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shù),如果語文教師能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會如同“春雨”一般“潛入”學生的心田,慢慢地生根發(fā)芽。
【關(guān)鍵詞】文教學 德育 滲透
連續(xù)幾年帶高三對口升學班的語文課,一直在為考試而教語文,一直在做題,訓練提高成績。閑暇時間,靜下心來,總感覺有點缺失。2016年9月,我接任高一課改班語文。一學期下來,我體會到做為一名語文老師的快樂----通過教材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德育教育,讓美文如春風化雨,潛入學生的心田。
新學期開始啦,為期十天的軍訓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磨練了學生的堅強意志,也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接下來一個月的養(yǎng)成教育,是我校對新生很抓德育教育的又一舉措。作為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的我,積極配合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的同時,我也充分利用了教師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情動人
第一節(jié)語文課,我給學生讀了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蔽疑钋榈乩首x,從學生的渴望的目光里,我看到了我希望看到的。在我們實現(xiàn)道德理想以及營造和諧社會的路上,特別是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語文教育更是一劑不可缺少的良藥。
語文還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拔恼虏皇菬o情物”,語文教材是情感傳播的載體,凝聚著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包容著眾多的情感觸角,提供了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段业哪赣H》是我們基礎(chǔ)模塊的第一篇課文,是老舍先生回憶他母親的一篇飽含真摯情感的優(yōu)秀的散文。我先放了一首《白發(fā)親娘》來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同學們感受母愛的偉大,最后在《懂你》的歌聲中結(jié)束了這一課的教學,學生在歌曲的旋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老舍先生對母親的深深愛和痛痛的愧疚之情,讓同學們感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親情之情;然后我又不失時機的讓大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對家人及長輩的態(tài)度,談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就這樣,在課文的分析中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親情的教育,感恩的教育。
零零后的孩子,生活條件優(yōu)越,頭腦中勤儉節(jié)約的概念早就化為烏有了,他們花錢如流水,他們不懂得珍惜糧食。由此可見,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課堂上決不可面面俱到的講,那么就得采用以點帶面的方法了。每天的晨讀時間,我安排學生誦讀《三字經(jīng)》,讀“感動中國人物”事例。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辨清是與非,榮與恥。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在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這里讓學生感受到坐享其成、好吃懶做、揮霍浪費、暴殄天物均是可恥的行徑。
二、以身示范,感染熏陶
班主任是學生的直接榜樣。班主任老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學生都看在眼里。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課后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就會成為學生的一面鏡子。因此,做為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我特別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師德修養(yǎng),真正地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三、體驗感悟,潤物無聲
《一碗清湯蕎麥面》這篇小說寫兩個孩子的父親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八個人的錢。母親把撫恤金全部用于還債。還不夠的部分,每月五萬元分期償還。大兒每天送報賺錢支持母親,二兒每天買菜燒飯幫助母親,讓母親能夠安心工作。母子三人齊心協(xié)力,終于還清所有債務(wù)。我一方面引導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一方面讓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以小組進行表演,看哪一組表演更能感動觀眾。然后表演精彩的小組說出演后的感悟,在其談感悟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面對挫折,更需要勇氣,需要團結(jié),需要頑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明白事理,慢慢地學會團結(jié)拼搏共同進取。
語文課作為實施德育教育的有力陣地,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材包羅萬象,其中祖國壯麗河山、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偉大成就;愛國主義思想、為人民服務(wù)精神;中華民族杰出人物的崇高品質(zhì)、世界各國杰出人物的優(yōu)良典范,都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和受教育的機會?!拔囊暂d道”,“道”就是思想內(nèi)容,這些思想內(nèi)容就是以語文教材為載體的,即以“文”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語文課文講解的過程,必須是將“文”與“道”相結(jié)合,寓教于練,滲透德育的過程。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我們應注意按照語文學科的特點來促進語文與德育的有機結(jié)合,真正體現(xiàn)語文學科“辭章”和“義理”的聯(lián)系,授業(yè)與傳道的結(jié)合,使學生通過語文教材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思想上得到長進,品德受到熏陶,經(jīng)過一學期的教育孩子們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校表現(xiàn)得到領(lǐng)導和老師的好評,在家里家長也夸孩子懂事了。
此外要強調(diào)的是,語文教學中蘊藏的德育因素應做到在教學中自然流露,而不應刻意的去追求德育滲透,那樣就使語文課變成枯燥的政治說教課了。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shù),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nèi)ヮI(lǐng)略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shù)殿堂里一幅幅閃耀著人類理性光輝的美麗圖畫。那么,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會如同“春風化雨”“潛入”學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