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對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共計7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7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觀察組患者給予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治療,而對照組患者僅給予FOLFIRI化療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22.22%、52.78%,觀察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36.11%、86.11%,觀察組患者的近期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惡心嘔吐、脫發(fā)、心率不齊等不良反應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對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關鍵詞:貝伐單抗;FOLFIRI化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實體瘤之一,發(fā)病機制為大腸粘膜上皮因遺傳或環(huán)境等致癌因素的作用下逐漸惡變的一種惡性病變,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新發(fā)患者約有10萬例,并且其中50%~60%患者會發(fā)生轉移而需全身化療[1]。據(jù)統(tǒng)計,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約占惡性腫瘤的第3位,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5位,嚴重的影響人類生活質量及生命[2]。隨醫(yī)學的不斷進步,在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手術治療、放化療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其死亡率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其生活質量是臨床醫(yī)生盡快解決的主要問題,有研究表示,在化療的同時給予患者靶向治療可在避免大幅度的增加毒副反應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化療有效率[3]。本研究采用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共計72例,入選患者均經病例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卡氏評分≥60分且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停止放化療治療2個月以上。接受治療的患者均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排除有嚴重且不可控制的感染性疾病者;排除沒有明確可測量病灶者;排除既往接受化療時服用過伊立替康者;排除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者或精神疾病者。將納入選擇的結直腸癌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1.47±2.66)歲,其中直腸癌9例,升結腸癌5例,乙狀結腸癌7例,粘液腺癌管5例,狀腺癌6例,乳頭狀癌4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42.34±2.04)歲,其中直腸癌10例,升結腸癌6例,乙狀結腸癌6例,粘液腺癌管4例,狀腺癌5例,乳頭狀癌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變部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FOLFIRI化療方案治療,給藥方法:第1d靜脈滴注180mg/m2伊立替康,第1~2d靜脈滴注200mg/m2亞葉酸鈣,第1~2d靜脈持續(xù)滴注22h的氟尿嘧啶600 mg/m2,2w為1療程,連續(xù)觀察3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給予FOLFIRI化療的同時給予靜脈注射5mg/kg貝伐單抗,每14d給藥1次,靜脈滴注約30~90min,F(xiàn)OLFIRI化療方案給藥方案酮對照組,連續(xù)觀察3個療程。
1.3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4]:根據(jù)實體瘤客觀指標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即所有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緩解(PR)即治療開始后所觀察到的最小的把病灶長徑縮小30%以上;病情進展(PD),即基線病灶長徑增加20%以上或者出現(xiàn)新的病灶;病情穩(wěn)定(SD),即基線病灶長徑有所縮小但未達到部分緩解標準,或有所增加但未達到病情進展標準。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病情穩(wěn)定)/總例數(shù)]×100%。不良反應按美國癌癥研究所常見毒性判定標準對其評價。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結果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結果采取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臨床效率對比 對照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22.22%、52.78%,觀察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36.11%、86.11%,觀察組患者的近期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惡心嘔吐、脫發(fā)、心率不齊等不良反應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均可耐受,經相應處理后得到緩解,見表2。
3 討論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后給予化療輔助可提高患者預后,但對于術后復發(fā)、轉移、確診時已失去最佳實施手術機會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5]。近年來靶向治療腫瘤成為研究中的熱點,研究表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血管生長過程中起到最強的促進作用,用于機制是通過與血管內皮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2結合,從而促進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進而促進新的血管生成[6]。
貝伐單抗是一種重組人鼠嵌合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單克隆抗體,其發(fā)揮阻礙腫瘤生成的機制主要是通過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其受體的結合,從而使血管內皮細胞的有絲分裂得到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減少,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的生長[7],另外貝伐單抗還可有效促進腫瘤血管正?;?,通過降低組織間隙壓及改變血管通透性來增加治療腫瘤細胞的化療藥物的濃度,以提高化療治療效果。有研究表明,貝伐單抗是目前臨床上唯一一個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時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的靶向藥物[8]。本研究中,對照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22.22%、52.78%,觀察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36.11%、86.11%,觀察組患者的近期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惡心嘔吐、脫發(fā)、心率不齊等不良反應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不僅能提高患者近期療效,而且還可降低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對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吳倩,石燕,陳麗,等.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FOLFOX或FOLFIRI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18(3):224-228.
[2]陳永樂,姚遠.復方腸泰聯(lián)合FOLFIRI方案化療治療晚期結直腸癌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15):36-38.
[3]徐陽,曹京旭.FOLFIRI化療方案聯(lián)合貝伐單抗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4,1(13):2449.
[4]張紅梅,徐伶伶,安廣宇,等.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方案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評價[J].腫瘤防治研究,2012,39(8):1001-1004.
[5]朱春榮,李大鵬,熊峰,等.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FOLFIRI方案治療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12,39(19):1437-1439.
[6]鄭鐸,呂超,吳玉立,等.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IRI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研究進展[J]. 腫瘤,2013,33(6):571-574.
[7]吳曉楠,趙赟博,伍建宇,等.貝伐單抗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4):417-420.
[8]倪田根,關全林,王娜,等.貝伐單抗聯(lián)合化療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腫瘤,2010,30(3):232-238.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