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中藥足浴和點穴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內科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足浴和點穴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第1 w愈合率及第2 w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藥足浴和點穴護理可顯著提高糖尿病足患者治療效果,縮短愈合時間。
關鍵詞:中藥足?。稽c穴護理;糖尿病足;療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發(fā)展至一定程度常出現的一種并發(fā)癥,主要臨床表現為肢體末端疼痛、感染、潰瘍以及壞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中藥足浴和點穴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5~74歲,平均(55.5±3.4)歲;糖尿病病程為(8.5±1.2)年;潰瘍程度:Ⅰ級8例,Ⅱ級22例,Ⅲ級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47~75歲,平均(55.9±3.7)歲;糖尿病病程為(8.9±1.3)年;潰瘍程度:Ⅰ級9例,Ⅱ級22例,Ⅲ級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內科治療,口服降糖藥物,或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并根據患者足部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給予有效抗生素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①病情觀察:定時對患者的體溫及血常規(guī)進行檢查,每天監(jiān)督患者使用溫水洗腳,并使用純棉毛巾將水漬擦干,保持腳面干燥;觀察患者患足潰瘍處有無出現滲液、滲血現象,有無發(fā)生皸裂、潰破及水泡現象。②飲食護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在飲食中需以低脂、低熱、禁糖、高蛋白為基本原則,并叮囑其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加強營養(yǎng)。③加強創(chuàng)面護理。定期為患者換藥,換藥時要求動作輕柔,及時切除壞死創(chuàng)面,并進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引流,以便加快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速度。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足浴和點穴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中藥足?。褐兴幪幏剑?5 g桑枝、20 g桂枝、25 g雞血藤、40 g大黃、25 g伸筋草、25 g黃連、20 g紅花、20 g赤芍、20 g細辛、20 g姜黃、25 g艾草、25 g威靈仙、20 g川芎、30 g沒藥。將上述中藥浸入水中10 min,隨后以溫火煮沸,藥液沸騰20 min后關火,水溫降至42℃左右時可進行足浴,水深需超過腳背,至足三里。②點穴護理:對患者足三里、合谷、血海、陰陵泉、涌泉等穴位進行按摩,可采用一指禪點發(fā)、推法、揉法,1次/d,每穴位5 min。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及護理4 w后進行效果評價。
1.3療效判斷[1] 治療及護理后,患者患足局部腫脹現象消失,皮膚顏色正常,潰瘍面消失,可視為治愈;局部腫脹及皮膚顏色明顯好轉,潰瘍面消失>70%,可視為顯效;局部腫脹及皮膚顏色部分好轉,潰瘍面縮小>30%,可視為有效;均不符合上述指標者,可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1%,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患足潰瘍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第1 w愈合率為45.7%,第2 w愈合率為31.4%,對照組第1 w愈合率為17.1%,第2 w愈合率為22.9%。觀察組第1 w、第2 w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第3 w、第4 w愈合率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病足的發(fā)生和糖尿病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的相互作用有密切關系。輕微外傷就可導致其局部迅速出現感染、潰瘍及壞疽,嚴重者需實施截肢治療。中醫(yī)學認為,糖尿病足屬于“腳疽”、“陰疽”、“脫疽”范疇,屬于消渴變證之一,主要是因消渴時間長,氣血生化乏源導致的,可傷及脾腎之陽,腎陽虛衰可最終造成該疾病出現[2]。并且患者因血脈淤塞、肢端失養(yǎng)而出現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足是一種本虛標實之證,在治療中需堅持活血化瘀、益氣健脾、通經活絡這一原則。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1%;且觀察組第1 w、第2 w愈合率分別為45.7%、31.4%,對照組第1 w、第2 w愈合率分別為17.1%、22.9%,由此可以看出,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中藥處方中,黃芪具有益氣固表之功效;桂枝、雞血藤、紅花、川芎具有溫經通脈、補血行血之功效;桑枝、伸筋草、艾草具有祛風濕、消水腫、利關節(jié)之功效;赤芍、細辛、威靈仙、沒藥具有緩急止痛之功效;大黃、黃連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諸藥聯合應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改善下肢局部血供作用理想。并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3],黃芪具有增加患者機體免疫力以及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增加其白細胞、多核白細胞數量,從而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桂枝具有促進發(fā)汗、擴張血管、鎮(zhèn)痛抗菌的作用。并且聯合點穴護理,可對局部血管及神經形成刺激,有舒暢經絡、血脈及消散腫瘍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循環(huán)狀態(tài)及周圍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中藥足浴聯合點穴護理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疏松腠理、松弛筋骨、通經活血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加強組織周圍營養(yǎng),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武義華,章合生,張星辰,等.中藥足浴、足底穴位按摩及護理干預對早期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7):604-606.
[2]何喬,張引,徐學凡,等.中藥足浴護理改善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4,28(5):101-102.
[3]陳鳳,王虹娟,賀榮.生肌膏聯合中藥足浴治療糖尿病足的護理體會[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1,40(12):1276-1277.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