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與其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方法 隨機選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心功能I~IV級慢性心衰患者作為實驗組,對其進行血尿酸濃度檢測,同時,運用隨機法選擇同時段來我院體檢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為對照組。檢測兩組患者的血尿酸濃度,并進行比較。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的血尿酸濃度平均值為(565±53)μmol/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平均血尿酸濃度為(279±25)μmol/L,兩組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濃度分別為(279±25)μmol/L、(269±33)μmol/L,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濃度為(565±53)μmol/L、(301±36)μmol/L,治療前后比較無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jié)論 慢性心衰患者經(jīng)治療心功能加強后,血尿酸濃度也顯著降低,證明在治療慢性心衰過程中動態(tài)監(jiān)測血尿酸濃度能夠準確的反應治療效果,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血尿酸;療效;慢性心衰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etecting serum uric acid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50 patients withchronic heart failure as the text group,serum UA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their serum UA w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50 healthy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Results Patients in text group exhibit an obvious decline in serum UA[before treatment:(565±53)μmol/L,after treatment:(301±36)μmol/L,P<0.05],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before treatment:(279±25)μmol/L,after treatment:(269±33)μmol/L,P>0.05].Conclusion Serum UA level is correlated with the cardiac function,and i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Serum UA;Therapeutic effects;Chronic heart failure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及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心力衰竭發(fā)病率日益上升,已達到2%~3%[1]。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往往是由各種器質(zhì)性的心血管疾病因得不到及時治療發(fā)展而得。此時免疫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及代謝系統(tǒng)均發(fā)生改變并失衡,人體面臨多重致命風險[2]。有研究表明,高血尿酸癥與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血尿酸水平變化往往與患者心血管疾病惡化亦有相關性[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診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作為實驗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4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5.5±1.5)歲;50例患者中冠心病1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5例,擴張性心臟病3例,肺源性心臟病12例,其他心臟病2例。患者均經(jīng)Framingham診斷標準診斷,且經(jīng)NYHA(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患者心功能I~II級者18例,III級者11例,IV級者11例。同時,運用隨機法選擇同時段來我院體檢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61.3±1.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身體狀況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心力衰竭的常規(guī)治療包括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和血管緊張素酶轉(zhuǎn)換酶抑制劑等。
1.2檢查方法
1.2.1資料收集 所有患者均接受詳細詢問病史,并記錄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等基本資料和體溫、心率、血壓等基礎指標。利用NYHA標準對患者進行分級。
1.2.2血尿酸檢測 所有患者于采樣當日清晨禁食,抽取4ml肘靜脈血后進行血清分離。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并分析兩組患者的血尿酸濃度。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統(tǒng)計結(jié)果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的血尿酸濃度平均值為(565±53)μmol/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平均血尿酸濃度為(279±25)μmol/L,兩組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濃度分別為(279±25)μmol/L、(269±33)μmol/L,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濃度為(565±53)μmol/L、(301±36)μmol/L,治療前后比較無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尿酸由人體嘌呤代謝最終而得,合成過量或排泄減少均會引起血尿酸濃度升高[4]。心血管系統(tǒng)主要由血管壁產(chǎn)生尿酸,尤其是血管內(nèi)皮細胞。有最新研究顯示,血清尿酸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臟炎癥的一種炎性因子,故其濃度升高是細胞損傷和炎癥反應的重要標記,此外,血尿酸水平變化與心血管疾病惡化亦有相關性[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的血尿酸濃度平均值為(565±53)μmol/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平均血尿酸濃度為(279±25)μmol/L,兩組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濃度分別為(279±25)μmol/L、(269±33)μmol/L,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濃度為(565±53)μmol/L、(301±36)μmol/L,治療前后比較無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血尿酸水平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的機制可能有以下幾種[6]:慢性心衰發(fā)病時,交感神經(jīng)得以興奮,神經(jīng)遞質(zhì)影響血尿酸水平升高;心衰患者對于氧氣的攝入量低,使得糖酵解增加,黃嘌呤和尿酸等產(chǎn)物濃度升高,黃嘌呤進一步氧化產(chǎn)生自由基,亦能導致內(nèi)皮損害;腎功能發(fā)生變化,腎小管對于尿酸的重吸收受到影響,尿酸排泄減少,引發(fā)高尿酸血癥。
綜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經(jīng)治療心功能加強后,血尿酸濃度也顯著降低,證明在治療慢性心衰過程中動態(tài)監(jiān)測血尿酸濃度能夠準確的反應治療效果,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對慢性心衰患者,應采用血尿酸檢測作常規(guī)檢查,密切關注治療過程總血尿酸濃度的變化,及早干預,為患者把握時機。
參考文獻:
[1]安宜沛.慢性心衰患者膳食現(xiàn)況調(diào)查及中醫(yī)藥膳調(diào)養(yǎng)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
[2]張靜,劉穎,張璐靚.血尿酸濃度水平與慢性心功能衰竭的關系[J].生物技術(shù)世界,2015,01):111.
[3]閆瑞華.監(jiān)測血尿酸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中的臨床價值[D];吉林大學,2014.
[4]馬淑云.慢性心力衰竭及程度與血尿酸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08):29-30.
[5]楊曉東.血尿酸檢測評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應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3):5481-5482.
[6]楊博,張再偉,邵靚.血尿酸及膽紅素水平對慢性心衰患者病情進展的判斷意義[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11):48-50.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