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進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筆者從親身實踐中談談對所在校推進“合作式五步教學模式”的一些理解與思考。
【關鍵詞】五步教學法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在實施課改的大背景下,我校作為全國第二批國家級項目建設示范校,為了培養(yǎng)職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和自學能力,改進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合作式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即以“導—學—議—練—結”為五個基本步驟的教學模式,簡稱為“合作學習五步教學法”。作為一名職高教師,我努力使用“五步教學法”實施課堂教學并不斷思考:應用它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利用它真的能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嗎?
一、“五步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與集體價值的統(tǒng)一
“五步教學法”即:導--學---議---練---結。既是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五個基本步驟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實際操作時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體操作:即根據(jù)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四人或六人小組的基礎上,教師以“學案”為依據(jù),采用“導--學---議---練---結”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循序漸進地學習,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
“導”,即導入課題。教師根據(jù)所施教的學科采用不同的導入法,如情境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視頻導入、問答導入、題組導入、手勢語導入等等,目的是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導的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即自學、探究。學生通過自學,獨立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標注出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產生的困惑。
“議”,即討論,解惑。是讓學生把自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向同組成員請教,會的學生給不會的學生講解,即“兵教兵”,本組仍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向其他組或老師尋求幫助。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巡回觀察、傾聽,發(fā)現(xiàn)和掌握小組討論仍解決不了的疑難,適時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練”,即練習、展示。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梯度的練習,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重個體差異。通過練習,當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為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還注意對學生進行了激勵評價。
“結”,即總結,評價。盡量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自我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知識點,哪些已經(jīng)掌握,哪些還需課后鞏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真正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總之,“導--學--議--練--結”五步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尤其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成為了知識的主人,有效地改變了教學過程,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的真正的學習過程。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以完成目標為基礎,互相學習,共同分享、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發(fā)揮了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不但使所學的知識得到了及時的鞏固與應用,而且,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學習,認識了自我、發(fā)現(xiàn)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從而提高了他們的主體意識,并在獨立和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與集體價值的統(tǒng)一,獲得了個體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
二、“五步教學法”實施引發(fā)的一些思考
1.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精心備好每堂課
針對職高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初中基礎非常薄弱,再加上高中文化課與專業(yè)課雙管齊下,教師既要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確實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敢于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tài)度、發(fā)展的思路對教學現(xiàn)狀經(jīng)常進行反思,并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敢于對教材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的增刪、整合。然后,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既要備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體參與,又要備如何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在互幫互助,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萌發(fā)出“我要學”,“我愿學”的愿望,享受到努力后獲得知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這何嘗不是我們教師一直所期盼的呢!
2.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即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應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開動腦筋,各抒己見,大膽討論,探究獲取知識,增長能力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3.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要求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在實踐中有時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不得不進行剎車,取消了學生的一些自主時間。如何更好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總之,在“合作式五步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推進中,我深深體會到,高效的課堂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是否充分發(fā)揮了其主體地位,是否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提高了學習效率,是否在參與學習活動中得到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最終學會學習,具備參與學習的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逐漸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自己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
[2]孫錢兔.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