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對Tis期乳腺癌患者使用X線和超聲檢查的診斷價值。方法 抽取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來我科室接受治療的Tis期乳腺癌患者150例(均已通過病理檢查確診),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A組、B組和C組3組,每組50例,分別采用X線、超聲及以上兩者聯(lián)合檢查,其他治療措施相同,觀察三組間Tis期乳腺癌檢出情況及A、B兩組病理特征檢出情況。結果 A、B兩組檢出率相當,兩者無明顯差異(P>0.05),C組檢出率明顯高于A、B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A組對微小鈣化檢出率高于B組,對腫塊、血管異常及淋巴結腫大檢出率低于B組,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結論 X線與超聲檢查可初步作出診斷并判斷病情,為基礎性檢查,而兩者聯(lián)合應用更能有效提高Tis期乳腺癌患者檢查的準確性,彌補各自的不足,是早期診斷的理想選擇,值得推廣。
關鍵詞:乳腺癌;Tis期;診斷;X線;超聲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女性乳腺小葉上皮細胞或導管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好發(fā)于40~60歲女性,表現(xiàn)為胸痛、乳房腫塊、泌乳障礙、水腫、乳頭內陷、乳頭溢液等,嚴重威脅婦女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如何對乳腺癌進行早期診斷是關系到其治療及預后的重要課題,西醫(yī)影像學檢查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超聲檢查和X線檢查因其簡單、經濟、快速成為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方法,而有研究表明[1],兩者聯(lián)合應用更能提高檢查的準確性?,F(xiàn)對我院部分Tis期乳腺癌患者采取X線、超聲及兩者聯(lián)合檢查,對比三者效果并探討其應用價值,現(xiàn)進行以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150例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確診治療的Tis期乳腺癌患者(腫塊直徑≤2cm),均經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單側病變女性患者,符合2002年ATCCC制定的乳腺癌分期標準[2],且無嚴重的心肺脾肝等疾病,無意識障礙,簽字同意進行實驗者。用隨機分組法分為A、B、C組,50例一組。A組年齡:36~67歲,平均年齡(46.5±3.2)歲。B組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46.8±3.4)歲。C組年齡:37~67歲,平均年齡(46.7±3.3)歲兩組Tis期乳腺癌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由專業(yè)影像學醫(yī)師對150例確診的Tis期乳腺癌患者的X線平片和超聲影像進行對比分析,對比三組檢查結果。A組:鉬靶X線檢查:病患取站立位,充分暴露病處乳腺,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數(shù)字乳腺鉬靶機(GE Senographe 2000D),全自動曝光,拍頭足軸位與內外斜位片,斜位投照角度垂直于胸大肌外緣,觀察乳腺病灶形態(tài)、數(shù)目、大小、異常血管或淋巴結情況、邊界及鈣化情況;B組: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取仰臥位,上舉雙臂,充分暴露病處乳腺,采用飛利浦Philips HD 6彩色超聲顯像儀,頻率5~12MHz,線陣探頭,高頻探頭中心頻率>7.5MHz,開始由二維超聲檢查乳房各個象限,定位腫塊并觀察其大小、形態(tài)、縱橫徑比、內部回聲、后方衰減情況等,再通過彩色多普勒觀察腫塊周圍血流分布、形態(tài),測定血流阻力,檢查雙側腋窩,對腋窩淋巴結形態(tài)、數(shù)目、大小、邊界、血供、內部回聲等進行測定。C組:聯(lián)合A、B兩組檢查方法,觀察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只需其中一種檢查診斷出惡性征象,即可確為診乳腺癌。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分別用t檢驗和?字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三組間檢出率對比 經過檢查,A、B兩組Tis期乳腺癌檢出率無明顯差異(P>0.05),C組檢出率94.0%,顯著高于A組80.0%和B組80.0%,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A、B兩組不同病理特征檢出率比較 A組對微小鈣化檢出率高于B組,對腫塊、血管異常及淋巴結腫大檢出率低于B組,結果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近年來乳腺癌發(fā)病率的增高,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健康,乳腺癌的病因不明,但對于大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險因素,我們稱之為乳腺癌高危因素。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能預防乳腺癌轉移、惡化,是關系到患者治療、預后和康復的關鍵。乳腺癌的診斷方法很多,而影像學檢查對其早期診斷尤為重要,其中X線和超聲檢查在臨床上最為常用。
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乳腺腫塊內微小鈣化,橫縱比大于1,邊緣毛刺征,則患癌可能性較大,它能通過彩色撲獲技術與半定量法對血管平均密度、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流峰值流速進行觀察,有效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并且MVD和穿入型血管對乳癌診斷的敏感性較高。超聲檢查具有經濟、簡便、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適用于各個年齡段女性,超聲檢查可清楚的顯示出那些X線鉬靶難以顯示致密性腫塊的結構、形態(tài)、位置、周圍組織侵犯情況等,觀察到因解剖原因造成的X線無法觀察到的病變,區(qū)分囊實性病變[3]。X線檢查對乳腺癌鈣化灶的檢出有極大優(yōu)勢,MWA與CMRP技術提高對乳腺癌診斷的準確性,X線數(shù)字攝影有助于CAD。X線檢查從整體上觀察病灶,不易漏診,容易顯示成簇細小鈣化與毛刺征特征,對那些部分腺體退化、乳腺內脂肪較多的中老年患者的顯示效果較好,操作簡便、費用不高、檢出率好,并且可以保留清晰影像,便于對比觀察。臨床實踐證明,超聲和X線結合檢查能形成優(yōu)勢互補,能有效提高檢出率和檢查效果。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取單獨一種檢查方法的A組與B組,兩組間檢出率相當,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采取超聲和X線聯(lián)合檢查的C組,其檢出率顯著高于單獨一種檢查的A組與B組,漏診率明顯減少,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A組對微小鈣化檢出率高于B組,對腫塊、血管異常及淋巴結腫大檢出率低于B組(均P<0.05),可見A、B兩組方案各有優(yōu)勢,若將兩種方法聯(lián)合,其檢出率將大大提高,更有助于Tis期乳腺癌患者檢查。
綜上所述,X線和超聲檢查對Tis期乳腺癌患者的檢查都比較有效,兩者聯(lián)合檢查更能提高檢查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5]。
參考文獻:
[1]陳謙謙,薛恩生.超聲、鉬靶X線聯(lián)合MRI在乳腺癌術前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0(2):148-152.
[2]任紅,于學林,崔進國,等.超聲與X線鉬靶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6):899-901,909.
[3]曹長軍,陳東風,田麗元,等.超聲與鉬靶X線對小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13(5):307-310.
[4]鄧秋香,吳仁榮,孫圣香,等.鉬靶結合超聲對乳腺癌檢出的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21(17):2074-2076.
[5]王菊,劉佩芳,李軍楠,等.乳腺X線和超聲檢查對T1及Tis期乳腺癌診斷效能的比較[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5,95(1):34-36.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