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只有備好課,才能得心應手,居高臨下。筆者從三個方面就如何有效的、樸實的備好一堂語文課進行論述。
【關(guān)鍵詞】語文 教法 有效 樸實
當前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筆者認為語文教學還是應該回歸到“本質(zhì)”“樸實”上來,這就要求教師的備課是體現(xiàn)語文學科“本質(zhì)”的,是有效的。
一、抓緊“四點”
“四點”即重點,難點,特點,疑點。一篇課文與表達中心有關(guān)的地方就是重點,就單元的編排而言,體現(xiàn)讀寫訓練項目的內(nèi)容,就是重點。難點有兩種情況:一是建材本身很難理解,二是教材本身不難理解,而是由于學生閱歷不夠,知識面窄,暫時理解不了。文章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反映,作者的學歷閱歷不同,寫作意圖各異,認知能力和表達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表現(xiàn)在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情達意上就形成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色,這就是文章的特點。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表面上似乎懂了,但深入鉆研下去,又產(chǎn)生疑問和難以理解的地方,這就是疑點。例如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詩經(jīng)·衛(wèi)風·氓》一文,其重點是《氓》中女子的形象特征,難點是女子悲劇命運產(chǎn)生的原因,特點是賦比興手法,疑點是為什么多次寫到淇水。備課時,能抓住這“四點”,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和區(qū)別。
二、理清“二路”
“二路”是作者思路和教學思路?!白髡咚悸贰?,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如何圍繞中心組織材料、安排層次、謀篇布局的邏輯思維過程。如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常見的脈絡有:按時間變化,地點變化,事物的幾個方面,情感的變化為序行文。如《游褒禪山記》就是以游蹤的變化為線索,進而引發(fā)哲理性思考?!冻啾谫x》則是以時間的變化和作者對人生的體悟為線索。
“教學思路”是指教師根據(jù)教材重點、難點、特點、疑點和學生的認識基礎與規(guī)律所設計的教學程序。如筆者將《故都的秋》的教學思路設計為:故都的秋的特點是什么?——怎樣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為什么作者認為故都的秋是“悲涼”的。
教學思路要依據(jù)三條原則:(1)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這種閱讀教學的整體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2)符合學生實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設計教路要符合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的認識規(guī)律。(3)活而有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理解和應用新知識。
三、選好“二法”
“二法”是合理的教法和合適的學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的發(fā)揮課堂效率,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要注意:(1)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來選擇。同一學科,同一單元中,各部分教材內(nèi)容有著不盡相同的特點,這就有必要選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記念劉和珍君》《沁園春·長沙》,必修二《荷塘月色》《赤壁賦》等文章對文字運用都很考究,宜用“品讀法”。(2)要根據(jù)教師自身的特點和經(jīng)驗多少來選擇,切不可強求一律。(3)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來選擇。
學法指導同樣不可忽視。如速讀全文的學法有兩種:一是去枝抓干,抓住中心詞、中心段。二是按著寫作順序理思路。如自學方法:(1)運用學習工具,如字典、詞典、網(wǎng)絡課堂等;(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3)部分聯(lián)系整體,分析段落結(jié)構(gòu);(4)想想寫的是什么,弄清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5)想想為什么寫,概括文章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6)想想怎么寫的,學習寫作方法。
學生掌握了方法,學習能力就得到加強,最終可達到“教師為了不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8)
[2]漲鴻苓.語文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1993(8)
[3]程翔.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語文出版社,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