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應用單采血小板輸注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308例單采血小板輸注治療患者,分析低頻、中頻、高頻輸注患者的有效率、不同病變患者輸注情況以及輸注頻率與血小板輸注有效率。結果 輸注次數(shù)增加時臨床輸注有效率下降,腫瘤、外科手術、其他病變患者進行血小板輸注具有較高有效率,輸注后lh、24h中PLT、CCI、PPR對比,三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血小板減少患者需要把握好輸注最佳時間,嚴格把握輸注指征,從而提高血小板輸注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單采血小板;輸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platelet transfusion.Methods 308 patients with single blood platelet transfusion were selected,the efficiency of the low frequency,intermediate frequency,high frequency infusion,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s,and the efficiency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number of clinical infusion decreased,and the tumor,surgical operation,oth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igh efficiency,PLT,CCI,PPR,24h,LH,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grasp the best time for the patients with thrombocytopenia,so a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Key words:Apheresis platelets;Infusion;Effect
在成分輸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血小板作為人體不可缺少血液成份,單采血小板的臨床應用越來越被重視。輸注血小板可明顯降低因各種原因出血所致的患者死亡率。因此血小板輸注在各類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導致的出現(xiàn)癥狀中具有較為良好預防及治療作用,但當患者經(jīng)多次輸輸注后,往往因血小板輸注過于頻繁,使得血小板輸注有效率明顯降低,治療效果明顯減弱,當患者經(jīng)多次頻繁輸注后,有的患者對血小板輸注并無明顯效果。本文選取308例單采血小板輸注治療患者,分析由于不同原因導致的疾病、血小板的輸注次數(shù)和頻率等原因在治療效果中的影響,詳細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1年3月~2014年8月接收的308例單采血小板輸注治療患者,所有患者均由于各類病變因素使得體內的血小板減少,從而采用單采血小板輸注的方法進行治療。其中男168例,女140例,年齡18~65歲。按照患者輸注頻率可以分成低頻組(輸注次數(shù)≤3次)、中頻組(輸注次數(shù)4~6次)、高頻組(輸注次數(shù)≥7次),三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臨床對比。
1.2單采血小板來源 主要由本縣的中心血站供給,規(guī)格為1.0治療量約200mL,含血小板絕對值不低于2.5×1011個,(22±2)℃振蕩保存,保存期為5d,要求臨床保存期一般在1~3d內對患者進行輸注。
1.3需要采用血小板輸注的臨床表現(xiàn) ①患者有消化道出血、血尿、陰道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體表有紫癜、瘀斑和(或)PLT<20×103/L,伴有或不伴有出血癥狀。同時內科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均低于20×109/L,外科手術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50×109/L,并且注意在輸注時按照同血型配置,在輸注過程中需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進行速度輸注的調整,確?;颊呖焖賹崿F(xiàn)止血同時且能夠保證患者耐受程度。
1.4輸注方法 輸注前復查患者的ABO和Rh血型,不需作血小板配型[5]。同型血小板作交叉配血試驗。剛開始緩慢輸注,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輸血反應,沒有輸血反應的患者,在能夠耐受的情況下盡快輸注,速度越快越好,同時輸注過程中不斷搖晃,以達到止血高峰[2]。
1.5血小板輸注療效評價①顯效:血小板計數(shù)上升,臨床出血停止或明顯減輕;②有效:血小板計數(shù)無上升,但臨床出血癥狀明顯好轉;③無效:血小板計數(shù)無上升,臨床出血癥狀亦無好轉。本研究采用1h、24h輸注后的指標作為判斷標準。所有患者均于輸注前、輸注后24h進行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采用輸注血小板計數(shù)增高指數(shù)(CCI)、血小板回升率(PPR)來評價輸注療效。CCI=輸注后血小板計數(shù)增加值-輸注前血小板計數(shù))×體表面積(m2)/輸注的血小板總數(shù)量(2.5×1011個);PPR(%)=(輸注后血小板計數(shù)-輸注前血小板計數(shù))L×血容量(L)/(輸注的血小板總數(shù)量×2/3);×100%;血容量=體質量(kg)×70mL;血小板增加值=輸注后血小板數(shù)量-輸注前血小板數(shù)量[1])。輸注1h后CCI≥7.5×109/L為輸注有效;輸注24h后,CCI≥4.5×109/L為輸注有效;PPR(%)=(輸注后血小板計數(shù)-輸前血小板計數(shù))/L×血容量(L)/(輸注的血小板總數(shù)量×2/3);輸入的血小板約有1/3進入脾臟血小板貯存池。輸注后應測定1h、24h的PPR,如果輸注后1h PPR<30%,24h PPR<20%,為輸注無效。
1.6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Hto軟件系統(tǒng)予以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患者血小板輸注情況 低頻組患者輸注有效率明顯高于中頻組與高頻組,且因輸注次數(shù)增加,其有效率明顯降低,三組輸注有效率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同病變患者血小板輸注有效分析 對多種病變類型予以血小板輸注情況觀察顯示,外科手術、腫瘤、其它疾病患者進行血小板輸注時具有較高有效率,而血液病和婦產(chǎn)科患者進行血小板輸注時無較高有效率,見表2。
2.3輸注頻率與血小板(PLT)輸注有效率關系分析 低頻組、中頻組、高頻組本組患者的PLT、CCI、PPR在1h、24h時分別進行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由于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出血死亡原因之一,所以輸注血小板就成為降低臨床因出血所致的患者死亡和各種原因所致血小板減少的重要手段。單采血小板具有高濃度、高純度、白細胞和紅細胞混入少、供者單一等優(yōu)點。而手工血小板一個有效治療量需要多個供者,顯著增加了輸血同種免疫和不良反應機會。
由于臨床輸血技術不斷發(fā)展進步,促使血小板輸注在臨床血液病變、腫瘤疾病、婦產(chǎn)科及外科手術等治療中得到較為廣泛使用,而且存在越來越高的價值。單采血小板是經(jīng)血液成分單采機從同一個獻血者血液中采集血小板,其所存血小板數(shù)量需≥2.5×1011[3]。在每份單采血小板中通常存在8~10袋普通經(jīng)濃縮后的血小板數(shù)量。需將單采血小板放置到專用保存袋內,使得血小板在儲存過程中可以提高氣體交換總面積。保持溫度設置到20℃~24℃范圍,按照所應用保存液差異,保存設定在24h~5d范圍[4]。對比經(jīng)濃縮后的血小板,應用單采血小板所具有的最大優(yōu)勢為安全性更高,接受輸血治療患者往往只需應用同一個獻血者血液內的血小板則能夠達到治療所需用量,能夠使得HLA同種免疫反應及因輸血而出現(xiàn)的傳染病幾率明顯下降[5]。
經(jīng)本文研究可知,輸注次數(shù)增加,輸注有效率明顯降低;不同病變患者,如表2所示腫瘤、外科手術、其它疾病患者進行血小板輸注時具有較高有效率,婦產(chǎn)科、血液科疾病患者進行血小板輸注時有效率較差;低頻組、中頻組、高頻組三組患者的PLT、CCI、PPR在1h、24h時分別進行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對患者進行血小板輸注時應嚴格掌握血小板輸注相關指征,且按照患者具體病變、病程、并發(fā)癥等進行詳細分析,確定輸注血小板具體應用方法,如此可以減少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患者進行輸注前均確定血型,并予以相同血型進行輸注以便最大程度降低血小板輸注無效事件發(fā)生。由于多次輸血后導致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降低,所以增加輸注量同時需注意降低輸注次數(shù),避免濫用,并且要把握好最佳的輸注時間,確保臨床中應用血小板進行輸注治療時可以具有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6]。
參考文獻:
[1]魏貫峰,周素華,胡強,等.232例次單采血小板輸注療效的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9(9):1244-1245.
[2]黃輝,王旭.單采血小板輸注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4):505-506.
[3]吳建松.單采血小板輸注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4):302-304.
[4]桂嶸,聶新民,文賢慧,等.臨床727例次單采血小板輸注效果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2,20(2):381-385.
[5]劉赴平,何子毅,祁妙華,等.韓忠朝單采血小板輸注引發(fā)輸血不良反應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3,26(5):198-199.
[6]矯海燕.血小板抗體在血小板輸注無效患者中的表達意義[J].中國實用藥,2012,7(32):34-35.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