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立民
?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關于文化概念的哲學闡釋
盛立民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整體生活方式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的主旨在于對文化的定義及對文化作用的理解。本文通過對“文化”進行關鍵詞解釋學的考察歸納出“理想的”、“文獻的”和“社會的”文化三種類型,將“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視為其文化理論的基本主張和研究文化問題的根本方法,奠定了文化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在此基礎上可以更深入地認識文化的實踐邏輯。
作為“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和英國新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雷蒙德·威廉斯在重建英國的“文化與社會”傳統(tǒng)基礎上,通過“關鍵詞解釋學”的方法論,圍繞著文化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來理解文化概念的內(nèi)涵,在社會結構的整體變遷中和社會生活的總體性視域下分析文化,把文化界定為“整體的生活方式”。雷蒙德·威廉斯認為,文化的觀念是對我們共同生活狀況所發(fā)生的普遍和重大變化作出的一種普遍反應,文化觀念的歷史記錄了人們在思想和情感上對共同生活狀況的變遷所作出的反應,文化內(nèi)涵的歷史性變遷呈現(xiàn)出人類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的結構變化。因此,雷蒙德·威廉斯對于文化概念的探究,可以說明其理論在何等意義上稱為“文化唯物主義”,并為把握文化與社會、經(jīng)濟、政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提供新的視角。
雷蒙德·威廉斯在分析“文化”概念和文化現(xiàn)象時,采用了“關鍵詞解釋學”的方法,即從詞義的變遷審視生活和思想的變遷。這既是雷蒙德·威廉斯學術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雷蒙德·威廉斯在文化理論方面的重要貢獻。關鍵詞解釋學的必要性源于概念對于理論的作用。現(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理論都是從一些基本概念起步的,并且?guī)в羞@些基本概念的內(nèi)在構成的理論以及它們那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卻總被看做當然的疑難問題的固有特征。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興起,都以一定的概念解釋為其前提,“概念—判斷—推理”成為現(xiàn)代科學的重要形式和內(nèi)在要求。在這樣的知識形式中,概念的清晰性成為一種知識和科學的重要標識。不僅自然科學要求概念的明晰性,人文科學也對概念十分重視,尤其是關鍵詞剖析更成為體系建構的前提性要求。雷蒙德·威廉斯將這種圍繞幾個詞匯把某些社會思想集中起來的方法做了“關鍵詞解釋學”闡發(fā),形成了自己的理論范式,從而使得“關鍵詞解釋學”與雷蒙德·威廉斯的名字密切關聯(lián)。
雷蒙德·威廉斯在解釋《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的詞條選擇時指出:“我稱這些詞為關鍵詞,有兩種相關的意涵:一方面,在某些情境和詮釋里,它們是重要且相關的詞;另一方面,在某些思想領域,它們是意味深長且具有指示性的詞。”[1](P7)這些具有指示性的語詞意義之變化是對社會變遷的反應,語詞的演變所呈現(xiàn)出的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經(jīng)驗變遷的解讀。雷蒙德·威廉斯認為“工業(yè)”、“民主”、“階級”、“藝術”、“文化”是反映工業(yè)革命以來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結構變革和文化觀念變遷的關鍵詞。這五個詞語記載了社會生活變化的影響,表明了社會分化在性質(zhì)上的轉變,記錄了人們相關態(tài)度的變化,其用法的變化是人們對共同生活所持的具體看法普遍改變的體現(xiàn),見證著人們在社會生活變遷中思維方式發(fā)生的總體變化。雷蒙德·威廉斯通過對這五個關鍵詞的解讀和其意義變化的歷史剖析,考察它們與該階段英國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的關系,實際上是在考察文化與社會的關系,這亦是對英國的“文化與社會”傳統(tǒng)的重建。
雷蒙德·威廉斯指出,文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詞,其復雜性主要表現(xiàn)為其詞義演變的復雜性和用法的多樣性,一方面在于“文化”一詞詞義有著非常復雜的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一詞同時被應用于多個領域和學科之中,且在眾多學科領域和不同的思想體系中都被看成重要的觀念?!拔幕弊鳛橐粋€在概念和指涉上都極為復雜的詞匯,需要從歷史淵源和意義結構上所展現(xiàn)其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相伴而生的廣闊思想運動來理解。雷蒙德·威廉斯沒有對上百個文化的定義做辨析和分類,而是從文化不僅體現(xiàn)為成果而且體現(xiàn)為發(fā)展矛盾這一點說起,對文化進行關鍵詞解釋學的考察,梳理文化一詞的歷史語義的發(fā)展過程。英文中的culture是一個派生于自然的概念,源自于拉丁語“caltura”和古法語“couture”,意指耕作、培育、居住等。在早期的用法中,culture是一個表示“過程”(process)的名詞,意指“對某種農(nóng)作物或動物的照料”。[1](P102)16世紀初,“照料動植物成長”之意涵被延伸和擴展到“人類發(fā)展的歷程”, 通常意為針對某個對象的教化,并在18世紀晚期成為culture的主要意涵。在culture的詞義演變過程中,產(chǎn)生兩個顯著的變化:一是通過隱喻的方式使得文化的“人為的照料”的意涵變得突出并逐漸變?yōu)橹鲗б夂?,二是將文化所表示的幾種特殊活動過程擴大延伸為一般普通的活動過程。正是從后者的詞義演變,“文化”這個獨立的名詞開始了它的復雜的演變史,使得隱藏的詞義有時候相當接近,以至于無法確定各個衍生詞義形成的確定日期。作為獨立名詞的“文化”在18世紀之前不被重視,在19世紀中葉之前也不是很普遍,到了19世紀后半葉卻轉義為一種自在之物——“文化”。
雷蒙德·威廉斯認為,“文化”(culture)概念由“對自然成長的照管”類推為人類的訓導過程,在這一時期經(jīng)歷了四個轉變:一是文化從對植物生長的照料變?yōu)閷θ怂季S習慣的培養(yǎng);二是文化指稱社會整體知識的發(fā)展狀況;三是文化指稱所有的藝術;四是文化泛指包括物質(zhì)、精神和知識在內(nèi)的整體的生活方式。雷蒙德·威廉斯指出,在這一時期文化具有相互關聯(lián)的四層含義:“它的第一個含義是‘心靈的普遍狀態(tài)或習慣’,與人類完美的觀念有密切聯(lián)系;第二個意思是‘整個社會智性發(fā)展(intellectual development)的普遍狀態(tài)’;第三個意思是‘藝術的整體狀況’;到了19世紀末產(chǎn)生了第四個意思:‘包括物質(zhì)、智性、精神等各個層面的整體生活方式’”。[2](P4)他把“文化”的誕生看作是一種抽象物和絕對物展現(xiàn)出來,而這個過程以一種復雜的方式融合了兩種普遍的反應:其一是承認某些道德與智性活動實際上有別于那些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力量;其二是強調(diào)這些活動——作為集中體現(xiàn)人類興趣的領域——其地位不僅高于那些注重實效的社會判斷過程,而且它們本身還具有緩沖和整合后者的作用。但在上述這兩種意義中,文化都不只是對新生產(chǎn)方式和工業(yè)革命的反應,還是對民主政治和階級革命等新問題的一種復雜而激烈的反應,關涉各種全新的社會關系。
文化概念本身是復雜的,這種復雜的意涵是基于它所表征的復雜關系:一是普遍的人類發(fā)展與特殊的生活方式兩者間的關系;二是上述二者與藝術作品、智能活動的關系。雷蒙德·威廉斯主張,文化作為一個具有復雜歷史內(nèi)涵的概念,需要區(qū)分歷史上對文化所進行的三個類別的應用:“第一個是獨立、抽象的名詞——用來描述18世紀以來思想、精神與美學發(fā)展的一般過程;第二個是獨立的名詞——用來表示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關于一個民族、一個時期、一個群族或全體人類);第三個是獨立抽象名詞——用來描述關于知性的作品與活動,尤其是藝術方面的。這通常似乎是現(xiàn)在最普遍的用法:Culture是指音樂、文學、繪畫與雕刻、戲劇與電影?!盵1](P106)第三類用法在時間上較晚出現(xiàn)(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由第一類的意涵衍生出來,這指涉思想、精神與美學發(fā)展的一般過程的概念被有效地應用,進而延伸到作品與活動之中。
“文化”一詞被廣泛運用到多個學科領域,并根據(jù)學科屬性和研究對象選取文化的不同意涵。作為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中的重要概念,“一種文化”主要是指這種社會形態(tài)下占主導的物質(zhì)生產(chǎn),而歷史學的“文化研究”主要是從“表意的”(signifying)或“象征的”(symbolic)體系來探討文化。這代表了對文化的兩種典型界定,而二者之間的關系常被隱藏起來,并經(jīng)常變得困惑難解。在英語中,經(jīng)過阿諾德對文化觀念的強調(diào)和闡釋,文化觀念開始強調(diào)知識的優(yōu)越和藝術的精致優(yōu)雅,并與通俗或流行的文化、藝術和娛樂相區(qū)別,實際上“文化”內(nèi)涵的界定和區(qū)分與英國社會階層的劃分相一致,并在發(fā)展中使得人們對“文化”這個詞產(chǎn)生敵視。因此,“文化”一詞內(nèi)涵的演變展現(xiàn)了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歷程,記錄了社會發(fā)展的真實歷史過程,文化及其衍生詞如“亞文化”、“次生文化”等日益受到重視并成為新的研究領域,文化的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意涵持續(xù)擴大,彰顯了文化與日常生活合流的趨勢及其重要性的不斷提升。
在對“文化”進行關鍵詞考察并梳理出其意涵演變歷程的基礎上,雷蒙德·威廉斯歸納出文化的三種類型,即文化的“理想的”、“文獻的”和“社會的”存在形態(tài)。第一種類型是“理想的”文化?!斑@種意義上的文化是人類根據(jù)某些絕對的或普遍的價值而追求自我完善的一種狀態(tài)或過程?!盵3](P50)根據(jù)這一文化定義,對文化進行分析就是發(fā)現(xiàn)和描述某些構成永恒秩序或與人類的普遍狀況密切關聯(lián)的價值,這些價值存在于人的生活中或體現(xiàn)在某些文學藝術作品中。第二種類型是“文獻的”文化?!斑@種意義上的文化就是思想性作品和想象性作品的實體,人類的思想和經(jīng)驗以各種方式被詳細地記載下來?!盵3](P50)根據(jù)這一文化定義,作為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文化存在于和體現(xiàn)在各種類型的實體性文本中,通過文化批評的活動記錄著人在社會過程中的思想和經(jīng)驗,從相關的作品中看到人的活動與其所處的傳統(tǒng)和社會之間的關聯(lián)。第三種類型是“社會的”文化?!斑@種意義上的文化是對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的描述,它表現(xiàn)了不僅包含在藝術和學識中而且也包含在各種制度和日常行為中的某些意義和價值?!盵3](P50-51)根據(jù)這一文化定義,文化就是體現(xiàn)在人的生活方式中的意義和價值,涵蓋了從藝術、學識到各種制度和行為,進行文化分析就必須闡明某種特殊的生活方式中或顯現(xiàn)于外或隱含于內(nèi)的意義和價值。
雷蒙德·威廉斯著重強調(diào)文化的“社會的”定義,認為這種定義方法帶來了文化研究中方法論上的變化,使文化研究面向“生活經(jīng)驗”、“生活方式”及人的日常生活。這就擴展了文化分析的范圍和界限,將“理想的”文化和“文獻的”文化囊括進來。這種文化分析既包括與特定的傳統(tǒng)和社會緊密相聯(lián)的思想性和想象性的作品,也包括社會秩序和永恒價值的構筑與描述,還包括對內(nèi)含于生活方式中的各種要素進行的分析和探討。這些內(nèi)含于社會過程的因素既有構成社會經(jīng)濟活動的生產(chǎn)組織,也包括構成社會基本細胞的個體家庭結構,還體現(xiàn)于表征現(xiàn)實社會關系的制度體系,以及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溝通機制的各種社會關系。因此,這種文化分析關涉的對象范圍不斷擴大,從“理想的”文化定義所強調(diào)的普遍秩序和永恒價值,到“文獻的”文化定義側重的對思想和經(jīng)驗的記載,再到“社會的”文化定義把闡明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的意義和價值作為目標,都涵蓋在文化分析之中。通過對這些文化類型的變化模式和發(fā)展過程的研究,去探尋文化發(fā)展中的“趨勢”和“規(guī)律”,可以從整體上理解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及相互關系。
雷蒙德·威廉斯對這三種類型文化之間的關系堅持一種整體論的解讀,認為在“理想的”、“文獻的”和“社會的”三種文化定義中,每種文化類型都標明一個領域而具有獨特的指稱,不應僅在區(qū)分的意義上而應該從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來關注和理解文化,完整全面的文化理論必定要把這些文化定義指稱的領域內(nèi)的事實包含于其中。上述三種定義共同構成了所要描述的“文化”:要尋找各種意義和價值以及關于人類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記錄,當然不能只局限于藝術作品和思想性作品,各種制度和行為方式也應該納入視野。因此,必須將文化視為一個真正復雜的綜合體,文化是與經(jīng)驗中的真實因素相對應的。完整的文化理論必然包括文化的這三重定義和涵蓋這三個定義所指向的領域中的事實:“理想的”文化定義試圖把它所描述的過程從它在特定社會里的具體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中抽離出來,主張人的自我完善就是對人肉體性的反抗和物質(zhì)需求的拒絕;“文獻的”文化定義只是看到文字記錄和繪畫記錄的價值而把這個領域跟社會中的其他人類生活區(qū)分開來;“社會的”文化定義把藝術和學習的整個過程或主要部分只當作一種副產(chǎn)品,是對社會現(xiàn)實利益的消極反應。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或錯誤的,所以必須把這個過程視為一個整體并把具體研究和現(xiàn)實中的復雜組織聯(lián)系起來。
雷蒙德·威廉斯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區(qū)分了文化的三個層面:親歷的文化、記錄的文化和選擇性的傳統(tǒng)文化。他指出,進行文化分析時,需要從親歷的文化、記錄的文化和被選擇的傳統(tǒng)文化這相互區(qū)分實則有機聯(lián)系的三個方面入手,正是在反思、辨識、選擇、接收、重釋的過程中才形成動態(tài)的文化傳統(tǒng)并構成文化整體。親歷的文化是生活在某個特定時代和地方的人所親自經(jīng)歷的“活”文化,只能被“親歷者”或“當事人”充分理解和完全享有;被記錄的文化(文獻文化)具有階段性特征,將某一時期的從藝術到日常事務在內(nèi)的一切都包羅其中;選擇性的傳統(tǒng)文化是經(jīng)過歷史選擇和再闡釋保留下來的文化,它是聯(lián)結活文化和某時期文化的因子。[3](P58)親歷的文化和記錄的文化通常經(jīng)過歷史選擇被保存下來而形成動態(tài)的文化傳統(tǒng),選擇性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理解三種層面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選擇性傳統(tǒng)在“親歷的”文化層面創(chuàng)造出一種普遍的人類文化,在“記錄的”文化層面上留下了某個特定社會的思想和經(jīng)驗的歷史記錄,在“選擇性的傳統(tǒng)”文化層面上是廢棄了以往的活文化的大片領地。在一個特定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中,選擇性傳統(tǒng)會受到各種利益、社會狀況、社會發(fā)展以及歷史變遷過程的制約,使其傾向于順應當代的利益體系和價值體系,表現(xiàn)為一個不斷進行選擇和闡釋的過程。雷蒙德·威廉斯非常強調(diào)文化的這三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因此文化分析就是“試圖去發(fā)現(xiàn)作為這些關系綜合體的組織的性質(zhì)”,即“對整體生活方式中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的研究”。[3](P55)這與他在《馬克思主義與文學》中對主導、殘余和新興這三種文化的霸權過程的闡釋相一致和相呼應。他在強調(diào)文化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基礎上,把這三種類型的文化相互關聯(lián)起來并融為一個整體,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雷蒙德·威廉斯對于“整體生活方式”的重視,克服了以往對于文化概念的靜態(tài)式的解讀方式,把文化放到社會性和歷史性視域中,開啟了將文化視為動態(tài)的“構成性”的活動過程。
雷蒙德·威廉斯根據(jù)對18世紀以來的“文化與社會”論爭中的兩條軌跡——通往以“和諧的完美”為特征的“有機社會”(過去)和指向社會主義烏托邦(未來)——的考察,在《文化與社會》中列舉了這一時期英國思想家關于文化的四種特殊定義:作為個體的思想習慣、作為全社會的智力發(fā)展狀況、作為藝術、作為一個人群的整體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雷蒙德·威廉斯提出自己關于文化的界定:“文化不僅指智力和想象力的作品,從根本上說文化還是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盵2](P337)“整體的生活方式”構成了文化的本質(zhì),人性本身是一個“文化”所包含的“整個的生活方式”的產(chǎn)物。從“整體的生活方式”出發(fā),把文化看成是一種總體性的存在和人的整體的生活方式的展現(xiàn),這就將人在其生活過程中的所有活動和思想都劃入到文化之中,從而拓寬了文化主題的范圍,這亦是一種現(xiàn)實生活的軌道。
關于“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定義在雷蒙德·威廉斯的思想發(fā)展中展現(xiàn)為一個涵義遞進深化的過程。在《文化與社會》一書中,他提出“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界定,并將其作為文化的本質(zhì)。他還強調(diào)文化是日常的,其性質(zhì)“總是既是傳統(tǒng)又是創(chuàng)新的,既是最日常的共同意義又是最精微的個人意義。我們在這兩種意義上使用這個詞:既指一種整體生活方式——是一些共同的意義,也指藝術和學習——是發(fā)現(xiàn)和努力創(chuàng)造的過程”。[4](P5)雷蒙德·威廉斯強調(diào)文化的這兩個方面的意義是聯(lián)結在一起的,意味著文化問題既關乎我們的普遍的、共同的目標,也關乎深層的個人意義。在《漫長的革命》中,雷蒙德·威廉斯進一步完善了關于文化的定義,提出“理想的”、“文獻的”和“社會的”文化定義,而“社會的”文化定義把文化界定為“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使文化所指稱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既包括生產(chǎn)組織、家庭結構和社會制度等生活方式的構成要素,也包含了由知性和想象的作品構成的“文獻的”文化定義,還涵蓋了人類生活領域的事實、價值和意義,將“理想的”文化定義包括其中。從雷蒙德·威廉斯對于文化的“整體生活方式”到“特殊生活方式”的界定來看,表明他對文化的思考更深入和復雜了?!罢w的”強調(diào)的是文化的共同性和普遍性,“特殊的”考慮到了文化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這種差異性既體現(xiàn)在同一個社會的內(nèi)部,如階級文化之間存在的沖突、不同群體價值觀念的對立,同時也體現(xiàn)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存在的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將文化定義為“特殊的生活方式”能夠更好地揭示文化在社會和歷史中富有活力的積極存在及轉變?!疤厥獾摹辈⒉粯嫵蓪Α罢w的”徹底否定,差異性只是共同性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強調(diào)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并不等于否定一個社會在特定的時期其文化具有某種共同的特質(zhì)。
雷蒙德·威廉斯理解“文化”一詞逐漸積累的語義范圍,雖承認“社會”這個詞可能具有同樣的含義,但更愿意優(yōu)先采用它來表示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認為“文化”一詞比社會更適宜說明一種整體的人類秩序。文化是“整體的(特殊的)生活方式”,意味著文化是一種“生”或“在”的方式,即人們的現(xiàn)實社會關系與社會活動滲透了意義建構和符號表征。在“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意義上,“文化”作為“社會”的同義詞,無疑具有比“社會”一詞更多的重要意涵:“首先,文化以與社會這個詞不同的方式顯著強調(diào)了生動的社會秩序機理,通過與內(nèi)在主觀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而比社會這個詞更精密;其次,文化的另一含義是它能表明社會秩序在一個特定領域內(nèi)的同化作用;最后,文化具有社會所沒有的強烈的規(guī)范性成分?!盵5](P143)雷蒙德·威廉斯認為,文化作為一種過程,在歷史上是耕作和培養(yǎng)的意思——它是一種活動,但是社會看上去是非常固定的。同時,文化一詞已經(jīng)被古典主義轉變成一種由各種價值和觀念組成的永恒不變的整體。為了進一步厘清“文化”與“社會”兩個概念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含混和模糊,雷蒙德·威廉斯在《文化社會學》中通過對文化的核心特征的強調(diào),提出了“一種實現(xiàn)了的表意系統(tǒng)”(a realized signifying system)的文化定義。他主張文化內(nèi)在于一切社會活動之中,把文化實踐與人類社會的其他實踐活動看作是“嵌入”的關系,指出“作為一種實現(xiàn)了的表意系統(tǒng),文化的社會組織嵌入在整個一系列活動、聯(lián)系和機構之中?!盵6](P207)表意的文化實踐融入到其他實踐活動之中,因此文化研究的范圍就包括所有與表意相關的實踐活動。從這個意義來看,“實現(xiàn)了的表意系統(tǒng)”的文化與“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有其一致性,關注和強調(diào)的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整體過程。
雷蒙德·威廉斯指出,“文化”概念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展示了其復雜性,這與人的現(xiàn)實活動構成要素的復雜性緊密相連,導致在文化研究的發(fā)展中圍繞文化理論的內(nèi)容展開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文化”是一個表示“內(nèi)在”過程的名詞,指“藝術和精神生活”的成果;另一種理論則主張“文化”是一個表示一般過程的名詞,指示“整體的生活方式”的社會過程和形貌情狀。前者對“藝術”和“人文科學”的定義起到重要作用,后者對“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定義起到重要作用。這種對文化的不同理解持續(xù)地存在著,每一種意義總是在否認這一概念的另一種用法的正當性,這也是造成文化理論上存在巨大歧難的根源。從“內(nèi)在”發(fā)展的一般過程的意義出發(fā),文化概念被擴展,納入了描述這些發(fā)展的種種方式、種種產(chǎn)物的意義,文化成了一種包括藝術、宗教以及關于意義和價值的種種習俗機構、種種實踐的一般類別。它們明顯是“社會性”的習俗機構和實踐,但又被視為與人們通常稱之為“社會”的“外在的”習俗機構與實踐的集合體迥然有別,使得“文化”與“社會”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為了區(qū)別“社會”與“文化”,通常將“文化”同“內(nèi)在生活”最易接近的現(xiàn)世形式——“主觀”、“想象”以及在這種情況下的個人——聯(lián)系起來,使得人們對于主觀的形而上學和想象過程的重視,“文化”被認為是“人類精神”的最深刻的記錄、最深邃的動因和最深層的根源。
在雷蒙德·威廉斯的思想中,文化主要是被作為“整體的生活方式”來理解的。他在提及文化一詞的現(xiàn)代意義時指出:“在過去,‘文化’指心靈的狀態(tài)或習慣,或者說一些智性和道德活動,現(xiàn)在則包括了整個生活方式?!盵2](P6-7)在談及同屬資本主義的英國和法國的不同文化時,他又指出:“我們顯然就必須要考慮那些明顯的事情:整體性的生活方式”,“即便是經(jīng)濟因素的決定作用,它所決定的是整體生活方式?!盵2](P296)在提及文化所蘊含的社會關系的階級性時,雷蒙德·威廉斯指出:“文化不僅僅是智性和想象力的作品,從根本上還是一種整體性的生活方式。資產(chǎn)階級和工人階級……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必須從整體生活方式中去尋找,而不能再拘泥于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此類的外在依據(jù),工業(yè)生產(chǎn)很容易使此類活動變得千篇一律,但是在其他層面上卻存在著重要差別……兩個階級之間的關鍵區(qū)別在于,對于社會關系的本質(zhì)抱有不同看法?!盵2](P337)
雷蒙德·威廉斯將“整體的生活方式”作為文化概念的核心內(nèi)涵,同他對于文化進行研究的方法和方式密切相關。在研究方式上,他采用關鍵詞解析和經(jīng)驗主義方法來研究文化。他分析了文化一詞含義演變過程背后的社會生活的變遷,看到了社會生活整體的變化對人的觀念改變的影響,強調(diào)文化活動與社會活動的相關性和一致性,并基于對英國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狀況的經(jīng)驗觀察,發(fā)現(xiàn)文化的形態(tài)及其地位和作用的變化,并以“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來突出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作用。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研究從多視角對“文化”進行了剖析,提出多個關于文化的理解和定義。他在《漫長的革命》中提出文化的三種類型:理想的、文獻的、社會的;在《馬克思主義與文學》中從文化霸權過程分為主導文化、殘余文化和新興文化,并指出文化的三個方面:傳統(tǒng)、習俗機構和構型;在《文化社會學》中通過強調(diào)文化的核心特征提出“一種實現(xiàn)了的表意系統(tǒng)”的文化界定;在《文化是日?!分刑岢觥拔幕侨粘5摹闭摂嗖嬛恕肮餐幕钡睦硐搿_@些對文化的理解都圍繞著“整體的生活方式”這一文化核心內(nèi)涵展開,都可以統(tǒng)一到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上來?!袄硐氲摹薄ⅰ拔墨I的”和“社會的”文化類型的劃分使“文化”從“整體的生活方式”具體化到“特殊的生活方式”,并使抽象的文化概念呈現(xiàn)出具體性和區(qū)別性的含義?!拔幕瞧匠5摹庇^念從文化構成及其傳承方面深化了“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內(nèi)涵,使指向共同含義的文化具有了創(chuàng)造性,將文化的共同含義和個體含義統(tǒng)一起來,強調(diào)了大眾的文化權利并指向“共同文化”理想。主導文化、殘余文化和新興文化的“收編”與“抵抗”,使“作為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顯示出動態(tài)的和整體的性質(zhì)。
作為“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概念是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研究的重心,也是文化唯物主義的核心。文化唯物主義的構建過程是其對作為“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定義不斷進行解釋和深化的過程。雷蒙德·威廉斯反思了馬克思主義“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并進行了重新解讀,以文化霸權為工具對文化的整體性結構進行了動態(tài)的分析,以“創(chuàng)作實踐”為例展示了文化這種特殊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形式,說明文化的動態(tài)過程和物質(zhì)實踐性,闡釋“共同文化”的理想和肯定性的大眾文化觀,使作為“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文化獲得了理論歸宿。
[1] [英]雷蒙·威廉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M].劉建基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
[2] [英]雷蒙·威廉斯.文化與社會(1780—1950)[M].高曉玲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11.
[3] [英]雷蒙德·威廉斯.漫長的革命[M].倪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 [英]雷蒙德·威廉斯.希望的源泉[M].祈阿紅,吳小妹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5] [英]雷蒙德·威廉斯.政治與文學[M].樊柯,王衛(wèi)芬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6] Raymond Williams.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M].New York:Schocken Books,1982.
[責任編輯 孔 偉]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n Raymond Williams’ Cultural Materialism
Sheng Limin
(School of Philosoph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1)
Raymond Williams; cultural materialism; A Whole Way Of Life
The core of Raymond Williams' cultural materialism lies in how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culture.Through the study of hermeneutics of the keywords about culture, it summed up three types of culture, ie, “ideal”, “l(fā)iterature” and “social”.This paper takes “the culture as a whole way of life” as the basis proposition of his cultural theory, as the essential orientations of the research of cultural problems, and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ultural materialism.Basing on this, we could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the practice of culture further and better.
盛立民,內(nèi)蒙古大學哲學學院講師(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0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