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報道
患者,男,38歲,已婚,洗車工。主因\"惡心、嘔吐,尿黃4d\"于2011年11月9日收住鄂爾多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既往體健,無乙肝病毒密切接觸史,無乙肝家族聚集現(xiàn)象,無肝功能異常病史,無酗酒史。患者于4d前受涼后出現(xiàn)食欲欠佳,食量為正常飯量的1/3左右,進食后出現(xiàn)頻繁的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咖啡樣物質,非噴射性嘔吐,無發(fā)熱、寒戰(zhàn)、腹痛、腹瀉、頭暈、頭痛等,急就診于當?shù)卦\所給予抗生素治療(具體藥物及劑量不詳),患者癥狀未有緩解,故前往鄂爾多斯廣廈醫(yī)院,診斷為\"黃疸型肝炎?\"。為求進一步診治故來我院,門診以\"病毒性肝炎 乙型\"收住我科。
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志清,查體合作,面色晦暗無華,全身皮膚鞏膜重度黃染,未見出血點及皮疹,未見肝掌及蜘蛛痣。心肺聽診無異常發(fā)現(xiàn)。肝脾肋下未觸及,肝上界位于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腹軟,全腹部輕壓痛,尤以劍突下較明顯,無反跳痛,無腹壁靜脈曲張,無胃腸形及蠕動波,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雙下肢無水腫。其余(-)。
診治經過:入院后診斷\"病毒性肝炎 乙型 急性 黃疸型\"。入院后完善各項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WBC 8.3×109/L,RBC 4.63×1012/L,PLT 162×109/L。肝功能:TBil 292.14μmol/L,DBil 208.51μmol/L,ALB 41.7 g/L,GLB 16.10 g/L,ALP 163 U/L,γ-GT 57 U/L,CHE 3673 U/L,AST 969 U/L,ALT 2151 U/L。血糖:3.23 mmol/L。凝血功能:PT 46.8s,PTA:14.6%,APTT 87.2秒。乙肝五項(定量):HBsAg:6818,HBeAb:0.069,HBcAb:0.008(參考值分別是:陰性<1,陰性>1,陰性>1)。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標志物均為陰性。HBV-DNA:2.090×104 copies/ml。甲胎蛋白:11.34 ng/ml。彩超示:肝臟左葉前后徑約70mm,右葉最大斜徑約126 mm,包膜光滑,實質回聲略增強,肝內管狀結構顯示清晰。膽囊壁水腫?;颊哂谌朐旱?d出現(xiàn)精神萎靡,極度乏力,頻繁惡心,反應遲鈍,定向力、計算力障礙,查體不合作。明確診斷:病毒性肝炎 乙型 急性 重型,肝性腦病。
治療:①予抗病毒治療,選擇恩替卡韋(博路定)1.0 mg/d[1],4w后復查HBV-DNA 定量下降至 <500 copies /ml,原劑量不變繼續(xù)口服治療;②入院前3d每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針160mg,根據(jù)病情變化逐漸減量,共用13d停用。停用靜點激素后改用醋酸潑尼松片(強的松)50mg/d,口服,每5d遞減10mg直至停藥。同時予蘭索拉唑片、碳酸鈣片、補充鉀劑、頭孢孟多酯注射液等措施預防激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③加用微生態(tài)制劑;④間斷輸入人血白蛋白、血漿等補充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給予臥床休息,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多種維生素等為主的一般治療,同時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門冬氨酸鳥氨酸、思美泰、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保肝、退黃等治療。
經上述治療后,患者全身不適癥狀、乏力程度、精神狀態(tài)較入院時明顯好轉?;颊唿S疸逐漸消退,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規(guī)進行性好轉,化驗單結果(見表1)。于入院后第42d(2011-12-21)患者無誘因的出現(xiàn)右側腰背部疼痛,呈陣發(fā)性絞痛,不可耐受,無放射痛,無惡心、嘔吐,亦無大汗、心慌、氣短等。急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生化、電解質、腹部平片等均無特殊異常。彩超示:①彌漫性肝??;②膽囊外形大;③右腎輕度積水并右側輸尿管上段擴張 中下段梗阻可能;④脾大;⑤腹水??紤]結石所致,治療上給予硫酸阿托品、654-2以解痙緩解疼痛,效差。于2011年12月25日轉診于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診斷為\"右腎積水,右輸尿管梗阻\",考慮腎結核。并于2011年12月28日在腰硬麻醉下行\(zhòng)"經尿道輸尿管鏡檢查,右側輸尿管D-J管置入\"術,術中病變發(fā)現(xiàn):右側輸尿管中上段見感染的絮狀物。術后患者病情平穩(wěn),未有疼痛。出院后一直口服恩替卡韋 0.5mg/d,在我院門診亦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彩超等,各項指標逐漸趨于好轉。直至2012年8月復查HBsAg 已陰轉,HBsAb出現(xiàn),隨即停用恩替卡韋。主要指標變化見表 1。
2 討論
此例患者無慢性肝病基礎,符合 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急性重型肝炎的診斷標準,同時也符合2006 年《肝衰竭診療指南》[3]病毒性肝炎,急性,乙型 急性肝衰竭(中期)的診斷標準。
該患者實驗室檢查示:HBsAg(+)、HBeAb(+)、HBcAb(+),HBV-DNA:2.090×104 copies/ml,我國現(xiàn)已上市的可用于抗病毒的核苷類似物有拉米夫定( LDV)、阿德福韋酯( ADV)、替比夫定(LdT) 和恩替卡韋(ETV)。我們?yōu)榛颊哌x擇恩替卡韋(博路定)1.0 mg/d,4w后已測不到病毒復制?;谶x擇起效快、安全等因素,在短期內控制病毒的大量復制及病毒因素造成的肝損害。目前對 HBV-DNA 陽性的重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學者提倡抗病毒治療,對HBsAg(+)、HBV-DNA 檢測不出的患者,亦應考慮抗病毒治療[1]。LDV、LdT、ETV均可以用于重型肝炎治療中。其機制是通過抗病毒藥物降低機體病毒載量,緩解過強的免疫反應,從而緩解病情。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激發(fā)強烈免疫反應的啟動因素。多年以來重型肝炎中的激素應用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爭議焦點為是否可用、介入的時機和具體給藥方法,包括劑型、劑量、給藥時間和療程等。既往觀點多反對重型肝炎應用激素治療,近年來隨著抗病毒藥物的上市,越來越多的觀點贊同應用激素。糖皮質激素治療重型肝炎的可能機制是:①糖皮質激素是一種廣譜免疫抑制劑,可通過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等淋巴細胞的功能而阻止或延緩過強細胞免疫所致的原發(fā)性肝損傷;②糖皮質激素能抑制肝細胞膜表達細胞間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活性,從而阻止細胞毒性T細胞等淋巴細胞對HBV感染肝細胞的攻擊破壞,是其治療重型肝炎的另一理論基礎[4];③糖皮質激素能抑制肝內外單核-吞噬細胞釋放TNFα、白細胞介素-1等多種炎癥介質,從而阻止或延緩繼發(fā)性肝內微循環(huán)障礙的發(fā)生;④糖皮質激素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肝細胞膜的功能。因此有學者認為,短期試用糖皮質激素可直接阻止肝細胞進一步崩解壞死,阻抑肝功能的快速進行性惡化,為肝細胞再生和其它治療藥物發(fā)揮效應贏得寶貴時間。目前傾向于激素對輕、中型病例無明顯效果,只有嚴重病例才能從激素中受益,且以早期療效最好。在綜合保肝、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糖皮質激素后,對控制肝臟炎癥、減輕中毒癥狀,改善微循環(huán)、疏通肝內毛細膽管、增加膽汁排泄,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增進食欲,改善癥狀,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
糖皮質激素是一把雙刃劍,重型肝炎早期應用得當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應用不當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含有對糖皮質激素應答的序列,激素治療可引起病毒復制活躍,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其次,長時間使用可出現(xiàn)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痤瘡等類庫欣綜合征,引起代謝紊亂(激素性糖尿病、高血壓病、負氮平衡、水電解質紊亂)、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骨質疏松、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和精神異常等不良反應,進一步加重病情。它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危險性[5],繼發(fā)感染是重型肝炎和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后最常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繼發(fā)感染的成功防治對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例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d即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病情得到緩解。于治療后第42d出現(xiàn)右側腰背部陣發(fā)性的絞痛,在腰硬麻醉下行\(zhòng)"經尿道輸尿管鏡檢查,右側輸尿管D-J管置入\"術,術中病變發(fā)現(xiàn):右側輸尿管中上段見感染的絮狀物。我們考慮為使用糖皮質激素后出現(xiàn)的并發(fā)感染。經手術治療后患者病情恢復正常。這也提醒我們,對一些身體條件較差的重型肝病患者,更應慎重應用激素。
總之,正確掌握適應證,合理選擇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挽救部分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反之,無助于重型肝炎的治療,甚至可能加速其病情惡化。防治激素的相關不良反應。充分發(fā)揮激素的優(yōu)點,克服其缺點,可顯著提高其治療重型肝炎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李娟,于紅衛(wèi),張劍,等.1例慢加亞急性肝衰竭臨床診治剖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0,26(6):654-656.
[2]中華醫(y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3]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肝衰竭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9):643-646.
[4]張緒清,顧長海,王宇明,等.細胞因子等對人原代培養(yǎng)肝細胞細胞間粘附分子-1表達的調控[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2,20(5):172.
[5]Zhou QX.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patitis[J].Chin J Hepatol,2000,8(5):307-308.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