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不同操作對其膝關節(jié)恢復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近兩年收治的100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與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評分情況以及治療情況。結果 實施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操作在起效上更為明顯;觀察組術后能夠更優(yōu)更快恢復,疼痛程度較輕,能在更短時間內出院。結論 對復雜脛骨平臺患者更宜采用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對患者膝關節(jié)恢復狀況更優(yōu),且患者可更快恢復。
關鍵詞: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治療;膝關節(jié)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of the knee recovery effect.Methods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two years were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espectively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and double incision double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grading,and treatment.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double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peration incision on the effect is more obvious;Observation group can better and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pain to a lesser degree,can discharge in a shorter time.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tibial plateau more appropriate USES double incision double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conditions better,and patients can recover faster.
Key words: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Knee joint function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會對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產生嚴重影響,若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骨性關節(jié)炎,影響正常行走以及腿部活動。相關研究發(fā)現,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必須采用手術治療才可達到滿意效果[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共10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齡在22~59歲,平均年齡(40.6±7.1)歲;發(fā)病部位:右側24例,左側26例;骨折程度:IV型24例,V型16例,VI型10例。觀察組中男患28例,女患22例;年齡在24~58歲,平均年齡(41.7±6.8)歲;發(fā)病部位:右側23例,左側27例;骨折程度:IV型22例,V型17例,VI型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fā)病部位、骨折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操作,在全麻狀態(tài)下展開手術。合理選擇手術切口,充分暴露患者脛骨上段平臺。在其半月板下部位置將關節(jié)囊切開(做橫向切口),向上牽開半月板后查看其骨折位置是否可以直接看到。修復患者半月板,觀察側面副韌帶,若存在損傷需一并修復[2]。觀察患者關節(jié)面,若骨折程度較重可能存在塌陷情況,需切開脛骨前方骨皮質位置,使用骨膜剝離器,通過骨窗撬拔復位,塌陷位置采用同種異體植骨或是髖骨填補。
觀察組實施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操作,采用腰-硬聯(lián)合方式麻醉。沿著患者脛骨內側邊緣切開(切口呈\"鵝足狀\")并向前牽拉,實施解剖復位操作,通過鋼板固定骨折位置。固定后將患者外側髕骨切開,露出脛骨外踝。使用薄骨刀通過骨折窗形式讓已經塌陷的關節(jié)面撬起,確保關節(jié)面恢復平整。通過C型臂查看患者關節(jié)面恢復狀態(tài),之后行外側鋼板支撐固定[3]。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對上述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檢驗方法采用t/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術后功能未完全恢復統(tǒng)計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3個月、6個月以及1年時,骨折部位仍未完全恢復正常功能的人數并計算占組內比例。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及術后6個月時觀察組患者未完全恢復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術后1年時兩組比例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膝關節(jié)功能 為患者術前及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展開評分,分數總分為60分,得分越高代表膝關節(jié)功能狀態(tài)越優(yōu)。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前膝關節(jié)功能并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均有明顯提升(P<0.05),相對而言術后觀察組分數更高(P<0.05)。具體評分對比結果如下:對照組術前膝關節(jié)評分為(7.8±0.9)分,術后膝關節(jié)評分為(20.3±1.1)分。觀察組術前膝關節(jié)評分為(7.7±0.8)分,術后膝關節(jié)評分為(27.5±1.3)分。
2.3治療情況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不同手術操作下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情況。結果顯示,采用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的對照組(P<0.05),在術后住院時間上也更短(P<0.05)。具體統(tǒng)計數據如下: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為(79.4±9.4)min,術后住院時間為(18.3±1.5)d;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為(115.8±8.3)min,術后住院時間為(11.2±1.3)d。
3 討論
當患者膝關節(jié)受到高能量損傷時,可能出現復雜脛骨平臺骨折,這類骨折情況復雜,可能伴有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以及內側副韌帶損傷,因此對臨床治療的準確性以及一次到位性具有較高要求[4]。傳統(tǒng)治療上采用保守治療模式,通過藥物、功能鍛煉等方式治療,患者可能出現骨性關節(jié)炎以及關節(jié)僵直并發(fā)癥,因此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并且均取得較理想療效。
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操作能夠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最大程度的顯示解剖結構,因此在治療上更為全面,手術醫(yī)師能夠在術中準確觀察患者外側副韌帶以及內側副韌帶,在固定效果上更為牢靠[5],對患者軟組織的損傷幾率與程度均影響較小,因此能夠對局部軟組織以及局部骨骼的血液供給降低影響程度,避免不必要損傷,故術后并發(fā)癥較少、恢復速度較快[6]。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我們統(tǒng)計了術后功能未完全恢復的患者人數發(fā)現,在術后6個月內,對照組未恢復人數均明顯高于觀察組,但在術后1年時兩組未完全恢復功能的人數已經相差不大,說明兩種內固定方式均可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起到滿意效果,但實施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操作在起效上更為明顯。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方面,觀察組術后膝關節(jié)評分分數更高,說明對比之下觀察組患者膝關節(jié)在術后能夠更優(yōu)恢復,疼痛程度較輕且對正常生活的影響相對更小。同時,觀察組患者可在術后更快恢復,在更短時間內出院。
總之,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行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操作能夠對其膝關節(jié)的恢復產生更優(yōu)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志剛.雙切口雙鋼板及三切口三鋼板內固定治療雙柱及三柱損傷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09(12):952-954
[2]邢彬,翁茂盛.鎖定鋼板與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02(08):334-336.
[3]鄧志剛,李凱,湯光泉.雙切口、雙鋼板加植骨治療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08(11):62-63.
[4]吳立功,楊世斌,汪建軍.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32(28):55-56.
[5]李世芳,孫健,周道政.雙切口雙鋼板及鎖定鋼板內固定修復脛骨平臺骨折的穩(wěn)定性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26(21):4179-4184.
[6]陳軍,付倫,石衛(wèi)星,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方法選擇及療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2,05(11):35-37.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