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預防醫(yī)院感染,解除病痛。方法 2010年~2014年45例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病例進行治療及護理,嚴格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加強消毒隔離措施,嚴防HAP的發(fā)生。結果 6例死亡,其余39例基本治愈出院,取得比較滿意效果。結論 嚴格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加強消毒隔離措施,嚴防HAP的發(fā)生。
關鍵詞:獲得性肺炎;防治及護理措施
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亦稱醫(yī)院內肺炎(NP),是指患者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感染潛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醫(yī)院內發(fā)生的肺炎。國際上多數(shù)報道HAP發(fā)病率0.5%~10%,在西方國家居醫(yī)院感染的第2位至第4位;ICU內發(fā)病率15%~20%,其中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高達18%~60%,病死率50%[1]。本文探討了神經(jīng)內科病區(qū)醫(yī)院獲得性肺炎防治及護理措施。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根據(jù)我國1999年中華醫(yī)學會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為診斷標準,45例患者均確診為HAP,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7歲。死亡6例?;A疾病:45例患者中,高血壓腦出血21例,腦梗塞15例,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9例。臨床表現(xiàn):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T>38℃,呼吸道分泌物多,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
1.2誘發(fā)因素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及肢體功能障礙,2例行氣管插管,5例氣管切開,所有患者均留置尿管和胃管,且均接受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等抗菌素治療。
1.3細菌培養(yǎng) 45例患者做痰細菌培養(yǎng),同時在患者高熱時抽血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
1.4結果 病原菌分布: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占絕大多數(shù),藥敏試驗結果:革蘭式陰性桿菌對萬古霉素敏感。
2防治及護理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暢 要求護士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等生命體征,遵醫(yī)囑及時、有效地應用脫水降顱壓藥物,妥善固定氣管插管,及時、有效的濕化氣道,超聲霧化吸入,防止痰液粘稠堵塞氣道,必要時及早給予氣管切開。同時加強翻身,無特別禁忌的患者給以機械深度排痰,6次/d,持續(xù)給以面罩濕化吸氧,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對長期臥床、昏迷、生活不能自理或鼻飼患者,加強口腔護理,3次/d。定時翻身拍背,鼓勵和幫助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防止細菌進入下呼吸道。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墜入造成肺炎。需吸痰者正確規(guī)范吸痰,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動作輕柔,以防呼吸道黏膜損傷。如無禁忌,給予舒適的半臥位,有利于食物通過幽門進入小腸,減少胃內容物潴留,從而有效減少反流及誤吸。也有學者研究表明,平臥位比半坐位更容易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
2.2嚴格無菌操作 護士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必須嚴格無菌,每例患者所用的一次性物品用后即廢棄,病房消毒2次/d,定時通風。護士為患者做治療時均應手消毒。為患者吸痰時要戴無菌手套,應用無菌吸痰包,吸凈氣管內的痰液后,更換吸痰管清除口腔、鼻腔的分泌物,吸痰時盤內的物品及時更換,吸痰用來沖管的生理鹽水不能超過24 h使用。加強吸氧管理①采用一次性吸氧管。②管道定期消毒。③流量表與濕化瓶銜接處、吸氧管與濕化瓶銜接處,定期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④每日消毒更換濕化瓶和無菌蒸餾水
2.3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加強消毒隔離措施,嚴防HAP的發(fā)生對所有患者針對性的使用抗生素,盡量避免濫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的產生,隨時警惕HAP的可能發(fā)生,特別注意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痰培養(yǎng)及血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及劑型。但特別注意抗生素的應用規(guī)則,足量治療特殊抗生素的使用必須,科主任或擁有權限的??漆t(yī)師經(jīng)過討論后方可進行使用,并在病程記錄中進行記載。
2.4加強消毒隔離措施 多數(shù)危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接受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機械通氣等呼吸道有創(chuàng)性操作。王辰等研究發(fā)現(xiàn)[2],所有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的患者,3 d后在氣管分泌物中均可檢測到格蘭陰性桿菌或厭氧菌。所以病房紫外線消毒2次/d,30 min/次,病房減少探視,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颊咭路?、床單、被套、枕套更換1~2次/w,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衣物。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彎盤、治療碗、藥杯、體溫計等用后應立即消毒處理。加強各類設備、衛(wèi)生材料等的清潔與消毒管理。定期消毒和終末消毒。對特殊感染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治療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垃圾置塑料袋內,封閉運送。醫(y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應分開裝運;感染性垃圾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嚴格執(zhí)行陪護及探視制度,防止醫(yī)院內交叉感染。
3討論
神經(jīng)內科患者由于絕大多數(shù)年齡偏大,加之昏迷,自身活動受限,身體抵抗力差,容易誘發(fā)感染,通過對45例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總結出獲得性肺炎的誘發(fā)因素。
3.1生理性 呼吸系統(tǒng):老年人年齡越大發(fā)生率越高,60~70歲發(fā)病率為1.5%,超過75歲的發(fā)病率3.4%,病死率15%~35%。HAP高發(fā)的原因是老年人肺泡變薄肺泡腔擴大,肺彈性回縮力減弱,肺活量降低,咳嗽和反射能力減弱,使滯留在肺內的分泌物和異物增多,易發(fā)生感染。
3.2免疫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肺的預防能力差,極易發(fā)生肺部感染。隨著住院時間的增長,肺部受感染的幾率就越大。
3.3合并慢性基礎病 老年人常合并慢性基礎病,老年人糖尿病容易誘發(fā)肺部感染,尤其是血糖未得到控制者,高血糖導致肺部感染或使原有慢性炎癥誘發(fā)、加重。
3.4長期臥床 臥床是老年HAP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老年人常因多種疾病同時存在,造成終日臥床,長期臥床使原有降低的肺功能更加降低,痰液集聚在肺內引起感染。
3.5營養(yǎng)不良 老年人蛋白質代謝大于合成,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老人食欲減退,唾液消化液減少,胃腸功能降低對各種營養(yǎng)成分吸收力減弱,對蛋白質的吸收趨于停止,這樣就造成營養(yǎng)不良而發(fā)生肺部感染??傊窠?jīng)內科患者由于絕大多數(shù)年齡偏大,加之昏迷,自身活動受限,身體抵抗力差,容易誘發(fā)感染。
通過對45例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總結出比較合理的防治及護理措施:嚴格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加強消毒隔離措施,嚴防HAP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Yamaya M,Yanai M,et al.Intervention to prevent pneymonia among old adult[J].J Am Geriatr Soc,2001,49:85-90.
[2]王辰.正壓機械通氣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3,16(6):327-330.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