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經(jīng)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術后的護理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10月經(jīng)TACE治療的67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和護理經(jīng)驗。結果 67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TACE治療后,經(jīng)臨床觀察和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極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結論 觀察和護理在原發(fā)性肝癌TACE治療后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原發(fā)性肝癌;經(jīng)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觀察;護理
對不能達到根治的原發(fā)性肝癌,首先選擇經(jīng)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療[1]。TACE將高濃度抗腫瘤藥物及栓塞劑通過微導管超選擇性注入腫瘤區(qū)域的供血動脈,在化療藥物發(fā)揮作用的同時阻斷腫瘤血供,使腫瘤最終缺血、壞死,達到姑息治療甚至治愈的效果[2]。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10月經(jīng)TACE治療的67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顯著地提高了生存質量,延長了生存期,減輕了疾病引起的痛苦。通過有效的臨床觀察和護理措施,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67例,男52例,女15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46.7歲。有乙肝病史63例,乙丙兩型重疊感染1例。均經(jīng)B超、CT或MRI檢查,結合AFP結果診斷為原發(fā)性肝癌,其中原發(fā)性肝癌破裂出血17例。
1.2方法 在DSA設備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經(jīng)右側股動脈途徑,以動脈導管至腹腔動脈干、腸系膜動脈造影,了解肝臟及肝內腫瘤情況。采用微導管超選至腫瘤供血血管,用碘化油和化療藥物構成的乳化劑栓塞腫瘤。化療藥物為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類(表阿霉素EADM、表柔比星)、絲裂霉素(MMC)、順鉑(CDDP)等。
1.3結果 67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共完成了113次TACE治療,經(jīng)臨床觀察和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均順利完成了TACE治療和恢復過程,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26例患者經(jīng)TACE治療后作了二期手術切除,顯著地提高了生存質量,延長了生存期,減輕了疾病引起的痛苦。
2 護理體會
2.1一般護理
2.1.1心理護理 原發(fā)性肝癌起病隱匿,發(fā)展迅速,預后差,發(fā)現(xiàn)時已為中晚期,患者心理負擔重,壓力大,常出現(xiàn)焦慮、恐懼、抑郁、失望、悲傷等不良心理反應,引起內分泌的變化并降低其免疫力。良好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主動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傾聽患者的訴說,使其內心不安的情緒、煩惱、壓力得以盡情地宣泄,同時給予關心、安慰和鼓勵,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行肝癌介入治療的目的及效果、手術方法、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及并發(fā)癥,通過TACE治療后有獲得二次手術切除的機會,讓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復。
2.1.2飲食及皮膚的護理 術前6h禁飲、8h禁食,避免手術中嘔吐物致誤吸。因手術操作區(qū)域在腹股溝,加之血管內操作對無菌條件要求較高,術前備皮很重要。備皮的范圍是兩側腹股溝、會陰部及大腿上1/3的皮膚,同時注意檢查穿刺部位遠端動脈搏動情況,便于術后對照。
2.1.3術前準備 幫組患者完成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酶原時間等實驗室檢查,心電圖、CT、胸部X片等檢查。術前2d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糖尿病患者術前將血糖控制在餐前8mmol/L以下,術前1d準備碘過敏試驗、抗生素皮試等,備好術中所需用化療藥物,通知DSA室做好術前準備。
2.2術后的護理
2.2.1穿刺部位的護理 TACE術后患者常規(guī)臥床休息,保持穿刺側肢體髖關節(jié)伸直、制動24h,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及血腫形成。如果發(fā)現(xiàn)有出血,應立即報告醫(yī)生重新包扎。注意觀察制動下肢的足背動脈搏動、溫度及色澤,。文獻報道[3]股動脈穿刺血腫發(fā)生率約0.25%,發(fā)生的原因①穿刺部位拔管后按壓時間太短;②下床活動時間過早;③嚴重的凝血機制障礙。本組發(fā)生1例,占0.88%。已經(jīng)發(fā)生血腫在24h后給予熱敷、理療,血腫較大者應及時引流,否則會形成假性動脈瘤影響下肢供血。
2.2.2發(fā)熱的護理 TACE治療的原理就是把腫瘤的供血動脈栓塞,使腫瘤缺血后壞死,而腫瘤在壞死吸收過程中,可出現(xiàn)發(fā)熱,栓塞的面積越大,發(fā)熱的程度越高。一般體溫在38.5℃~39.5℃之間波動,如果溫度超過39℃,遵醫(yī)囑處理。39℃以下囑患者多飲水,出汗較多時,及時更換衣服、床單,保持皮膚清潔舒適。3~5d體溫恢復正常,也有超過1w仍發(fā)熱者。
2.2.3疼痛的護理 主要為肝區(qū)疼痛,由于腫瘤缺血壞死,炎性反應刺激肝包膜。密切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和程度,向患者說明疼痛的原因,以增強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肝癌患者心理狀況與疼痛程度相關,有效、恰當?shù)男睦碜o理干預可以改善手術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可以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術中、術后疼痛的耐受性[4]。對于輕、中度疼痛,可采用心理疏導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助于減輕疼痛。疼痛較重或持續(xù)時間較長者,報告醫(yī)生給予鎮(zhèn)痛處理,以保證患者充分休息。對疼痛控制的滿意程度也直接影響著患者對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價[5]。
2.2.4肝功能損害 TACE在栓塞腫瘤組織的同時,也將部分正常肝組織栓塞壞死,致使術后肝功能異常,ALT、AST、血清膽紅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經(jīng)休息、合理飲食、控制發(fā)熱,同時配合護肝、降酶治療,2~3w多恢復正?;蚪咏K健?/p>
2.2.5胃腸道反應 化療藥物常引起嚴重的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腹痛、腹瀉,繼而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損害。術前術后均禁食6h,必要時給予格拉斯瓊8mg靜脈注射,甲氯普胺(胃復安)10~20mg肌內注射,術后可使用質子泵抑制劑防止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6]。根據(jù)醫(yī)囑增加輸液量加速造影劑和化療藥物的代謝。同時安慰患者使其情緒放松,術后6h后進食清淡和無刺激的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保持食物新鮮,保證大便通暢。
2.2.6引流管的護理 本組病例中有17例為原發(fā)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診行TACE治療,術后常規(guī)放置腹腔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管中出血的量,如果引流量逐漸減少,說明腫瘤出血部位已被栓死;如果引流量仍很多,輸血血色素后仍很低,說明還在出血,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作出緊急處理。本組1例,TACE治療后仍出血,立即開腹手術。故在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耐心細致的護理尤為重要。
3 小結
TACE作為不可切除肝癌首選方法,以其微創(chuàng)、痛苦小、并發(fā)癥少和療效確切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減輕疾病的痛苦有重要的作用。完善術前準備,加強術后護理干預,重視健康宣教,并能早期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妥善處理、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是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保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孝平,張萬廣.進一步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J].臨床外科雜志,2008,16(9):577-578.
[2]蔡烈,李志偉,王元喜,等.原發(fā)性肝癌的手術切除及介入治療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5,21(6):1121-1123.
[3]李麟蔚.介入放射學[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9:70-72.
[4]李蘭蘭,黎敏球.術前心理護理在門診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護士,2007,8(1):82-83.
[5]沈曲,李崢.手術后患者疼痛控制滿意度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197-202.
[6]周秀英.肝癌肝動脈栓塞化療術后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0,31(17):3569-3570.
[7]溫治云.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行TACE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J].當代護士,2014,(1):90-91.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