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慧,覃惠英,孫仲文,黃春麗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a.ICU;b.護理部;c.導管門診,廣東 廣州 510060)
【調查研究】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杜 慧a,覃惠英b,孫仲文a,黃春麗c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a.ICU;b.護理部;c.導管門診,廣東 廣州 510060)
目的調查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現(xiàn)狀,并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資料問卷、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對92例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結果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總分為(88.76±12.22)分;患者入ICU的原因、家屬性別、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和積極應對方式是影響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結論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ICU的醫(yī)護人員應關注他科轉入、性別為女性及病情較重的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為家屬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心理支持,鼓勵家屬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確定感對家屬的影響。
ICU;惡性腫瘤;家屬;疾病不確定感
據(jù)報道,全國每年新發(fā)腫瘤約有312萬例,平均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1]。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質量,其家人也同樣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壓力[2],尤其對于進入ICU治療的危重惡性腫瘤患者,其家屬對家人的病情、治療和護理等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感[3]。1988年美國Mishel教授提出的疾病不確定感理論,是指有關疾病的個體,包括患者及家屬/照顧者等,缺乏判定與疾病有關事物的能力[4]。作為疾病經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疾病不確定感對于家屬的心理適應和患者疾病預后有著重要的影響[5]。本研究旨在了解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并探討其影響因素。
1.1 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廣州市某腫瘤專科醫(yī)院ICU住院的惡性腫瘤患者的家屬92例。納入標準:(1)患者條件:年齡18歲及以上;有明確的惡性腫瘤病理學診斷;入住ICU時間在1~14 d。(2)家屬條件:年齡18歲及以上;為患者住院期間的主要照顧者;有小學及以上文化水平,無精神障礙,能正常溝通與理解問卷內容;自愿參加。排除標準:在調查期間住院的家屬;已放棄積極治療的患者家屬;患有腫瘤等嚴重軀體疾病的家屬。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家屬的年齡、性別、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地、職業(yè)、與患者的關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一般人口學資料;以及患者的性別、年齡、診斷、入ICU的原因、入ICU治療的天數(shù)、意識狀態(tài)、患者入ICU 24 h內的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評分范圍0~71分,得分越高,患者病情越重)等疾病相關資料。
1.2.2 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 (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family Member Form,MUIS-FM)由美國Mishel教授編制[6],用于測量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水平。本研究采用崔洪艷等翻譯的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7],共31個條目,包括4個維度,其中不明確性(13個條目)是指家屬不能明確疾病情況,不知道怎樣制訂生活計劃和照顧患者;復雜性(9個條目)指家屬不能明確疾病相關癥狀;信息缺乏性(5個條目)指家屬缺乏有關疾病診斷和嚴重性的信息;不可預測性維度(4個條目)指家屬不能預測疾病的過程及預后。量表采用Likert 5點計分,總分得分范圍為31~155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高。得分>量表總分的50%時,認為研究對象有較高水平的疾病不確定感。該中文版量表的內容效度為0.87,本研究預試驗中,測得的該量表總體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904。
1.2.3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由解亞寧于1998年編制[8],是適用于調查中國人群應對方式的自評式量表。該量表設計較為簡捷、易于理解和分析,共20個條目,包括積極應對方式(前12個條目)和消極應對方式(后8個條目)2個維度。條目選項“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經常采用”分別計分為“0、1、2、3”,得分越高說明個體采取的積極或消極的應對行為越多。該量表重測信度為0.89,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0。本研究預試驗中,測得該量表總體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2。
1.3 調查方法 于家屬進入ICU探視后,在家屬休息室征得家屬的知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調查者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說明填寫目的及方法,并對問卷填寫過程中的疑問進行解釋,家屬當場填寫后當場收回。通過查閱病歷,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相關信息數(shù)據(jù)。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問卷92份,回收率為98.0%,問卷有效率為93.8%。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百分比表示。根據(jù)樣本是否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比較不同特征的家屬疾病不確定感水平;連續(xù)性變量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關性分析;采用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 α=0.05。
2.1 ICU惡性腫瘤患者及家屬的一般資料 患者共 92 例,其中男 62 例,女 30 例;年齡 19~83(56.13±14.16)歲;以消化和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為主,占68.5%;患者入 ICU 治療時間 1~14(3.15±2.48)d。 家屬 92例,其中男 45 例,女 47 例;年齡 19~63(37.13±11.15)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為 9~28(18.63±8.92)分。57例(61.9%)家屬年齡在40歲以下;71例(77.1%)家屬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水平;在職家屬66例(71.8%);62 例(67.4%)家屬為患者子女。
2.2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總分為(88.76±12.22)分,大于量表總分的50%,說明家屬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其中不可預測性維度最高為(3.27±0.63)分,信息缺乏性維度均分最低為(2.54±0.49)分。
2.3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
2.3.1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單因素分析 以患者、家屬的一般人口學資料和患者疾病相關資料為分組變量,比較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得分情況,其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分組變量結果見表1。
表1 影響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單因素分析(n=92,±S,分)
表1 影響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單因素分析(n=92,±S,分)
注:*病情是否危重以是否簽署病危通知書為準
項目 n 構成比(%) 疾病不確定感 t P家屬性別 3.150 0.002男45 49 84.84±11.06女47 51 92.51±12.22與患者同住2.338 0.022是57 62 90.87±13.28否35 38 85.31±9.47患者入ICU原因 3.893 <0.001術后監(jiān)護 52 57 84.71±10.98他科轉入 40 43 94.02±11.87患者意識2.355 0.021清醒 77 84 87.46±11.75非清醒 15 16 95.40±12.86病情危重* 2.967 0.004否52 56 85.57±11.58是40 44 92.90±11.93
2.3.2 ICU惡性腫瘤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相關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總分與患者入ICU時間(r=0.266,P=0.010)及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r=0.307,P=0.005)呈顯著正相關。家屬積極應對方式得分 11~36(22.04±5.06)分,消極應對方式 1~17(9.06±3.28)分,其中積極應對方式與家屬疾病不確定感呈顯著負相關(r=-0.272,P=0.021)結果見表2。
表2 影響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相關性分析(n=92)
2.3.3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多因素分析 以疾病不確定感總分為因變量,以經單因素分析或相關性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 (家屬性別、是否與患者同住、入ICU原因、患者意識、病情是否危重、入ICU時間、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積極應對方式)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采用逐步回歸法篩選變量,其中α引入<0.05,α剔除>0.10。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入ICU原因、家屬性別、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和積極應對方式是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主要影響因素,4個因素共解釋方程52.6%。見表3。
表3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影響因素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n=92)
3.1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得分為(88.76±12.22)分,處于較高水平,高于綜合ICU的患者家屬[5]、白血病患兒的父母[9]、冠心病患者家屬[10]及慢性病患者家屬[11]。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為,(1)患者病情的嚴重性和復雜性:惡性腫瘤患者的病程和治療周期較長,病情往往比較復雜,且中老年患者占大部分比例,大多合并多種慢性基礎性疾病;此外,腫瘤的復發(fā)或轉移,及腫瘤并發(fā)癥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復雜和嚴重。(2)ICU治療和護理的復雜性:ICU環(huán)境相對封閉,家屬的探視時間受到限制;與普通科室相比,ICU的治療和監(jiān)護手段更為復雜,各種復雜的治療不僅會導致患者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同時也使增加了家屬焦慮、緊張的情緒[12]。
3.2 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3.2.1 入ICU的原因 他科轉入ICU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其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得分高于外科術后進入ICU監(jiān)護的患者的家屬,這與Mitchell[5]對綜合ICU患者家屬的研究結果一致。其可能的原因:(1)他科轉入ICU的患者多因病情突然變化,需緊急轉入接受更高級的生命支持和監(jiān)護,此時家屬不能提前得知患者需進入ICU治療的狀況,在心理上準備不足;而對于外科手術的患者及其家屬,大多在術前被告知患者需在術后進入ICU監(jiān)護和治療,因此患者及家屬在心理上已有準備[13]。因此與他科轉入患者的家屬相比,外科術后ICU監(jiān)護患者的家屬對于家人病情的認知和疾病過程的認識多于他科轉入患者的家屬。(2)外科術后的惡性腫瘤患者,其病情大多較他科轉入的患者輕,且外科手術作為治療腫瘤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與放療、化療和其他保守治療方式相比,對腫瘤病灶的清除更為直接和迅速。因此,對于能通過外科手術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其家屬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可能感到更有信心和希望[14],其疾病不確定感也較低。結果提示,對于他科急診轉入ICU的患者,醫(yī)護人員應關注家屬可能較高的疾病不確定感,盡量滿足其家屬對于患者病情和治療信息的需求,為家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降低疾病不確定感對家屬的影響。
3.2.2 性別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高于男性家屬,這與王文穎等[15]研究結果相似。而崔洪艷[7]對居家慢性病患者家屬的研究表明,家屬疾病不確定感在家屬性別變量上沒有差異。分析可能的原因:(1)可能存在抽樣人群的差異。(2)本研究中61.9%的家屬年齡在40歲以下,女性作為家庭生活中主要的照顧者,對于患病家人在生活和治療過程中起到主要照顧者的角色;與男性相比,女性在情感及心理上更加細致和敏感,在面對親人患有慢性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時,表現(xiàn)出更多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有更多的擔憂和焦慮[16]。這提示醫(yī)護人員應關注ICU惡性腫瘤患者的女性家屬的心理特點和需求,為女性家屬提供適當?shù)那楦泻托睦碇С帧?/p>
3.2.3 患者疾病嚴重程度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越高,家屬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高。惡性腫瘤患者病情的進展和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屬的不確定感,家屬在擔心家人生命受到威脅的同時,面臨的是更加復雜未知的病情發(fā)展和治療過程,家屬越想得到確切的病情狀況和疾病預后的信息。這主要由疾病本身進展的不確定性造成的,作為ICU的醫(yī)護人員應更多地關注家屬心理的變化,允許家屬適當表達和發(fā)泄自己的情感,通過適當?shù)男睦砀深A降低不確定感的影響程度[17]。
3.2.4 積極應對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越多的積極應對方式的家屬,其疾病不確定感越低,這與既往部分研究結果一致[11,18]。當家屬采用更多積極應對方式時,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親人的疾病,積極協(xié)助和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同時也能獲得更多信息支持和幫助,因而對家人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感到充滿希望,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低[19]。因此,醫(yī)護人員可通過了解家屬應對方式的特點,對家屬所采取的積極應對的方法,如尋求支持和幫助、向他人借鑒方面給予支持和鼓勵,以增強其應對的效果,進而降低疾病不確定感對家屬和患者的影響,使家屬盡快達到良好的適應狀態(tài)。
疾病不確定感是ICU惡性腫瘤患者家屬普遍的心理體驗,且水平較高。Mishel教授在疾病不確定感理論框架中指出,其前置因素中幫助者系統(tǒng)可以降低疾病不確定感水平[20]。因此,作為ICU的醫(yī)護人員,應通過觀察和溝通評估家屬的心理體驗,針對患者的不同疾病階段和家屬的需求提供可靠的權威幫助和指導,尤其是針對急癥轉入ICU的患者、女性家屬及病情較重的患者,鼓勵和引導家屬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和方式應對親人患病的考驗。
[1]赫 捷,趙 平,陳萬青.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12.
[2]牛愛芳,付菊芳,王宏玫,等.住院癌癥患者配偶照顧者焦慮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5,22(13):4-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3.004.
[3]張曉靜,郭愛敏,高鳳莉.ICU病人家屬心理需求調查分析[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2,1(2):53-55.DOI:10.3969/j.issn.1671-8283.2002.02.029.
[4]Mishel M H.Uncertainty in Illness[J].Image J Nurs Sch,1988,20(4):225-232.
[5]Mitchell M L,Courtney M.Reducing Family Members’Anxiety and Uncertainty in Illness around Transfer from Intensive Care:An Intervention Study[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4,20(4):223-231.DOI:10.1016/j.iccn.2004.05.008.
[6]Mishel M.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s Manual[M].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1997.
[7]崔洪艷.慢性病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0.
[8]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114-115.
[9]王海燕,王惠連.白血病患兒父母疾病不確定感與焦慮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2B):117-11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3.02.010.
[10]楊 依,胡曉林,蔣曉蓮.冠心病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及相關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6):6-8.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2.36.003.
[11]王 寧,姜 哲,崔洪艷,等.慢性病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25(19):67-69.DOI:10.3870/hlxzz.2010.19.067.
[12]Shorofi S A,Jannati Y,Moghaddam H R,et al.Psychosocial Needs of Families of Intensive Care Patients:Perceptions of Nurses and Families[J].Niger Med J,2016,57(1):10-18.DOI:10.4103/0300-1652.180557.
[13]張媛媛.ICU患者家屬心理壓力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心理醫(yī)生,2012(3):156-157.DOI:10.3969/j.issn.1007-8231.2012.03.164.
[14]樓 妍,黃 回,楊明麗.癌癥患者家屬身心反應與干預研究現(xiàn)狀[J].護理與康復,2007,6(5):302-305.DOI:10.3969/j.issn.1671-9875.2007.05.006.
[15]王文穎,王 申,夏大勝,等.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3A):662-663.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07.042.
[16]Verhaeghe S,Defloor T,Van Zuuren F,et al.The Needs and Experiences of Family Members of Adult Patient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lin Nurs,2005,14(4):501-509.DOI:10.1111/j.1365-2702.2004.01081.x.
[17]Kirchhoff K T,Song M K,Kehl K.Caring for the Family of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J].Crit Care Clin,2004,20(3):453-466.DOI:10.1016/j.ccc.2004.03.009.
[18]任志芳,李 星,郭影麗,等.CCU病房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8):3-6.
[19]Pelletier-Hibbert M,Sohi P.Sources of Uncertain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Used by Family Members of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End Stage Renal Disease[J].Nephrol Nurs J,2001,28(4):411-417.
[20]Mishel M H,Braden C J.Uncertainty.A Mediator between Support and Adjustment[J].West J Nurs Res,1987,9(1):43-57.
Influence Factors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among Family Members of Cancer Patients in ICU
DU huia,QIN Hui-yingb,SUN Zhong-wena,HUANG Chun-lic
(a.Intensive Care Unit;b.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c.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utpatient,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Guangzhou 510060,China)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uncertainty in illness among family members of cancer patients in ICU,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e factors.MethodsThe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included the Inventory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members,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family Member Form (MUIS-FM,Chinese version)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and th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were obtained from medical records.The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in family members.ResultsThe score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among family members was 88.76±12.22.The reasons for patients admitted to ICU,the gender of family members,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 and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 enter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P<0.05).ConclusionThe uncertainty in illness among family members of cancer patients in ICU is relatively high.Medical staff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transferred from other wards,those of female patients and cancer patients.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it’s important to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family members,also to encourage family members to take mor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ICU;malignant tumor;family members;uncertainty in illness
R473.73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21.034
2016-05-27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6A020215091)
杜 慧(1988-),女,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護師。
覃惠英(1966-),女,廣東清遠人,碩士研究生,主任護師。
陳伶俐 王 影]