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BILT肝病治療儀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纖維化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60例慢性乙肝肝纖維化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保肝降酶等,符合抗病毒標準的患者給予抗病毒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BILT肝病治療儀,2次/d,30 min/次,照射肝部,療程4 w。觀察①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包括乏力、腹脹、納差、肝區(qū)不適等項目;②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白蛋白(ALB)、血清透明質(zhì)酸(HA)、Ⅲ型前膠原N端肽(PⅢNP)的含量變化。結(jié)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ALT、AST、ALB、PⅢNP、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或<0.01)。治療組治療后ALT、HA、PⅢNP[(51.10±49.29)、(39.60±12.24)、(156.60±129.96)、(12.25±4.12)ug/L]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108.73±141.96)、(65.60±37.81)、(214.36±213.40)、(9.32±2.59)u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BILT肝病治療儀治療慢性乙肝肝纖維化療效顯著。
關鍵詞:肝炎;乙型;慢性;肝硬化;肝病治療儀
我院肝病科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對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常規(guī)保肝降酶等,符合抗病毒標準的患者給予抗病毒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BILT肝病治療儀,2次/d,30 min/次,照射肝部,療程4 w。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哈爾濱市傳染病院肝病科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肝纖維化住院患者60例,診斷均符合2000年9月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會聯(lián)合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纖維化標準及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聯(lián)合制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抗病毒標準[1-2]。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8~69歲,平均41.7歲。將60例慢性乙肝肝纖維化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保肝降酶等治療,符合抗病毒標準的患者給予抗病毒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BILT肝病治療儀(浙江省杭州大力神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2次/d,30 min/次,照射肝部,療程28 d。
1.3檢測項目 所有患者除了必要的檢測項目外,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包括乏力、腹脹、納差、肝區(qū)不適等項目;治療前后均行肝功及肝纖維化兩項檢查,觀察其變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結(jié)果以(x±s)表示,各組治療前后及組間變化的差異性分析比較采用t檢驗,各組療效的比較選用r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在臨床癥狀變化上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腹脹、納差臨床癥狀的治療有效率上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乏力和肝區(qū)不適臨床癥狀的治療有效率上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在治療前肝功能指標及肝纖維化指標上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在治療后肝功能指標及肝纖維化指標上的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肝功能指標及肝纖維化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作用原理 BILT肝病治療儀采用了脈搏節(jié)律同步技術(shù),保證了治療中光能可及時被身體利用:①可大大提高紅外線及紅光照射強度以保證穿透深度,而不會導致皮膚局部灼傷;②又利用了光的共振吸收原理,進一步提高了光的生物利用度,使紅外線和紅光的生物學效應在肝臟得到體現(xiàn),肝臟血流加快,增加正常肝臟門靜脈的血流量,使肝臟的氧供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供給得到改善[3],達到治療效果。
3.2作用機制 BILT肝病治療儀作用在人體,可以使毛細血管和小動脈得到擴張,使得血液中的免疫成分增加,因此更好的促進代謝產(chǎn)物、炎癥產(chǎn)物吸收并消散,從而具有消炎鎮(zhèn)痛的功效。在肝病治療儀與藥物共同使用時,由于肝臟血管得到擴張,促使藥物就能夠充分地與肝臟進行接觸,從而加快化學反應,提升了藥物被人體吸收及轉(zhuǎn)化。
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使用肝病治療儀后,對乏力、腹脹、納差、肝區(qū)不適等臨床癥狀的治療有效率都達到93.3%以上,明顯優(yōu)于和常規(guī)藥物療效。并且在肝纖維化指標的改善上占有明顯優(yōu)勢,綜上,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肝病治療儀進行治療,臨床癥狀改善,并且使用肝病治療儀患者的肝功能恢復明顯,BILT肝病治療儀作為輔助治療手段,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可避免因使用過多藥物而增加對肝臟的負擔,值得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2]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06,33(1):2-11.
[3]孫靜媛,江宇泳,孫鳳霞.BILT肝病治療儀輔助治療慢性肝炎的研究進展[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電子版,2008,2(3):196-198.
[4]俞文軍,王書琴,耿昌娥,等.肝蘇顆粒聯(lián)合肝病治療儀治療慢性乙型肝炎86例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02(17):173-174.
[5]劉紹龍,謝士達,趙詠梅.藥物與肝病治療儀綜合治療112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觀察[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11,03(09):46-48.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