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護士職業(yè)倦怠現狀與應對方式、抑郁情緒的相互關系。方法 用職業(yè)倦怠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和抑郁自評問卷對本院護士調查。結果 護士存在中等程度的職業(yè)倦怠。在情感衰竭維度上,中級職稱的護士倦怠水平高于低級和高級職稱護士(P<0.01);在去個性化維度上,未婚的護士倦怠水平高于已婚護士(P<0.01);抑郁情緒與情感衰竭、個人成就感和不同的應對方式存在顯著相關(P<0.05)。結論 護士存在中等程度的職業(yè)倦怠,不同職稱、婚姻狀態(tài)的護士倦怠程度呈現差異,職業(yè)倦怠和應對方式與抑郁情緒之間有密切關系。
關鍵詞:護士;職業(yè);抑郁;研究
職業(yè)倦怠(job burnout)稱為工作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中面對持續(xù)的壓力,各種工作任務的負荷、緊張的人際關系,表現出的情感衰竭、疲倦、冷漠、無成就感的一組負性癥狀[1]。在各行各業(yè)中都存在,尤其是以服務行業(yè)最明顯,會對個體的心身健康、情緒狀態(tài)、人際關系、工作態(tài)度與能力帶來諸多消極影響。護理人員,工作中面對的患者可能在思維、行為、情感方面某些存在異常,溝通交流顯得格外困難,很多時候難以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肯定。在如今醫(yī)患、護患關系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護士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心理壓力。因此,去了解和探討護士的職業(yè)倦怠、應對方式及情緒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有助于預防、緩解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倦怠,提高護士的職業(yè)認同感、心身健康,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職護士126人,年齡19~53歲,平均年齡(32.60±7.20)歲;婚姻:未婚40人,已婚83人,離異3人;學歷:中專及以下46人,大專72人,大學本科8人;護士58人,護師12人,主管護師40人,副主任護師16人。護齡:1~33年,平均(10.56±7.32)年。
1.2方法
1.2.1倦怠量表[2] 職業(yè)倦怠通用量表是由Maslach和Jackson(1986)開發(fā)。該卷共由22題組成,包括3個分量表:情緒衰竭、個人成就感和去個性化。問卷采用7級評分。情感耗竭得分>26分為高水平,19~26分為中等水平,<19分為低水平;去人格化得分>9分為高水平,6~9分為中等水平,<6分為低水平;個人成就感得分<34分為高水平,34~39分為中等水平,<39分為低水平。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3] 由解亞寧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包括20個條目,有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問卷為自評量表,采用4級評分,每一種應對方式有4種選項。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紙筆測驗,并通過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錄入、分析,t檢驗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護士職業(yè)倦怠總體情況 見表1。
2.2護士職業(yè)倦怠在不同因變量上的差異 按國家標準護士職稱分類:初級、中級、高級。對不同職稱護士在職業(yè)倦怠各維度的得分進行比較,見表2??梢钥闯觯煌毞Q護士在情感衰竭維度上有顯著差異(P<0.01),個人成就感維度和去個性化上差異不顯著(P>0.05)。在檢驗方差齊性情況下進一步做LSD多重比較發(fā)現,中級職稱的護士情感衰竭程度顯著高于初級和高級的護士(P<0.01)。
2.3不同婚姻狀況的護士在職業(yè)倦怠上的差異 婚姻狀況分為未婚、已婚、離異,由于離異者只有三人,故僅對已婚與離異兩種狀況進行比較分析,見表3。未婚與已婚在去個性化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而在情感衰竭和個人成就感上無顯著差異。
2.4職業(yè)倦怠與應對方式、抑郁情緒程度的相關性 職業(yè)倦怠三個維度與應對方式、抑郁程度相關的分析結果見表4。結果顯示,積極、消極應對方式與職業(yè)倦怠、抑郁程度存在著顯著的交互作用。
3 討論
3.1護士職業(yè)倦怠情況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護士存在較為嚴重的職業(yè)倦怠水平。在情感衰竭維度上有65.8%護士處于中高倦怠水平,55.4%處于中高水平的去個性化,49.1%處于中高水平的個人成就感低,這與國內研究比較一致[4]??梢钥闯鲎o士存在明顯的職業(yè)倦怠情況,需要采取有利的措施來改變這一狀況。護士工作繁重而瑣碎、收入偏低,在一個半封閉或全封閉的工作環(huán)境中,面對的是可能存在危險性的患者。相對于綜合醫(yī)院普通科室的護士來說,既要完成日常的治療護理工作,而且還要面對很多特殊情況。在這樣的高強度、高緊張的情形下工作,日積月累自然容易出現職業(yè)的倦怠。
3.2護士職業(yè)倦怠的人口統(tǒng)計學差異 具體來看,不同職稱的護士在情感衰竭有顯著差異,經過進一步的多重比較分析,中級職稱護士的情感衰竭顯著高于高級職稱和初級職稱。中級職稱護士工作時間一般在5年以上,處于30~40歲的年齡階段,在醫(yī)院是中堅力量,家里是頂梁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頂著巨大的壓力。同時收入偏低,職業(yè)發(fā)展也是關鍵時期,這種狀況可能是造成其情感衰竭的原因。而初級職稱,剛開始工作,積極熱情,有憧憬、期望,家庭負擔也不重,因此顯得輕松得多。高級職稱則工作多年,有經驗來平衡工作和家庭,應對工作中復雜的情況,調整心態(tài)和情緒[5]。
另外,在婚姻與否方面也影響著護士職業(yè)倦怠的情況。未婚和已婚在去個性化方面有著顯著差異,未婚的去個性化程度明顯高于已婚。說明有家庭的支持,有著自己穩(wěn)定感情生活,對于防止工作中對待患者冷漠、無情還是有所幫助的。
學歷的差異在護士的職業(yè)倦怠上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跟護士專業(yè)的特性有關,高級學歷的護士畢竟屬于少數,多數護理人員最初學歷相差不多,都經歷了各種自學考試、函授電大等各種方式取得更高學歷。因此,學歷上的差異顯得并不重要,在職業(yè)倦怠上自然沒有反映出差異性。
3.3護士職業(yè)倦怠與應對方式、抑郁情緒的相關 應對方式是個體應激過程中的一種調節(jié)機制,對情緒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本研究中也表明應對方式與職業(yè)倦怠、抑郁情緒有著交互作用。積極應對方式與個人成就感呈顯著正相關,與情感衰竭、去個性化呈負相關,也與抑郁情緒呈負相關。而消極應對方式與情感衰竭呈顯著正相關,與個人成就感呈負相關,并與抑郁情緒呈正相關。抑郁情緒的程度與職業(yè)倦怠中情感衰竭、低成就感也存在是正相關。
說明護士職業(yè)倦怠的情況與其抑郁情緒有著明顯相關,特別是在情感衰竭與低個人成就兩個維度上容易導致抑郁情緒的發(fā)生。而積極的應對方式能降低職業(yè)倦怠并能保持好的心情,而消極的不成熟的應對方式可能容易引發(fā)職業(yè)倦怠,并造成抑郁情緒的產生。因此,對于護理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中,我們可以更多的強調應對方式的改變,在應激事件時采取積極應對方式如問題解決、尋求幫助、合理認知而避免用幻想、逃避、自責、攻擊等消極應對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測量[J].心理科學,2003,26(3):556-557.
[2]李超平,時堪,羅正學,等.醫(yī)護人員工作倦怠的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3):170-172.
[3]佟久芬,楊紹清.劉芳精神科護士的職業(yè)倦怠與職業(yè)壓力中國健康[J].心理學雜志,2012,20(12):1815-1816.
[4]楊艷精神科護士職業(yè)倦怠與身心健康調查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6(17):1455-1456.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