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針對手術室工作環(huán)境中存在的各種有害因素對護士造成的身心傷害,總結出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方法 通過分析手術室護士工作環(huán)境的不利因素, 提出了重在防護的相應措施。結果 通過有效的防護措施可以避免或減少手術室的各種暴露因素對護士的職業(yè)傷害。結論 手術室是職業(yè)傷害的高??剖遥t(yī)院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手術室護士也要特別加強自身防護, 盡可能排除各種因素造成的職業(yè)傷害,確保自身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傷害;防護
手術室是進行手術治療和搶救生命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職業(yè)傷害的高??剖?。手術室專業(yè)性強,應急情況多,工作量大而繁重。由于手術室護士連續(xù)工作于密閉的環(huán)境,長時間站立,精神高度緊張以及經常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銳器、放射線、有害氣體、噪聲等使他們成為高危人群[1]。因此對于手術室護士而言,要充分認識手術室存在的危險因素,了解其職業(yè)暴露并掌握自身防護的對策,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規(guī)范自我保護行為,最大限度地確保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安全。
1 職業(yè)傷害的主要原因
1.1血源性感染的因素
1.1.1直接接觸 手術室護士每天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稍有不慎會造成手術室護士血源性感染。對手術室護士來說,最具威脅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HBV)、丙肝(HCV)和艾滋病(HIV)。它們通過血液傳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
1.1.2銳利器械損傷 據(jù)報道,醫(yī)院感染中 80%與針刺傷有關[3]。日常護理工作中,各種銳利器械如刀、剪、縫針、針頭等極易損傷護士。研究顯示:中國護士有 95%在工作期間曾發(fā)生過銳器損傷。手術室是一個工作節(jié)奏快,頻繁使用銳器的特殊工作場所,由于操作不慎, 護士被患者的血液和體液污染,這些都可能導致HIV或 HBV感染[4]。
1.2化學因素的危害 目前, 在很多醫(yī)院手術室各種化學消毒劑廣泛使用,常見的有甲醛、戊二醛、84消毒液等。如長時間接觸戊二醛、84消毒液容易引起皮膚灼傷、頭痛、皮膚過敏等癥狀。甲醛對人體的危害更大,有致突變、致癌、致畸變作用。
1.3空氣污染的危害
1.3.1麻醉廢氣 主要是氨氟醚、異氟醚等。它主要通過密閉性能差的面罩、氣源管道漏氣、手術室的通風條件差等原因污染手術室的空氣。人體長期暴露于微量的麻醉廢氣的污染環(huán)境,可引發(fā)流產、胎兒畸變和生育能力低下,同時對聽力、記憶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產生影響。
1.3.2其他各種廢氣的排放 手術中使用高頻電刀產生的煙霧,關節(jié)置換使用的骨水泥異味,對人的呼吸系統(tǒng)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1.4物理性因素的危害 在工作中受到輻射、噪聲、燙傷、觸電等因素的危害,也嚴重影響手術室護士的健康,尤其是手術中實施放射診治,受到放射線的危害最為嚴重。另外,手術室護士長時間在高噪聲的環(huán)境中,會出現(xiàn)頭暈、煩躁、聽力下降等。
1.5生理、心理、社會性因素的危害 因手術時間過長導致的手術室護士長期站立,飲水飲食不規(guī)律因此?;碱i椎病、腰肌勞損、下肢靜脈曲張、胃病等。此外,手術室護士每日精神高度緊張,術中突發(fā)情況、患者病情變化、手術醫(yī)師情緒的不穩(wěn)定都會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隨著社會對護理技術要求的提高以及超負荷工作,增加了護士工作的風險和緊張感。學習、工作、晉升、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也會造成護士的心理傷害。
2 自身防護措施
2.1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正確認識職業(yè)危害,加強手術室護士的防護培訓,嚴格執(zhí)行各項技術操作規(guī)程,樹立標準預防的觀念??剖叶ㄆ诮M織學習有關的安全防護知識,并共同創(chuàng)造安全、和諧、愉悅的工作環(huán)境。
2.2規(guī)范隔離,消毒工作。護士在進行各項護理工作時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并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①醫(yī)護人員手部皮膚發(fā)生破損,做手術時須戴雙層手套;②涉及血源性傳染病患者手術時要嚴格隔離管理。手術器械物品單獨處理后再消毒,手術后手術間進行嚴密消毒;③嚴格醫(yī)療廢物管理,分類收集和存放處理并標記明顯;④手術室護士應加強法律知識學習,享受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學會自我保護,正確處理手術室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防范手術的護理風險。
2.3銳利器械的防護對策
2.3.1正確操作避免不正規(guī)操作所造成的誤傷。減少受傷與污染的機會:①用后的針頭禁止雙手回套針帽;②手術配合時, 禁止用手直接裝卸刀片、抓取縫針等危險行為??蓪⑹中g刀放在彎盤中傳遞,一定用持針器夾取縫針;③手術結束后,將刀片、縫針放入固定容器內,避免刺傷;④手部有破損或感染手術時,可戴雙層手套。不可為了節(jié)約成本而忽視自身的健康。
2.3.2針刺、刀傷的應急處理 ①銳器刺傷后,即刻用流動水或肥皂水沖洗傷口。同時由近心端向遠心端不斷地擠出血液,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然后用 0.5%的碘伏消毒,包扎傷口;②若患者 HBV 陽性則應在受傷 24 h 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濺入眼內時要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③減少受傷者的心理損害。據(jù)研究99.1%護理人員在針刺傷后都擔心感染血源性疾病。因此,醫(yī)院應關心護理人員,提供疫苗、檢查及咨詢等服務,并能予以對應處理。發(fā)生HIV的職業(yè)暴露后,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估計暴露的嚴重性和HIV傳播的可能性,應要求來源患者接受 HIV 抗體檢測。并盡快采集暴露人員的血清標本檢測 HIV抗體,如HIV陰性,分別在接觸后 6w、8w、3個月、6 個月檢測其 HIV 抗體[5]。
2.4化學性危險因素的防護 接觸各類化學消毒劑時勿直接用手接觸,都必須戴手套。戊二醛消毒時要加蓋。用戊二醛消毒的物品必須用滅菌水沖洗干凈,防止損傷皮膚。要保證層流手術室的送新風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盡量減少有害氣體的存在,并定期對手術室的空氣進行監(jiān)測。
2.5空氣污染的防護 ①加強麻醉廢氣的管理, 選用質量好、密閉性能強的麻醉機, 并定期檢測。手術室內要加強通風, 使麻醉廢氣盡可能排放至室外;②手術中使用高頻電刀產生的煙霧,可以用臺上的吸引器及時吸去。術后房間通風,減少廢氣的污染。
2.6物理性危險因素的防護 ①手術中需接觸放射線時,護士應在術前穿好防護衣,手術間應有放射線危害的標志。對于人員的安排要合理適當, 避免短期內大量接受 X 線照射;②由于長時間在噪聲環(huán)境中工作可使人煩躁、精力分散,因此手術室中的各種儀器設備應定期維修保養(yǎng),盡量減少噪聲。
2.7電器使用的管理 ①手術室儀器設備多且復雜,應定期專人負責檢查維護,操作前應嚴格檢查儀器是否正常,無誤后方可使用;②發(fā)現(xiàn)導線磨損破裂,應立即更換,切忌用膠布粘后繼續(xù)使用;③應用電刀、電凝時,應妥善給患者貼電極板,并防止觸鐵以免引起皮膚灼傷。
2.8合理調整班次 恰當安排護士的工作與休息,以確保護士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高質量地配合手術。
2.9生理、心理和社會性因素的防護。護士在手術配合時,可適當調整姿勢以緩解疲勞。工作中要注意勞逸結合,正確對待工作壓力。同時應加強責任,防止差錯事故。在工作之余,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增強體質和自信,不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新技術的發(fā)展,新的職業(yè)危險因素會不斷出現(xiàn),我們要努力尋找更好的防護措施,加強防護意識,掌握好防護技巧,確保醫(y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手術室護士處于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存在職業(yè)危害的因素較多,對患者負責的同時,也要對自己負責。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并制定可行的職業(yè)防護措施,既保證手術室護士工作高質量的完成,又確保了手術室護士的身心健康,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趙體玉.手術室護士自我防護的現(xiàn)狀調查[J].現(xiàn)代護理,2003,9 (4):323-324.
[2]鐘玉杰,劉巍,劉濤.手術室護士健康的危害及防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7).
[3]王方.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危害因素及防護對策 [J]. 中華護理雜志, 2003, 35( 5): 290.
[4]侯美鳳, 汪利秋. 手術室護士利器損傷的原因及防護對策[J]. 中華護理雜志, 2006 , 41( 2): 167 .
[5]郭莉. 艾滋病醫(yī)源性傳播及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03, 38(10):819 -820.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