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口腔良性腫瘤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圍手術期治療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治療103例老年口腔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67例合并圍手術期高血壓疾病為治療組,無高血壓疾病36例為對照組。結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過圍手術期,治療組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37例次,發(fā)生率55.2%;對照組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9例次,發(fā)生率25.0%。治療組與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對老年口腔良性腫瘤合并高血壓患者,應加強圍手術期管理,有效控制圍手術期血壓,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關鍵詞:老年患者;口腔良性腫瘤;圍手術期;高血壓;術后并發(fā)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n elderly oral benign tumor patients concomitanc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3 patients with elderly oral benign tumo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67 cases concomitance perioperative hypertension served as treatment group and 36 cases without perioperative hypertension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Safe anesthesia and operation was achieved in all 103 cases.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37 and 9,and incidence was 55.2% and 25.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 on perioperative period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perioperative hypertension will improv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mtment,for elderly oral benign tumor patients concomitance perioperative period.
Key words:Aged;Oral benign tumor;Perioperative period;Hypertens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近年來,我國的人口結構更加趨向老齡化,老年疾病隨之日益增多,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患病率也不斷升高,老年醫(yī)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1]。在年齡>65歲的老年人中,由于動脈順應性的降低,有50%以上患有高血壓[2]。高血壓及其并發(fā)癥顯著增加了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的可能性,因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F(xiàn)就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103例收治的老年口腔良性腫瘤合并圍手術期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103例,均經(jīng)過病理確診,其中以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多見?;颊咧心行?6例,女性27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70.3±0.6)歲。其中67例圍手術期高血壓患者為治療組,36例圍手術期非高血壓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除血壓外,在年齡、性別、腫瘤病理類型、伴隨系統(tǒng)疾病、麻醉方法及手術方式上差異無顯著性。
1.2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2 結果
2.1疾病構成 103例良性腫瘤中,以多形性腺瘤(38例)多見,占36.9%,其次為腺淋巴瘤、牙源性囊腫,分別占25.2%、14.6%。老年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分布,見表1。
2.2伴隨高血壓的處理 對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或入院查出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術前應積極完善心電圖檢查,必要時行心臟彩超檢查,并請心血管內科醫(yī)生會診,根據(jù)患者全身基本情況及手術時間的緩急,咨詢服用何種降壓藥物對癥治療;對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是否需要調整平素自行口服降壓藥物,使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60 mmHg和舒張壓<100 mmHg范圍。對于剛開始服用降壓藥或調整降壓藥物的患者,應測血壓2~3次/d,避免造成血壓下降速度過快。本組患者術前常用抗高血壓藥物: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Ⅰ)。
2.3術中血壓處理 本組患者麻醉方法均采用氣管內插管靜吸復合麻醉,手術方式均為腫物切除術+局部減張縫合術。手術過程中,由于氣管內插管靜吸復合下的麻醉性鎮(zhèn)痛藥、肌松藥及吸入性麻醉藥等協(xié)調作用,防止了血壓的劇烈波動變化,手術期間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正常、平穩(wěn),血壓和心率改變不明顯。由于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創(chuàng)面滲血較多,手術應在遵循手術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應采取妥善的止血措施,并及時補充足夠血容量,以保證心腦的供血量;同時準確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尿量,記錄出入量,避免補液過多增加心臟負擔。術中不宜采用控制性降壓措施以減少術創(chuàng)滲血,若采用,建議時間不宜超過30 min。
2.4治療結果 部分患者術后血壓波動較頻繁,及時予以了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生命體征,予以吸氧、吸痰,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減輕患者躁動情緒,并請心血管內科醫(yī)生會診,對癥予以口服降壓藥或緩慢靜滴硝酸甘油等短效降壓藥物。1~3 d患者血壓穩(wěn)定后,繼續(xù)口服平素降壓藥。本組患者均安全度過圍手術期,無1例死亡。兩組患者術后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差異有顯著性(P<0.01)術后高血壓患者組共有37例出現(xiàn)術后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5.2%,而非高血壓組有9例術后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見表2,表3。
2.5統(tǒng)計學方法 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3 討論
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xiàn)各臟器功能的衰退,增加了手術治療的復雜性和危險性,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逐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3]。對于老年人年齡的界定問題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將65歲作為中、老年人的年齡劃分標準;美國國家老年健康學會將>65歲的人群列為老年人年齡組[4]。WHO/ISH定義的圍手術期高血壓患者:①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包括服用降壓藥物血壓正常的患者;②無高血壓既往史,但圍手術期內不同時間段測量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本組選擇≥65歲同時符合WHO/ISH圍手術期高血壓定義的老年人群作為實驗組。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前心電圖結果示: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圍手術期高血壓患者組術后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于老年人血管彈性纖維含量逐漸減少,血管壁上膠原纖維和鈣的含量逐漸增多,導致老年患者大動脈血管彈性和順應性下降,因此老年高血壓具有血壓波動大、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較多、脈壓差大等臨床特征[5],同時老年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衰竭,應激反應能力和代償能力較差,導致術后血壓容易升高且常伴發(fā)各種術后心血管疾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常導致患者術后愈合不良,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圍手術期最常見的心血管并發(fā)癥是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6],本研究中搜集數(shù)據(jù)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此外,術后圍手術期高血壓會增加手術創(chuàng)面的出血,血壓波動難以控制,心臟負荷及心肌耗氧增加,血壓的急劇升高甚至可以引起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腎功能衰竭或腦出血[口腔癌那篇文章]。因此,充分的術前準備,有效的圍手術期血壓控制,妥善處理術后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是老年口腔良性腫瘤圍手術期高血壓患者手術順利進行并如期康復的關鍵。
圍手術期高血壓是由于患者受到一定刺激形成的機體應激反應狀態(tài),病程多為一次性,它與臨床高血壓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7]。圍手術期高血壓的病因主要有:①原發(fā)性高血壓?。涸l(fā)性高血壓病約占圍手術期高血壓患者的大多數(shù);②焦慮與緊張:這類患者既往無高血壓病史或已有的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對手術的恐懼、焦慮以及術后的疼痛、缺氧致交感神經(jīng)活動增強,兒茶酚胺類介質釋放增多,小動脈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強,導致心理或生理上血壓短暫性升高,在病房內安靜休息或僅在應用鎮(zhèn)靜劑后,血壓即可恢復正常;③麻醉:麻醉過程中插管、拔管的機械刺激,麻醉過淺或鎮(zhèn)痛不全時會因較強的手術刺激以及麻醉藥物的因素都導致血壓升高。④手術方式:手術治療本身對患者的刺激也可導致血壓升高;⑤其它因素:術中、術后輸液過量或輸液速度過快,應用交感神經(jīng)興奮藥不當,術后咳嗽或惡心、嘔吐,以及術后傷口疼痛、患者情緒躁動都可導致患者血壓升高。
總體來說,口腔手術治療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非常安全。對于圍手術期高血壓的老年患者來說,在圍手術期要密切監(jiān)測血壓,有效而及時的控制血壓,及時合理的給予降壓藥物,使血壓平穩(wěn)在合理水平。治療原則:①治療時機的把握:為了避免心血管并發(fā)癥,圍手術期高血壓老年患者口腔治療時機、治療方式和強度應根據(jù)患者血壓水平進行調整[8],一般認為術前收縮壓<160 mmHg和舒張壓<100 mmHg或血壓下降范圍為基礎血壓的20%較為合理。②減少緊張和焦慮:醫(yī)生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解釋治療方案,解答患者疑問,幫助其建立對醫(yī)生的信任,緩解其緊張與焦慮的情緒。③合理選擇降壓藥物,術前及時停用或更換副作用大的藥物,降壓藥的應用應貫穿整個圍手術期。④疼痛控制:術后疼痛控制對于降低患者焦慮,減少血壓波動和心血管意外都極為重要[9],術后應充分鎮(zhèn)痛。⑤術后予以吸氧、心電監(jiān)護及均衡補液,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1~3 d患者血壓波動頻繁,必要時請心血管內科醫(yī)生會診,予以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降壓藥物或者以微量靜脈泵滴定以對癥處理,使血壓平穩(wěn)在安全范圍內。⑥加強營養(yǎng):大部分口腔良性腫瘤患者術后只能行流質飲食,早期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對于降低感染發(fā)生率、維持機體的免疫力、促進創(chuàng)口早期愈合有重要意義。
總之,口腔頜面外科醫(yī)生應充分重視圍手術期高血壓的處理及預防并發(fā)癥,確保老年口腔患者手術順利進行并如期康復,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牛宇,胡敏,溫偉生,等.口腔頜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484例疾病譜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4(3):151-153.
[2]王治平,艾偉建,鄭俊發(fā),等.圍手術期高血壓對口腔癌患者手術治療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09,30(3):384-385.
[3]易鴻,鄢潮海,陳支國.老年頜面外科患者并存心腦血管病的處理[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7(4):227-229.
[4]李偉中,張磊濤,黃宇.老年口腔惡性腫瘤患者并存疾病的評估及對手術的影響[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7(5):269-271,288.
[5]高晶.老年高血壓的特征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1):139-140.
[6]沈亮,丁雯,王慧莉.艾司洛爾對老年患者圍術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影響[J].上海醫(yī)學,2012,35(6):496-500.
[7]董蘭,韓曙君.圍手術期高血壓[J].中國醫(yī)刊,2005,49(6):53.
[8] Patton LL.The ADA practical guide to patients with medical conditions[M].Wiley.com,2012.
[9]陳曦,袁東.老年高血壓患者口腔治療風險評估及規(guī)避[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4,7(2):68-73.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