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曉光,李利亞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內科,北京 100029)
淋巴瘤的新型物理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
路曉光1,2,李利亞2*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內科,北京 100029)
惡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大類淋巴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總稱,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lymphoma,NHL)。淋巴瘤是在腫瘤內科學治療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一個疾病,1946年,用氮芥治療ML的臨床試驗結果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上,標志著近代腫瘤化學藥物治療的開始。
目前,ML的臨床治療主要有化療、放療、造血干細胞移植以及手術等方法,但是治療中常出現明顯的毒副反應,并且容易復發(fā),ML對化療藥物和生物靶向制劑的耐藥性是造成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1,2],因此尋找新的聯合治療方法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幾種新型物理方法治療ML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加溫是最簡單的殺死腫瘤的武器,正常組織因為有良好的血運在40℃~42℃時不會受到損傷,而腫瘤組織血管排列雜亂,散熱不良,加之腫瘤的熱敏感性高,致使局部溫度達到43℃~45℃會受到嚴重損傷,短時間內死亡。多項研究表明,高熱能抑制腫瘤細胞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增強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通透性,便于化療藥物進入癌細胞內,增強了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此外高熱還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提高免疫能力的同時起到抑制腫瘤擴散的效果[3,4]。目前,熱療被廣泛應用于腫瘤治療,腫瘤熱療是一種利用熱的純物理治療方法,熱源包括了微波、紅外線、水浴等。
1.1 熱療治療淋巴瘤的基礎實驗研究
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微波作用下,機體內的極性分子和帶電粒子會相互碰撞、產生旋轉摩擦從而產生大量熱量[5],瞬間使腫瘤組織熱凝固壞死。袁健等[6]將小鼠淋巴瘤L5178Y細胞用頻率7.9GHz、功率10.0mW/cm2的微波進行輻照,發(fā)現隨著輻照時間的增加,細胞相對懸浮生長率以及細胞接種效率均有明顯的下降趨勢,這個結果表明高能微波輻射對小鼠淋巴瘤細胞有明確的細胞毒性,并且與輻射時間成正比。
紅外線是波長0.75~1000μm范圍的一段電磁波輻射。研究發(fā)現[7],91%的濾泡性淋巴瘤中可發(fā)現染色體t(14;18)(q32;q21)-IgH/Bcl-2,其編碼的Bcl-2蛋白過度表達可以抑制腫瘤細胞凋亡,從而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耐藥的產生,增加患者癌轉移以及死亡的風險。Frank等[8]研究發(fā)現,紅外線打破了人體內促細胞凋亡和抑制細胞凋亡的蛋白質之間的平衡,紅外線首先對抑制細胞凋亡的蛋白質(Bcl-2蛋白)產生破壞作用,而對促細胞凋亡的蛋白質的作用產生在24h后,提高了細胞凋亡的效率,將紅外線應用在淋巴瘤尤其是濾泡性淋巴瘤,便能夠有效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
水浴熱療由于其便捷、經濟、安全等特點,是應用在腫瘤熱療中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李素毅等[9]研究證明,水浴熱療可以通過調控人淋巴瘤SU-DHL-6細胞各細胞分期所占比值,抑制細胞生長,促進細胞凋亡;同時熱療提高了熱休克蛋白70基因的表達,增強NK細胞殺傷腫瘤靶細胞的活性。魏紅梅等[10]發(fā)現水浴熱療聯合阿霉素化療能有效抑制人B細胞淋巴瘤細胞系Raji細胞增殖,并能下調Bcl-2蛋白表達水平。研究者進一步將熱化療處理的Raji細胞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發(fā)現熱化療組的裸鼠成瘤率低,并且成瘤時間延長,腫瘤的體積也較小,實驗提示了熱化療能夠有效抑制淋巴瘤的生長。
1.2 熱療技術治療淋巴瘤的臨床研究
CHOP化療方案常作為治療NHL(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規(guī)一線治療方案。文玲波等[11]對48例NHL患者同時采用CHOP方案化療,在化療d1~10d對實驗組腫瘤病灶部位進行微波熱療,結果顯示對照組有效率為62.5%,治療組有效率為87.5%,微波熱療聯合化療的治療明顯提高了NHL患者近期有效率。NHL晚期患者通常不能耐受放化療,因此微波熱療提供了一種能夠提高晚期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命的物理治療手段。
電場具有改變腫瘤細胞形態(tài)、抑制腫瘤細胞有絲分裂的生物效應,并且對機體副反應小、操作簡便、有效率高。前文已經闡述了Bcl-2是抑制細胞凋亡的蛋白,而Bax則是一種促凋亡蛋白,目前認為Bcl-2和Bax的比例決定了細胞能否進入凋亡狀態(tài)。周文獻等[12]通過檢測發(fā)現在NHL中,細胞凋亡的障礙主要是Bcl-2/Bax比值升高導致的,并且在中高度NHL中,Bcl-2高表達還是化療效果不佳的體現。蔣奇等[13]通過實驗發(fā)現5ms、25Hz的高頻電刺激能明顯下調細胞中Bcl-2蛋白的表達,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表達,結合周文獻的研究,我們可以認為高頻電刺激能夠通過下調Bcl-2與Bax的比值,促進淋巴瘤細胞的凋亡。
光動力學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敏劑介導,用特定波長的光輻射并引起靶組織(腫瘤細胞)的細胞凋亡、細胞壞死、血管破壞和局部免疫作用的治療方法[14]。
3.1 光敏劑濃度與PDT殺傷淋巴瘤作用成正比
文蘭英[15]分別對A20細胞(小鼠B細胞淋巴瘤細胞)和A20細胞種植后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進行光動力學治療(PDT),實驗結果顯示,PDT組的A20細胞生長受到明顯抑制,并且隨著光敏劑(二氫卟吩e6衍生物-Photodithazine)濃度的增加抑制越明顯;同樣,PDT能使小鼠皮下移植瘤較對照組生長緩慢,2周之后腫瘤開始變小,并且腫瘤組織中的凋亡蛋白Bax高表達。陳顯凌[16]研究發(fā)現,ZnPcS2P2(一種金屬酞菁配合物)作為光敏劑介導的PDT能夠抑制su-DHL-4細胞(濾泡性淋巴瘤細胞株)增殖并且誘導其凋亡,而殺傷作用與光敏劑的濃度成正比。
3.2 PDT的光劑量和光功率對淋巴瘤細胞的影響
黃祖芳[17]的研究顯示,在輻照光功率密度一定時,光劑量越高,PDT對濾泡性淋巴瘤白血病細胞的殺傷率越大;當光劑量確定時,較低的光功率密度則對細胞殺傷率較大,研究者認為這是由于高功率密度的光輻射,對光敏劑在細胞內代謝的作用產生了影響。PDT由于創(chuàng)傷小、毒性低、選擇性和適用性好等優(yōu)點,已經在腫瘤治療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對于PDT的影響因素光敏劑和光輻射的研究推進了PDT應用于臨床治療ML的進程。
4.1 納米金顆粒介導的光熱治療有效對抗淋巴瘤細胞
納米材料具有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納米金是直徑為1nm~100nm的金的微小顆粒。Xiaochao Qu等[18]通過篩選發(fā)現CD-30抗體能夠與L-428細胞(霍奇金淋巴瘤細胞)靶向結合,將15nm的黃金微粒與CD-30抗體結合形成納米金-抗體結合物。通過光熱治療L-428細胞,結果發(fā)現,有納米金-CD30抗體結合物的L-428細胞廣泛損傷,對照組細胞只有輕微少量的損傷。該實驗一方面利用了金具有極高傳熱性的特性,另外由于納米金具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夠與抗體靶向結合,便能將吸收的強光轉化成高效熱能靶向地傳給淋巴瘤細胞,從而準確地加熱殺死淋巴瘤細胞。
4.2 靶向納米粒介導PDT梗塞淋巴瘤血管
TF(組織因子)是凝血過程中的一種始動因子,血管損傷后能夠和血漿凝血因子Ⅶa形成復合物激活凝血酶的瀑布反應,引發(fā)血液凝固。許多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瘤細胞均高表達TF,而正常組織中TF分布在血液循環(huán)之外的區(qū)域,利用這個特異性可將TF作為靶向腫瘤血管內皮細胞的靶點。
王瑤[19]選用與TF有特異性以及高度親和力的EGFPEGF1蛋白,與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羥基乙酸納米粒(PLGA)連接構成RGFP-EGF1-PLGA納米粒,在其中包載光敏劑血卟啉單甲醚(HNNE),將這種具有TF靶向性的納米粒注射到小鼠淋巴瘤皮下瘤模型的尾靜脈中,發(fā)現合成的納米粒可以將光敏劑HMME運載到高表達TF的腫瘤血管,當對瘤體進行特定波長的照射后,光敏劑產生活性氧損傷腫瘤血管內皮,激發(fā)TF啟動凝血瀑布反應,血栓形成梗塞了腫瘤血管,為ML以及實體瘤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脈沖電場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加,許多外源物質包括DNA、RNA、蛋白質、藥物、抗體都能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這種現象叫做電穿孔[20]。電穿孔作為一種物理手段導入外源物質的技術,有應用范圍廣、價格低廉、副作用小的特點。
5.1 電化療提高腫瘤細胞內藥物濃度
電化療方法是一種結合電脈沖刺激和化療藥物的綜合治療方法。王立新等[21]以B細胞淋巴瘤小鼠為研究對象,設置對照組、化療組、電脈沖組、電脈沖+化療聯合組,化療方案采用CVP方案,電脈沖刺激指數設置為100ms、電壓5V。實驗結果顯示,化療組、電脈沖組以及電化療組的腫瘤生長均受到明顯抑制,電脈沖組減少癌轉移的效果優(yōu)于化療組,電化療組抑制腫瘤生長、減少癌轉移的效果最佳。研究者認為電穿孔提高了腫瘤細胞內的化療藥物濃度,提高了對癌細胞的殺傷性,如此就能夠減小化療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目前,電化療的方法已經被應用在臨床治療腫瘤。
5.2 電轉染應用于淋巴瘤基因免疫治療
轉染是外源基因進入真核細胞獲得新的遺傳特性的過程,而電轉染則是利用了電穿孔作用的一種物理轉染方法,電轉染相較于脂質體轉染有轉染效率高、可重復性強、無試劑費的優(yōu)點。
CTL效應是腫瘤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的特異性殺傷效應。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對T細胞以及體液免疫應答有很強的調節(jié)作用,而B7分子能和T細胞表面CD28分子結合放大CTL殺傷效應,提高抗腫瘤效應。李瑞永等[22]用電穿孔法將GM-CSF表達質粒導入RMA淋巴瘤細胞,篩選高表達GM-CSF的細胞,再次電轉染B7質粒,此時RMA淋巴瘤細胞中集合了GM-CSF和B7質粒,將這種細胞接種到C57小鼠體內,可以觀察到出瘤時間比對照組明顯延長,腫瘤生長速度減慢,小鼠生存期延長。本實驗采用電穿孔轉染的方法,將兩種能夠協(xié)同放大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基因導入淋巴瘤細胞,為制作新型瘤苗提供了實驗依據,豐富了淋巴瘤的治療方法。
質子治療是放射治療的一種,質子射線在能量釋放過程中會出現Bragg峰,然后又急速下降為零。因此只要將質子峰值部分對準腫瘤病灶,就能夠使腫瘤處受照射劑量最大,腫瘤前方正常細胞受照射劑量只有峰值的1/3~1/2,而腫瘤后方的正常細胞基本不受到任何放射損傷;另外由于質子質量較大,當它通過介質時與電子發(fā)生碰撞的散射很小,射程范圍內只有很小的半影[23]。
Suzanne Sachsman等[24]對質子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進行了前瞻性臨床研究,研究者選取11例NHL患者,均對其進行質子治療,并且在2008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間進行了隨訪。中位隨訪期為38個月,2例患者由于病情發(fā)展死亡,9位生存患者中的七位的隨訪時間都超過了2年。統(tǒng)計發(fā)現這些經質子治療的NHL患者,3年生存率為91%,3年的局部腫瘤控制率為91%,質子治療過程對于患者的毒性最高不超過2級。此研究表明質子治療是一種對于NHL可行并且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早期結果是有利的。其長期有效性以及具體的安全性還需要長期的隨訪以及更多的臨床病例來驗證。
磁感應熱療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的一種新型加溫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金屬磁性物質在交變磁場中能升溫的物理特性,將其作為熱介質引入到腫瘤組織,在外加交變磁場的作用下升溫并將熱量傳遞給周圍的腫瘤組織,在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腫瘤細胞。清華大學醫(yī)學物理與工程物理研究團隊篩選了微米和納米多種介質,確立了介質與蛋白質結合技術,研制了交變磁場發(fā)生設備,并且通過對腦膠質瘤、肝癌、乳腺癌等細胞和動物實驗,證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已經將磁感應熱療技術推向了臨床試驗[25]。
雖然近年治療ML方面,生物制劑利妥昔單抗和依魯替尼等都獲得了不錯的療效,但是耐藥的產生以及復發(fā)仍然是治療失敗的原因。若利用高效升溫的磁性微納材料,耦聯利妥昔等靶向抗體,與淋巴瘤細胞的特異性靶點結合,在交變磁場作用下,使磁性介質感應升溫實現靶向熱療,達到精確定位病灶,殺滅腫瘤細胞、協(xié)同增敏藥物的目的,很可能成為治療ML的新方法。隨著物理科技、生物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有更多、更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出現,聯合手術、放化療以及生物治療一起,對ML發(fā)揮卓越的治療作用。
[1] Anas Younes.Beyond chemotherapy:new agents for targeted treatment of lymphoma[J].Nat Rev Clin Oncol,2011,8(2):85-96.
[2] Rosalba Camicia,Hans C,Winkler,et al.Novel drug targets forpersonalized precision medicine in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 comprehensive review[J]. Mol Cancer,2015,14:207.
[3] Mantso T,Goussetis G,Franco R,et al.Effects of hyperthermia as a mitigation strategy in DNA damage-based cancer therapies[J].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2016,37-38;96-105.
[4] Schildkopf P,Ott OJ,Frey B,et al.Biological rationa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emperature controlled hyperthermiaimplications for multimodal cancer treatments[J].Curr Med Chem,2010,17(27):3045-3057.
[5] 紀微,李彤,丁欣,等.微波對腫瘤治療的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2,2(33):42-45.
[6] 袁健,曹佳,劉輝,等.高能微波輻射對小鼠淋巴瘤細胞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27(2):89-92.
[7] Cristina Correia,Paula A,Schneider,etal.BCL2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transformation and shortened survival in follicular lymphoma[J].Blood,2015,22(4):658-667.
[8] Frank S,Oliver L,Lebreton-De Coster C,et al.Infrared radiation affects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of apoptosis in human fibroblasts[J].J Invest Dermatol,2004,123(5):823-831.
[9] 李素毅.熱療提高人淋巴瘤細胞SU-DHL-6對NK細胞殺傷敏感性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2.16-38.
[10] 魏紅梅.熱聯合阿霉素治療惡性血液病的實驗研究 [D].廣州: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1-46.
[11] 文玲波,楊蘭平.化療聯合微波熱療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3,26(5):337-338.
[12] 周文獻.Bcl-2、Bax和GST-π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達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4.8-14.
[13] 蔣奇,施嬌嬌,徐文華,等.高頻電刺激HL-1細胞對線粒體凋亡途徑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14,40(19):2254-2257.
[14] Allison R,Moghissi K,Downie G,et al.Photodynamic therapy(PDT)for lung cancer[J].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2011,8(3):231-239.
[15] 文蘭英.光動力療法對小鼠B細胞淋巴瘤的體外和體內抗腫瘤作用[J].腫瘤防治研究,2014,41(8):861-865.
[16] 陳顯凌.ZnPcS2P2-PDT對su-DHL-4細胞的作用以及 Zn-PcS2P2在K562細胞、HL-60細胞、su-DHL-4細胞中的亞細胞定位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5.14-16.
[17] 黃祖芳.白血病DHL細胞光動力學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39-42.
[18] Xiaochao Qu,Cuiping Yao,Jing Wang,et al.Anti-CD30-target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L-428 Hodgkin’s cell[J].Int J Nanomedicine,2012,7:6095-6103.
[19] 王瑤.組織因子靶向納米粒介導光化學梗塞法治療實體淋巴瘤的實驗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51-59.
[20] Weaver JC.Electroporation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from multicellular to nano scales[J].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2003,10:754-768.
[21] 王立新,張文霞,郝學謙.電化學療法對腫瘤治療的影響[J].天津醫(yī)藥,2005,33(2):98-99.
[22] 李瑞永,蔡春玉,許東哲,等.轉GM-CSF基因瘤苗聯合B7基因治療淋巴瘤的實驗研究 [J].山東醫(yī)藥,2009,49(12):34-36.
[23] 張偉,王貞麗,郭申波.腫瘤放療前沿:質子治療系統(tǒng)[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4,29(3):69-70.
[24] Sachsman S,Flampouri S,Li Z,et al.Prot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Hodgkin lymphoma[J].Leu Lymphoma,2015,56(9):2608-2612.
[25] 王宇瀛,趙凌云,王曉文,等.磁感應熱療治療腫瘤研究進展和臨床試驗[J].科技導報,2010,28(20):101-107.
R733;R454
A
1001-0025(2017)01-0047-03
10.3969/j.issn.1001-0025.2017.01.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1570188)
2* 本文通訊作者。
路曉光(1993-),女,碩士研究生。
2016-08-16
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