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增強掃描CT值用于骨巨細胞瘤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36例溶骨性骨質破壞患者,根據(jù)病變情況分成骨巨細胞瘤組與非骨巨細胞瘤組,均應用增強對比劑,分析兩組病變增強后CT值、CT值增加值。結果 骨巨細胞瘤組增強后CT值為(130.54±15.49)高于非骨巨細胞瘤組(90.48±26.7),骨巨細胞瘤組CT值增加值為(83.96±12.56)高于非骨巨細胞瘤組(47.24±12.48),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增強CT掃描值應用到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導向價值。
關鍵詞:骨巨細胞瘤;增強CT值;CT值增加值;診斷價值
骨巨細胞瘤在臨床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原發(fā)性骨腫瘤,當發(fā)現(xiàn)時通常腫瘤體積已發(fā)展較大,在腫瘤周圍往往存在豐富血運,使得手術治療存在較高難度,對患者進行及早診斷、及時定性可以提高預后質量。臨床中往往應用CT對骨巨細胞瘤進行檢查,特別是增強CT,但是有的溶骨性腫瘤或軟組織腫物經(jīng)影像檢查其表現(xiàn)與骨巨細胞瘤較為相似,極易導致誤診出現(xiàn),應用增強掃描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骨巨細胞瘤的定性診斷水平,而且可以對小的骨巨細胞瘤病灶進行診斷,有效判定骨巨細胞瘤的臨床預后[1]。本文選取36例溶骨性骨質破壞患者,分析增強掃描CT值用于骨巨細胞瘤診斷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36例溶骨性骨質破壞患者,根據(jù)病變情況分成骨巨細胞瘤組與非骨巨細胞瘤組,每組18例。非骨巨細胞瘤組中有男11例,女7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46.9±3.9)歲;骨巨細胞瘤組中有男10例,女8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45.5±4.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方面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CT檢查,儀器應用美國GE公司Optima660型64排螺旋CT,管電壓為120kV,層厚在3~7mm范圍,增強對比劑選取碘海醇,注射速度設定在3.5ml/s,注射量為80ml。對患者實施CT檢查,在注射增強對比劑延時60s后,對患者予以增強CT掃描,并應用軟組織重建和及骨重建方式進行重建。CT平掃、增強CT掃描并列呈現(xiàn)軸面圖像,且尋找增強CT掃描軸面圖像中強化較為顯著的中層面,且將CT平掃軸面圖像調整到同一個層面。感興趣區(qū)域(ROI)則選擇較為清晰,表現(xiàn)均勻的強化區(qū)域,注意規(guī)避出現(xiàn)壞死、呈現(xiàn)液化及鈣化骨化影部位,且不選擇邊界位置,并盡量選擇最大的ROI,經(jīng)ROI強化,記錄CT值,選取位置、大小盡量一致的部位進行平掃CT,記錄ROI平掃CT值。
1.3觀察指標 觀察骨巨細胞瘤組患者腫瘤分布位置,CT檢查臨床表現(xiàn),并在ROI內(nèi),記錄兩組患者病變部位的平掃CT值、增強CT值及增強后的CT值增加值。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7.0系統(tǒng)軟件予以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組間對比以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骨巨細胞瘤經(jīng)CT檢查的臨床表現(xiàn)為:腫瘤組織屬于實性腫物,軟組織密度影通常呈現(xiàn)不均勻性,CT值大部分處于20~70HU,非壞死區(qū)經(jīng)強化劑注射能夠表現(xiàn)出清晰強化,CT值一般提升為75HU。其病變組織呈現(xiàn)膨脹性生長,當膨脹比較顯著時骨殼較薄,形成溶骨性骨質破壞,其病變邊緣具有較硬化的特性,且為不規(guī)則狀及不均勻化的,骨皮質較薄,呈現(xiàn)中斷性特點,在病變內(nèi)具有短小骨嵴,呈現(xiàn)偏心性生長,或軟組織腫塊臨床表現(xiàn)為密度比較均勻、邊緣比較清晰,特別是病變邊緣較為硬化、病變內(nèi)具有短小骨嵴屬于骨巨細胞瘤經(jīng)CT檢查的特征性表現(xiàn)。本文選取的18例骨巨細胞瘤患者經(jīng)檢查,骨巨細胞瘤所處部位為:股骨下段患者8例(44.44%)、脛骨上段患者6例(33.33%)、橈骨遠端3例(16.67%)、股骨上段1例(5.56%)。骨巨細胞瘤大多數(shù)為圓形、橢圓形及龐大的短梭形單核間質細胞,在內(nèi)部比較均勻地分布著多核細胞;間質中具有新生血管網(wǎng),其血管壁薄,內(nèi)皮細胞具有較大間隙;無完整的基底膜,腫瘤中血管通透性明顯上升;微血管平均密度達到(60.41±12.36)個/200倍視野;當將對比劑進行團注后,血管得到快速充盈,對比劑會擴散到細胞外間隙,顯示腫瘤組織得到明顯強化。
骨巨細胞瘤組增強后CT值明顯高于非骨巨細胞瘤組,骨巨細胞瘤組CT值增加值高于非骨巨細胞瘤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骨巨細胞瘤對人們正常生活造成極為不利影響,通常出現(xiàn)在青壯年,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致殘率。臨床表現(xiàn)為局部出現(xiàn)疼痛感或四肢麻木等。臨床中通常應用CT檢查對患者進行明確診斷。而且CT屬于橫斷面成像,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在骨腫瘤的臨床診斷中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特別是增強掃描,對于軟組織腫塊的腫瘤具有較高分辨率,可以檢測到腫塊血供情況,對于發(fā)現(xiàn)病灶具有明顯作用,特別是發(fā)生在脊柱周圍等位置的腫瘤病變,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病灶累及范圍、性質及其與大血管存在的關系,以便對下一步治療進行合理指導。
經(jīng)本文研究可知,骨巨細胞瘤組增強后CT值及CT值增加值均明顯高于非骨巨細胞瘤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巨細胞瘤組患者在注射增強對比劑后,其CT值明顯增加(83.96±12.56),在強化明顯位置的分布對比其他位置的分布明顯增多,而且強化區(qū)域血供相對豐富,所以骨巨細胞瘤組患者腫瘤成分大部分集中于強化較為明顯的位置,對此類進行CT值的檢測,能夠提升骨巨細胞瘤實體組織CT檢測值的準確度,且盡可能避開囊性壞死區(qū)域、出血部位及無血供部位,最大可能減少測量誤差,由此可以比較客觀地對腫瘤進行評價。骨巨細胞瘤組和非骨巨細胞瘤組在增強前進行平掃所得CT值對比并無明顯差異,但是增強CT值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以表明增強CT與普通平掃CT比較具有更高的優(yōu)勢[2]。CT值的準確性往往因多種因素而受到影響,但在相互作用下相減,對CT測量準確性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極有可能得到合理抵消,由此可知,CT值增加值作為檢查指標,可以明顯減少大多數(shù)不良影響因素。
總之,增強掃描CT值應用到骨巨細胞瘤診斷具有較高導向價值,對于增加診斷準確性具有較高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科,杜緒倉,汪敬群.不同影像學檢查方法在骨巨細胞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40(2):221-224.
[2]司慧勇,李海學,程曉光.增強CT定量分析在骶骨骨巨細胞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骨腫瘤骨病,2011,10(4):343-346.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