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shù)學的課堂應該是一種由師生互相參與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成為主動探索與求知的角色。而教師在課堂中不僅應該成為一個引導者、傳授者、組織者與欣賞者的角色,更應該定位與促進學生人格成長的角色。一堂數(shù)學課堂是否成功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中能否準確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數(shù)學課堂不應該是老師的“一言堂”,它理應成為學生探索與求知的舞臺。如果教師的“導演”出色,讓各位學生演員在課堂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數(shù)學課堂效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是筆者在聽幾堂公開課之后引發(fā)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課堂 教師角色 定位 思考
一、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定位于課堂引入著的角色
例如在某老師的公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入“黃金分割”這一概念時令人印象深刻。教師首先在課堂前就努力尋找到黃金分割與身邊問題的聯(lián)系。他首先提出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學校藝術節(jié)大型文藝晚會的主持人應站在什么位置最合適呢?”這時同學們就紛紛議論,有的說“站在正中間”,有的說“站在臺前三分之一處”。接著老師又連續(xù)拋出兩個問題:“同學們,那你們是否有注意觀察一下教室的窗戶,也許大家會覺得窗戶是正方形并不顯得那么美觀,如果是長方形,它的長與寬的比例是隨意嗎?顯然不是,那么這個比例是多少才會讓我們的視覺感觀會比較舒服呢?再著我們一個人長得四肢勻稱,勻稱就是比較帥,比較漂亮,如果這個人的腿較長,我們常會給他起個外號叫圓規(guī),如果這個人腿很短,就會顯得很矮,那么一個人的身高與腿長的比例是多少才是最完美的呢?”在連續(xù)拋出這幾個問題后,學生的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在這情景下,教師再點出今天要講的課題“黃金分割”。這時的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原來數(shù)學并非枯燥無味,它是來源于生活,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它具有生活中的美,這種美有待我們?nèi)グl(fā)掘、探索。這樣的課題引入無疑是成功的,它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定位于關注全體學生的角色
在課堂中,教師應該關注哪些學生呢?在一次“三角函數(shù)的應用”公開課的教學過程中就像它就像是幾個人合唱一臺戲一樣,師生間的互動就象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幾個被抽到的學生的回答也非常流利,教師的每一次提問眼神總是停留在那么幾個學生身上。他們的回答是那么地標準,簡直是教材上有關內(nèi)容的翻版。有的教師甚至感嘆,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真是太完美了,學生掌握得很好,但是我們?nèi)绻屑毜丶右苑治?,就會發(fā)覺這堂課無非是幾個人的表演,教師關注的只是個別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忽略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shù)學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出其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shù)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人人享有價值的教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教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像這堂課,老師關注的是優(yōu)秀學生能否配合默契,營造出表面活躍的氛圍,其實背后是為了順利完成教師在課前預設的教案。也許這位教師他并不需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其他的思考,他更想展示教學過程中一種所謂的完美,卻容不得學生與教師有不一致的任何想法,這就真的是我們所說的“一言堂”。這種課堂是教師在課堂上的獨裁與專斷,他們忘了課堂學習的主人——每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這恰恰就是與新課程理念的格格不入,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忌。教師生怕自己的課堂出“亂子”,很少真正顧及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長此以往,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更多的所謂的“學困生”將會出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而教育者的任務在于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集體抱有感激心情”。怎么看待學生,對學生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一直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
三、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定位于欣賞者的角色
教師應能經(jīng)受得住學生的質疑,是學生的欣賞者。面對具有鮮活生命和靈動個性的學生,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應當給予積極的評價,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自己思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實現(xiàn)自己思維飛躍的舞臺,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學習自信心,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欣賞者、支持者和引領者。在一次“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
這一方程組同加減法應先消去哪個未
知數(shù),采取什么方法,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回答:“方程(1)兩邊都乘以2”,教師也覺得滿意,但有一個同學說:“老師為什么是(1)乘以2呢” ?話音未落,教師馬上就搶過來回答解釋為什么乘以2,但我細心觀察,這一同學其實話里有話,欲言而止,過后我就問這一同學,“課堂上你還要說什么呢” ?這一同學馬上說“我們能不能方程(2)兩邊都除以2呢”? 我隨即表揚了這位同學,說這方法很好。試想,如果教師在課堂中給予學生發(fā)言的時間,并對他的想法給予肯定及表揚,那么對學生在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中可能會起著非常促進作用。
學生也好,教師也好,科學家也好,一個正確的認識,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無不經(jīng)歷了多次的質疑或錯誤的周旋。教師應該有容忍學生的質疑和錯誤的胸懷。有人稱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允許學生大膽思考和積極地回答,讓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次出其不意的回答都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與欣賞。愛因斯坦說過,“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比绻鲆晫W生思想的積極評價和欣賞,就可能扼殺學生“敢于冒險,敢于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不利于學生 個性思維和情感的發(fā)展,對教育來說,則是一種悲哀。
總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它不應該簡單的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應該成為幕后的導演,他應該努力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解放出來,是學生成為數(shù)學課堂中真正的主角。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在課堂中不僅僅要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設計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這樣才會使學生真正的愛上初中數(shù)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孫小燕. 《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6)
[2]楊麗清. 淺談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角色定位,《科技視界》,2014年09期
[3]孫淑云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 《青春歲月:學術版》,2014(7):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