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耳鳴是指患者自覺耳中鳴響而周圍環(huán)境中并無相應的聲源。它可發(fā)生于單側(cè),也可發(fā)生于雙側(cè),有時患者自覺鳴聲來自頭顱內(nèi)部,可稱為“鳴顱”或“腦鳴”;耳聾是指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程度較輕者也稱“重聽”。耳鳴與耳聾臨床上常常同時或先后出現(xiàn),兩者的病因病機及辯證施治原則也基本相似,它們既是多種耳科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一種常見癥狀,有時也可單獨成為一種疾病。西醫(yī)學的突發(fā)性聾、爆震性聾、傳染病中毒性聾、噪聲性聾、藥物中毒性聾、老年性聾、耳硬化癥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聾、混合性聾及耳鳴等疾病。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耳鳴、耳聾
1 評估耳鳴、耳聾的病因
風熱之邪侵襲;情志抑郁或暴怒傷肝;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膩或思慮過度,傷及脾胃;跌仆爆震、突聞巨響等傷及氣血;先天腎精不足,或后天病后失養(yǎng),恣情縱欲,傷及腎精,或老年腎精漸虧等;評估耳鳴、耳聾的病位:主要在耳竅,與肝腎關系密切;評估耳鳴、耳聾的病性:有虛實之分,實者多因外邪或臟腑實火上擾耳竅,或瘀血、痰飲蒙蔽清竅;虛者多為臟腑虛損、清竅失養(yǎng)所致。評估耳鳴、耳聾的病程:一般來說,起病急、病程短者以實證為多見;起病緩慢、病程較長者以虛證為多見。
2 辯證施護
耳鳴、耳聾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大類。實證常見于風熱侵襲、肝火上擾、痰火郁結(jié)、氣滯血瘀等證型;虛證常見于腎精虧損或氣血虧損等。
2.1實證
2.1.1風熱侵襲 由于寒暖失調(diào),外感風熱,或風寒化熱,肺失宣降,致外邪循經(jīng)上犯耳竅,清空之竅遭受蒙蔽,失去\"清能感音,空可納音\"的功能,而導致耳鳴或耳聾。應加強起居調(diào)攝,適當增減衣被,慎防風邪侵襲。及早治療,盡快控制噴嚏、流涕、鼻塞等癥狀,指導患者正確擤鼻方式,以防涕液由咽鼓管逆行進入中耳腔,引起感染而加重病情。遵醫(yī)囑配合外治法,如用滴鼻靈滴鼻宣利鼻竅;或用鮮菖蒲搗汁滴耳開通耳竅等。伴惡寒發(fā)熱者,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高熱者予物理降溫,或針刺大椎、曲池,亦可用柴胡注射液肌肉或穴位注射。但不宜用冰水或冰塊降溫,以免妨礙風熱之邪的表散。宜進食蒲公英粥等疏風清熱的半流質(zhì)食物。忌食辛辣、油膩、葷腥之品。中醫(yī)治法為疏風清熱、宣肺通竅。方藥用銀翹散加減。中藥湯劑宜熱服。服喉注意觀察體溫及出汗情況。
2.1.2肝火上擾 外邪由表而里,侵犯少陽;情志抑郁或暴怒傷肝,致肝失條達,氣郁化火,均可導致肝膽火熱循經(jīng)上擾耳竅,引起耳鳴、耳聾。應居室溫度宜相對較低,空氣涼爽清新,忌悶熱、潮濕。飲食宜清淡,可進食金銀花粥,苦瓜羹等清肝瀉熱;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戒煙酒,級辛辣燥熱食品。減少情志的刺激,保持愉悅心情,穩(wěn)定的情緒,利于機體氣血條達,促進疾病的康復。中醫(yī)治法為清肝瀉熱、開郁通竅。方藥用龍膽瀉肝湯加減。中藥湯劑宜涼服。
2.1.3痰火郁結(jié) 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膩,使脾胃受傷,或思慮過度,傷及脾胃,致水濕不運,聚而生痰,久者痰郁化火,痰火郁于耳中,壅閉清竅,從而導致耳鳴或耳聾。應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溫暖向陽、伴眩暈較甚者,應取舒適體位,閉目養(yǎng)神,減少體位移動。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的半流質(zhì)??蛇M食綠豆粥,鮮蘿卜粥,山楂排骨湯,荷葉粥等以清熱化痰。忌食肥甘厚味及魚腥發(fā)物,中醫(yī)法治為化痰清熱,散結(jié)通竅。方藥用清氣化痰丸加減,中藥湯劑宜飯后溫服。
2.1.4氣滯血瘀 情志抑郁不遂,致肝氣郁結(jié),氣機不暢氣滯則血瘀;或因跌仆爆震、突聞巨響等傷及氣血,致瘀血內(nèi)停;或久病入絡,均可造成耳竅經(jīng)脈壅阻,清竅閉塞,發(fā)生耳鳴或耳聾。應合理飲食,宜食理氣活血之品,如玫瑰花,山楂等。若遵醫(yī)囑予血管擴張劑靜脈輸液時,應嚴格控制滴數(shù),不應過快,并應觀察有否頭暈、胸悶、心悸等的發(fā)生。多予情志疏導,使之明白情志不疏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耳鳴、耳聾,從而保持心平氣和,積極配合治療。中藥治法為活血化瘀、行氣通竅,方藥用通竅活血湯加減,中藥湯劑宜飯后溫服。
2.2虛證
2.2.1腎精虧虛 先天腎精不足,或后天病久失養(yǎng)恣情縱欲,傷及腎精,或老年腎精漸虧等,均可導致腎精虧損。腎陰不足,則虛火內(nèi)生,上擾耳竅;腎陽不足,則耳竅失于溫煦,兩者均可引起耳鳴或耳聾。應伴頭暈目眩者應臥床休息,老年患者必要時加設床欄,并加強陪護,防止墜床。在外檢查或戶外活動時應有人陪同,防止意外傷害。多食補腎益精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黑豆、豬腎枸杞湯等。少食咸味,以免過咸傷腎。不宜過度疲勞,保證足夠的睡眠,節(jié)制房事以保腎精。中藥法治為補腎填精、滋陰潛陽。方藥用耳聾左慈丸加減。中藥湯劑宜飯前溫服或熱服。
2.2.2氣血虧虛 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調(diào),或勞倦、思慮過度,致脾胃虛弱,清陽不升,氣血生化之遠不足,而致氣血虧虛,不能上奉于耳,耳竅經(jīng)脈空虛,導致耳鳴或耳聾?;虼蟛≈?,耗傷心血,心血虧虛,則耳竅失養(yǎng)而致耳鳴、耳聾。故脾虛氣血不足,下蹲時間不宜過久,以防站起時體位突然改變致頭部供血不足而發(fā)生跌撲等意外。患者體質(zhì)虛弱,易受外邪侵襲,應注意保暖,避免對流風直接刺激頭面部及耳部。
納少腹脹者,宜多食健脾祛濕之食品,如淮山豬肚粥、蓮子桂圓粥或皮蛋瘦肉粥等,并注意飲食有節(jié),以免損傷脾胃。耳鳴時,可艾灸中脘、百會、足三里及背部俞穴,或耳穴貼敷藥籽,或指導患者“鳴天鼓”等自我按摩、導引的方法,以達到疏通經(jīng)脈,運行氣血的目的。中醫(yī)治法為健脾益氣、養(yǎng)血通竅,方藥用歸脾湯加減,中藥湯劑宜飯前溫服或熱服。
3 健康指導
休養(yǎng)環(huán)境宜安靜舒適,保證足夠睡眠。若在噪聲環(huán)境下工作,應戴保護耳塞,盡可能避免持續(xù)長時間在噪聲環(huán)境中作業(yè),并經(jīng)常做聽力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及早治療。加強身體鍛煉,指導患者進行早操,太極拳,慢跑等運功。要掌握恰當?shù)倪\功量,避免過勞而導致外邪乘虛入侵。積極治療可引起耳鳴、耳聾的疾病。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氨基苷類抗生素、呋塞米等,若因病情需要使用,應嚴密監(jiān)測聽力變化。注意耳部保健,不要隨意挖耳,以免損傷感染。如有鼓膜穿孔者,宜暫免游泳,并及時就醫(yī)診治。飲食有節(jié),少食肥甘厚味,及時辛辣燥熱等刺激之物。戒煙,禁酒。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度興奮或惱怒,尤其是素體陽盛、肝火偏盛者更應注意情志的協(xié)調(diào)。加強安全意識教育,慎防頭部及耳部外傷等致聾。
4 護理措施
4.1盡量減少外界壓力和刺激。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休息、睡眠和娛樂活動。
4.2詢問患者耳鳴音調(diào)的高低以及時間規(guī)律,耳聾程度的增減以及伴隨癥狀等,并且注意觀察舌,脈象及二便情況,詳細了解病史,盡可能排除導致耳鳴、耳聾的相關因素。
4.3日間耳鳴嚴重時,指導患者掌握自我松弛的方法??捎弥兄赴磯憾敛⒂泄?jié)奏的一按一放,在按壓的同時做吞咽動作?;蛐卸茨?,輕輕按揉至有發(fā)熱感。并可適當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耳鳴的干擾。另外,還可以用耳鳴掩蔽器,助聽器或純音聽力計,以耳鳴同樣的頻率,比耳鳴強度大10 dB的聲音,刺激10 min,可減輕耳鳴。
4.4夜間耳鳴影響睡眠時,指導患者用熱水浸泡雙足,或按摩雙足底心(相當于涌泉穴處)至局部發(fā)熱為度。另外,睡前禁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以免引起神經(jīng)興奮而影響睡眠。
4.5理解患者的感受,同情患者,傾聽患者說出焦慮,悲哀的原因,講明耳鳴與情志息息相關,規(guī)勸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憂郁、惱怒。根據(jù)病性、體質(zhì)進行合理的飲食調(diào)護,注意增強營養(yǎng)及維生素的補充,飲食以低鹽、易消化為宜。
耳聾嚴重者,說話音量宜適當提高,亦可以紙筆書寫、圖片、簡單手勢和形體語言等方式進行交流。做好病情觀察與處理若有耳痛、耳脹者,應注意觀察鼓膜的情況以及外耳道有否膿液滲出。如耳痛嚴重時,可予穴位按摩或遵醫(yī)囑針刺治療。選穴:停宮、停會、風池、合谷等,針刺手法一瀉法為宜。如耳脹不適,則可予按摩鼓膜、按壓耳屏等,以緩解耳部脹痛感。若有頭痛、眩暈者,應多臥床休息,并密切觀察患者頭痛部位、眩暈程度和持續(xù)時間,以及神志、面色、表情、血壓等變化,并應注意有否眼球震顫現(xiàn)象,做好記錄,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