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 沈 云
借助類比遷移 優(yōu)化數學學習
☉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 沈 云
類比遷移是指根據事物的相似性,基于某一事物的屬性進行推測,拓展到另一個與其存在相似性的事物,由此而深化認知,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解決.高中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生活經驗和數學“前經驗”的影響,這一種“影響”是他們進行數學學習的起點.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類比遷移的過程中進行數學學習,這樣,就能夠讓他們的數學學習具有高效性.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概念教學是重點板塊內容之一.高中數學教材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概念,很多數學概念之間是存在緊密聯(lián)系的,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原有數學概念進行類比遷移,在類比遷移的過程中形成數學概念.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構建起數學概念體系.
例如,在教學“球”的概念時,可以基于“圓”的概念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球”與“圓”之間的概念關聯(lián),從而幫助學生更透徹地把握“球”的概念.可以先引入球體概念:到定點的距離小于或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其中定點所表示的就是球心,而定長所表示的就是球體的半徑.對于這一概念而言,具有非常顯著的抽象性,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具象化感知,因此理解起來難度較高.此時教師便可以喚醒學生已習得知識“圓”的概念,使學生能夠在類比的過程中提升認知.
師: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一個平面圖形和球體非常接近,大家是否記得?
生:是圓形.
師:你們還能想起圓的概念嗎?
生:圓是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在這一概念中,定點所表示的就是平面圓的圓心,而定長則表示的是圓的半徑.
師:那么,你們覺得“球”與“圓”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什么?
這樣,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可以基于類比思維展開對概念的理解,通過圖形之間的相似性,使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二者在規(guī)律方面可能會存在著一定相似點,由此而展開猜測,并進行嚴謹的推導,通過推導的過程證明猜測.這樣的類比遷移方式,能使學生在學習球體概念的過程中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并使學生實現空間思維向平面的轉化,感知降維思想的重要性.
立體幾何在高中數學中始終是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針對立體幾何的教學,教師必須基于科學的方法,使學生可以形成具象化感知,感受到空間立體圖的存在.當學生對每個圖形都能夠形成深刻的認知之后,才能夠形成整體思維,才可以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果學生針對這些圖形之間的區(qū)別不能實現準確辨析,很容易導致思維的混亂.因此,在進行立體幾何教學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借助類比的思維方式,使學生能夠針對圖形產生更充分的認識,這對于學生理解圖形的特征也具有極大的幫助.
例如,在立體幾何知識中,比較常見的圖形有圓柱、球、球臺及圓錐等,每一個圖形都具備非常典型的特征,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學生并不能針對它們的真正特點產生更深層面的理解.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入類比遷移策略,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準備好以上圖形的模型.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仔細觀察,當學生已經對其產生初步感知之后,再展示它們的側面.此時,學生就能夠從中感受到:對于圓柱體來說,其側面展開為長方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則是一個半圓形;將圓臺的側面展開能夠得到一個扇形;對于球體來說,其側面為圓形并且不能展開.
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經歷了類比遷移的過程,因此,對于這一些常見圖形的基本特征就能夠進行有效把握,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他們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類比遷移同樣也可以運用于數學解題中.在針對實際問題進行解答時,學生對問題的掌握和解決的關鍵便在于核心內容,這也是衡量學生知識及能力的主要標準.對于數學學習而言,其核心并非是僅僅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關鍵是在于掌握解題的主要方法及解題技巧.在針對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融入類比思維對具體問題進行解答.這是一種已經經歷過教學實踐檢驗的高效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類比思維,使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于數學問題及生活問題中,并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解決,全面提升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復合函數”時,可以先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已知一個函數表達式為f(x)=-x+5,請寫出f(3x-1)的表達式.學生獲得如下結果:f(3x-1)=-(3x-1)+5=6-3x.在完成這一問題之后,再向學生提出一個類似的問題:已知f(x+1)=5x+5,求f(x)的表達式.此時,學生便可以采取類比遷移的方法展開思考,得出f(x+1)=(x+1)+3(x+1)+1.基于運算及化簡的過程,可以得到f(x)的表達式為f(x)=x2+3x+1.
以上案例中,學生的數學解題過程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類比遷移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引入類比思維,更充分地發(fā)揮了其功能,使學生可以通過類比,更準確、更深入地把握相關知識,掌握運算規(guī)律,既是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時也保障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學生一般都很難形成知識的整體架構,在對知識進行復習及整合的過程中,通過類比遷移能夠很充分地體現出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教師應當在進行數學復習的過程中,基于類比遷移對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和關聯(lián),使學生可以通過比對更準確地把握知識,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幫助學生感悟知識點之間存在的主要異同.
例如,在針對“不等式”這一內容進行復習整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類比推理的方式,針對經典例題進行再一次充分解讀,使學生可以基于教師的講解充分感悟針對不等式的做題技巧,之后再進行知識的整合,使學生可以形成對知識系統(tǒng)化感知,全面提升教學成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類比推理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處理,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圓錐曲線與方程”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基于類比推理的方法,使學生可以實現對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等圖形知識的整合,以及做題技巧的處理.由此,學生既能夠更充分地熟悉各種圓錐曲線的相關知識,同時還可以查缺補漏,提升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及主觀能動性.
實踐證明,在高中數學復習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類比遷移,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數學知識網絡,從而促成數學復習的高效化.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合理地引入類比遷移思想,可以有效地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既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的信心,同時也有助于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