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本文將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行臨終關懷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所收治共72例惡性腫瘤患者,且經過診斷,確診為晚期癌癥,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他們平均分為實驗組(n=36)和參照組(n=36),實驗組患者行臨終關懷護理,并對家屬進行心理干預,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效果及家屬心理狀態(tài)進行對比。結果 采用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的實驗組其患者的身體不適感有所緩解,患者家屬的情緒逐漸平和,較比參照組,數據差異性存在(P<0.05),且效果顯著。結論 將臨終關懷應用于晚期惡性腫瘤的護理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安撫患者家屬的情緒,并緩解患者的身體痛感,這對于臨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臨終關懷;晚期癌癥;家屬;心理疏導;分析
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來說,依舊是當前全球醫(yī)學界所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點,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只能最大程度維持患者生命,對于提高生存率的效果較差。近些年來,惡性腫瘤的死亡人數逐漸升高,這不僅僅對于患者來說,對于家屬,面對著親人的即將離去,承受著經濟與心靈的雙重壓力,甚至多數惡性腫瘤患者的家屬因此產生心理病癥[1]。本文中,將對臨終關懷護理進行有效應用,從而以此最大程度的緩解患者家屬情緒,下文中,將對此進行重點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共7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他們平均分為實驗組(n=36)和參照組(n=36)。在實驗組患者中,有26例為男性患者,10例為女性患者,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56.2±3.2)歲;在參照組患者中,有23例為男性患者,13例為女性患者,年齡為19~73歲,平均年齡(49.1±2.1)歲。在72例患者中,有22例為肺癌、12例為結腸癌、胃癌23例、肝癌15例,對72例患者進行病理檢驗,均確診為晚期癌癥。關于本次分組護理的相關內容和程序,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兩組患者的最大年齡、最小年齡、性別等數據對比,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基礎性護理治療模式,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監(jiān)測、按時用藥、積極化療。對實驗組行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疏導[2],對于惡性腫瘤患者來說,長期遭受著身體痛苦的折磨[3],長此以往,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形成一種抑郁焦躁的情緒,對周遭事物以及治療失去了信心,針對與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情緒,合理溝通,幫助患者身體放松,并疏導患者安穩(wěn)睡眠,按時用藥,合理飲食,以此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②生活指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特殊性,患者經常會出現病情加重、高燒不退、以及由化療所引起的痛苦等,護理人員對于這種狀況,應為患者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并幫助患者保持合理的體位減緩痛苦,并幫助患者進行翻身、按摩等,清洗床單被褥,打掃地面,保持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陪伴患者最后的人生旅途;③家屬情緒疏導:面對即將走上人生終點的親人,家屬的心情是異常痛苦的,針對于此,護理人員也要協調家屬的情緒,幫助家屬面對現實,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陪伴親人,并轉移家屬的注意力,調節(jié)情緒;④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勿用中毛或者硬毛牙刷,防止出血的情況發(fā)生。
1.3評價指標 選用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價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后,患者的情緒改善情況進行分析,當分數高于50分,則表示患者的情緒異常波動,抑郁明顯,而評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情緒越平穩(wěn)。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進行研究的72例患者所有臨床數據均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和統(tǒng)計,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對比用(x±s)的形式表示,結果表明為P<0.05,則代表數據差異性存在。
2 結果
采用SAS評分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后,實驗組效果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呈現為P<0.05,見表1。
3 討論
臨終關懷護理所采用的概念,主要就是向患者以及家屬提供心理輔導、用藥指導以及全方位的護理,從而為患者人生中最后的旅程畫下句點,并寬慰家屬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執(zhí)行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的過程中[4],首先,護理人員為患者整理出溫馨干凈的病房,并考慮到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定期進行床單被褥的更換,勤通風,避免室內空氣污染,且對于惡性腫瘤患者來說,長期進行治療,造成身體日漸消瘦。營養(yǎng)不良,針對于這種情況,在實行臨終關懷護理模式時,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的飲食營養(yǎng)均衡,保證熱量平衡,蛋白質高,并與家屬進行溝通,讓患者多餐少食,保證身體抵抗力能夠適應日常的化療。
對于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心情起伏較為波動,常需要經歷如接受期、忍耐期、抗議期以及平穩(wěn)期,所以患者的家屬、朋友要多陪伴在患者的身邊,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愿望和需求。并采用良性的利于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案[5],在患者的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中,陪伴在患者身邊。
本文研究經過護理后,使用SAS評分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效果進行分析,其中實驗組評分為(30.20±4.66),參照組評分為(45.35±4.72),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由此,臨床關懷護理模式適用于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中。
參考文獻:
[1]顧文娟,施永興,袁煒,等.上海市社區(qū)舒緩療護(臨終關懷)項目試點機構晚期惡性腫瘤臨終住院患者的衛(wèi)生服務需求調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22):2655-2661.
[2]王松玲,張燦燦.臨終關懷護理對癌癥臨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119-121.
[3]孟瑋.臨終關懷護理對癌癥晚期患者臨終期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32):265-265.
[4]李菊珍,李嘉佳,王智蓉,等.120例臨終癌癥晚期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12):237-237.
[5]王春霞.臨終關懷護理課程在老年護理教育中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2014(8):23-23.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