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我院門急診輸液室發(fā)生輸液滲漏的原因并提出相關的預防對策。方法 通過品管圈的手法對輸液滲漏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預防輸液滲漏的對策。結果 造成患兒靜脈輸液滲漏的主要原因有血管選擇不當、針頭位置固定不當、家長無意碰撞,患兒好動哭鬧、藥物因素等。結論 通過提高輸液穿刺技術,加強家長輸液知識教育,改善輸液環(huán)境,推廣留置針的使用,加強巡視等可以有效減少小兒靜脈滲漏的發(fā)生。
關鍵詞:嬰幼兒;輸液滲漏;原因及對策
靜脈輸液是臨床最常見的治療手段,特別是嬰幼兒對口服給藥不合作,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醫(yī)生往往會選擇靜脈給藥[1]。但由于門診輸液患兒流動性大,病情復雜,病種繁多,小兒血管細,穿刺難度大,哭鬧易動,輸液環(huán)境嘈雜等原因易發(fā)生輸液滲漏,不僅影響患兒治療,增加患兒痛苦,增加護士工作量,同時也容易引起護理糾紛。
1 總結分析造成輸液滲漏的原因
1.1護理技術原因 由于護士工作經(jīng)驗不足,對血管情況不熟悉,穿刺技術不成熟,在靜脈穿刺時剛見有回血便不敢再進針少許,怕再進針會刺破血管便匆匆固定,實際上,針尖才剛進血管,這樣在輸液過程中極易滑出和滲漏:選擇血管不恰當,有的護士認為關節(jié)處血管粗,彈性好,選擇在關節(jié)處穿刺,而小兒天性好動,這樣在輸液過程中針頭極易刺破血管引起滲漏:輸液部位固定方法不正確及固定不牢,小兒天性好動,哭鬧時頭部又容易出汗,致使頭皮膠布固定松脫,針頭易刺破血管或脫出引起滲漏?;蛭词褂昧糁冕槪瑢ν粭l血管反復多次穿刺等。另外,家屬因患兒生病哭鬧心情焦急,對護士的期望值高,要求\"一針見血\"無形中給護士穿刺帶來壓力,影響操作。
1.2患兒哭鬧不配合 嬰幼兒本身易哭鬧,加上身體不適,陌生的環(huán)境,周圍的哭聲,說話聲,易引起恐懼感。再加上穿刺帶來的疼痛使其更加不配合。另外,在輸液過程中,由于輸液時間長,而小兒天性好動,容易碰到針頭,使針頭穿破血管或滑出血管外而引起滲漏。
1.3家屬缺乏護理知識 有些家長是首次看護患兒輸液,不知道應該如何護理;看護人大意,沒有及時看護,在處理嬰幼兒大小便或患兒上廁所時疏忽或不小心碰撞患兒,更換衣服時牽扯肢體碰到針頭。另外家屬對患兒過分寵愛,不加約束或領著患兒隨意到處走動,以及看護人之間替換不小心碰撞患兒等導致液體外滲。
1.4留置針使用率低 家長缺乏對留置針的認識,不清楚留置針的用處及優(yōu)點:部分家長認為門診只是短時輸液不需要使用留置針或認為門診只能用鋼針不能使用留置針;有些家長缺乏對留置針的護理知識,認為自己不能護理好留置針害怕出現(xiàn)意外及認為留置針放在身上會讓患兒不舒服和影響患兒的日?;顒樱毫糁冕槼杀靖撸议L不能接受。
1.5環(huán)境嘈雜 輸液室人員流動性大,人員多,環(huán)境嘈雜使患兒哭鬧,家長心情煩悶。輸液區(qū)生活垃圾多,衛(wèi)生差。溫、濕度控制不適宜,患兒輸液時都集中在輸液大廳內(nèi),輸液處的氣味難聞導致家屬抱患兒走出輸液區(qū),針頭脫出血管外而致滲漏。
2 預防對策
2.1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針見血,穿刺應避開關節(jié),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針頭,采用保護性的約束,同一靜脈盡量避免多次反復穿刺。對新入科的護士及初學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護士制定培訓計劃,加強培訓。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由靜脈穿刺技術精湛的護師進行實地的言傳身教,從而提高整體穿刺技術水平。
2.2加強輸液知識教育 在輸液大廳及走廊醒目處張貼宣傳畫和提醒標語,如留置針的優(yōu)點及護理要點、輸液過程中注意事項:不能外出輸液,因為在太陽下輸液,會使藥效減低或失效以及當發(fā)生輸液反應時不能及時搶救:不能自行換藥及回插輸液器等宣教知識。在輸液前及輸液中加強與患兒及家長的交流,告知家長輸液的目的及順利完成輸液應注意的問題,消除其過分緊張的心理,并指導家長根據(jù)患兒輸液部位選擇合適的抱孩姿勢,及孩子應處于的體位。輸液時和家長交代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護士[2]。輸液后,指導家長正確按壓穿刺點,應用干棉簽沿血管走向按壓穿刺點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為止,一般5min,按壓的力度適中,切忌在按壓處來回揉動。正確的拔針可避免血管損傷,提高血管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輸液時發(fā)生滲漏。
2.3彈性排班、加強責任心。根據(jù)春冬兩季患者就診較晚,夏季小晚班患者較多等人流量規(guī)律合理排班,在輸液患者高峰時多排人員,排班時老中輕合理搭配。輸液室加派巡回護士,加強巡視。因嬰幼兒其特定的病理及生理特點,不能夠或不能很好的表達及交流,當他們輸液出現(xiàn)不適時,往往表現(xiàn)出哭鬧,但有些嬰幼兒在正常輸液時也哭鬧,這給護士的觀察帶來困難。因此,要求護士在巡視過程中應加強巡視,仔細觀察。巡視時發(fā)現(xiàn)藥物外滲,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多與家長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教會家屬保護和觀察靜脈輸液部位。
2.4推廣留置針的使用 由編號護士針對6個月以下、需連續(xù)注射3d以上、特殊藥物者推薦使用留置針;對以上不愿使用留置針者及其他患兒在輸液時由治療護士針對血管彈性差、煩躁、好動、輸液時間長的嬰幼兒,進一步推薦使用留置針。因留置針導管柔軟,不宜損傷血管對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輕微活動不會發(fā)生外滲,而且留置針一般可保留3~5d,避免反復穿刺,保護了血管。減少了患兒的疼痛,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
2.5優(yōu)化輸液環(huán)境、實行人性化管理。在輸液大廳張貼小兒喜歡的動物卡通圖片,在輸液區(qū)安裝空調(diào)和空氣消毒機,安排保潔人員隨時保持輸液大廳的清潔衛(wèi)生。豐富多媒體,每天播放小兒喜歡的動畫卡通節(jié)目,使患兒感到溫馨和舒適,以分散患兒注意力,減輕患兒的恐懼感,從而減少患兒在輸液過程中的哭鬧,也使家長心情放松。
3 總結
在嬰幼兒門診輸液室中,小兒輸液患者較多,而輸液外滲也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護理問題,這不僅增加患兒痛苦加重護理工作量,同時也易引起護理糾紛。因此,合理的選擇靜脈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妥善固定、加大留置針的使用率、加強巡視并重視家長的健康宣教等,能有效的降低輸液滲漏率,減少護理糾紛,提高護理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梅琳.嬰幼兒輸液安全隱患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103-104.
[2]柳輝紅.護患溝通在嬰幼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中國預防醫(yī)學會雜志,2011,07:560.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