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螺旋CT對于成人腸套疊診斷的效果。方法 對2008年2月~2014年2月我院的18例成人腸套疊螺旋CT的影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CT掃描顯示,有5例患者的腸套疊主要發(fā)生于右上腹部、7例患者發(fā)生于右下腹部、3例患者發(fā)生于左上腹部、2例患者發(fā)生于左下腹部、1例患者發(fā)生于中腹部。有10例患者CT表現(xiàn)出分層狀的靶形塊影;有8例患者包塊內部的CT表現(xiàn)出分層狀的結構,內部存在氣體或者是造影劑。結論 成人的腸套疊CT表現(xiàn)有顯著特征性,與其他的影像檢查相比,CT的檢查對于腸套疊診斷優(yōu)勢較為明顯,是臨床上腸套疊診斷的一種有效方式。
關鍵詞:螺旋CT;成人腸套疊;診斷
腸套疊主要指在腸腔內存在一段相連腸管,致使腸內容物的通過受到阻礙的病癥。腸套疊屬于一種常見的小兒急腹癥,且發(fā)病率比較高,大約有5%發(fā)生在成年人中。本文分析了螺旋CT對于成人腸套疊診斷的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我院18例成人腸套疊螺旋CT的影像資料,經病理與手術證實18例患者均屬于成年繼發(fā)性的腸套疊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為32~75歲,平均年齡為(53±2.95)歲;大部分患者適宜腸硬阻、慢性腹痛與腹部包塊就診;癥狀:有12例患者表現(xiàn)為腹脹、6例患者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的加劇腹痛。
1.2方法 所選的18例患者都使用德國SiemensSomatomSpirit的螺旋CT機對全腹部進行掃描。在進行CT掃描以前,患者需要口服800~1200ml 20g/l濃度的泛影葡胺。掃描的參數(shù)如下:130mA、130千伏,準直的寬度為2.5mm,pitch1.5,且重建層的厚度大約為1mm。而增強劑使用1.3~1.5mL/kg的碘海醇,每一秒的流量為3ml,進行靜脈期60s與動脈期30s的掃描。
2 結果
在1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原發(fā)灶是結腸癌、5例患者為脂肪瘤;12例患者在回盲部位腸套疊(即在回腸中套入結腸)、3例患者在小腸部位腸套疊(即在小腸中套入小腸)、3例患者在結腸部位腸套疊(即在結腸中套入結腸)。經CT掃描顯示,有4例患者的腸套疊主要發(fā)生于右上腹部、6例患者發(fā)生于右下腹部、4例患者發(fā)生于左上腹部、2例患者發(fā)生于左下腹部、2例患者發(fā)生于中腹部。有11例患者CT表現(xiàn)出分層狀的靶形塊影,其中,靶形塊影主要取決于層面和長軸之間的實際長度,當層面和靶塊長軸垂直,則會表現(xiàn)出類圓形的包塊或者是圓形的包塊,走形一致或者是傾斜相交時,表現(xiàn)為雙包塊、香蕉狀與腎形的征象;有7例患者包塊內部的CT表現(xiàn)出分層狀的結構,內部存在氣體或者是造影劑。
3 討論
腸套疊屬于一種常見的嬰幼兒疾病,屬于小兒外科中一種常見的急腹癥,男性的發(fā)生率比女性高[1]。而成人的腸套疊則相對少見,臨床癥狀沒有特異性,其特征變化多樣。和常見幼兒原發(fā)性的腸套疊不一樣,成人的腸套疊基本是因為器質性病所致。成人的腸套疊中較為多見的是小腸套疊,主要是由于良性的病變引起的,例如:腸動力性的改變、脂肪瘤、神經的纖維瘤、平滑肌瘤與血管瘤等。而結腸型的腸套疊多半發(fā)于惡性的病變,例如:淋巴瘤、腺癌與類癌等?,F(xiàn)階段成人的腸套疊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出陣發(fā)性的腹痛,在在腹痛發(fā)作的時候,大多數(shù)患者腹部可以解除大小不一的包塊,伴有不同程度的腸硬阻,一些患者還可能伴有肉眼可見的血便[2]。一些成人的腸套疊能夠自行的復位,因此在發(fā)作以后,可以徹底緩解,同時包塊也會消失。但由于成人的腸套疊主要特點是臨床的癥狀不夠典型、病因比較復雜以及病程比較長等,導致術前確診的難度比較大,誤診率比較高。本次研究中,在18例患者,有11例患者的原發(fā)灶是結腸癌、2例患者為脂肪瘤;12例患者在回盲部位腸套疊、4例患者在小腸部位腸套疊、2例患者在結腸部位腸套疊。經CT掃描顯示,有4例患者的腸套疊主要發(fā)生于右上腹部、7例患者發(fā)生于右下腹部、3例患者發(fā)生于左上腹部、4例患者發(fā)生于左下腹部、1例患者發(fā)生于中腹部。有11例患者CT表現(xiàn)出分層狀的靶形塊影;有5例患者包塊內部的CT表現(xiàn)出分層狀的結構,內部存在氣體或者是造影劑。與劉衛(wèi)平等報道一致[3]。
使用適當輔助檢查能夠提高成人的腸套疊診斷率,而輔助性檢查包含腹部CT、腹部X線的平片、纖維的內鏡、胃腸道的造影與腹部彩超等。其中,比較常用的主要是腹部的CT檢查、腹部的X線平片以及腹部彩超,腹部的X線平片在腸套疊診斷中效果比較好,并且較為經濟,既可以充分顯示出腸硬阻的情況,例如:彈簧征與杯口征均可顯示,診斷比較準確,同時能夠準確提示硬阻位置。而小腸套疊的造影檢查,顯示出腸腔呈現(xiàn)出線狀狹窄到遠端的腸腔又可以擴張,同時圍繞著現(xiàn)狀陰影出現(xiàn)彈簧形狀的影像,例如:結腸的套疊,并且造影可以見到造影劑的受阻,呈現(xiàn)杯狀或者是環(huán)形充盈或是缺損。超聲的檢查比較經濟、無創(chuàng),特別是在形成包塊與腹痛時,可以看到強回聲區(qū)與低回聲區(qū)間隔同心圓的結構,但是如果發(fā)生腸硬阻時,因為腸腔內部容易積氣,導致超聲檢查準確性受到影響。
現(xiàn)階段螺旋CT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人的腸套疊診斷準確性,一旦出現(xiàn)典型CT的征象時,影像診斷的敏感性將會接近100%。而且,腸套疊較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主要是靶征,也叫作同心圓征,其充分反映出腸系膜、各層腸壁與腸腔解剖的關系。而隨著CT掃描的層面角度差異、腸管不斷地蠕動以及套疊的范圍增大,可在CT影像中見到腎形征,也就是套鞘部位游離緣和套入部位近端的腸管、腸系膜CT斜切面的圖像,游離套鞘呈現(xiàn)出弧形圍繞著套入,形狀與腎輪廓的外形比較相似,套入部位近端的腸系與腸管與腎蒂形狀比較相似;還可在CT影像中見到彗星尾征,主要是指套疊近端的腸系膜血管所牽拉聚攏而形成的一種征象。除上述典型征象意外,CT掃描還可以見到腹膜后的淋巴結大、腸梗阻、腹腔積液、腸壁增厚的水腫、腸壁內部有小氣泡影與加大腸系膜中脂肪的模糊密度等一些異常的征象。CT既可以準確診斷出腸套疊,又可以發(fā)現(xiàn)主要病因,對腸道腫瘤良性與惡性進行判斷。
綜上,成人的腸套疊CT的表現(xiàn)有顯著特征性,與其他的影像檢查相比,CT的檢查對于腸套疊診斷優(yōu)勢較為明顯,是臨床上腸套疊診斷的一種有效方式,值得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璐,喬英,李建丁.成人腸套疊的CT征象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1(01):37-38.
[2]張峰,郭天暢,伍彩云.結合CT掃描中腸壁增厚與密度改變征象對小腸梗阻鑒別診斷的作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48(04):299-302.
[3]劉衛(wèi)平,李晨霞,牛晨.64層螺旋CT對成人腸套疊的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08):1290-1292.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