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交叉滯后分析

    基于相關(guān)分析, 建構(gòu)如圖所示的交叉滯后效應(yīng)模型, 分別考察同伴侵害與流動兒童的社交焦慮(圖1)、抑郁(圖2)、孤獨感(圖3)在4次測查中的相互作用。同時, 為了排除人口學變量和流動性的影響, 在模型中對性別(0=男, 1=女)、年級(0=四年級, 1=五年級)、SES和流動性進行控制, 設(shè)定4個控制變量同時預測4次測查中的各核心變量, 且在最終的模型中僅保留顯著預測的路徑(未在圖中畫出)。最終模型運行結(jié)果如下, 各項擬合指標均良好(見表 3)。

    圖1 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的交叉滯后模型

    圖2 同伴侵害與抑郁的交叉滯后模型

    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的交叉滯后模型分析結(jié)果(圖1)顯示:(1) 性別和年級對T2的同伴侵害(β=?0.13,p< 0.001;β=?0.10,p< 0.05)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流動性對 T1的同伴侵害和社交焦慮(β=0.20,p< 0.001;β=0.19,p< 0.001), 及T4的同伴侵害(β=0.09,p< 0.05)具有顯著預測作用。(2) 流動兒童的同伴侵害和社交焦慮都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即前測(Tn)的同伴侵害可以顯著預測后測(Tn+1)的同伴侵害, 前測的社交焦慮也能顯著預測后測的社交焦慮。(3) 進一步控制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在前測和后測的相關(guān)和穩(wěn)定性后, T2的社交焦慮可以顯著預測T3的同伴侵害(β=0.16,p< 0.05), T3的同伴侵害水平又顯著增加了T4的社交焦慮水平(β=0.16,p< 0.05), 其他交叉滯后路徑均不顯著。

    圖3 同伴侵害與孤獨感的交叉滯后模型

    表3 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

    同伴侵害與抑郁的交叉滯后模型(圖 2)顯示:(1) 性別對 T2 的同伴侵害(β=?0.12,p< 0.001), 年級對 T2 的同伴侵害(β=?0.11,p< 0.01)、T3 和 T4的抑郁(β=?0.09,p< 0.05;β=0.11,p< 0.01)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流動性對T1的同伴侵害和抑郁(β=0.20,p< 0.001;β=0.19,p< 0.001), 及T4的同伴侵害(β=0.10,p< 0.05)具有顯著預測作用。(2) 前測的同伴侵害顯著預測后測的同伴侵害, 前測的抑郁也能顯著預測后測的抑郁。(3) 進一步控制同伴侵害與抑郁在前后測的相關(guān)和穩(wěn)定性后, 流動兒童在T1的同伴侵害可以顯著預測其 T2時的抑郁水平(β=0.13,p< 0.05), T2的抑郁又可以顯著預測T3的同伴侵害(β=0.14,p< 0.05), T3的同伴侵害水平顯著正向預測T4的抑郁(β=0.27,p< 0.001), 其他交叉滯后路徑均不顯著。

    同伴侵害與孤獨感的交叉滯后模型(圖3)顯示:(1) 性別對T2的同伴侵害和孤獨感(β=?0.13,p<0.01;β=?0.11,p< 0.01)及 T4 的孤獨感(β=?0.09,p< 0.05)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年級對T2的同伴侵害(β=?0.11,p< 0.01)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SES 對 T3的孤獨感具有顯著預測作用(β=?0.12,p< 0.01),流動性對 T1的同伴侵害和孤獨感(β=0.21,p<0.001;β=0.23,p< 0.001)具有顯著預測作用。(2) 在控制了人口學變量和流動性后, 前測的同伴侵害顯著預測后測的同伴侵害, 前測的孤獨感也能顯著預測后測的孤獨感。(3) 進一步控制同伴侵害與孤獨感在前后測的相關(guān)和穩(wěn)定性后, T1的同伴侵害顯著預測T2的孤獨感, 同時T1的孤獨感也可以顯著預測 T2 的同伴侵害(β=0.12,p< 0.05;β=0.12,p< 0.05), T2的孤獨感可以顯著預測T3的同伴侵害(β=0.18,p< 0.01), T3的同伴侵害水平顯著預測T4的孤獨感(β=0.16,p< 0.05), 其他交叉滯后路徑均不顯著。

    綜上, 在控制了流動兒童的性別、年級、SES和流動性后, 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孤獨感、抑郁三種內(nèi)化問題的交叉模型分析結(jié)果部分支持了二者循環(huán)作用關(guān)系的假設(shè)。具體表現(xiàn)為:在T1到T2的時間間隔中, 同伴侵害與孤獨感為互為因果的相互作用關(guān)系, 同時同伴侵害還會增加半年后的抑郁,但對社交焦慮作用不顯著; 在T2到T4的時間間隔中, 同伴侵害和3種內(nèi)化問題的相互作用模式完全一致, 即T2時的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越高, 半年后(T3)的同伴侵害水平也越高, 進而增加一年后(T4)的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的水平。

    3.2.3 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兩類流動兒童的差異比較

    采用多組比較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檢驗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在兩類流動兒童中的差異, 結(jié)果見表4。抑郁、孤獨感與同伴侵害的關(guān)系在兩類流動兒童中差異不顯著, 上述循環(huán)作用模式適用于兩類流動兒童。然而, 社交焦慮與同伴侵害的交叉滯后作用在兩類流動兒童中存在顯著差異, 進一步對6條交叉滯后路徑在兩組中的差異進行Wald檢驗發(fā)現(xiàn), 在T3同伴侵害預測T4社交焦慮的路徑系數(shù)上,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顯著大于公立學校流動兒童(0.37 vs.0.08,p< 0.05), 且在公立學校流動兒童中此條路徑未達到顯著。

    表4 兩類流動兒童在交叉滯后模型上的差異比較

    4 討論

    4.1 流動兒童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的特點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70%以上的流動兒童有過同伴侵害經(jīng)歷, 這反映出同伴侵害現(xiàn)象在流動兒童中的普遍性, 而且還發(fā)現(xiàn)有 13.5%以上的流動兒童頻繁遭受同伴侵害。這一結(jié)果提示未來研究需對流動兒童同伴侵害現(xiàn)象更加重視, 尤其需要及時甄別和發(fā)現(xiàn)頻繁遭受同伴侵害的兒童(比例高達 13.5%), 對他們采取及時的、有效的干預和保護措施。

    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xiàn), 男生的身體侵害顯著多于女生, 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論一致(張文新, 2002; 張文新等, 2009)。此外, 流動性大作為流動兒童的特殊性之一, 是增加其社交焦慮、孤獨感等問題的重要危險性因素(胡寧, 方曉義, 藺秀云, 劉楊, 2009;藺秀云等, 2009)。本研究結(jié)果也發(fā)現(xiàn)流動性越大,流動兒童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也越多, 這與胡寧等(2009)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他們還發(fā)現(xiàn), 流動性越大, 流動兒童對自己在同伴關(guān)系中的地位的滿足感越低, 自我感知到的社交能力越差, 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他們的同伴侵害水平隨流動性的增加而增加的現(xiàn)象。因此, 采取一定措施減少流動兒童在城市生活的住房流動性(搬家)和學校流動性(轉(zhuǎn)學), 是減少他們的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促進他們建立良好同伴支持系統(tǒng)的有效措施之一。

    4.2 流動兒童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三種內(nèi)化問題與4類同伴侵害兩兩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 表現(xiàn)為個體遭受的同伴侵害越多, 內(nèi)化問題也越多。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果一致, 如 Hawker和 Boulton(2000)對 23項橫向研究進行元分析結(jié)果也發(fā)現(xiàn)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各項指標具有顯著正相關(guān), 并且在不同群體和不同測量方法前提下, 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抑郁等內(nèi)化問題仍保持較高程度的相關(guān)。此外, 國內(nèi)普通兒童青少年群體中的一些研究結(jié)果也與此一致(劉娟, 陳亮, 紀林芹, 王姝瓊, 張文新, 2011; 劉俊升, 趙燕, 2013; 張文新等, 2009)。

    在證實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正相關(guān)的基礎(chǔ)上,本研究進一步采用交叉滯后設(shè)計的多次追蹤研究來探索二者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在 T1到T2的時間間隔中, 同伴侵害與孤獨感為相互作用關(guān)系, 同時同伴侵害還會增加半年后的抑郁, 而在T2到T4的時間間隔中, T2時的內(nèi)化問題越多, 半年后(T3)的同伴侵害水平也越高, 而且會反過來增加一年后(T4)的內(nèi)化問題, 該結(jié)果部分支持了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假設(shè)。這與以往在普通兒童群體中的追蹤研究元分析結(jié)果一致(Reijntjes et al., 2010)。一些縱向?qū)嵶C研究也支持了本研究的這一觀點, 例如, 有研究采用交叉滯后的方法探討了蘇格蘭青少年經(jīng)歷的同伴侵害和抑郁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二者是互為因果的相互作用關(guān)系, 且在11歲到13歲的兩年中同伴侵害對抑郁的預測作用更大, 在13歲到15歲期間, 則是抑郁對同伴侵害的預測作用更大(Sweeting, Young, West,& Der, 2006)??梢? 兒童的同伴侵害經(jīng)歷既是其內(nèi)化問題增加的重要危險因素, 又是高內(nèi)化問題所導致的不良結(jié)果。一方面, 受侵害的不利狀況會增加流動兒童內(nèi)心的焦慮、抑郁等內(nèi)化問題表現(xiàn)。另一方面, 兒童內(nèi)化問題水平的升高, 使得他們表現(xiàn)出更多退縮、順從的行為, 缺乏果斷性, 也缺少同伴支持, 從而容易遭受同伴的攻擊, 且面對攻擊時的順從反應(yīng)也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受侵害地位(Hanish & Guerra, 2000; Schwartz et al., 2001), 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同時, 上述循環(huán)作用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兒童自身在循環(huán)中的核心作用, 如果兒童在遭到同伴侵害后采取合理的措施(如尋求幫助等), 而不是表現(xiàn)為內(nèi)化問題, 可能之后的同伴侵害就會減少,惡性循環(huán)就會轉(zhuǎn)變?yōu)榱夹匝h(huán)??梢? 環(huán)境會影響個體, 個體也會影響環(huán)境, 而二者相互作用的模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兒童自身決定的(Lerner,2006)。因此, 在未來針對流動兒童同伴侵害問題的預防和干預中, 也可以同時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并聚焦在兒童自身的核心作用上, 打破惡性循環(huán)、構(gòu)建良性循環(huán):在預防方面, 對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退縮、社交焦慮、抑郁等內(nèi)化問題的兒童, 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并授以情緒調(diào)節(jié)技能緩解內(nèi)化問題, 從而降低同伴侵害發(fā)生的可能性; 在干預方面, 對已經(jīng)遭受過同伴侵害的兒童, 給予適當人際技能訓練,教會他們一些實用的自我保護措施, 阻斷同伴侵害的持續(xù)發(fā)生, 同時也要做好其內(nèi)化問題的預防工作。

    而且, 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內(nèi)化問題上均比公立學校流動兒童更為嚴重(胡寧等,2009; 藺秀云等, 2009), 本研究的結(jié)果也支持了該結(jié)論, 且發(fā)現(xiàn)在同伴侵害問題上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也更嚴重。然而, 在二者的關(guān)系模式上, 抑郁和孤獨感與同伴侵害的循環(huán)作用模型可以完全適用于兩類流動兒童, 不受學校類型的影響, 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抑郁和孤獨感與同伴侵害關(guān)系模型的穩(wěn)定性。但在社交焦慮與同伴侵害的模型中則發(fā)現(xiàn)兩類流動兒童的差異, 即T3同伴侵害預測T4社交焦慮的路徑上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顯著高于公立學校流動兒童。這說明, 在打工子弟學校, 同伴侵害更容易引起流動兒童的社交焦慮。這可能是因為,公立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師資力量等資源比打工子弟學校更優(yōu)越, 公立學校流動兒童在受歧視體驗方面也相對較低, 群體成員身份自尊和內(nèi)在群體自尊較高(范興華等, 2012; 藺秀云等, 2009; 劉霞, 趙景欣,申繼亮, 2013; 申繼亮等, 2015), 這對受到同伴侵害的流動兒童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從而減少之后出現(xiàn)害怕否定評價和社交回避等社交焦慮問題的可能性。同時, 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成長環(huán)境對流動兒童的重要性。

    此外, 本研究證實了社交焦慮、抑郁和孤獨感在模型中的差異, 主要體現(xiàn)在 T1到 T2時間段里,具體為: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沒有顯著關(guān)系, 相反,與孤獨感是相互預測的關(guān)系, 而在抑郁上則表現(xiàn)為T1的同伴侵害可以顯著預測T2的抑郁。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論基本一致, 如Hawker和Boulton (2000)的元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 同伴侵害與抑郁的關(guān)系最為緊密,與社交焦慮的關(guān)系最弱。本研究確實發(fā)現(xiàn)了, 社交焦慮與同伴侵害在T1到T2時沒有顯著作用, 但同伴侵害可以顯著預測抑郁。Vaillancourt, Brittain,McDougall和Duku (2013)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 在多種內(nèi)化問題中, 抑郁與同伴侵害的長期相互預測作用最強。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與社交焦慮和抑郁不同,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在T1到T2這半年中, 同伴侵害與孤獨感呈顯著的相互預測作用??梢? 在流動兒童中,可能同伴侵害與孤獨感的作用才是更穩(wěn)定的。這一結(jié)果與上述元分析的結(jié)果也有所不同, 他們發(fā)現(xiàn)孤獨感與同伴侵害的關(guān)系強度介于抑郁和社交焦慮之間(Hawker & Boulton, 2000)。這可能與流動兒童本身的特點有關(guān),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 流動兒童的孤獨感水平顯著高于城市兒童(藺秀云等, 2009), 他們?nèi)狈碜酝榈闹С? 面對同伴侵害無力反抗, 也缺少靈活應(yīng)對或自我保護的技能, 使其不斷遭受同伴侵害。而頻繁遭受同伴侵害的兒童, 同伴接納一般低于未受侵害兒童(張文新, 2002), 低同伴接納能顯著增加兒童的孤獨感(周宗奎, 趙冬梅, 孫曉軍, 定險峰, 2006),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對實踐的啟示是, 要聚焦于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發(fā)生,對那些遭受過同伴侵害的兒童, 要加強保護, 并注重對其孤獨感和抑郁等情緒問題的預防, 同時, 應(yīng)特別關(guān)注那些已出現(xiàn)孤獨感和抑郁情緒的兒童, 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和干預。

    總之, 本研究第一次在4個時間點的交叉滯后模型中發(fā)現(xiàn)了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 且相對社交焦慮而言, 抑郁和孤獨感與同伴侵害的循環(huán)作用關(guān)系更穩(wěn)定, 部分支持了循環(huán)作用假設(shè), 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chǔ)。

    4.3 本研究的貢獻、局限性及未來研究的展望

    本研究通過4次的連續(xù)追蹤研究, 采用多時間點的交叉滯后分析, 部分證實了我國流動兒童群體中, 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的循環(huán)作用模式, 豐富了已有兒童發(fā)展的理論。同時, 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兒童自身在這種循環(huán)作用中的核心地位。這一發(fā)現(xiàn)提示, 在未來的干預研究中, 可以同時從減少同伴侵害和兒童本身的內(nèi)化問題兩個方面入手, 聚焦于提升兒童自身的作用, 特別關(guān)注那些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抑郁或孤獨感的流動兒童, 打破惡性循環(huán)。

    盡管如此,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 雖然追蹤次數(shù)較多, 但追蹤持續(xù)時間依然較短, 未來可進行更長期的追蹤研究, 深入全面地反映二者的動態(tài)關(guān)系及兒童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具體特征; 二是,本研究樣本量較少, 流失率較高,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研究結(jié)果的穩(wěn)定性和代表性。未來研究需選取更大、更具代表性的樣本, 并將普通城市兒童和農(nóng)村兒童納入研究中進行對比, 以便在比較研究中更加凸顯流動兒童的特殊性; 三是, 本研究樣本均取自北京地區(qū), 考慮到地區(qū)差異的影響, 不同地區(qū)流動兒童的內(nèi)化問題和同伴侵害的發(fā)生率及其嚴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差異, 因而將該結(jié)果進行推廣時需更加謹慎。

    5 結(jié)論

    本研究得到如下結(jié)論:

    (1) 基線測量中, 77.8%以上的流動兒童曾遭受過同伴侵害, 13.5%以上的流動兒童頻繁受侵害。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的同伴侵害與內(nèi)化問題水平比公立學校流動兒童更高, 且流動兒童流動性越大,同伴侵害和內(nèi)化問題越多, 男生的身體侵害水平顯著高于女生。

    (2) 控制性別、年級、SES和流動性后, 同伴侵害與社交焦慮、抑郁、孤獨感三種內(nèi)化問題呈循環(huán)作用模式, 其中同伴侵害與抑郁、孤獨感的關(guān)系更穩(wěn)定。

    (3) 抑郁、孤獨感與同伴侵害的循環(huán)作用在兩類流動兒童中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 而在同伴侵害和社交焦慮的模型中, 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的同伴侵害對社交焦慮的作用比公立學校流動兒童更大。

    Asher, S.R., Hymel, S., & Renshaw, P.D.(1984).Loneliness in children.Child Development, 55, 1456–1464.

    Chen, L.H., Su, S.B., Li, X.M., Tam, C.C., & Lin, D.H.(2014).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chooling arrangement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s of rural-to-urban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China.Health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Medicine: An Open Access Journal, 2(1), 713–722.

    Duncan, T.E., Duncan, S.C., & Li, F.Z.(1998).A comparison of model-and multiple imputation–based approaches to longitudinal analyses with partial missingnes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5(1), 1–21.

    Fan, X.H., Fang, X.Y., Liu, Y., Lin, X.Y., & Yuan, X.J.(2012).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ident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among Chinese migrant children.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4(5), 647–663.

    [范興華, 方曉義, 劉揚, 藺秀云, 袁曉嬌.(2012).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社會文化適應(yīng): 社會支持和社會認同的作用.心理學報, 44(5), 647–663.]

    Fendrich, M., Weissman, M.M., & Warner, V.(1990).Screening f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Validating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31(3), 538–551.

    Finnegan, R.A., Hodges, E.V.E., & Perry, D.G.(1996).Preoccupied and avoidant coping during middle childhood.Child Development, 67(4), 1318–1328.

    Gini, G., & Pozzoli, T.(2013).Bullied children and psychosomatic problems: A meta-analysis.Pediatrics,132(4), 720–729.

    Graham, S., Bellmore, A.D., & Mize, J.(2006).Peer victimization, aggression, and their co-occurrence in middle school: Pathways to adjustment problems.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4(3), 349–364.

    Graham, S., & Juvonen, J.(1998).Self-blame and peer victimization in middle school: An attributional analysi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4(3), 587–599.

    Guo, H.Y., Zhu, W.L., Zhu, Q., Zhu, M.L., Zuo, P.Y., & Lin,D.H.(2014).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nd perceived well-being: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among rural children in China.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30(2), 129–136.

    [郭海英, 朱婉靈, 朱倩, 朱茂玲, 左培穎, 林丹華.(2014).親子溝通與農(nóng)村青少年幸福感的關(guān)系: 基本心理需要滿足的中介作用.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30(2), 129–136.]

    Hanish, L.D., & Guerra, N.G.(2000).Predictors of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urban youth.Social Development, 9(4),521–543.

    Hanish, L.D., & Guerra, N.G.(2002).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patterns of adjustment following peer victimization.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4(1), 69–89.

    Hawker, D.S.J., & Boulton, M.J.(2000).Twenty years’research o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sychosocial maladjustment: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cross-sectional studies.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1(4),441–455.

    Helms, S.W., Gallagher, M., Calhoun, C.D., Choukas-Bradley, S., Dawson, G.C., & Prinstein, M.J.(2014).Intrinsic religiosity buffers the longitudinal effects of peer victimization on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44(3), 471–479.

    Hodges, E.V.E., & Perry, D.G.(1999).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victimization by peer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6(4), 677–685.

    Hoglund, W.L., & Leadbeater, B.J.(2007).Managing threat:Do social-cognitive processes mediate the link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problems in early adolescence?.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17(3),525–540.

    Hu, N., Fang, X.Y., Lin, X.Y., & Liu, Y.(2009).The relationship among fluidity, social anxiety and loneliness in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5(2), 166–176.

    [胡寧, 方曉義, 藺秀云, 劉楊.(2009).北京流動兒童的流動性、社交焦慮及對孤獨感的影響.應(yīng)用心理學,15(2),166–176.]

    Ji, L.Q., Chen, L., Xu, F.Z., Zhao, S.Y., & Zhang, W.X.(2011).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atterns of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during middle and late childhood.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3(10), 1151–1162.

    [紀林芹, 陳亮, 徐夫真, 趙守盈, 張文新.(2011).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對兒童心理社會適應(yīng)影響的縱向分析.心理學報, 43(10), 1151?1162.]

    La Greca, A.M., Dandes, S.K., Wick, P., Shaw, K., & Stone,W.L.(1988).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ity.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17(1), 84–91.

    Lerner, R.M.(2006).Developmental science, developmental systems, and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human development.In W.Damon & R.M.Lerner (editors-in-chief) and R.M.Lerner (vol.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1: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6th ed., pp.1–17, 43–61, 542–548).Hoboken, NJ: Wiley.

    Lin, X.Y., Fang, X.Y., Liu, Y., & Lan, J.(2009).The effect mechanism of stigma perception on mental health among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1(10), 967–979.

    [藺秀云, 方曉義, 劉楊, 蘭菁.(2009).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guān)系及其心理機制.心理學報, 41(10),967–979.]

    Liu, J., Chen, L., Ji, L.Q., Wang, S.Q., & Zhang, W.X.(2011).Physical/relational peer victimization and children’s self-concept in late childhood.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7(4), 412–416.

    [劉娟, 陳亮, 紀林芹, 王姝瓊, 張文新.(2011).童年晚期身體侵害、關(guān)系侵害與兒童的自我概念.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7(4), 412–416.]

    Liu, J.S., & Zhao, Y.(2013).Predictive relation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behavior problems: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36(3),632–637.

    [劉俊升, 趙燕.(2013).童年中期受欺負與問題行為之關(guān)系:一項兩年縱向研究.心理科學, 36(3), 632–637.]

    Liu, X., Zhao, J.X., & Shen, J.L.(2013).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urban migrant children: The effect of mediator and moderator.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5(5), 568–584.

    [劉霞, 趙景欣, 申繼亮.(2013).歧視知覺對城市流動兒童幸福感的影響: 中介機制及歸屬需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心理學報, 45(5), 568–584.]

    Ma, H.(1999).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In Wang, X.D., Wang, X.L., & Ma, H.(Eds.).Handbook of rating scale for mental health(revised edition, pp.248–249).Beijing: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Press.

    [馬弘.(1999).兒童社交焦慮量表.見 汪向東, 王希林, 馬弘 (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 pp.248–249).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2015-07-31).National education statistical bulletin in 2014.China Education Daily,pp1–4.

    [教育部.(2015-07-31).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中國教育報,pp1–4.]

    Mynard, H., & Joseph, S.(2000).Developmen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eer-victimization scale.Aggressive Behavior, 26(2), 169–178.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China.(2015) Investigation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igrant people in 2014, Retrieved December 3, 2015, from http://www.nhfpc.gov.cn/xcs/s3574/201511/07b8efe0246e4a59b d45d1fd7f4e3354.shtml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5).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 2015.2015-12-03 取自 http://www.nhfpc.gov.cn/xcs/s3574/201511/07b8efe0246e4a59bd45d1fd7f4e3354.shtml]

    Reijntjes, A., Kamphuis, J.H., Prinzie, P., & Telch, M.J.(2010).Peer victimization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in children: A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Child Abuse & Neglect, 34(4), 244–252.

    Schwartz, D., Chang, L., & Farver, J.M.(2001).Correlates of victimization in Chinese children’s peer group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7(4), 520–532.

    Schwartz, D., Lansford, J.E., Dodge, K.A., Pettit, G.S., &Bates, J.E.(2013).The link between harsh home environments and negative academic trajectories is exacerbated by victimiz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peer group.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9(2), 305–316.

    Shen, J.L., Liu, X., Zhao, J.X., & Shi, B.G.(2015).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migrant children in urbanization process.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31(1), 108–116.

    [申繼亮, 劉霞, 趙景欣, 師保國.(2015).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nóng)民工子女心理發(fā)展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31(1), 108–116.]

    Shi, B.G., Wang, F., Liu, X., & Kang, Y.R.(2015).The research into migrant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1), 68–72.

    [師保國, 王芳, 劉霞, 康義然.(2014).國內(nèi)流動兒童心理研究: 回顧與展望.中國特殊教育,(11), 68–72.]

    Snyder, J., Brooker, M., Patrick, M.R., Snyder, A.,Schrepferman, L., & Stoolmiller, M.(2003).Observed peer victimization during early elementary school: Continuity,growth, and relation to risk for child antisocial and depressive behavior.Child Development, 74(6), 1881–1898.

    Stapinski, L.A., Araya, R., Heron, J., Montgomery, A.A., &Stallard, P.(2015).Peer victimization during adolescence:Concurrent and prospective impact on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Anxiety, Stress, & Coping, 28(1),105–120.

    Storch, E.A., & Ledley, D.R.(2005).Peer victimizat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children: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Clinical Pediatrics, 44(1), 29–38.

    Sullivan, T.N., Farrell, A.D., & Kliewer, W.(2006).Peer victimization in early adolescenc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nd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and drug use,aggression, and delinquent behaviors among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8(1),119–137.

    Sweeting, H., Young, R., West, P., & Der, G.(2006).Peer victimization and depression in early-mid 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study.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6(3), 577–594.

    Tan, Q.B.(2010).School bullying and school adjustment among urban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2(2), 94–96.

    [譚千保.(2010).城市流動兒童的學校欺負與學校適應(yīng).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2), 94–96.]

    Vaillancourt, T., Brittain, H.L., McDougall, P., & Duku, E.(2013).Longitudinal links between childhood peer victimization,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academic functioning: Developmental cascades.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41(8), 1203–1215.

    Yuan, X.J., Fang, X.Y., Liu, Y., & Lin, X.Y.(201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coping, depression and social anxiety among migrant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study.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8(3), 283–291.

    [袁曉嬌, 方曉義, 劉楊, 藺秀云.(2012).流動兒童壓力應(yīng)對方式與抑郁感、社交焦慮的關(guān)系: 一項追蹤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8(3), 283–291.]

    Zhang, W.X.(2002).Prevalence and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bullying/victimization among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ldren.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4(4), 387–394.

    [張文新.(2002).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普遍性與基本特點.心理學報, 34(4), 387–394.]

    Zhang, W.X., & Chen, G.H.(2009).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 An instance of development system theories.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4), 736–744.

    [張文新, 陳光輝.(2009).發(fā)展情境論——一種新的發(fā)展系統(tǒng)理論.心理科學進展, 17(4), 736–744.]

    Zhang, W.X., Chen, L., Ji, L.Q., Zhang, L.L., Chen, G.H., &Wang, S.Q.(2009).Physical and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in middle childhood.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1(5), 433–443.

    [張文新, 陳亮, 紀林芹, 張玲玲, 陳光輝, 王姝瓊.(2009).童年中期身體侵害、關(guān)系侵害與兒童的情緒適應(yīng).心理學報, 41(5), 433–443.]

    Zhou, H., & Long, L.R.(2004).Statistical remedies for common method biases.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2(6), 942–950.

    [周浩, 龍立榮.(2004).共同方法偏差的統(tǒng)計檢驗與控制方法.心理科學進展, 12(6), 942–950.]

    Zhou, Z.K., Zhao, D.M., Sun, X.J., & Ding, X.F.(2006).Children’s experiences with peers and loneliness: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8(5),743–750.

    [周宗奎, 趙冬梅, 孫曉軍, 定險峰.(2006).兒童的同伴交往與孤獨感: 一項2年縱向研究.心理學報, 38(5), 743–750.]

    Zhu, Q., Guo, H.Y., Pan, J., & Lin, D.H.(2015).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problem behaviors among rural-tourban migrant childre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resilience.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3(3), 529–533.

    [朱倩, 郭海英, 潘瑾, 林丹華.(2015).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問題行為——心理彈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3(3), 529–533.]

    Zwierzynska, K., Wolke, D., & Lereya, T.S.(2013).Peer victimization in childhood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41(2), 309–323.

    猜你喜歡
    內(nèi)化同伴流動
    升華內(nèi)化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激活中隊活力,內(nèi)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少先隊活動(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流動的光
    流動的畫
    德魯大叔內(nèi)化營銷勝過廣告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yīng)否賠償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av一区综合|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久久伊人香网站| 亚洲av一区综合| 久久香蕉精品热|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av天堂在线播放| 国产老妇女一区| av专区在线播放|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美国av|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窝窝影院91人妻|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免费看a级黄色片|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深夜精品福利|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成人欧美大片|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av| avwww免费| 亚洲成人久久性|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男人舔奶头视频|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天堂网av新在线|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舔av片在线|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老汉色∧v一级毛片|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eeuss影院久久|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亚洲 国产 在线|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在线播放无遮挡|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免费观看|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俺也久久电影网| 69人妻影院| 天天添夜夜摸| 深夜精品福利|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色吧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1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国产高清videossex|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or卡值多少钱|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欧美性感艳星|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成人欧美大片|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丁香六月欧美|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手机成人av网站|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xxx96com|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女xx|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网|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欧美激情在线99|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嫩草影院入口|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av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少妇丰满av|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欧美黑人巨大hd|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黄片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91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国产99白浆流出|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色图av天堂|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日日夜夜操网爽|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亚洲不卡免费看|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俺也久久电影网|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日本二区|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免费观看|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真实乱freesex|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xxxwww97欧美|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观看美女的网站|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午夜a级毛片|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超碰av人人做人人爽久久 |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搞女人的毛片|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搡老岳熟女国产|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亚洲国产色片| 国产综合懂色|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黄色日韩在线|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内射|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18|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天天添夜夜摸|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激情在线99|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91蜜桃| 天堂动漫精品|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www.www免费av|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1000部很黄的大片|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一级黄片播放器| 国产熟女xx|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or卡值多少钱|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 免费av毛片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1024手机看黄色片|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午夜影院日韩av|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视频|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福利小说|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舔av片在线|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夜夜爽天天搞|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日韩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女人十人毛片免费观看3o分钟|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久久草成人影院|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色av中文字幕|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身体一侧抽搐|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www.色视频.com| xxxwww97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99在线视频只有这里精品首页|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美女高潮的动态|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日本免费a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色吧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av在线蜜桃|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久久精品影院6|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av天堂在线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有码 亚洲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日本五十路高清|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嫩草影院入口| 亚洲色图av天堂|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97碰自拍视频| 国产真实乱freesex|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tocl精华|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日本 欧美在线|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avbb在线观看|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有码 亚洲区|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深夜精品福利|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bbb黄色大片| 国产高潮美女av|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人在逋|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18+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我要搜黄色片|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av熟女| 精品福利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激情av| 日本黄大片高清|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