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以鼻竇慢性化膿性炎癥為特征性表現(xiàn),常受累多個鼻竇,可導致鼻塞膿涕等癥,或加重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顱眼肺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外科手術是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的首選方法,可有效切除病變,改善癥狀,對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我院近年以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取得理想療效,文章現(xiàn)以2011年1月—2016年9月我院75例慢性鼻竇炎患者為例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以2011年1月—2016年9月我院75例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的慢性鼻竇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以鼻塞鼻涕為主要癥狀,部分伴嗅覺下降、頭昏頭痛、精神萎靡等。入選病例中,男32例,女43例;年齡28~76歲,平均為(51.7±14.3)歲;病程5個月~22年,平均為(6.4±3.1)年。臨床分型:I型29例(1期7例,2期11例,3期11例);II型40例(1期8例,2期17例,3期15例),Ⅲ型6例。
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相關標準[2];(2)鼻內窺鏡手術適應證;(3)依從性良好,遵醫(yī)用藥,配合隨訪;(4)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鼻病變;(2)合并嚴重內科疾?。唬?)既往慢性鼻竇炎手術史;(4)中途失訪或退出,臨床資料不全。
術前,患者常規(guī)內鏡檢查、鼻竇冠狀位CT掃描,明確病變范圍、嚴重程度及解剖變異情況,鼻腔條件不理想者可預先予以糖皮質激素噴鼻或抗生素,血過敏原檢測陽性者潑尼松抗炎,以降低手術復雜度,提高安全性。同時,積極治療患者合并疾病,控制理想血壓、血糖,提高耐受,待條件允許后,擇期予以鼻內鏡下鼻竇手術。
術中,患者平臥位,消毒鋪巾,依據(jù)手術需要予以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經鼻腔置入0°或70°鼻內窺鏡,高清監(jiān)視系統(tǒng)直視下切除鉤突、摘除鼻息肉和息肉樣增生組織,依據(jù)病變范圍充分開放前組篩竇、后組篩竇、蝶竇等各鼻竇竇口,改善鼻竇通氣引流,徹底吸除鼻腔和竇腔內的粘稠分泌物,去除囊腫等病變軟組織,合并骨質增生者予以磨除,防止阻塞引流。此外,矯正變異解剖結構,修剪病變鼻甲,鼻中隔偏曲者予以矯正術,下鼻甲、中鼻甲肥厚者予以黏膜下部分切除術等。手術全程要求精細化操作,徹底清除病變、恢復鼻腔解剖結構的同時要盡量保留正常組織,以維持鼻腔鼻竇生理功能。
術后,鼻腔填塞止血海綿48 h,常規(guī)靜脈用藥抗生素及抗炎藥物,鼻內鏡下?lián)Q藥。1周左右,鼻腔沖洗,清理血痂、分泌物及纖維性粘連,遵醫(yī)囑予以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鼻等,以保持竇口通暢,促進上皮生長,以后定期復查。
患者術后隨訪1年以上,評價治療效果,統(tǒng)計并發(fā)癥和復發(fā)率。療效評價標準參照文獻擬定[3]。治愈:鼻塞膿涕等癥消失,竇腔清潔,開放良好,內無水腫及分泌物,黏膜上皮化。有效:鼻塞膿涕等癥明顯改善,竇腔可見輕度水腫、分后或少量分泌物,但較術前顯著減輕。無效:鼻塞膿涕等癥無明顯好轉,竇腔仍可見膿性分泌物、出血、增生等,粘連較廣泛。
臨床療效:治愈53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33%。
并發(fā)癥:眼眶淤血3例,鼻腔粘連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5/75)。
復發(fā)率:患者術后隨訪1~3年,平均(1.4±0.3)年。隨訪期間2例慢性鼻竇炎復發(fā),復發(fā)率2.67%。
既往,臨床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采用傳統(tǒng)開放手術,其應用雖具有療效,但術中損傷大、出血多,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高,不利于早期康復,綜合療效欠理想[4]。而且手術會于面部留下瘢痕,也影響外在形象,故臨床應用受限[5]。
近年來,隨著鼻竇生理學研究的深入和耳鼻喉科醫(yī)療器械的發(fā)展,功能性鼻內鏡手術逐漸應用于臨床,在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6]。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其應用具備以下技術優(yōu)勢:鼻內鏡手術屬微創(chuàng)手術,無破壞性,操作全程于鼻腔內進行,無鼻面部開刀,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且外在美觀,基本不影響患者術后工作生活[7];鼻內鏡手術采用可視攝像系統(tǒng),可深入鼻腔隱蔽部位,術中視野清晰,有利于實現(xiàn)精細化操作,既能有效清除組織病變,又可減少手術對鼻腔健康組織和結構的干擾,故治療更徹底、安全性更高[8]。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效果確切,臨床行鼻內窺鏡手術時仍需嚴格把握適應證,排除禁忌證。而為了降低術中操作復雜度,術前可予糖皮質激素噴鼻以控制癥狀,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9]。此外,鼻腔內空間小,手術要求醫(yī)者必須明確掌握鼻腔內解剖結構且有高超熟練的操作技術,以進一步保證療效,提高手術安全性。
綜上所述,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促進鼻竇生理功能恢復,患者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應用安全有效。
[1]韋富貴. 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安全性評估[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257-5259.
[2]龔成,廖勇. 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3):679-680.
[3]王海瑞,趙俊亭,劉偉杰,等. 經鼻內鏡手術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 河北醫(yī)學,2014,20(2):264-266.
[4]李燕,李宣.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0):106-107.
[5]許代祥. 鼻內鏡手術聯(lián)合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鼻竇炎臨床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30):3338-3340.
[6]朱小燕,鄒恒英.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及其與臨床分型的關系[J]. 中國內鏡雜志,2012,18(1):92-94.
[7]穆守杰.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89例療效分析[J]. 安徽醫(yī)學,2013,34(2):147-148.
[8]楊海剛.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 四川醫(yī)學,2015,36(6):884-886.
[9]劉鶴,李永. 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觀察[J]. 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6,44(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