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
摘要:在一次語文綜合活動中涉及到關于武隆的旅游景區(qū)時,有學生提到了烏江畫廊。本以為生活在烏江邊的孩子,對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她應該有一定的了解,有深厚的情感??墒乔∏∠喾?,學生對有關烏江的知識知之甚少。烏江是長江南岸的最大支流,在我縣尚未有沿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和渝懷鐵路前,烏江曾是我縣及沿江縣鎮(zhèn)的重要運輸渠道,為兩岸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在烏江流域上修建了幾座中型水電站,同時也使通航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她還將繼續(xù)為我們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烏江是永遠值得贊頌的。
關鍵詞:烏江;活動;反思
一、主題的由來
我們武隆處于烏江下游,而我們中嘴小學便位于位江邊,讓生于烏江邊,長于烏江邊的孩子了解烏江的歷史和文化,激發(fā)學生熱愛母親河的感情應該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開展了“我愛母親河——烏江”的主題實踐活動。
二、活動方案
1、活動主題:我愛母親河—烏江
2、活動目標:
(1)通過閱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感受烏江的歷史和文化。
(2)在關注烏江,了解烏江知識,接觸烏江文化的過程中,激發(fā)對烏江的熱愛,增強自豪感。
(3)在走近烏江的同時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運用上網(wǎng)查閱資料、實地感受等多種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從烏江的歷史、流經(jīng)、特點等多方面加深了解,形成對烏江的客觀感受。通過學習成果的匯報,提高展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活動內容:
(1)調查: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烏江的了解程度。
(2)感知:觀看《潮涌烏江》及旅游宣傳片《烏江畫廊》等系列片,初步感受烏江。
(3)收集:關于烏江的知識、圖片及歷代描寫烏江的詩文、與烏江有關的歷史故事。
(4)展示:學生描繪烏江的圖畫,交流對烏江的認識以及活動感受。
(5)走近烏江,保護烏江。
4、課題組對象:六年級學生。
5、活動準備:
(1)電視系列片《烏江畫廊》《潮涌烏江》及有關風光圖片。
(2)進行調查方法、繪畫技巧、文學創(chuàng)作、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指導。
三、活動實施
活動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一)活動內容:烏江知識問卷調查及統(tǒng)計,確定主題設計方案。
(二)活動方式:問卷調查、討論等。
(三)活動過程:
1、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烏江的了解程度,并統(tǒng)計結果。
2、師生討論確定活動主題。
3、師生討論設計活動方案。
附:一、烏江知識測試卷。
烏江知識測試卷
班級__姓名__
1.烏江是長江南岸第()大支流。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2.烏江全長()千米。
A、2300千米 B、1037千米 C、3200千米
3.烏江流經(jīng)重慶市境內沒有經(jīng)過()。
A、彭水縣 B、武隆縣 C、豐都縣
4.烏江發(fā)源于()
A、貴州 B、青海 C、云南
5.烏江古稱()
A、黔江、枳江、涪水 B、涪水、芙蓉江、枳江 C、黔江、涪水、嘉陵江
6.烏江最大支流芙蓉江在我縣()注入烏江。
A、羊角鎮(zhèn) B、江口鎮(zhèn) C、巷口鎮(zhèn)
7.烏江最終流入()
A、黃河 B、嘉陵江 C、長江
8.烏江上正在修建的銀盤電站位于我縣()境內.
A、江口鎮(zhèn) B、巷口鎮(zhèn) C、白馬鎮(zhèn)
9.目前,我縣境內在烏江上修建的可供車輛通行的橋梁有()座。
A、2 B、3 C、4
三、問卷調查情況統(tǒng)計表。
五年級學生對烏江知識了解情況統(tǒng)計表
非常了解 比較了解 了解一些 很不了解
第二階段:
(一)活動內容:觀看有關烏江的電視片。
(二)活動方式:觀看、談話。
(三)活動過程:
1、觀看電視系列片《烏江畫廊》《潮涌烏江》等節(jié)目。
2、談觀后的感受。
第三階段:
(一)活動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了解烏江,感受烏江。
(二)活動方式:調查、搜集、整理、描繪等。
(三)活動過程:
1、根據(jù)學生不同興趣分組展開調查研究。
2、明確個小組的任務。
(1)愛好歷史的學生組成歷史小組。
通過各種途徑去查找有關烏江的歷史文化,了解烏江幾千年來的歷史滄桑,并整理打印,分發(fā)給其他各小組成員,為以后的知識競賽做好準備。
(2)愛好繪畫的學生組成繪畫小組。
利用雙休日,在老師帶領下去烏江邊采風,讓滔滔的烏江水、美麗的烏江景成為小畫家手下的永恒瞬間。
(3)愛好攝影的學生組成攝影小組。
利用雙休日,在老師帶領下去烏江邊用手中相機拍攝下烏江的風采。
(4)愛好文學的學生組成寫作小組。
A、查找各種描寫烏江的文章(含詩歌),朗讀背誦其中的名篇名詩名句,感悟烏江之美,領略古今文人墨客對烏江的喜愛。
B、自己嘗試寫介紹烏江的解說詞或者贊美烏江的文章。
第四階段:
(一)活動內容: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成果。
(二)活動方式:競賽、朗誦、展示、歌唱等。
(三)活動過程:
1、歷史小組主持一個知識競賽。
讓學生在自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在感受烏江深厚的文化積淀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烏江。分為必答題、搶答題。
2、繪畫小組舉辦一個小小畫展。
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描繪烏江美景,分為手工畫和電腦畫進行評比。
3、攝影小組組織一個作品展覽。
用一幅幅精美的圖片打動人們的心靈,用一個個真實的鏡頭再現(xiàn)烏江的風采。
4、文學小組展示自己的文章。
朗讀搜集的名篇名詩名句,以及自己嘗試寫的贊美烏江的文章,感悟烏江之美。
活動延伸: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較深刻地認識了烏江,感受到了烏江的偉大,激發(fā)了學生對烏江的熱愛之情。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近幾年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污染。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發(fā)揮學生的力量,交流如何保護烏江、治理烏江、合理利用烏江等問題。
四、活動反思
在開放自主、愉悅和諧的氛圍中,《我愛母親河—烏江》的綜合實踐活動已圓滿結束了。整個實踐活動至始至終體現(xiàn)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科特點,著重引導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以人為本,以情為線,以了解烏江為出發(fā)點,以激發(fā)學生對烏江的熱愛為活動的歸宿?;顒拥乃膫€階段既相互聯(lián)系,有相互滲透。從主題的確定到活動的實施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適時的指引和點撥。通過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促進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在確定好主題,制定好方案后,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意愿,成立了“歷史小組”、“繪畫小組”、“攝影小組”和“文學小組”,把主體細化成一個個可操作的子課題?;顒又校l(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這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不僅了解到有關烏江的知識,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增強了小組合作精神,還激發(fā)了對烏江的熱愛之情,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總結、探究、實踐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