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因人流而產生焦慮的患者實施親情護理干預,探究其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我站2013年12月~2014年3月期間所收治的因實行人流后產生焦慮癥患者共66例,應用計算機法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n=33)和參照組(n=33),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親情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結果 實施親情護理干預后的實驗組患者S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 在焦慮癥患者中實施親情護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對于焦慮癥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親情護理;焦慮癥;干預分析
焦慮癥為一種常見的心理情緒反應,近幾年來,由于相關因素的影響,醫(yī)療機構中實行人流的患者逐年呈現上升趨勢,而實行人流后的患者部分會出現焦慮癥,其主要表現為身體疲累、思想紊亂、語言表達不清楚以及判斷能力變差的反應,患者沒有明確原因就會出現心跳加快、緊張不安的心情,且多伴有尿頻、腹痛以及出汗的癥狀[1]。而在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合理的護理模式也能有效幫助患者改善病情。在本文研究中,我站對因人流而產生焦慮的患者實施親情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將護理情況做出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站2013年12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因實行人流后產生焦慮癥患者共66例,應用計算機法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n=33)和參照組(n=33)。在實驗組患者中,患者年齡在22~48歲,平均年齡(39.8±4.3)歲;在參照組患者中,患者年齡在20~49歲,平均年齡(48.5±3.2)歲。對兩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進行統(tǒng)計,其中40例患者為本科學歷,10例大專,10例高中,6例為高中以下。此次進行分組護理的66例患者均經過SAS評分確診為焦慮癥,且患者未患有其他如神經功能缺損的病癥,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以及文化程度等進行比較,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親情護理,具體方式如下:①抑郁情緒:意外妊娠對大多數女性來說是一件緊急應激事件,人工流產是在不得己情況下作出的選擇。女性天生的“母性情結”和多愁善感的性格會加重其自責、知罪的情緒,從而加重她們的抑郁情緒。護理人員可以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創(chuàng)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予以患者相應的心理支持,注意引導患者適度宣泄悲傷、羞恥、恐懼等不良情緒,通過講解孕產相關知識,糾正其錯誤認識,引患者正確認識流產手術和自身狀態(tài),鼓勵她們以積極心態(tài)接受治療。②孤獨感: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力度,并在心理上予以患者支持。與此同時還應和家屬進行相應的溝通,告知患者家屬需要多陪伴患者。③緊張感:緊張情緒是所有患者均會表現出來的,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宣教工作,并采用簡單性話語向患者講解人流的相關知識。另外,護理人員應合理為患者安排飲食,保證營養(yǎng)均衡。④害怕:患者會對下次懷孕的結果存在一定的擔心,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況,并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需要對產褥期的衛(wèi)生進行相應的重視,縮短患者恢復的時間。
1.3護理判定標準 應用SAS評分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指數計分,其中緊張、害怕、煩亂、發(fā)瘋感、消極感等20項內容皆為評分標準,當評分指數>50分,則代表焦慮癥狀出現,但分數>70則表示焦慮程度嚴重。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我站66例焦慮癥患者的所有數據資料均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指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當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對比,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優(yōu)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數據不具有差異性(P>0.05),見表1。
3 討論
人工流產對于女性來說是一種不愉快的經歷,手術不僅會造成身體的損傷,精神負擔、傷害相對更甚。初次流產者擔心手術疼痛的問題,多次流產則關心日后生育的影響;未婚者則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更懷有羞愧、悔恨等心理。這些負面情緒皆可導致焦慮情況的出現。患者的焦慮病發(fā)時間多為28d以內,在這一過程中,患者會出現情緒起伏大、頭暈、多尿、沮喪或者自殺的念頭,如患者長期不能夠改善焦慮情緒,長此以往將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4]。隨著當前我國醫(yī)療服務模式的不斷完善,全方位、個性化以及健康護理模式不斷的被應用,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本次我站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用了以家庭溫暖為主題的親情護理模式,應用效果良好。
針對焦慮癥患者的特殊情況,我站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心理指導、健康宣教之外,還應保持病房的整潔,同時針對患者焦躁、緊張以及不安的情緒,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困擾[5]。
在本次研究中,我站對66例因人流而產生焦慮癥焦慮癥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對33例實驗組患者實施親情護理,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進行對比,其中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參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60.12±5.8),實驗組護理后的SAS評分為(49.35±5.1),由以上數據可知,實施親情護理后的實驗組其評分指數優(yōu)于參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焦慮癥患者實施親情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躁情緒,利于后續(xù)治療,且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增強患者的滿意度,這對于疾病的治療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焦愛霞,彭霞.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378-380.
[2]劉香鳳.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7):122-123.
[3]陳敏,張毅.探討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1):338-338.
[4]陳愛梅.親情護理對49例焦慮癥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7):117-118,119.
[5]張春娜,劉倩青.親情護理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8):82-83.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