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手法復位結合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42例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患者,隨機將其平分為兩組,觀察組采用手法復位結合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對照組僅采用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觀察并記錄:①手術后3個月患者通過拍攝X線片或CT片了解椎體恢復高度、后凸Cobb角矯正情況;②采用疼痛視覺模擬(VAS)評分,記錄患者術前、術后3 d、術后3個月的評分;③兩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泄漏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VAS評分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V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與對照組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泄漏情況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手法復位結合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可以有效的緩解疼痛。
關鍵詞:手法復位;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
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的患者逐年增長,已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狀況。本文選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42例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手段。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42例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臨床癥狀為胸部及腰背部疼痛,檢查后存在后凸畸形、骨折處棘旁壓痛等癥狀。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9.18±7.81)歲;男性18例,女性24例;其中,單椎體骨折32例、雙椎體骨折8例、三椎體骨折2例;傷椎為T9~L3,其中胸椎10個、腰椎32個,平均椎體丟失高度為53%。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以上,外力損傷,檢查診斷為OVCF;②MRI檢查顯示為新鮮骨折或陳舊骨折沒有愈合;③無神經功能損害;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1例,觀察組采用手法復位結合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對照組僅采用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法復位 手術前對患者進行X線和MRI檢查,了解患者傷椎關節(jié)突、椎弓根、椎體的受傷情況以及脊髓、硬脊膜的受壓情況,采取手法復位時注意力度。給予患者40mg帕瑞昔布鈉鎮(zhèn)痛處理?;颊呷「┡P位于手術臺,胸部和骨盆部墊枕,將腹部懸空,雙手抓住床頭。一位助手雙手握緊雙腋下,另一位助手握住患者雙足踝關節(jié),持續(xù)進行縱向牽引約3 min,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輕相鄰椎體之間的壓力。醫(yī)生雙手掌疊壓置于于傷椎棘突后方,垂直床面加壓至棘突后凸畸形消失。醫(yī)生對患者手法復位時力度要做到快、準、穩(wěn)[1-2]。
1.2.2 PKP 患者采取俯臥于手術臺上,消毒鋪巾后準確找到進針點同時標記。局麻采用1%利多卡因10 ml,C臂X線機監(jiān)視下,把帶有針芯的穿刺針鉆入。胸椎穿刺經肋橫突間隙鉆入,腰椎穿刺經椎弓根或后外側途徑鉆入,適當增加外展角度。針尖在到達椎體的后壁并且正位于椎弓根影內側,繼續(xù)進針達到3~4 mm時,拔出穿刺針內芯,然后有序的置入導針、擴張?zhí)坠芤约肮ぷ魈坠?,建立椎體通道,同時椎體通道擴大導入可擴張球囊。對可擴張球囊進行施壓,椎體復位后取出可擴張球囊,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骨水泥即將要流出椎體范圍或已流出錐體外,停止注射骨水泥,這個過程需把握好骨水泥的注射量[3]。通常腰椎注入骨水泥5 ml,胸椎注入骨水泥4 ml,當骨水泥呈拉絲狀時注入,在骨水泥凝固前把工作套管旋轉,將其分離,等到骨水泥干后拔出工作套管。局部壓迫3 min,切口覆蓋無菌敷料.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3判定標準 ①手術后3個月患者通過拍攝X線片或CT片了解椎體恢復高度、后凸Cobb角矯正情況;②采用疼痛視覺模擬(VAS)評分,記錄患者術前、術后3 d、術后3個月的評分;③兩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泄漏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和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VAS評分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V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骨水泥平均注射量、泄漏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泄漏情況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多發(fā)于胸腰椎體,其中楔形壓縮骨折發(fā)病率較高,容易易造成患者脊柱后凸畸形,腰背部疼痛、駝背,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4]。
臨床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和PKP。保守治療中的手法復位,可以縱向牽引緩解相鄰椎體的壓迫,背部下壓使脊柱的生理彎曲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這種方法對于復位后的位置不能長時間的維持,患者需要臥床休養(yǎng),恢復時間長,疼痛緩解慢,容易反復。
PKP術是在PVP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的一種治療方法,在穿刺針末端導入可膨脹性擴骨球囊,充分擴張后注入骨水泥增加椎體強度,可以有效緩解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疼痛,并且傷椎的強度增加。此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高為(5.21±0.95)ml,骨水泥泄漏1例;對照組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高為(4.34±1.27)ml,骨水泥泄漏4例;觀察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這主要是手法復位使被壓縮椎體得到一定程度恢復,利于減小骨水泥推注,降低骨水泥的泄漏幾率。所以手法復位結合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效果突出,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昊,何仕誠,方文,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疼痛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27):2119-2122.
[2]張文桐,唐海.經皮后凸成形術并發(fā)骨水泥滲漏的類型及臨床意義[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6):493-494.
[3]方秀統(tǒng),于方,付勝良,等.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33):2654-2658.
[4]李大剛,蘇培基,陳敢峰,等.保守療法和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4):306-310.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