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娜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3)
?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高職英語自主學習研究
張瑞娜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3)
“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意味著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資源、途徑和方法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本研究以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自主學習教學探索。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學習共同體對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英語自主學習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提升培養(yǎng)方案。
“互聯(lián)網+” 高職英語 網絡學習共同體 自主學習
在2015年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lián)網+”的行動計劃,推行移動互聯(lián)網、云計算、大數(shù)據、物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shù)據戰(zhàn)略,這標志著我國各行各業(yè)將加快互聯(lián)網化發(fā)展進程。毋庸置疑高職英語教學在這改革大潮中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近年來,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已經成為衡量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網絡資源和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設和實踐對高職英語自主教學和師生互動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互聯(lián)網+”這一背景下,基于班級授課制、強調“以教定學”的知識傳授模式勢必讓位于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強調問題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整合探究模式。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 也稱“學習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由霍萊克(Henri Holec,1981)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專著《自主性與外語學習》(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中正式提出。此后,“自主學習”便成為外語教學界的研究熱點和教學趨勢,也標志著語言自主學習逐步發(fā)展成為具有自己的研究范式和教學主張的相對獨立的領域。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以網絡為媒介的自主學習研究也在國內外外語教學改革中成為熱門話題。如:懷特(White ,1995)發(fā)現(xiàn)很多接收遠程教育的第二語言學習者缺乏信心和自我管理;赫德(Hurd,2001)等人也在研究中記錄了人們利用教育技術為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遠程教育課程所作的嘗試;菲爾本森(Phil Benson ,2005)介紹了包括基于資源、基于技術、基于課程、基于學習者及基于教師的方法,指導外語自主教學實踐;摩菲(Linda Murphy,2008)就如何開發(fā)教學材料以促進遠程語言學習者的自主性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與此同時,我國很多學者和一線外語教師也對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展開了研究。如:陳亞軒(2007)研究了網絡自主學習成績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曹群英(2009)探討了教師在學生網絡自主學習中的角色定位;姜毓鋒(2011)注意到了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下大學英語石化現(xiàn)象和劉凡(2012)注重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自主學習者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等。很多英語教育者也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在網絡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于志浩、郝妍焱(2011)提出了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大學英語自主教學模式理論及實踐;孫蕾(2014)探析了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效性;劉秀玲(2014)探討了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等。
綜合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外語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得到普遍重視,網絡資源對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意義也不容置疑,同時,很多學者對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進行自主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進行了探索。但此類研究對象大多是學習基礎較好的本科生,面對高職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的研究鮮有成效;大多數(shù)研究內容依然是建立在理論的可行性上,在教學實踐中的方法和策略研究相對欠缺;此外,針對“互聯(lián)網+”這一背景的自主學習研究尚屬空白。
為了進一步了解高職生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英語自主學習現(xiàn)狀以及師生利用網絡資源等信息技術進行日常教學和自主學習的情況,本研究以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級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從中抽取來至不同專業(yè)的200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該調查通過在線形式進行,發(fā)放問卷200份,在規(guī)定時間內收回有效答卷200份。本次問卷設有20道題,問題涉及學生對網絡資源使用的可行性,學生使用網絡資源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教師對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的指導情況等,調查結果以百分比的形式進行統(tǒng)計。下面以其中部分問題為例,如表1所示:
表1 高職英語教學中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
根據以上調查數(shù)據和訪談得知,當前高職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自主學習的情況如下:(1)盡管大部分學生上網的途徑相對便捷,但幾乎半數(shù)的學生并沒有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自主學習活動。(2)大部分學生沒有運用網絡資源進行有計劃的英語自主學習意識,盡管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有“空中英語教室”這類相對便利的英語自主學習網絡資源。(3)面對互聯(lián)網時代的迅猛發(fā)展,大部分英語教師已經在課堂或課后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作業(yè)布置或檢查,可見互聯(lián)網資源對英語教學和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已得到廣大高職英語教師的廣泛關注。(4)大部分英語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或資源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活動較少。
網絡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出現(xiàn)的新特點,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是以問題形式來呈現(xiàn),以好奇心為出發(fā)點,面對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題,驅使學習者進行分析、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發(fā)展。而且,自主學習還要求學習者具有很強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互聯(lián)網+”時代和ELF(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背景下,根據目前高職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如何用更具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理念、先進性的教學手段和靈活性的教學組織形式,為高職生的英語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一種師生角色多樣、學習環(huán)境開放、學習資源共享,且學習過程具有實效的自主學習模式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進行高職英語的自主學習,首先要創(chuàng)設合理的網絡學習模式,為高職生在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更和諧、更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筆者以所在高職院校2014級非英語專業(yè)三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網絡學習模式構建和實施路徑探索,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學習共同體是一種有效的自主學習范式。
“網絡學習共同體”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這一概念最早由Rheingold(1993)提出,又稱“在線學習共同體”或“虛擬學習共同體”。其比較公認的定義是: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學習者和助學者)之間通過交流、協(xié)作,在聚集事實性知識的同時,為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培養(yǎng)和營造持續(xù)探索、質疑的精神和學習氣氛,最終實現(xiàn)參與者的知識建構與共同提高。從中可以看出,網絡學習共同體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學習者、助學者、信息流和網絡環(huán)境。其中,學習者是構成網絡學習共同體的主體,每一位主體既是知識的學習者,又是知識的提供者和學習的促進者,他們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個性化學習,在共同體的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助學者通常包括指導教師、專家學者或輔導員等,是構成網絡學習共同體的關鍵要素,他們既是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設計者、組織者,又是指導者、管理者和評價者。他們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和實踐進行全程設計、引導、監(jiān)控、反饋和評估。信息流包括結構化知識信息流和互動信息流兩大類,是構成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條件。前者是為學習者提供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知識信息,如專題網站、網絡課程等;后者是為學習者之間或學習者與助學者間提供知識交流、信息互動、情感培養(yǎng)等。網絡環(huán)境是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前提條件,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能為網絡學習共同體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學習板塊的設計、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以及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保障和支撐。
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一個既相互獨立又密切相關的復雜過程,指導者既要熟悉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所需的必不可少的要素,還要充分發(fā)揮各要素在構建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的思想,學習者對語言的習得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一定的人際協(xié)作活動和情景交互進行的。因此,在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中,首先應明確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扮演助學者的角色,起著指導、管理、組織和評價等協(xié)作作用。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風格、學習需求、學習策略、原有知識和經驗等方面的差異(如下圖)。
圖1 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模式
如圖2所示,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第一步驟就是助學者根據教學目標分析學生情況,比如其原有的知識基礎、專業(yè)背景等,確定教學內容和主題、分配任務,制定需要學習共同體共同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最終的評價標準,指導學生組建合理的學習共同體。與此同時,基于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契約以及最終任務的評價標準,學生會根據所要完成的任務,綜合自身的學習背景和興趣,組建成員,形成多個學習群體。在此基礎上,各個學習共同體之間根據個體的特點確定分工,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和學習目標,學習共同體內部的成員會相互交流協(xié)作,學習共同體之間以及學生和助學者(通常是教師)也會相互交流合作,分享成果,并相互評價反饋。然而,與普通學習小組不同的是,網絡學習共同體之間的大部分活動都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助學者通過網絡環(huán)境為學習者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信息流,如特定的專題網站、網絡課程等等。學生個體和學習共同體也是通過網絡環(huán)境獲取網絡學習資源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網絡學習共同體內的成員之間、網絡學習共同體之間以及學習者和助學者之間都是通過一定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合作、評價反饋的,如BBS、BLOG、QQ、微信等等。網絡學習共同體也是通過搭建網絡平臺而最終形成的,但是網絡學習共同體之間的自主學習既不是獨立個體的活動,也不只是共同體之間的分工合作。它是在助學者的指導和監(jiān)管之下,充分利用助學者和網絡環(huán)境所提供的信息流,通過所搭建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整個創(chuàng)建活動猶如在一張無形之網中進行,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個要素密切相關。因此,這種更具組織性和互動性的自主學習會使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學習者更有歸宿感和責任感,也有助于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二)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學習實踐
網絡學習共同體自主學習實踐過程可分如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個體的自主學習階段。在網絡學習共同體初建后,教師會選取主題并布置學習任務,學習共同體會根據該任務和個體的特長及學習背景進行分工,而后個體在助學者指導下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第二階段,小環(huán)境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各個網絡學習小組內的個體已根據分工完成短期學習目標,并依據共同約定的制度,通過一定的網絡平臺上交學習成果,而后在網絡學習共同體小組之內進行小環(huán)境分享、交流并整合這些學習成果,進入第二輪的自主學習階段。第三階段,大環(huán)境網絡學習共同體之間自主學習階段。大環(huán)境指的不僅僅是局限于以班級為單位的網絡學習共同體,而且擴散到整個網絡平臺上與之有共同學習目標的群體。在這一階段,各個網絡學習共同體小組需要通過共同搭建的網絡平臺進行成果匯報和展示,小組之間以及師生之間會針對這些學習成果進行分享借鑒,并根據更多的信息流和網絡資源進行基于大環(huán)境的自主學習。第四階段,評價和反饋階段。實際上,部分形成性評價和反饋已經在第一、第二階段進行,在這一階段教師會根據網絡學習共同體在第三階段的成果進行最終的評價和反饋,為下一期自主學習活動提供參考。在評價時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思考和探索、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及針對學習目標管理的能力等多元智力因素,尤其要突出小組內互評內容,重點對組員的學習能力、參與程度、協(xié)作精神、學習態(tài)度及在協(xié)作學習中的貢獻作出評價。
(三)實踐中需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適應角色轉變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師在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學習過程中雖然不處于主體地位,但其所扮演的角色絕不是可有可無的。相反,無論在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過程中還是在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都要發(fā)揮全程指導、監(jiān)控、協(xié)調、評價等作用。首先,教師在網絡學習共同體活動之初起著規(guī)則制定者和任務布置者的作用,并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其次,教師在網絡學習共同體開展活動過程中起著監(jiān)管協(xié)調和因材施教的作用,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協(xié)助學生積極開展網絡互動,共同搭建網絡資源平臺,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另外,教師在網絡學習共同體活動全過程中充當評價和反饋角色,不僅對活動過程和活動成果給出多元化的評價,還要有針對性地給出反饋意見,引導學習者健康有效地開展今后的自主學習活動。同時,通過評價得以內省反思,是教師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同時,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思,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xù)不斷的專業(yè)成長。
2.加強學習者自主學習策略的引導。簡而言之,根據Holec的理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培養(yǎng)他們“能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因此,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習者如何運用已有的知識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進行自主設計,如何在多種學習活動(如角色扮演、拍攝微電影、短劇匯演、開展辯論賽等)中進行自主控制和自主判斷,如何對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和人際協(xié)作中的表現(xiàn)進行自主反思和自主評價,以及如何對今后順利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進行自主規(guī)劃。比如,教師要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學習所需的基本條件, 推動自主學習進程, 引導學習者對自主學習的計劃、安排、組織、時間等進行管理,對其在學習過程中所反應的問題要及時提供幫助,訓練學生學會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學會相互交流和互相學習。再如,教師要督促學生在課內外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專項語言練習。大量的訓練既可以檢驗學生所學語言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 又可以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擴展視野,培養(yǎng)學習的自主能力,積極參加在線討論,注意與人交流學習方法, 遇到困難時能有效尋求幫助, 能主動克服語言障礙并維持交際。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chuàng)設和諧的網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為了減少學生面對網絡技術和網絡溝通的焦慮,助學者(教師或相關專家)還必須對學生進行有關網絡知識的系統(tǒng)化培訓,幫助學生如何在網絡平臺上學會獲取信息、分享知識、相互切磋、和諧共處等。同時,為使網絡自主學習便捷有效,教師可以通過相對成熟的語言學科平臺引導學生開展便捷化的自主學習。以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為例,我院引進的兩大教學平臺,“世界大學城”中豐富多彩的英語在線學習課程和“空中英語網絡教室”中模塊化內容及自主評量系統(tǒng)就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總之,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多種網絡資源為學習者創(chuàng)設和諧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4.構建多元化的自主學習評價體系。衡量網絡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英語自主學習有四個指標,即自我設計(self-forethought)、自我控制(self-control)、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和自我發(fā)展(self-development)。自我設計過程是衡量英語學習者自主能力的首要條件,對整個學習過程具有啟動性作用;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是學習者對其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過程的評價;自我發(fā)展過程,則是學習者自主能力的最終評價目標?;诖耍處熞ㄟ^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考核評價。比如,對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組員的活動參與積極性和質量進行過程性評價,考察其網絡平臺登陸次數(shù)和時間、網絡資源內容的選取和學習質量等。同時,總結性評價不應該只局限于考級和考試成績的單一標準,通過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或業(yè)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對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最終成果和學習表現(xiàn)等進行總結性評價,為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拓展空間。在對待評價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上,教師應重視評價結果的全面解釋和慎重處理,注重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尋找根源。不僅要找到評價結果與教育目標之間的差異所在,還要在寬容與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發(fā)揮評價的作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給予學生最全面的信息反饋的同時,也要時時刻刻保護學生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
綜上所述,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和實踐對高職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網絡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在“互聯(lián)網+”時代合理利用網絡技術和網絡資源,構建基于共同學習興趣和目標的和諧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構建了融合小組合作、情景化教學、遠程教育等多種新型教學模式特點的網絡學習共同體,是提升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形式。但是,面對網絡信息時代的日新月異和新事物的層出不窮,我們也必須正視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學習模式中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如網絡學習共同體支撐平臺構建的技術問題、網絡環(huán)境中隱性知識的習得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優(yōu)化。
[1]Benson, P. & P. Voller. Introduction: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1997.
[2]Benson, P. Aut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ducational Discourse of the Information Age[M]. Hongkong: 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David, G. & M. Lindsay. 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4]Hurd. S., T. Beaven, & A. Ortega. Developing Autonomy in a Distance Learning Context. in Dilemmas for Course Writers [J].2001,29(3):341-355.
[5]陳亞軒. 網絡自主學習成績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研究[J]. 外語電化教學,2007(4):32-36.
[6] 何蓮珍. 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之探索[J].中國外語,2011(5):18-24.
[7]姜毓鋒. 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石化現(xiàn)象分析[J].外語學刊,2011(1):94-98.
[8]于志浩,郝妍焱. 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大學英語自主教學模式理論及實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7):67-69.
[9]孫蕾. 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效性[J].海外英語,2014(9):89-90.
[10]劉秀玲. 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與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4(10):174.
[11]蔣偉娟. 網絡條件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和學習現(xiàn)狀分析[J].海外英語,2010(7):109-111.
[12]高倩. Moodle平臺上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建構策略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13]陳茜. 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英語專業(yè)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6):110.
(責任編輯:趙淑梅)
On Autonomous Lear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ZHANG Ruina
(HumanitiesDepartmentofZhejiangIndustry&TradeVocationalCollege,Wenzhou,Zhejiang325003,China)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Internet +” means that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resources, ways and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ill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aking som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in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has launched a one-year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found that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has a significant to the promotion of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urthermore, it sums up a set of cultivation program based on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which helps to improve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accomplishment and practice ability with the purpose of offering certain reference to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net +”;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autonomous learning
2016-07-11
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互聯(lián)網+職業(yè)英語創(chuàng)新研究”(kg2015839)。
張瑞娜(1980-),女,浙江瑞安人,碩士,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高職英語。
G642.0
A
1005-5843(2016)11-0099-05
10.13980/j.cnki.xdjykx.2016.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